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版)对“0-36个月儿童健康管理”适宜技术规范要求,探索符合克拉玛依市独山子区社区实情的社区儿童保健服务模式。方法 采取新型儿童保健服务模式举措,比较新旧儿童保健服务模式下的儿童保健系统管理率和儿童保健质量的变化。结果 在新型儿童保健服务模式下,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率大幅度提高,儿童保健覆盖率、儿童保健系统管理率、高危儿、体弱儿专案管理率情况明显改善。结论 在新型儿童保健服务模式下,儿童保健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关键词】 社区卫生服务;儿童保健;适宜技术
儿童社区保健是妇幼保健的一部分,属公共卫生管理事业,是兼有预防医学与临床医学特色,以保护和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为目标,研究儿童的生长发育、营养保健、疾病防治、健康管理等的一门综合性学科;也是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1]。新疆克拉玛依市独山子区西宁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下简称西宁路中心)作为全国示范社区,探索一套新型的、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儿童保健服务模式是目前基本公共卫生工作的需要,也是满足社区居民对儿童保健服务较高需求的积极应对措施。2012年3月开始在西宁路社区卫生中心正式开启试点工作,1年来逐步探索出了较为理想的儿童保健服务模式。现报道如下。
1 儿童保健服务模式创新的理论思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传统的儿童保健组织结构和服务模式已不能满足儿童保健的需求。儿童社区保健从过去的基本服务向定期全面体检、接受健康教育和保健指导、心理保健、智力开发等较高层次的服务转变,为社区儿童提供方便、高效、优质、连续的综合服务,最大限度的满足儿童家长对儿童保健服务的需求。
1.1 儿童保健的运行机制
组建儿童保健管理团队,由有儿科临床工作经验的并经过长期儿童保健培训(6个月-12个月)的医师2名承担,负责日常的儿童健康体检及常见病的诊疗,资料整理、上报儿童保健工作计划、总结、评价等工作;妇幼医师2名,负责进行专门的产后访视、新生儿访视及相关资料的整理和上报工作;经过专业培训有儿科临床经验的护士2名,配合完成儿童体检工作,资料录入整理;取得相关资质的儿童康复及干预工作护理人员3名,负责对筛查出异常儿童的进行干预、康复工作,并记录整理相关资料;计划免疫护士3名,负责承担本辖区内的所有儿童的计划免疫工作。
该模式以预防接种及儿童健康体检为基础开展儿童保健工作,每周一至周四为日常接种日和体检日,周五为查漏补种及查漏未按时体检的儿童,整理相关资料,并下社区进行主动地搜索失去联系的儿童,提醒家长按时接种疫苗及体检。儿童干预及康复工作每周一至周六。
1.2 儿童保健服务模式的创新举措
1.2.1 优化服务流程
以往工作为先进行计划免疫登记、接种,在观察的30分钟内进行健康体检。在整个流程中,因健康体检最后进行,补充健康评估不能及时发现部分儿童的异常状况,疫苗接种时容易出现安全隐患。
在实施创新服务模式后,我们对儿童保健工作流程进行了优化,儿童保健场所分为:儿童保健室、计划免疫疫苗登记处、预防接种室三个部分。具体流程:家长带儿童先在儿童保健室进行全面的检查,无异常情况,到计划免疫登记室登记,最后进行预防接种,观察30分钟无异常特殊情况方可离开。这样最大限度的杜绝了接种疫苗的安全隐患,保证了预防接种的安全性。
1.2.2 扩大儿童保健服务项目、内容
以往的儿童保健工作为预防接种、定期测量身高、体重,家长更关注于预防接种,认为简单的体检意义不大,愿意体检的家长不多,这样造成了儿童覆盖率及儿童系统管理率不高。经创新后的工作内容涉及面更大,目前服务的常规项目包括:计划免疫、生长监测、发育评估、贫血筛查、神经心理行为测定、辅食添加指导、疾病预防以及家庭早期干预指导。对于在体检中发现的有高危儿、发育落后、发育迟缓等有异常的儿童,建议进行智力测评后进行干预训练或康复训练,定期进行再次的评估。这样就形成了评估—干预—再评估的循环的服务模式。由于服务质量提高,能切实解决家长在育儿过程中的疑虑和问题,主动愿意接受健康检查的儿童明显增多。
