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艺术设计专业教育中实践教学体系的现状与思考

来源 :亚太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ngjb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疆特色艺术设计教育为适应发展趋势而面临改革与创新,如何建立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有地域特色的艺术设计教育体系是我们新疆多民族地区艺术设计教育面临的迫切问题。本文认为新疆艺术设计专业教育中实践教学体系在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实践教学工作室,以及创意课程教学方面存在较显著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笔者提出建设性的思考。
  关键词:新疆;设计教育;实践教学
  2013年9月,习主席在访问中亚各国期间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伟大战略构想,中央在“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中把新疆确定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新疆的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给新疆各族人民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新疆是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自身地域文化也极为丰富,形成新疆独特而丰富的设计文化,但远未形成有新疆特色的设计教育体系,尤其是实践教学体系极少体现本土设计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目前,新疆的艺术设计教育相对于内地还有着很大的差距,无论从师资条件、硬件设施,还是外部环境都有一定距离。
  设计在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一点从工业文明的发展史来看都是十分明确的。发展经济必然要全面推进设计教育的发展,培养高素质的设计人才,为新疆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提供人才支持。近年来,新疆各院校在中央的大力支持下,具有本土特色的艺术设计教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也培养了一些人才,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艺术设计教育事业的发展。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一个事实:新疆至今没有一套完整的本土特色的艺术设计实践教育的体系。众所周知,自包豪斯开启现代设计教育之始,设计实践与其伴随的工作室制教学就是其教育核心之一。即使在之后的设计教育中“在欧洲设计艺术院校中,包豪斯初期创建的‘双轨制’教学模式并没有随着包豪斯的消失而失去生存空间,而是不断发展和完善,出现了‘理论教学’与‘工作室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就艺术设计而言,设计构思和设计表现是两个关键环节,设计构思涉及人文、历史、社会需求、市场等多种因素,这些问题的解决必须借助理论教学来完成,其结果是解决设计的‘概念’层面;如何把概念层面的设计表现为现实设计,是技术层面的问题,如材料技术、成型技术等。欧洲设计艺术院校的工作室教学占有重要位置。工作室根据材料、工艺及设备特点进行统一规划,工作室有专门的技术人员负责学生技术方面的教学,如材料、设备使用等问题,或者说解决学生设计表现和如何表现问题,而不是设计的创意问题,工作室统一管理,有专门技术人员负责,不隶属于某系或某专业,除了有的学校需要交纳部分材料费外,免费面向所有相关专业学生开放。”[1]新疆的特色艺术设计教育,还停留在民间美术理论与工艺技术探讨的层面,过多地的停留在对实物和过去事物的描摹,缺少创造力与创新意识,课程的设置和授课方式并没有随着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而改变。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商业的繁荣,带来了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新思潮,但我们极少运用这些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新思潮,结合新疆本土设计文化进行创新的实践教学,为此,面对新疆设计教育实践教学现状,结合现代设计学理论与实践,研究传承本土设计文化的实践教学体系是我们面临的迫切问题。
  课题调研主要涉及3所院校:新疆艺术学院、新疆师范大学、新疆大学,为了突出共性问题,均以视觉传达专业为例。调研结果反映出新疆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实践教学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一、实践课程体系建设中本土特色课程缺乏
  根据目前3所院校教学计划反映的实践教学中基本没有本土特色课程体系的设置,从专业设置上看,新疆艺术学院设计专业最全,开设有视觉传达艺术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动画、数字媒体、产品设计五个专业方向;新疆师范大学有:视觉传达艺术设计、环境艺术设计;新疆大学开设有视觉传达艺术设计。从专业设置看,都没有地方特色的专业,从教学大纲看目前只有新疆艺术学院有一门专业实践课《新疆民族传统装饰艺术》。目前,新疆开设民族特色艺术设计课程的院校,课程设置也仅仅停留在对地域文化特色的认知,对于继承发展和创新不是很重视,在艺术设计课程中只涉及民族装饰图案设计、纹样设计等,没有完整的专业课程体系。笔者亲身经历过这些课程的教学,都是从临摹开始到模仿结束,缺少现代思潮的视觉语境,只是把旧元素用简单运用到现代设计的商业环境中,没有与社会发展接轨,课程设置也缺乏专业化、系统化。我们知道,艺术设计的发展始终与现代科学技术、时代审美观念紧密相连,而新疆从事艺术设计教育的教师多以过去民间艺人的方式授课,近年来一些教师虽然在一些设计课程中也进行了一些实践探索,但最终没有在课程体系中表现出来。
