温暖的哀哭与哀求

来源 :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新干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d_Ce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现代散文选读》中有一个专题,叫“是什么叫我们感动”,专题择选了中外经典的抒情散文,将目光投向内心的“真实”“纯粹”和“复杂”的感情。教读的过程中,师生均有一种深深感动的体验。萧红二十岁时,对日抗战从她的家乡东北开始,而她的余生就是一直在逃离战乱中度过的。奔波的生活,混乱的年代在这篇散文中细细道出。
  萧红,黑龙江人,1911年出生在中国最东、最北部的小县城呼兰县的小地主家里,就是课文里提到的“关外”,“那里四个月飘着白雪”的地方。她的家境还算殷实,萧红曾提过,小时候,萧红坐人力车,学人蹲车前面为了让车夫省力,结果祖父很生气。这件小事说明萧红的家境好,侧面也是说萧红从小对底层的人有爱心和关怀。
  萧红是在1935年开始文学创作的,有许多的小说、散文作品。“七七”事变后,萧红以抗日救国为主题,创作了反映战争给人民生活带来的动乱、不幸和痛苦,表现了自己的爱憎情感的作品。有人评价她的作品是战斗的,是描述大众生活,没有才子佳人的脂粉气。课文是写了1936年,“九·一八”事变后,日伪开始统治东北城市,下层人民的生活是非常艰难,这里是萧红的故乡,其中触目惊心的疼痛,萧红用这篇抒情散文表现了出来。
  题目“春意”让人联想到春天的迹象,情景,在首段里直接点出这暖暖的春意:“融化的积雪”“朦胧的云彩”“如轻纱的暖风““白杨树蹿着芽”“马冒着气”“大战靴不见了”“女人的脚从套鞋里显现出来”“笑声,打招呼声,又复活”, 这些都透过汪林的眼睛描述得很有画面感,运用通感、从视觉、触觉感知春天的样子。
  下面要思考的自然是“在这样的春天里,社会中不同身份的人有什么不同的表现和感受”。首先萧红通过语言描写直接提到了汪林,那是一个时髦、爱逛街、晒着太阳的悠闲女人,物质上富有的人物形象,“又换了一套衣服”,“淡绿色”,和树叶发芽,和春天一样的颜色,这里意有双关。汪林说着笑话,烟缕悠闲地打转,夜晚流连在年轻人的夜场,“用俄国话”和外国女人调笑。沙俄侵占过东北,这些外国人都是极有身份,衣食无忧的贵族阶级。接着画面切入到“商市街”的“叫花子”和“瞎人”,细节描写与极力夸张,吃“烂”梨,腿脚“肿”得另一只不存在一样。瞎人为了拉琴“扭歪”了头,琴声似乎不是“春天的调”,萧红的文字清新可读,她不让你猜谜,身无分文的穷苦人所过的非人生活,在她的笔下都充满生态,让人感怀,正如萧红自己文中的抒情:“瞎人他摸不到春天,他没有。坏了腿的人,他走不到春天,他有腿也等于没腿。”“世界上这一些不幸的人,存在着也等于不存在”。
  萧红塑造人物并不单一,有点有面,充满了悲喜对照。春夜,并不哀苦寂寞,“中央大街充满了音乐”,“绅士样的”“流氓样的”“老婆子们”“少女们”,年轻的外国人和音乐聚会,他们时髦,漂亮,轻松地生活。可画面还有其他对照的人群,老头子,孩子们,母亲们,“墙根,转角”,全是“哀哭”。萧红此时是有个人的受苦的经历,把穷人们的窘困清清楚楚地呈现出来,哀苦之中不忘对比,一边是“被人间遗弃的人们”,一边是“快乐的人群”。萧红是最有同情心的,对他人的悲苦遭遇总是有深沉的悲悯和爱,在强烈和现实的对比中,她既同情贫苦大众,也愤慨冷酷社会。萧红用敏锐的观察力和朴实无华的文笔描写生活中贫苦的种种惨状,其中悲伤的情节,即便是明媚的春光下,也是残酷无情的。
  “春天”中“哀苦”的人们,“不问四季总是哀哭”,“春意”在课文里绝不单单指向北方三月的春天,还是意指人间的温暖与爱。社会的混乱与不公无法改变,温暖与爱的哀求成为奢望。萧红以强烈的对比,逼真的细节,真挚的感情为抓手,写出这样让人感动的文字。萧红善良的心地融化在她的文字中,情感表达得细腻、深刻、感人。她将场景中各种人物、感触和联想都描述得很真挚。自然的春天已然到来,人间的温暖、社会的关怀还没有“照进”普通人的生活。“春意”的不公,“春意”的哀哭还在继续。
  学生的心灵,通过这样善良的笔触,无疑领受了一次高贵而真挚的色彩。因为阅读,走近了萧红,理解了这位谦卑与悲悯的情怀。萧红的作品是没有时间性,她的文字今天读来是超越了时间空间,有 “亲切感”,这就拉近了与学生心灵的距离。她的爱与善良,对世事的感应写下温暖的“哀哭”与“哀求”,让师生都经历了这场难得的“春意”。
其他文献
新课标提倡,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课堂上,要注重师生之间的有效对话。因为对话教学可以实现师生之间的双向交流,达到课堂活动中的有效互动,这对提高教学效率以及质量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对话教学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让整个课堂变得生机盎然,灵活生动,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和谐轻松的氛围中平等互动,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构建高效的语文阅读课堂。  一、营造氛围,引发对话热情  大量的教学实例表明,兴趣是最好的老
期刊
【摘 要】  长期以来,音标拼读和学习都是困扰小学生学习英语的一大瓶颈,音标对于英语学习来说固然重要,然而音标本身的复杂发音及变化为英语学习增添了更多的难度,为了让学生更快更准确地读好英语单词,我们有必要采用自然拼读法与音标拼读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英语单词的发音练习,从而更好地提高英语学生的单词拼读能力。  【关键词】  自然拼读法 音标拼读法 结合 教学策略  长期以来,英语发音都是困扰学生学习的
