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合作能力需要从小培养,它是个体在当今社会持续发展的基石。幼儿具有合作意识并产生合作行为,能够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社会基础,有助于他们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实现全面发展。文章从体育游戏对幼儿身心发展的意义,以及在体育游戏中培养幼儿合作行为的策略两方面,对其进行简要探讨。
关键词:体育游戏;幼儿;合作行为;培养
中图分类号:G611;G613.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21)23-0048-02
合作能力不仅是社会得以和谐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组成社会的每个个体获得幸福的密码。幼儿园阶段,是个体生理和心理快速发展的阶段,理应对幼儿进行合作行为的培养,但纵观现实,不容乐观,幼儿教师的教学并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因此,教师所开展的教学和所采取的教学方式,应切合幼儿的实际情况,能真正培养幼儿行为和提高幼儿合作能力,促进幼儿的发展,避免自身的教学走向一条僵化封闭之路。本文分析体育游戏对幼儿身心发展的意义,并尝试提出在体育游戏中培养幼儿合作行为的策略,以期运用体育游戏,培养幼儿合作行为。
一、体育游戏对幼儿身心发展的意义
体育游戏在幼儿教学中作为经常性的情景教学手段被广泛使用着,不管从个体的层面思考,还是从集体的角度考量,体育游戏对幼儿都只有益处,没有害处。它不仅可以调动幼儿的主观情绪,还能培养幼儿的客观认知能力。体育游戏是一种建立在集体意识上的活动实践,会使幼儿在遵守共同规则的基础上,经历认识其他个体、产生冲突、处理情感问题等社会情感方面的实践活动。这些实践活动亦可归属于自我认知、自我实践的一部分。在游戏活动中,幼儿能基于自身对客观环境的主观认知形成独特的人格,能在行动层面进行自我意识的表达。这有助于幼兒完善自我人格,促进生理、心理系统的发育。
二、在体育游戏中培养幼儿合作行为的策略
1.立足幼儿实际,促进合作认知
4到5岁的幼儿,已经具备生长同情和共情能力的沃土,而且他们的自我意识已初步形成,也具有好奇心和一定的求知欲,开始发展自身的有意注意力。为此,教师应重视这些特点,设置游戏活动内容时,立足幼儿实际,促进幼儿的合作。例如,教师可以带领幼儿玩“打犀牛”游戏,有意识地培养幼儿的目标意识。该游戏的内容和“老鹰捉小鸡”类似,但不同的是,幼儿不再是排成一队等待被抓,而是手持纸球对扮演犀牛的幼儿进行攻击。需要注意的是,纸球的数量有限,需要每位幼儿配合,才可以将之扔出去。当“犀牛”的扮演幼儿被击中三次后,即“死亡”,当“犀牛”抓住不是扮演“犀牛”的幼儿时,则“死亡”。比赛进行到最后时,清点双方人数,哪一方的人数多,哪一方就获胜。游戏进行时,在“捕食者”组的幼儿和“犀牛”组的幼儿中,均可能出现缺少目标意识的非合作行为,如“猎人”为了争夺纸球而忽视近在眼前的“犀牛”,而“犀牛”忘记纸球的威胁性,看到谁就抓谁,胡抓一通。因此,教师应该在旁边利用言语引导“猎人”加强合作,将球发射出去,引导“犀牛”抓拿着球的幼儿,提醒幼儿不要忘记自己的目标,以此强化幼儿的目标意识。
2.注重沟通交流,提高合作水平
在游戏活动中,难免会出现各种冲突,教师可以使用言语引导幼儿的行为,将游戏进程带入正常节奏,但是此种做法有局限性,不能将合作的精神和意识根植于学生内心,使得幼儿在下次游戏活动中重蹈覆辙,仍旧以自我为中心。因此,教师应让幼儿在游戏中自行沟通交流,提高其合作水平。例如,在“运动会比赛”中,教师让幼儿分别就几个跑道上所放置的几个不同的交通工具进行使用,最终抵达终点即算完成任务。为了避免幼儿出现混乱,教师可以提前将全体幼儿进行数量上的均分,让他们以组为单位进行游戏。在游戏中,几个组的学生都出现了“内讧”现象,几个幼儿对使用哪种交通工具产生了不同意见,以致无法顺利抵达终点。这时,教师应该引导幼儿,让幼儿之间进行沟通。“你想开扭扭车,我想用碰碰球,那怎么办呀?”“要不你们石头剪子布决定吧,赢的就选他选的工具”,或是“要不咱们先选择一个工具吧,等比赛结束后再和老师说说,再试玩一下其他工具”。一旦幼儿之间出现合作意识,他们就会在言语中流露出合作的意愿,即使他们自身并不知道何为合作,但已然在心中播下了合作精神的种子。
