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优秀地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来源 :新西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leejoh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华文化是涵养社会主体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为地方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宝贵资源。宝鸡是我国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文化底蕴丰厚,如何挖掘宝鸡的历史文化,并将它融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教育的全过程,是宝鸡地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中华文化绵延五千年,哺育着中国人的内在精神,它何以直,健以稳,文而质,博而精,大而迷德,久而弥新。[1]这些优秀的文化因子,为当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习近平总书记也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讲到要深入挖掘中华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然而,当代大学生对于中华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还没有更为深入的挖掘。
  宝鸡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周、秦王朝都曾建都于此,有“炎帝故里”“青铜器之乡”“秦岭的革命火种”的美誉,宝鸡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悠久,地域风格鲜明,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灿烂夺目的瑰宝。主动发掘宝鸡优秀地域文化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素材,充分发挥宝鸡地域文化在教育师生、服务社会的作用。
  宝鸡地域文化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所谓地域文化,即是指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长期形成的历史遗存、文化形态、社会习俗、生产生活方式等,它既是一种历史积累,也是一种历史沉淀,更是一种历史绵延,具有强大的惯性和渗透力。[2]由此可见在特定的地域办一所大学,当地的地域文化必然是滋养这所大学成长的土壤,也是这所大学自身文化的“根”与“魂”。
  地方性高校无论在办学历史,办学规模,资金投入上都不如在中心城市的重点大学那么有天然优势,然而地方高校可以充分发挥所在地域的文化底蕴和深厚内涵,将优秀的地域文化内容,融入到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当中去,逐渐形成特色鲜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这种模式已经在一些地方高校形成了自己思想政教育特色,让更加生动,更加具有传播力和活力的地域文化,在“润物细无声”中被潜移默化,被陶冶,被塑造。比如:延安大学开设红色经典艺术大讲堂,形成《延安时期红色经典作品汇编》《红色经典十五讲》《红色记忆》《陕北说书研究》《陕北民歌精选》等一批富有特色的文化素质教育读本。建成延安大学红色经典艺术教育网、《红色经典艺术大讲堂》和《红色经典影视作品赏析》精品思政教育课程网站、陕北文化网等网络平台。因此,我们在这里探讨将宝鸡地域文化融入到大学生思想教育中去,具有现实意义。
  宝鸡地域文化蕴含着深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宝鸡的地域文化资源主要包括远古时期的姜炎文化,厚重磅礴的周秦文化,俗中见雅的西府民俗文化和革命传承的红色文化等。
  (一)姜炎文化
  姜炎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源泉之一。在中华文明因素的孕育、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姜炎文化以其丰富的物质财富和先进的精神财富,为中国文明时代的到来奠定了最初的物质文化基础。有关炎帝的历史记载,历经周秦汉唐直到现在,大约两千余年。
