递进式问题导向下微课教学探析

来源 :现代商贸工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ck04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微课以形式短小精悍、内容简洁清晰的特点,成为高校教学改革中的重要方式之一。基于微课的思政课教学方式也是思政课教学改革不断尝、探索的手段之一。在思政课教学改革过程中,微课更适用于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对问题的深入探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思政课教学是针对性和实效性。
  关键词:微课;思政课;问题;教学
  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从当前发展趋势来看,大数据、新媒体时代下,相较于传统课堂,微课作为一种短小精悍、主题鲜明的教学组织形式,相比传统教学方式,尤其独特的教学优势,并且更有益于学生接受。
  1 递进式问题导向教学的特征
  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是以“问题”为知识载体,引发思考,以“微课”为媒介,传达知识,有中心、有层次、有互动的教学模式,旨在立足于学生自身的发展与成长规律,帮助学生从问题入手,寻找解决问题的方式和放法,从而将知识传导给学生。
  1.1 递进式问题导向教学具备时代性、潮流性
  马克思说:“问题就是公开的、无畏的、左右一切个人的时代声音。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是它表现自己精神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以问题导向为教学手段,尤其是社会热点问题的选取,更贴近学生实际,符合人的思维方式和教学规律。当前高校思想政治课困境主要集中在于理论无法联系实际、教学内容空洞过时、师生缺少互动,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变化、特征、趋势,促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入心”“入脑”,是当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课题之一。新时代大学生多数集中在90后、已经出现了少于00后学生,生在互联网时代。新媒体、大数据、VR(虚拟现实)等技术已经融入到他们学习和生活的各个方面,信息资源不但丰富甚至过剩,学校和教师已经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主要渠道,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更应从如何建设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加以思考。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是在教学中创设贴近学生的生活情景或者紧贴社会热点问题,把学生引导进入问题相关的情景中,展开思考和教学。
  1.2 递进式问题导向教学中问题更具针对性
  问题就是矛盾,哪里有矛盾,哪里就存在问题,这些问题恰恰是学生关注的。递进式问题导向的微课教学模式,问题的选择和提问方式的设计更具有针对性,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为主,聚焦热为辅,增强教学的实效性和针对性。问题的来源即符合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可以是书本中的知识点,也可以是社会热点问題,一个微课阐述一个问题,在丰富的内容当中抓住根本,更好的帮助学生们理解社会问题,利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1.3 递进式问题导更具备教学的层次性
  递进式问题相较于传统教学中的思考题是有着自身特点的。递进式的问题实际上形成了课堂教学中的“问题链”,问题设计要求符合教学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特点,设计更加严谨、层层递进、环环相扣,“问题提出—案例分析—理论解读”相互支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理论的理解深度。
  从课程特点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贯穿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中心脉络,微课的设计的以及问题的提出与解决要以这一主线为基础,这本身就为本课程的微课设计提供了基本线索和思路。教学过程中可以以这一主线为基础,设置问题和解决问题应当基于前一问题解决的基础知识,不断提出新问题。
  2 递进式问题导向微课的建设方法
  递进式问题导向微课的建设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需要问题抓取、师生互动、团队建设三个环节相互支撑。
  2.1 课程建设基本思路
  以问题为导向的微课的设计,不但要求问题设置精准,逻辑性强,并且要激发学生思考的兴趣,因此问题的选择显得更为重要,也是递进式问题导向微课设计的首要任务。
  2.1.1 建构微课教学知识体系
  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为例,教师在设计微课问题之前要以思想道德修养课程知识点作为引领,在问题设计之前必须将书中的知识点嚼碎消化,弄懂弄通,搞清楚知识之间的逻辑性和整体框架,才能深入浅出,找准重难点问题,问题抓取更精准。并且微课授课具有短小精悍的特点,微课教学的方式应不同于传统课堂授课。微课建设应结合课程大纲、微课特点、课程时常,重新建构知识体系,教学逻辑、教学语言。这需要课本知识体系的重难点进行设计和筛选,将知识框架变为相互关联,层层递进的知识点,满足一个微课将一个知识点。
  2.1.2 问题的选择与设置是微课建设核心
