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给艾米丽的玫瑰》中艾米丽的伦理身份解读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minfenglin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献给艾米丽的玫瑰》是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短篇小说的代表之作。文章中福克纳塑造了一个“典型的”贵族淑女的形象。然而在这样的南方淑女的身份下,艾米丽最终却以悲剧收场。本文通过对艾米丽的伦理身份的建构入手进行解读,进一步分析艾米丽在伦理身份下的压抑和反抗,来揭示艾米丽压抑甚至是悲剧的一生。
  关键词:伦理身份;身份冲突;身份转换
  作者简介:李阳(1990.10-),女,汉族,辽宁本溪人,沈阳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15级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英美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27-0-01
  福克纳以其精准的描写和细腻的刻画使得艾米丽这一文学形象经久不衰。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美国作家辛克莱·刘易斯在其演说中提到了福克纳,并称他“把南方从多愁善感的女人的眼泪中解放了出来”。国内大多数学者对艾米丽身份的关注大多以女性视角去解读,本文试图以伦理身份的视角来重新解读艾米丽这一文学形象,并分析小说主人公作为“南方贵族淑女”的社会身份的建立和消亡。
  一、伦理身份的建构
  其伦理身份就是指“人在社会上拥有的身份,即一个人在社会上被认可或者接受的身份”(聂珍钊,2014,264)人的伦理身份的建构通常都与个人的自我选择息息相关,但是艾米丽的伦理身份建构就显得无奈了许多,大家对于艾米丽的“南方贵族淑女”的身份设定,艾米丽本人从未发声,因此读者并不能知道艾米到到底接受还是排斥大家对其身份的界定。而艾米丽的失声的原因我们可以推测一二。“很久以来,我们都把他们看作是画中之人,艾米丽小姐站在身后,身材苗条,一袭白衣,背朝着她占着前景的是他的父亲,手持马鞭,跨立侧影示人”;“艾米丽告诉她们,她的父亲没有死,连续三天都这样。”父亲的存在对于艾米丽是特别的重要,以至于父亲死后艾米丽仍然不愿意承认父亲的离去。此外,在艾米丽的家庭生活里,父亲的权威是艾米丽不敢也不愿意违抗的。艾米丽的父亲有着严格的等级观念并并且父亲希望女儿在社会上以高贵优雅的淑女形象示人。可以说是艾米丽的父亲亲手为艾米丽打造了贵族淑女形象。在这样的伦理身份塑造之中,艾米丽并没有选择的权利,甚至没有发声的权利。因此父权之下建立伦理身份并不是艾米丽真正想要的。以至于在父亲死后,艾米丽坚定地抛弃了父亲一手打造的贵族形象。
  艾米丽父亲对其的塑造并不完全体现了个人的喜好,更反映出整个南方社会对女性伦理身份的喜好。“艾米丽小姐代表着一个传统,一种义务和关爱。”南方封闭的农业社会以及保守的生活方式造就了南方贵族观念里高傲,固执,目空一切。而艾米丽无疑就是一个典型的南方贵族。但是一个人伦理身份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美国工业进程的加剧,以农业为代表的南方经济开始衰落,艾米丽的贵族身份也会受到时代的冲击。
  二、伦理身份的消亡
  父亲的过度保护以及传统的贵族教育、贵族观念都使即使在北方经济文化的大力冲击下,艾米丽小姐仍然保持着传统贵族的傲慢与荣耀感。但是无论父亲如何为艾米丽打造贵族的藩篱,北方工业进程的对南方的渗入是无法阻挡的。艾米丽可能自己已经意识到南方贵族淑女这样的伦理身份已经不适合这个时代,更加的不适合自己。艾米丽开始了自我觉醒并寻找新的伦理身份的过程。“再见她,头发已经剪短,更像一个小姑娘了”,“又过了一阵,人们经常看见他和艾米莉小姐同乘一辆黄轮轻便马车,在周日的下午双进双出”。剪掉头发,与健壮的北方大汉荷默恋爱都是艾米丽试图摒弃过去南方贵族的伦理身份,而寻找新的身份的过程。但是伦理身份的转换并不是轻易可以完成的。