期刊
【摘 要】  在新课程改革的趋势下,在全国卷考试的压力下,语文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语文课堂教学不能离开其母体——教材,让学生走进教材、阅读并体验教材、完成与教材的单相虛位对话。  【关键词】  语文教材 课堂教学 体验式教学 单相虚位对话  一、明月几时有——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  新课程改革一直呼吁课堂的主体是学生,要让学生自主学习,彻底颠覆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山区学生基础差,阅读能力差,教师们习
期刊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或国家在漫漫历史长河中逐渐沉积下来的精华,时间检验了它的价值;传统文化是每个民族最珍贵的宝藏, 它是一种文明的象征,一个民族的灵魂 。今年我国分别举办了“天下诗林大会”和“天下诗人拜诗圣”活动。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师大参观时也表示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这些,都是传承传统文化的表现,传统文化,需要传承。  传承传统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感受时代的变迁。在我国五千年
期刊
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在这个暑假里,我读了一本叫《夏洛的网》的书。  我曾经看过很多人看了《夏洛的网》这本书之后的读后感,他们都是写夏洛——蜘蛛救了威尔伯——小猪的命,但他们有没有想过坦普尔顿——老鼠又做了什么呢?是谁在弗恩的哥哥艾弗里想抓夏洛的时候让臭蛋爆炸,用臭气熏走艾弗里的呢?是谁在夏洛需要新字词的时候去垃圾找字呢?威尔伯在观众面前晕倒时又是谁去咬威尔伯的尾巴,让它再站起来呢?
期刊
作文是学生观察生活、思考问题、展开想象和表达思想感情等能力的综合表现。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然而说起作文学生没有几个不“头痛”的,为什么学生会对作文头痛呢,不感兴趣呢?是因为学生的作文,只有被自己认同或得到别人的欣赏时,他们才能获得作文的快感,才会不感到“头痛”。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让他们真正做到“我手写我口”呢?  一、把握“三度”写佳作  影响孩子作文的主要
期刊
【摘 要】  从中学生作文难写的现状出发,寻找作文空洞的原因。作文素材的积累至关重要,本文旨在突破这一瓶颈,从生活和阅读两方面帮助学生过作文关。  【关键词】  作文素材 积累  现如今农村中学语文中的作文教学,是一个非常令人头痛的问题,主要是学生怕写作文。怕写是因为绝大部分学生都认为没什么内容可写,感到无从下手,往往一个题目后全班几乎一半以上的学生写的都是大同小异的事情,没有真实感,更没有任何新
期刊
【摘 要】  小学阶段是想象力培养的重要时期。小学语文中的童话则对儿童的想象力培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的语文课程在课程观念、教学方法等方面存在有害儿童想象力发展的现象,需要进一步进行改进。  【关键词】  小学语文 教材童话选编 儿童想象 思考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小学生的想象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因为它是学生创造力的源泉和动力。但现阶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其教学的方法、教材的编写
期刊
学生细节描写能力的培养,是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重要目标,同时也是提高学生写作技能的重要方法。学生在进行细节描写时需要对事物进行仔细观察,能够对微小的细节进行敏锐的捕捉,同时也要注重细节描写价值的发挥突出写作的中心主题。教师要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写作训练,培养学生的细节描述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水平。  一、加强学生观察能力培养  认真观察是进行细节描写和把握细节的基础和前提条件,同时也是增强学生对细
期刊
【摘 要】  对于经常进行公开展示的老课,我们要思考如何寻求突破,可以寻找与生活的结合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更多自由探究的空间,让他们在活动中引发与前概念之间的思维冲突,通过自己动手来寻找答案,这样的课堂才能更精彩。  【关键词】  老课 创新思路 优化整合 贴近生活 独特的材料  老课是指在教材中比较经典,经常被众多教师选择进行公开教学的内容。这样的教材内容,经过一次次公开展示,已形成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