  二、实践教学师资力量薄弱
  课题组调研结果显示:设计教育中实践技能课教师队伍整体数量与质量难以满足目前的教学要求。
  调研的结果看,首先是高职称老师奇缺,讲师是教学的中坚力量,但是后备力量严重不足,这些院校真正从事设计教育的教师极其匮乏,一些有能力的老教师已经退休、离世,为数不多的高职称教师普遍年龄偏大,从数量和质量上均不符合形势的发展与要求,而且他们过去接受的是工艺美术教育,不是真正意义的设计教育,因此他们缺乏现代设计意识。年轻化当然不是坏事,但教师职称偏低至少可以说明一个问题,就是整体的学术研究水平薄弱,有些院校不得不长期依靠外聘教师授课。其次,艺术设计专业教材的缺乏是最普遍的现象。我们很难找到比较满意的教材,与艺术设计课程相结合的反映传统工艺美术精华的教材就更加缺乏了。再次,艺术设计课程体系中很少设置系统讲授与传统工艺美术相关内容的课程,即使开设了地方民族特色艺术设计课程的院校,课程质量也缺乏评定标准,多是教师多年整理的讲义,多以学生临摹简单的图案、纹样或是建筑装饰等,没有现代意识的再创造,不能把它转化成一种社会需求的创意产品。在这方面与内地院校相比还差得很远,教师在教授过程中,重点在认识理解,授课内容在深度和广度上也不够。   三、实践教学实验室不足
  实践教学实验室对于设计教育至关重要。然而,课题组调研发现:在设计教育中实践教学实验室及各类实践场所严重不足。目前3所本科院校实践教学实验室的设置情况如下:
  目前,新疆本科院校设计教育的专业实验室最全的要数新疆艺术学院。但是,新疆目前没有一所院校拥有专业实践工厂,更无相关的设施、设备,建设投入也远远不够。一些需要动手操作的实践课程,大多停留在纸面作业上,而且几乎与民族、地域的特色教育没有太多关联性,无法与实际的设计项目建立联系。
  四、实践课程中创意课程极少体现本土设计需求
  从新疆艺术类、师范类高校开设的视觉传达设计、城市景观、建筑设计、室内设计及生活用具和旅游产品设计来看,除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外,大多采用的是临摹、模仿的方式,没有创新与突破。因此,这就需要我们在创意教学上下功夫,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优秀设计师。
  新疆有13个世居民族,有着独特而丰富的文化资源和视觉元素,如享有盛誉的艾德莱斯绸、和田地毯、民族服装、民居建筑、土陶、雕刻、彩绘、金工技艺等,但是这些技艺都在民间,没有民族特色工艺美术能够进入高校的设计专业教学体系。
  通过考察调研,新疆3所本科院校开设本土特色艺术设计专业实践课的只有新疆艺术院,并在视觉传达专业开设有“新疆民族传统装饰艺术”课程,但教学内容局限于描摹,没有与现代设计结合,缺少艺术设计的理念和观念。同时,既熟悉本民族文化,又接受过现代设计教育并具有创新意识的少数民族教师极为匮乏。这种现象与新疆设计教育的要求和发展极不相称。
  设计艺术说到底是对物质文化审美化改造的过程,使之更加合目的性、彰显精神的文化张力。艺术设计是随着科学技术、文化观念的发展变化而变化的,而我们的艺术设计特色教育几乎没有太大变化,无非是从手工变成了计算机技术辅助,这种技术上的进步带来的是动手能力的退化。基础训练薄弱,动手能力差,是新疆设计教育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地域性特色设计文化教育资源的传承与创新在设计教育领域也存在尴尬的境遇。
  如何加强本土特色教育,并能够与现代信息社会接轨,继承与创新,在“一带一路”的新形势下,在新疆艺术类高校中推广民族特色艺术设计的优势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因为它也关系着新疆地区的经济文化建设。《全国高等学校艺术教育总体规划》中曾明确指出:“各级各类学校必须重视我国优秀的民族民间艺术的教学,发展有特色的情趣高尚的艺术教育。”在新疆民族文化作为培养学生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新疆少数民族学生对自身文化的自豪感,减少极端宗教的影响一个途径,让越来越多少数民族学生热爱艺术,通过艺术改变生活,从而远离极端思想。纵观历史发展,任何一个民族文化的发展都是在融合汲取中进步,才能让自己的文化充满自信,只有持开放的态度,才能让世界接受,而不是故步自封。为艺术院校输送更好更多的设计人才,通过高校回馈社会,使我们新疆的文化环境得到良性的发展,因此积极探索符合新疆民族特色的现代设计教育模式、课程设置是我们面临的紧迫任务。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建立新疆设计教育的实践教学体系:
  建立较完善的艺术设计特色实践教学体系。组织专家学者编写系统的民族工艺史论类、欣赏类、工艺技术类的系列教材。设立民族工艺设计专业,让学生熟悉民间民族工艺设计的形态、特征,了解少数民族的创作思维、审美习惯,使学生认识到民族艺术在民族文化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让学生在接受现代科技教育同时,热爱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关注和致力于民族文化艺术的发展。利用好传统文化元素开创新的应用领域让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方式接轨,汲取其他民族文化的优势,拓展民族特色文化元素品牌的商业市场。
  重视设计教育中少数民族师资队伍建设。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从事设计教育的教师虽然不少,但是从事民族特色设计艺术教育的专业教师却是青黄不接,尤其是少数民族教师更为缺乏。要重视对现有师资的培养,只要能胜任教学,就应予以高度重视;同时要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培养一批专业基础扎实、创意能力强的少数民族学生,不断充实教师队伍。