  众所周知,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相互融合,形成了华夏族,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始祖。炎帝时代的伦理道德观念、构成了姜炎文化的精神文化,其文化内涵博大精深,概括起来主要就是创新创业,民本邦固,这也是中华民族民族精神中的重要内容。
  炎黄时代,由于生产力和生产工具都十分落后,在与大自然的斗争当中,炎帝部落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百折不挠,创造姜炎文化中的创新创业的精神。
  历史有记载,炎帝为了解决人民群众的温饱问题,改变原始传统的渔猎生产方式,他教会人民种植五谷,织麻为布,制作耒耜。然后“五谷兴助,百果藏实”;[3]为了保卫人们的生命安全和劳动成果不受野兽和外敌的侵袭,又“剡木为矢”。
  姜炎文化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另一大重要贡献就是形成了早期朴素的政治观念和政治道德。
  炎帝所处的时代,是中国原始社会的母权制到父权制,由蒙味、野蛮到文明的转折时期。[4]面对着强大的自然力量,作为部落首领的炎帝,没有畏缩退却,而是以大无畏的精神,直面艰险,为他的人民无私奉献着。历史记载炎帝曾遍尝百草,“时多疾病毒伤之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毒”。[5]
  炎黄时代,各个部落和氏族之间为了生存,相互之间相互征战,历史上黄帝和炎帝就曾战于阪泉之野。在残酷的斗争中,各部落,各氏族和各民族之间相互融合,求同存异,逐渐形成了一种使各民族人民之间团结一心、和谐相处、相互认同的凝聚精神。[6]这种精神实质上就是为政者关注民生,为民谋利,促进社會公平正义,实现天下大同的政治理念。
  姜炎文化是大学生思想政教育的丰富素材,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源泉之一。通过继承和发扬姜炎文化,有利于大学生养成健康的人生观,培养他们创新创业,民本邦固的崇高理想,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有用之才。
  (二)周秦文化
  所谓周秦文化包括周文化和秦文化两个部分。二者皆是发源于以宝鸡为中心的渭水流域,故统称为周秦文化。周秦文化即继承了远古时期姜炎文化的优秀品质,又开启了延续两千多年的中华古代灿烂文明。
  周秦文化所包含的道德观念、礼仪思想和法律制度经过后世王朝的弘扬承袭和发展创新,最终成为中华文明的思想、政治的血源根脉。毫不夸张地说,周秦文化就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精神支柱之一。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虽然我们经历过社会和经济制度的变革,经历过中西文化相互碰撞,相互交融,但是以周秦文化所代表的传统道德观依然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保持顽强的生命力,特别是对于现今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来说,以优秀的周秦文化道德观和礼仪观为代表的中华美德对于大学生接受精神洗礼,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品质都是十分有助益的。   周秦文化首先重视个人品德修养的提升,特别是人在社会交往当中,需要信任与责任,因此在周秦文化当中个人品德中的“仁德”,这种“仁德”的品德是维系父子,兄弟等社会关系的,被当做社会交际的基础。通过对个体“修六礼以节民性,明七教以兴民德,齐八政以防淫,一道德以同俗,养耆老以致孝,恤孤独以逮不足,上贤以崇德,简不肖以绌恶。”[7]以达到整体社会的上下和谐。周秦文化在“仁德”教育方面还强调“孝悌”,孝敬父母,友爱兄弟是中华美德之一,正如当时人们常说的“有孝有德”,周秦文化中的孝悌观通过每个人从家庭孝悌伦常做起,通过孝敬父母、敬爱兄弟,来培育“仁爱之心”,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进而达到秩序井然的和谐社会。
  史书有记载要求周人对父母要做到,除了孝悌教育之外,对民眾的思想道德教育还包括礼仪教育。西周初建,周公制礼,通过用礼仪规范约束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在生产力水平低下的时代,能达到人文化成和谐社会的目的。正如史书记载的:“立爱自亲始,教民睦也。立敬自长始,教民顺也。教以慈睦,而民贵有亲;教民敬长,而民贵用命。教以事亲,顺从听命。”[8]要构建和谐社会,就离不开每个个体思想道德水平的提升。有相当一部分的当代大学生,在社会生活和人际交往中礼仪规范缺失,不谦卑、不诚信等行为时有发生,不仅影响了个体事业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影响了青年群体整体的道德观念。通过加强对大学生传统礼仪教育,对于构建和谐校园和和谐社会都有极大的助益。