1.2.3 体弱儿、高危儿的专案管理
随着儿科临床技术的不断提高,早产儿、出生后有窒息病史的儿童存活率越来越高,但今后他们的生活质量是一个家庭及整个社会的担忧。这就需要儿童保健工作者和家长的共同努力配合,通过早期干预、康复训练,使其能够达到生活自理、追赶上正常儿童。对于体弱儿、高危儿,为其建立了专案管理,建议高危儿家长进行早期干预,并定期为他们做智力测试(测试者与干预者不是同一人),目前管理的高危儿中出生孕周最小的为26周,出生体重1.03Kg;出生重度窒息的儿童有5名。告知体弱儿家长定期带儿童来体检,并详细记录体检结果,这样使体弱儿、高危儿得到了更好的连续性的保健服务。
1.2.4 开展健康教育
儿童这一特殊的群体需要全社会给予特殊的关注和爱护,帮助其监护人对儿童保健知识的获取,通过开展健康教育,举办家长学校,将科学育儿知识和基础卫生常识送进千家万户,使人们改变育儿观念和态度,提高父母们的育儿技巧和自我保健能力,这样也可以促进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儿童保健的活动中。
2 目前取得的成绩
从2012年开始,儿童保健团队组建完成,新型儿童保健服务模式基本形成。笔者截取了2011年、2012年的数据作为参考。其中2011年为试点前的数据,2012年为新型儿童保健服务模式运行阶段的数据。
2.1 计划免疫免疫接种率增加
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我区的基础免疫共8种以上,按照六类规划免疫疫苗接种总体情况来看,各类疫苗的接种率在不断增加。如乙肝疫苗接种率,第三针2011年接种率为 79.5% ,2012年接种率为 98.8%,见表1。 2.2 儿童体检工作成绩显著提高
因我区为石化基地,人口单一,居民多为职工,故以常住人口为主。2011年及以前的儿童系管率85%左右,2012年儿童系统管理率达到了90%,见表2。
2.3 专案管理人数大幅度增加
2011年体弱儿、高危儿专案管理人数为12人,2012年体弱儿、高危儿专案管理人数达到了69人;儿童早期干预及康复人数达到了46人。
3 讨论与思考
3.1 单位领导的重视是开展儿童保健工作的有力保障
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心领导对儿童保健工作非常重视,首先加大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员紧张的情况下,依然派出相关人员进行为期3个月至1年的进修学习,拓宽了儿童保健团队成员的知识面,提高了专业素质,为儿童保健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持。其次是在绩效考核分配方面也给予了较大的倾斜,提高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为儿童保健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3.2 工作创新是推进儿童保健工作的重要方式
如果仍然按照以前的工作方式和模式,则儿童保健工作难以取得现在的成绩。在实际工作中工作人员充分发挥了善于发现问题、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如举办家长学习,使儿童保健工作的涵盖范围不在仅仅局限在儿童,还覆盖到了儿童的看护人;如由过去的等待儿童体检到主动服务的工作模式。这不仅丰富了儿童保健工作模式的内涵,而且使儿童成为最终的受益者。
目前西宁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儿童保健工作走在了全克拉玛依市的前列。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工作中仍出现了一些实际问题:如儿童保健信息化系统、儿童保健工作中繁琐的台账管理等有待进一步的解决和改进。
参考文献
[1] 潘苏彦,黄春明,儿童社区护理与健康管理,人民军医出版社 2010.9
[2] 何能清,黄俊芳,贺卫权,廖小兵,王庆川,新型社区儿童保健服务模式的探索与实践2010.12
[3] 刘芬,盛艾娟,钱红娟,内蒙古三个项目县儿童保健状况调查分析,中国全科医学,2009.12
[4] 陈博文,腾红红,社区0~36个月儿童健康管理,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8