  镇子上的女人说:“格里森家的女人肯定不会不会跟北方人来真的,不过是逢场作戏罢了。”从镇子上的人的态度可以看出大家对于艾米丽的几种尝试都是持有消极的态度的。或许连艾米丽本人都隐约地意识到新的伦理身份的寻找并不容易甚至一辈子都完成不了。“她父亲那种性格,三番五次给艾米丽带来挫折的那种性格,不是那么轻易就能除掉的,带着毒性和狂暴”。因为父亲对艾米丽的贵族书写已经深入骨髓,不会轻易抹去。摒弃旧的伦理身份和艾米丽试图寻找新的伦理身份在艾米丽的身上造成了一种撕裂。艾米丽既无法摆脱南方贵族的伦理身份,也追寻不到新的伦理身份,而这种撕裂对于艾米丽来说有着毁灭性的力量。“她的家门紧闭着”“艾米丽的家里已经四十年没有进去了”逃脱了父亲制造的禁锢,艾米丽又为自己亲手打造了有一个牢笼。直到死,艾米丽都不曾继续尝试,而是和荷默的尸体同床共枕几十年。最后在身份矛盾的撕裂下,艾米丽没有完成伦理身份的更新,一直到艾米丽死亡,其伦理身份宣告彻底消亡。
  结语:
  艾米丽的悲剧让人唏嘘不已。艾米丽既没有机会去建立自己的伦理身份,也没有能力去改变伦理身份的禁锢。哪怕在追寻新的身份的过程中也是荆棘坎坷。过时的伦理身份对个人是一种压抑,更是一种毁灭。如果无法摆脱完成伦理身份的更替便会导致个体的身份的坍塌。
  参考文献:
  [1]William Faulkner. A Rose for Emily[M]. Paris:Perfection Learning,1990.
  [2]聂珍钊. 文学伦理学批评导论[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
  [3]朱晓丽. 艾米丽的悲剧人生-从女性角度解读《献给艾米丽的玫瑰》[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 2011(24).
  [4]施慧. 南方淑女的负累-析《献给艾米丽的玫瑰》中艾米丽的文化身份[J]. 海外英语, 2014(03).
其他文献
文学的神话原型批评模式旨在寻找文学作品中的普世原型主题,揭示原型主题的象征意义,展现作品激发读者共鸣的内在泉眼,从而确定作品的文学价值。《三国演义》能够流传如此久
摘 要:庾信由南入北,羁留北方,二十八年里他经历了两个王朝五位帝王,由他国使臣变为阶下之囚,仕途风云的变幻改变着他的人生命运。本文用史诗互证的方法,把庾信入北之后的诗文与历史材料结合起来,相互印证,还原庾信在北朝心态的真实变化。  关键词:庾信;诗文;心态;变化  作者简介:秦丹丹,河北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
作者原文: 北京市卫生局亚运会医务部迎亚运卫生工作会议在京召开北京市卫生局亚运会医务部迎亚运卫生工作会议今天在京召开。医务部负责人和卫生局有关处负责人就亚运会医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27-0-01  《红楼梦》第四回写得十分精彩,题目叫做《薄命女偏逢薄命郎,葫芦僧判断葫芦案》。其实,这一回不但故事情节一波三折,跌宕起伏,高潮不断,而且也为整本《红楼梦》扮演了一个极其重要的角色,起了穿针引线的作用。  这一回讲的是:那贾雨村受贾府的帮助,“夤缘攀附”后,新补了应天府大人一职。他刚刚上任
该文以氧化铝熟料烧回转窑的检测和自动控制为工程背景,提出了工业过程图像处理的概念,并详细论述了其原理和方法,给出了工程应用实例,工程实践表明,工业过程图像处理技术对那些用
【摘要】英语教学是高中教育阶段的重要内容,是学生习得英语基础知识的关键所在,笔者分析发现,目前,绝大多数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低认知思维水平的提问被高频率的使用,而具有启发学生认知思维、有利于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高水平的提问却少之又少。笔者认为,在素质教育与新课改的背景之下,高中英语教师应透彻的研究教材,提出能启发学生认知思维的有质量的问题,使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不仅能习得基础知识,还能开阔眼界
摘 要:川端康成于1968年成为继泰戈尔之后第二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东方人,获奖原因之一是他“为架设东方与西方之间的精神桥梁作出了贡献”。本文试以其获奖作品之一《雪国》为例,解读川端对日本传统文化精神中物哀美的继承。  关键词:物哀;感动;悲凉;虚幻  作者简介:殷如昕(1985-),女,河南郑州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