  (三)红色文化
  宝鸡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早期策源地之一,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建立,宝鸡人民在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领导下,涌现出了一批英勇无畏的革命志士,一件件感人至深的革命事迹。根据《宝鸡地方志》记载,“五四运动后,在新思想、新文化的启迪下,陇县青年张仲实,扶风县青年权珍卿、王又维、李特生,岐山县青年李琦、曹永丰、张云锦,麟游县青年赵伯经、刘耀庭、魏勤轩等,负笈前往上海、西安及渭北政治、文化教育中心的三原等地求学,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受到革命思想的熏陶和教育,投身革命运动。”[9]
  1927年,共产党员李琦、曹永丰,共青团员张云锦等建立了中共岐山县党支部。此后,麟游、扶风、凤县、千阳等地也相继建立了共产党的组织。共产党组织在宝鸡的成立,开启了宝鸡地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大幕。革命所展现的永远拼搏、无私奉献的精神,为当今的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
  1927年,宝鸡地区的党组织贯彻中共中央“八七”会议精神,杨虎城部警备三旅二团一营的中共党员习仲勋、吕剑人、李特生等在甘肃两当发动兵变。起义虽然失败,但是打响了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枪声,也积累了从事革命武装斗争的经验,坚定了革命的理想信念。
  红军长征期间,徐向前、程子华等部,都先后途经宝鸡南部一带的秦岭山区,撒下了革命的火种。抗日战争爆发后,宝鸡作为抗日后方基地,以申新纱厂为代表的西迁工厂和以路易艾黎为代表的工合运动,都对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做出过应有贡献。
  1948年4月,西北野战军在彭德怀司令员的率领下,向泾河、渭河流域挺进,发动了声势浩大的西府战役,从根本上动摇了国民党在西府地区的统治。1949年,为了迎接西府地区的全境解放,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在彭德怀司令员的指挥下,发起扶眉战役,解放宝鸡全境。至此宝鸡迎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完全胜利。
  伟大的革命精神,是宝鸡地域文化的集中展示,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宝鸡地域文化的生动体现。作为宝鸡地方高校,学习和发扬宝鸡革命精神,可以使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更加直观地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增强大学生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使命感。
  结 语
  以姜炎文化、周秦文化和红色文化为代表的宝鸡优秀的地域文化,对宝鸡地方高校做好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启发性和指导性作用。应积极利用地域文化这个宝库,提升宝鸡优秀地域文化的运用价值,树立正确的文化育人理念,帮助大学生了解宝鸡优秀地域文化,自觉弘扬宝鸡优秀地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完善自身品德品格,成为新时代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可靠接班人。
  参考文献
  [1]田昌五.中华文化通志·中华文化起源志[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
  [2]黄涤明.黔贵文化[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
  [3]王利器整理.绎史卷四[M].北京:中华书局,2002.
  [4]霍彦儒,杨青峰,张景文.姜炎文化与现代化建设[J].华夏文化,1997.
  [5]陈广忠译注.淮南子·修务训[M].北京:中华书局,2012.
  [6]刘玉堂,黄莹.炎帝神农文化与中国梦[J].文化软实力研究,2016.
  [7]胡平生,张萌译注.礼记·王制[M].北京:中华书局,2017.
  [8]胡平生,张萌译注.礼记·祭仪[M].北京:中华书局,2017.
  [9]宝鸡地方志编撰委员会.宝鸡地方志·第二十一篇党派政协[M].三秦出版社,1998.