[5] 陈笑辉,郝晓宇,李士雪,儿童保健社区管理模式的探索,中国全科医学,2008.11
[6] 陈笑辉,郝晓宇,李士雪,我国儿童卫生保健管理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对策,中国全科医学,2008.11
【关键词】 社区卫生服务;儿童保健;适宜技术
儿童社区保健是妇幼保健的一部分,属公共卫生管理事业,是兼有预防医学与临床医学特色,以保护和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为目标,研究儿童的生长发育、营养保健、疾病防治、健康管理等的一门综合性学科;也是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1]。新疆克拉玛依市独山子区西宁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下简称西宁路中心)作为全国示范社区,探索一套新型的、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儿童保健服务模式是目前基本公共卫生工作的需要,也是满足社区居民对儿童保健服务较高需求的积极应对措施。2012年3月开始在西宁路社区卫生中心正式开启试点工作,1年来逐步探索出了较为理想的儿童保健服务模式。现报道如下。
1 儿童保健服务模式创新的理论思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传统的儿童保健组织结构和服务模式已不能满足儿童保健的需求。儿童社区保健从过去的基本服务向定期全面体检、接受健康教育和保健指导、心理保健、智力开发等较高层次的服务转变,为社区儿童提供方便、高效、优质、连续的综合服务,最大限度的满足儿童家长对儿童保健服务的需求。
1.1 儿童保健的运行机制
组建儿童保健管理团队,由有儿科临床工作经验的并经过长期儿童保健培训(6个月-12个月)的医师2名承担,负责日常的儿童健康体检及常见病的诊疗,资料整理、上报儿童保健工作计划、总结、评价等工作;妇幼医师2名,负责进行专门的产后访视、新生儿访视及相关资料的整理和上报工作;经过专业培训有儿科临床经验的护士2名,配合完成儿童体检工作,资料录入整理;取得相关资质的儿童康复及干预工作护理人员3名,负责对筛查出异常儿童的进行干预、康复工作,并记录整理相关资料;计划免疫护士3名,负责承担本辖区内的所有儿童的计划免疫工作。
该模式以预防接种及儿童健康体检为基础开展儿童保健工作,每周一至周四为日常接种日和体检日,周五为查漏补种及查漏未按时体检的儿童,整理相关资料,并下社区进行主动地搜索失去联系的儿童,提醒家长按时接种疫苗及体检。儿童干预及康复工作每周一至周六。
1.2 儿童保健服务模式的创新举措
1.2.1 优化服务流程
以往工作为先进行计划免疫登记、接种,在观察的30分钟内进行健康体检。在整个流程中,因健康体检最后进行,补充健康评估不能及时发现部分儿童的异常状况,疫苗接种时容易出现安全隐患。
在实施创新服务模式后,我们对儿童保健工作流程进行了优化,儿童保健场所分为:儿童保健室、计划免疫疫苗登记处、预防接种室三个部分。具体流程:家长带儿童先在儿童保健室进行全面的检查,无异常情况,到计划免疫登记室登记,最后进行预防接种,观察30分钟无异常特殊情况方可离开。这样最大限度的杜绝了接种疫苗的安全隐患,保证了预防接种的安全性。
1.2.2 扩大儿童保健服务项目、内容
以往的儿童保健工作为预防接种、定期测量身高、体重,家长更关注于预防接种,认为简单的体检意义不大,愿意体检的家长不多,这样造成了儿童覆盖率及儿童系统管理率不高。经创新后的工作内容涉及面更大,目前服务的常规项目包括:计划免疫、生长监测、发育评估、贫血筛查、神经心理行为测定、辅食添加指导、疾病预防以及家庭早期干预指导。对于在体检中发现的有高危儿、发育落后、发育迟缓等有异常的儿童,建议进行智力测评后进行干预训练或康复训练,定期进行再次的评估。这样就形成了评估—干预—再评估的循环的服务模式。由于服务质量提高,能切实解决家长在育儿过程中的疑虑和问题,主动愿意接受健康检查的儿童明显增多。
1.2.3 体弱儿、高危儿的专案管理
随着儿科临床技术的不断提高,早产儿、出生后有窒息病史的儿童存活率越来越高,但今后他们的生活质量是一个家庭及整个社会的担忧。这就需要儿童保健工作者和家长的共同努力配合,通过早期干预、康复训练,使其能够达到生活自理、追赶上正常儿童。对于体弱儿、高危儿,为其建立了专案管理,建议高危儿家长进行早期干预,并定期为他们做智力测试(测试者与干预者不是同一人),目前管理的高危儿中出生孕周最小的为26周,出生体重1.03Kg;出生重度窒息的儿童有5名。告知体弱儿家长定期带儿童来体检,并详细记录体检结果,这样使体弱儿、高危儿得到了更好的连续性的保健服务。