3.建立家园联动,营造合作氛围
合作能力的培养,除了教师采用游戏的形式外,还需要幼儿父母的参与。幼儿园和家庭是幼儿身处时间最长的地点,但这两个地点相比,幼儿在家庭环境中的时间还要长。因此,教师应认识到这一事实,利用互联网技术,建立家园联动机制,与幼儿家长共同营造合作氛围,将培养合作能力的教育进行到底。例如,教师可以利用线上即时沟通软件和幼儿父母进行联络,把合作教育的意义和理论知识等传递给家长,让他们认识到合作教育的重要性。然后,教师可以将一些在家进行合作教育的游戏方式教授给家长,让他们在家里做游戏。比如,可以让幼儿在家长刷碗时帮忙擦碗筷,让幼儿在家长扫完地后帮忙倒垃圾等,这些都可以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教师可以给家长分享幼儿白天在幼儿园游戏中的表现,和家长一起感悟幼儿的变化和成长。教师还可以询问幼儿对父母的感觉,然后将之说给幼儿的父母听,让父母更了解自己的孩子,感受孩子的视角,这样也能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
4.完善评价环节,激励幼儿合作
在各种教育环节中,都会有一个评价环节。评价环节是作为游戏活动的补充性措施而存在的,它往往对教师的合作教育能够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教师积极使用它,可以促进幼儿合作意识和行为的发展。例如,完成游戏后,教师可以进行语言式评价,可以开门见山地表扬幼儿,提高幼儿的自尊心,让幼儿更加自信、自强。教师还可以用言语激励幼儿,让他们在下一次的游戏中,能够表现出更符合合作精神的行为。另外,对那些自信的幼儿,教师可以使用目光暗示的辅助性评价手段,对那些害羞、不自信的幼儿,教师则可以使用拍手、竖大拇指等更直接的辅助性手段。教师对评价的使用,更多的是将其融入教学过程中的一点一滴。
5.创建合作小组,强化合作体验
小组合作是幼儿参与游戏活动的常用形式。很多幼儿缺少集体意识,他们难以按照一定的集体习惯遵守规则,这会削弱他们参加游戏活动的体验感,影响到合作能力培养的效果。对此,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游戏,让幼儿产生别样的体验,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例如,教师创建合作小组时,可以让幼儿自由分组,引导幼儿遵从自己的主观意愿,寻找自己的伙伴进行组合,这比教师硬性划分小组的效果好得多。在和自己的朋友相处过程中,幼儿更能自发地为他人着想,也更容易拥有共同的目标意识。如在“越过万重山”的游戏活动中,教师可以让幼儿以4个人为单位进行结组,扮演水手的角色,然后根据教师提出的具体要求,改变自己的身体姿势,开始做游戏。
三、结语
综上所述,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不仅在幼儿的个体发展层面有客观必要性,对于整个社会乃至国家的健康发展都有其积极性。合作能力的培养,能够为幼儿今后步入更高阶段的学校打好社会意识的基础,有助于他们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作为教师,要重视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真正认识到合作对于个体的意义,做到在情感上的深度认同,为幼儿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朱晓红.在蒙古族儿童体育游戏中培养幼儿的合作行为[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09).
[2]唐瑜霞.幼儿园体育活动培养幼儿合作行为的行动研究[D].西南大学,2020.
[3]葛攀文,王丽芳.体育游戏促进大班幼儿合作行为发展的策略[J].江苏幼儿教育,2015(03).
[4]姚丽佳.体育游戏中培养幼儿合作行为的指导策略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5.