  递进式问题导向的微课建设中,问题是选取及设计方式是课程建设的核心内容。以课程的知识点为中心,问题选取及设计应紧扣知识点。根据每个知识点的教学目标选取恰当的问题,引发思考,再进行阐释,让学生在短暂的几分钟内理解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并且问题设计要贴近学生生活和思维模式。因此要把握本校的校情、学情、学生特点,做到量体裁衣,使得提问方式接地气,理论内容有高度,激发学生进行深入思考,通过现象探索背后的本质。
  下面介绍设计应用方案、整理分析学生反馈。
  微课资源设计制作完成以后,需要有一个与其他教学过程,如测验、练习、课堂讨论等衔接的过程,并且这个过程应随着学生学习反馈不断改进。
  在微课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网络教学辅助应用,如“雨课堂”“为助教”“超星尔雅”等在线教学辅助应用,帮助教师做好微课教学的同时,还可以通过这些应用进行问卷调查、课堂测试、作业收集。通过这些应用的后台管理,进行学习过程监测、学习质量阶段性监测,收集学生们学习反馈和评价,以帮助教学进行改进和调整。
  2.2 加强师生良性互动   著名法国教育家卢梭说“不要教学生这样那样的学问,而是要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对于知识的探索不应该是教师单方面的努力,应该是师生共同的目标。课程教学过程中的提问,不应是教师对学生的单向提问,学生也可以提出问题,甚至可以在教学基础上相互发问。
  思政课不同于其他课程,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掌握知识点或者掌握一门技能,思政课的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培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因此思政课的教学应该是润物细无声,应该是渗透在学生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除了教学过程中师生交叉提问,还可以借用“微信+微课”的方式进行讨论互动,利用课堂之外时间,进行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提高思修课的亲和力,增强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以达到育人的最终目的。
  2.3 增强组织管理及保障措施
  教学团队建设是微课教学课程开发最重要的保障。团队成员根据自己的研究专长和研究领域,选取相关2-3个问题,组建子教学团队,进行递进式问题导向之下的专题微课教学。
  教学团队主要团队应为不同年龄、不同专业背景、不同职称的一线教师,以不同的角度聚焦相同的问题,互通有无,各抒己见。课程建设过程中,为了保障开发过程能够顺利,需要对微课建设人员进行有效分工。
  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教学团队构架至少为二级阶梯。团队主要负责人为教学团队的核心人员。负责人至少应具备思政学科的高级专业技术职称,多年的教学经验,熟知课程发展和建设现状和趋势,具备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除此之外,还应具备网络教学的经验、了解网络教学的技术知识,具有较强的协调沟通能力。主要负责起草课程设计方案、课程研发、微课教案设计、主持研讨教学环节、教学脚本以及分镜头等定稿工作。
  在教学团队的二级梯队中,主要为具体事务的落实人员,同样最好以一线教师为主。其中,教学设计教师,应该为直接接触学生的一线教师,具备高级职称和丰富一线教学经验,同时熟悉网络教学。教学设计师在教学团队中是比较重要的工作人员,重要帮助教学负责人完成教案设计、课件内容设计、各教学环节的设计以及起草教学脚本和参与分镜头定稿工作。
  课程主讲教师,除了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哈,还要镜头感强,普通话好,表达能力强。配合开发制作人员完成网络课程的讲授和拍摄。
  开发制作人员是课程建设的技术保障,可以是本校熟悉操作网络教学资源技术的专业教师,也可以是外包团队。在课程建设过程中,要参与微课教材设计方案的研讨、脚本制作和分镜头定稿,合理地利用音像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画面设计技术实现教学目的。
  教学团队人员包括但不限于这几类人员,团队成员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以保证课程建设的顺利进行。
  3 递进式问题导向的微课的教学实效性
  3.1 碎片化学习和知识体系整体构建的统一
  在移动互联时代,使得人们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变成了可能,甚至成为主要学习方式。微课作为一种精简的、呈现碎片化知识的学习载体,在较小的教学单位中进行一个完整教学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实现了不受时空限制,随时随地学习的变化。递进式问题导向的微课教学搭载一定的教学平台,配套试题、教案、作业、测试、讨论以及教学反馈等扩展功能,使得微课教学有简单的微视频变成了一个开放的、移动的教学场景。既充分展示了教学体系的系统性和整体性,又满足了青年大学生自身的需求,增强了学习的互动性和学生与课程之间的粘性。
  3.2 尊重教师个人主观意愿和教学团队创新的统一
  传统《思想道德修养與法律基础》课程教学,是以为老师主导教学,以说教、灌输等方式进行教学。微课教学改变了传统教学方式,实行的是协同合作的教学模式,不是一个教室唱“独角戏”,也不是一个教师“单打独斗”由3-5位教师组成教学团队,每一位教师结合自己的研究领域承担部分专题教学,充分发挥每一位老师的优势,尊重教师个人的主观意愿和教学话语权。在微课制作和教学过程中,鼓励教师创新,授课过程中轮流授课,充分展示每一位教师的个性和思想魅力。在这种授课模式下,更能引导学生思考知识的整体结构和理论逻辑。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12-09.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
其他文献