  制订可持续性的发展规划,结合信息科技的运用,建立特色艺术设计教育的长期目标。新疆高校管理部门应组织专家研究制订一个符合新疆实际、可持续发展的设计教育长远规划,鼓励并重视民族民间艺术文化的研究与创作,快速有效地推动本土特色设计艺术的发展。随着“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实施,新疆在未来必定有飞跃发展,新疆的经济正在与世界接轨,这迫切需要我们的专业设计人才。新疆的特色艺术设计教育不能忽视创造性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对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对新观念的认知决定这新疆特设计教育发展空间。
  利用现有资源优势,打造新疆高校文化创意产业基地。有效整合现有的高校资源,将实验室、工作室面向各级学校和社会开放,设立专项资金,利用高校专业优势、师资优势与市场结合,以开发地域特色产品为目标,利用文化项目与艺术设计实践课程结合,与网络信息技术结合,建立共享的、可持续发展的创意设计平台,打造新疆高校的文化创意产业基地,为社会输送具有创新思维,有文化素质的专业设计人才。
  新疆是一个多民族的文化艺术资源大省,怎样充分利用本土设计文化教育资源优势,突出艺术设计教育特色创新是我们当前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社会经济越发达,外来文化的冲击就会越强,我们就越要强化和挖掘自己的文化,因为重视自身的特色与传统,保持文化的连续性,不仅是社会的需求,同时也是使我们得到世界认可的前提。鲁迅先生曾言:“越是民族的,也才可能越是世界的。”这句话影响了我们近一个世纪,今天看来它是有局限性的,只有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新,使民族性与国际化接轨,使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相结合,传统元素与现代审美观念的结合,我们才能被世界认可。
  时代在变化,高度发展的传统工艺美术恰好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视觉符号,我们以怎样的眼光看待传统的文化艺术符号,传统工艺美术并没有从我们的生活中消亡,没用退出历史舞台成为文物,而是通过与时代需要的结合焕发出新的光彩。因此,传统工艺美术及其设计教育要与时代的需求相适应。所以加强本土文化的艺术教育,突出现代本土特色教育,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与必然。相对于理论课程教学体系的建立,特色实践课程体系的建立对于设计教育而言显得尤其重要!
  参考文献:
  [1]潘鲁生.设计艺术教育笔谈[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5.
  [2]王受之.中国设计教育批判[A].杭间.设计史研究:设计与中国设计史研究年会专辑[C].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7.
  [3]伊明江·阿不都热依木.维吾尔手工艺文化研究[M].乌鲁木齐: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2007.
  (作者单位:新疆艺术学院)
其他文献
本文主要对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进行分析,从钢筋和混凝土这两个因素来分析其对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影响,并通过分析提出提高耐久性的有效措施。
文章结合胶(州)新(沂)铁路工程实例.介绍了预裂爆破在控制边坡成型和微差爆破在降震效果方面的使用情况和积极意义。
文章对于多层钢框架工业厂房应用趋势进行了分析,将其与单层工业厂房在设计应用中的不同点进行逐项论述。
文章介绍了利用压力注浆技术的特点、注浆方案的设计、注浆处理地基的施工方法,并通过工程实例来验证压力注浆在高填路堤加固中的可行性与合理性。
摘要:一直以来历史课程的学习在人们头脑里形成一个定式,那就是背背人物、地点、事件的背景等等,似乎就是历史学习的全部。历史课程设置的主旨也仅局限于让学生对过去发生的事件有所认知和了解。然而,教育改革已经让这样的模式正在改变。对学生进行综合能力的培养,也成为历史教学的主要任务。中学历史教育要适应时代的发展和要求,也需要承担培养出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任务。  关键词:中学历史;教学;素养  中图分类
记者在安徽省土木建筑学会常务理事扩大会议上了解到,2006年,该学会的建筑、结构、暖通、给排水、建材、施工、岩土、电气等8个专业委员会开展了大量的学术交流与研究活动,主办
随着交通量、荷载等级的不断增大和提高,早期发展起来的双曲拱桥因其存在先天的不足和缺陷,在现代交通作用下出现各种病害,危及桥梁结构的行车安全。本文先对人和小学混凝土
近年来,碳纤维布以其高强、轻质、耐磨、耐腐蚀等优点,已经在混凝土结构的抗震加固领域得到了应用,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碳纤维布加固后的钢管混凝土柱的抗震研究虽然鲜有报
文章在总结以往冷却塔环形基础施工经验的基础上,分析了某工程有效的混凝土温度控制和抗裂措施.
摘 要:语言承载着文化,文化植根于语言,每一种语言都反映着一个民族的各种文化特色,揭示该民族的一切文化内涵。翻译作为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沟通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的关键桥梁,因文化因素的影响,所以翻译不仅仅是将一种语言转换成另一种语言的活动,更是不同文化间的移植与交流活动。本文我们就针对这一问题,来具体分析文化视角中的英语翻译,以期为英语翻译研究提供全新的视角。  关键词:文化 文化差异 翻译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