1.2.4 开展健康教育
儿童这一特殊的群体需要全社会给予特殊的关注和爱护,帮助其监护人对儿童保健知识的获取,通过开展健康教育,举办家长学校,将科学育儿知识和基础卫生常识送进千家万户,使人们改变育儿观念和态度,提高父母们的育儿技巧和自我保健能力,这样也可以促进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儿童保健的活动中。
2 目前取得的成绩
从2012年开始,儿童保健团队组建完成,新型儿童保健服务模式基本形成。笔者截取了2011年、2012年的数据作为参考。其中2011年为试点前的数据,2012年为新型儿童保健服务模式运行阶段的数据。
2.1 计划免疫免疫接种率增加
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我区的基础免疫共8种以上,按照六类规划免疫疫苗接种总体情况来看,各类疫苗的接种率在不断增加。如乙肝疫苗接种率,第三针2011年接种率为 79.5% ,2012年接种率为 98.8%,见表1。 2.2 儿童体检工作成绩显著提高
因我区为石化基地,人口单一,居民多为职工,故以常住人口为主。2011年及以前的儿童系管率85%左右,2012年儿童系统管理率达到了90%,见表2。
2.3 专案管理人数大幅度增加
2011年体弱儿、高危儿专案管理人数为12人,2012年体弱儿、高危儿专案管理人数达到了69人;儿童早期干预及康复人数达到了46人。
3 讨论与思考
3.1 单位领导的重视是开展儿童保健工作的有力保障
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心领导对儿童保健工作非常重视,首先加大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员紧张的情况下,依然派出相关人员进行为期3个月至1年的进修学习,拓宽了儿童保健团队成员的知识面,提高了专业素质,为儿童保健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持。其次是在绩效考核分配方面也给予了较大的倾斜,提高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为儿童保健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3.2 工作创新是推进儿童保健工作的重要方式
如果仍然按照以前的工作方式和模式,则儿童保健工作难以取得现在的成绩。在实际工作中工作人员充分发挥了善于发现问题、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如举办家长学习,使儿童保健工作的涵盖范围不在仅仅局限在儿童,还覆盖到了儿童的看护人;如由过去的等待儿童体检到主动服务的工作模式。这不仅丰富了儿童保健工作模式的内涵,而且使儿童成为最终的受益者。
目前西宁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儿童保健工作走在了全克拉玛依市的前列。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工作中仍出现了一些实际问题:如儿童保健信息化系统、儿童保健工作中繁琐的台账管理等有待进一步的解决和改进。
参考文献
[1] 潘苏彦,黄春明,儿童社区护理与健康管理,人民军医出版社 2010.9
[2] 何能清,黄俊芳,贺卫权,廖小兵,王庆川,新型社区儿童保健服务模式的探索与实践2010.12
[3] 刘芬,盛艾娟,钱红娟,内蒙古三个项目县儿童保健状况调查分析,中国全科医学,2009.12
[4] 陈博文,腾红红,社区0~36个月儿童健康管理,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8
[5] 陈笑辉,郝晓宇,李士雪,儿童保健社区管理模式的探索,中国全科医学,2008.11
[6] 陈笑辉,郝晓宇,李士雪,我国儿童卫生保健管理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对策,中国全科医学,20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