摘 要:在当前意识形态领域争夺日益激烈的形势下,高校作为培养党和国家可靠接班人的重要阵地,亟需在校园中传承和弘扬好中华优秀传統文化,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中医中药是国之瑰宝,中华国粹,其本身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中医药院校更需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充分的养分,深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性的认识,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融入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以南方医科
期刊
摘 要:《商务写作与沟通》作为商科类高等教育的一门公共基础性文化课程,不仅具有很强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对培养现代大学生通用能力、发展能力、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我国高等教育中,形成本科的强调理论知识、高职的着重技能训练与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养成教育相隔离的局面,对高等教育课程体系的教育合力产生了抵消的效应。为应对这种不利的局面和不良效应,提出《商务写作与沟通》课程思政教育功能的实施策略。  关
期刊
摘 要: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的具体要求。高校作为意识形态领域的前沿阵地,应自觉承担起价值引领和人才培养的历史使命。在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英语课堂中构建生态意识,有助于提高生态教育的系统性和精准性;推动完善生态教育第二课堂;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应用型人才,从而更好地拓展高校德育内容,培育时代新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高校;学术英语;生
期刊
摘 要:目前,心血管疾病已經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我国的心血管发病率呈持续长升趋势。对心血管疾病进行多因素关联分析可为临床决策提供指导作用。因此,通过加权似然函数法构建树,基于粒子群算法实现模型参数优化,选取具有最大加权似然函数值的路径为最优路径,从而实现疾病关联分析研究。通过仿真实验,充分表明基于粒子群算法的关联分析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关键词:心血管疾病;粒子群算法;关联分析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 要:以代际传递的视角来研究东乡习俗的传承,通过对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进行走访调查,抽样群体主要为本地东乡族老中青三代人,共发放问卷620份,回收有效问卷558份,有效率90%。对数据分析发现,东乡族老中少三代群体在东乡某些习俗的传承过程中(如suai de ge仪式、阿訇念尼卡、新郎偷物件等),存在明显的代际传递断层现象。首先在东乡习俗的代际传递过程中,新型社交媒体对社会习俗的传递影响较为严重
期刊
摘 要:基于DFID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结合农牧民实际,建立生计资本评价指标体系,对日喀则200户农牧民调查数据进行深度分析,旨在通过分析农牧民生计资本了解农牧民可持续生计状况。研究结果发现:农牧民生计资本整体较低且各类生计资本结构不均衡,缺乏可持续生计能力,其中,社会资本与物质资本最低,金融资本相对较高。基于此,结合研究区实际,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可持续生计;生计资本;日喀则;
期刊
摘 要:税务筹划有利于企业发展,有效的税务筹划可以为企业节省大量的费用,将节省的资金用于企业的生产和发展中,能够最明显的增加资金的使用率进而更有利于企业稳定发展。医药企业是人民生存的坚实保障,是国家生计的中流砥柱。国内医药企业数量巨大,质量上差别不大,普遍存在同质化问题,使得医药行业处于高成本的处境。而税务筹划是降低成本的一条非常有效的途径。  关键词:DS公司;税务筹划;税务优惠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 要:基于549份农村基层干部的调查数据,结合实地访谈,采用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等系统性分析方法,考察了公共服务动机对农村基层干部工作投入的影响以及身份认同的中介效应。结果显示,公共服务动机对农村基层干部工作投入和身份认同均存在显著正向影响;身份认同在公共服务动机对工作投入的影响活动中具有部分中介作用。  关键词:公共服务动机;工作投入;身份认同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do
期刊
摘 要:主要探究在网络与新媒体课程中,多个年级的学生构建一个交互式网络互助学习平台,共同参与讨论某个互联网问题,分组以Presentation方式进行展示,以论文的形式形成成果。通过采用实验法及问卷调查法对学生使用“交互式网络互助学习平台”进行“多年级互助学习”的积极性,学习效果的变化的基础上,探讨出网络与新媒体专业课程多年级互助式学习方式的可行性和模式构建,以推动高校网络与新媒体专业课程教育改革
期刊
摘 要:《我们都要好好的》这一电视剧的热播,引发了广大民众与学者对婚姻幸福感的讨论。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大量农民工涌向城市,男性选择外出,女性选择留守,与之相伴而产生了留守妇女这一群体。农村留守妇女作为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力量,是乡村振兴的享有者、受益者,更是推动者、建设者。因此农村留守妇女的婚姻幸福感研究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过程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关键词:生命历程;农村留守妇女;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