  作者简介
  张 波 宝鸡文理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辅导员,讲师,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其他文献
“凯门拜什”是裕固族妇女从结婚出嫁时开始佩戴于胸前和后背的三条长至膝盖下方的饰物,佩戴“凯门拜什”表示着裕固族女性从少女到妇女的一个身份的转变。手工制作的“凯门拜什”是裕固族女性心与手、手与脑完美协作下创作出的传统手工艺,具有感性和理性的双重特质。在科技迅速发展、工业生产已近乎取代手工艺的今天,“凯门拜什”已越来越罕见。对“凯门拜什”工艺、价值、文化的重构与反思,也许是尊重、致敬传统工艺与文化最好
期刊
作为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自然风光雄俊灵秀、饮食门类丰富多彩的名城,重庆市近年来文旅事业蓬勃发展,成为一座名副其实的网红城市。但是,在具体实践中,重庆市还存在规划建设滞后,区域性公共服务设施有待完善;文旅融合仍以资源开发为主,文化价值体现不够;文旅消费仍以外地游客为主,本土游客占比极低;文化旅游融合度有待提高,产品价值偏低;政府推动力度不足,亟需完善文旅发展政策等问题。管理部门应鼓励和引导文化产业和旅
期刊
千百年来,甘青河湟流域各民族一直繁衍生息在这片肥沃的土地上,共同缔造了河湟大地上人们之间、族际之间互动交流与平等、团结、友爱的良好民族关系和社会文明风尚,并且成为一种历史传统而世代传承不衰。甘青民族交流交往交融的“河湟传统”,既是历史的产物,又是现实的传承与发展,对于今天我们持续推进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的历史进程和开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新局面,以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无有益的借鉴和启示意义。  河
期刊
2020年以来,在新冠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甘肃文化旅游产业在政策、资金支持下快速回暖,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要素日趋增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取得实效,红色文化旅游产业初具规模,乡村旅游发展态势良好,文化旅游业已成为甘肃省十大生态产业的首位产业,全面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十四五”期间,甘肃需紧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三园一区”建设、“新基建”等契机,丰富文化旅游产品供给,激发乡村文化旅游消费
期刊
壮族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今天,壮族传统文化有新时代的传承和创新。其中丰富的民族传统美德和价值观念,通过合理转化和阐释不仅可以取得创新发展,使其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也能提供促使核心价值观持续发展的丰富养料。而其中蕴含着民族特殊情感,能够发挥独特的道义支撑和价值支持作用,在成为民族精神标志的同时,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奠定扎实的
期刊
全域旅游是区域文旅发展的一种新理念和新模式。阿坝州作为中国西部的藏族羌族自治州,通过推进全域旅游发展,已将文旅产业培育成为全州的支柱产业。阿坝州全域旅游发展模式及经验,可以为西部其他地区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一个可供借鉴的案例。  全域旅游是指在一定的行政区域内,以旅游业为优势主导产业,实现区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和全社会共同参与,通过旅游业带动乃至于统领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一种新的区域旅
期刊
赛里木湖是国家5A级景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重点自然遗产地、国家湿地公园。近年来,赛里木湖景区牢固树立“规划即法”意识,注重规划在生态保护和发展中的战略引领和刚性约束作用,全面落实生态保护措施。赛里木湖壮美的湖光山色,是祖国西部辽阔高远风光的卓越代表,是重要的旅游目的地。赛里木湖獨一无二的蓝色,是大自然赐予,也是党和政府执政理念的真实彰显。  世界上有一种蓝,叫赛里木湖蓝!  赛里木湖位于新疆
期刊
玉华宫景区文化旅游的发展,已成为铜川乃至西部地区文化旅游发展的缩影。面临新时代,玉华宫必须立足新发展阶段重要历史方位,科学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充分发挥文化旅游资源优势,不断深化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抢抓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国家机遇,努力把景区打造成陕西北部高端文化旅游的理想之地。  玉华宫景区位于陕西省铜川市西北部,北邻黄帝陵,南望西安城,陇海铁路梅七支线临区而过,包茂高速玉华宫出口直抵景区,区
期刊
在主要依靠发展旅游实现脱贫的乡村,旅游精准脱贫与乡村振兴战略之间具有天然的耦合性与衔接性,其耦合性主要表现在两者之间在发展要求方面的相似性,衔接性主要表现在两者之间在发展目标方面的接续性。因此,从长远来看,要实现此类地区在脱贫的基础上继续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要倍加注重两大战略之间的有效衔接。  2020年底,随着我国全面脱贫任务的顺利完成,我国的反贫困工作取得重大胜利。但由于贫困问题的长期性、复杂
期刊
陕西文化认同代表着陕西人民群众对陕西文化的认同感与归属感,代表着整个社会群体的情感归属与社会和谐的价值观。陕西是旅游大省,有着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基于陕西文化认同的红色文创产品前景广阔,应积极号召全社会的设计师积极投入到红色文创领域,积极推动红色文创产品与现代多媒体技术结合发展。  文化指的是以文教化,文化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开化人的思想。中国红色文化是指在革命战争年代,由中国共产党人、先进分子和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