关键词:体育游戏;幼儿;合作行为;培养
中图分类号:G611;G613.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21)23-0048-02
合作能力不仅是社会得以和谐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组成社会的每个个体获得幸福的密码。幼儿园阶段,是个体生理和心理快速发展的阶段,理应对幼儿进行合作行为的培养,但纵观现实,不容乐观,幼儿教师的教学并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因此,教师所开展的教学和所采取的教学方式,应切合幼儿的实际情况,能真正培养幼儿行为和提高幼儿合作能力,促进幼儿的发展,避免自身的教学走向一条僵化封闭之路。本文分析体育游戏对幼儿身心发展的意义,并尝试提出在体育游戏中培养幼儿合作行为的策略,以期运用体育游戏,培养幼儿合作行为。
一、体育游戏对幼儿身心发展的意义
体育游戏在幼儿教学中作为经常性的情景教学手段被广泛使用着,不管从个体的层面思考,还是从集体的角度考量,体育游戏对幼儿都只有益处,没有害处。它不仅可以调动幼儿的主观情绪,还能培养幼儿的客观认知能力。体育游戏是一种建立在集体意识上的活动实践,会使幼儿在遵守共同规则的基础上,经历认识其他个体、产生冲突、处理情感问题等社会情感方面的实践活动。这些实践活动亦可归属于自我认知、自我实践的一部分。在游戏活动中,幼儿能基于自身对客观环境的主观认知形成独特的人格,能在行动层面进行自我意识的表达。这有助于幼兒完善自我人格,促进生理、心理系统的发育。
二、在体育游戏中培养幼儿合作行为的策略
1.立足幼儿实际,促进合作认知
4到5岁的幼儿,已经具备生长同情和共情能力的沃土,而且他们的自我意识已初步形成,也具有好奇心和一定的求知欲,开始发展自身的有意注意力。为此,教师应重视这些特点,设置游戏活动内容时,立足幼儿实际,促进幼儿的合作。例如,教师可以带领幼儿玩“打犀牛”游戏,有意识地培养幼儿的目标意识。该游戏的内容和“老鹰捉小鸡”类似,但不同的是,幼儿不再是排成一队等待被抓,而是手持纸球对扮演犀牛的幼儿进行攻击。需要注意的是,纸球的数量有限,需要每位幼儿配合,才可以将之扔出去。当“犀牛”的扮演幼儿被击中三次后,即“死亡”,当“犀牛”抓住不是扮演“犀牛”的幼儿时,则“死亡”。比赛进行到最后时,清点双方人数,哪一方的人数多,哪一方就获胜。游戏进行时,在“捕食者”组的幼儿和“犀牛”组的幼儿中,均可能出现缺少目标意识的非合作行为,如“猎人”为了争夺纸球而忽视近在眼前的“犀牛”,而“犀牛”忘记纸球的威胁性,看到谁就抓谁,胡抓一通。因此,教师应该在旁边利用言语引导“猎人”加强合作,将球发射出去,引导“犀牛”抓拿着球的幼儿,提醒幼儿不要忘记自己的目标,以此强化幼儿的目标意识。
2.注重沟通交流,提高合作水平
在游戏活动中,难免会出现各种冲突,教师可以使用言语引导幼儿的行为,将游戏进程带入正常节奏,但是此种做法有局限性,不能将合作的精神和意识根植于学生内心,使得幼儿在下次游戏活动中重蹈覆辙,仍旧以自我为中心。因此,教师应让幼儿在游戏中自行沟通交流,提高其合作水平。例如,在“运动会比赛”中,教师让幼儿分别就几个跑道上所放置的几个不同的交通工具进行使用,最终抵达终点即算完成任务。为了避免幼儿出现混乱,教师可以提前将全体幼儿进行数量上的均分,让他们以组为单位进行游戏。在游戏中,几个组的学生都出现了“内讧”现象,几个幼儿对使用哪种交通工具产生了不同意见,以致无法顺利抵达终点。这时,教师应该引导幼儿,让幼儿之间进行沟通。“你想开扭扭车,我想用碰碰球,那怎么办呀?”“要不你们石头剪子布决定吧,赢的就选他选的工具”,或是“要不咱们先选择一个工具吧,等比赛结束后再和老师说说,再试玩一下其他工具”。一旦幼儿之间出现合作意识,他们就会在言语中流露出合作的意愿,即使他们自身并不知道何为合作,但已然在心中播下了合作精神的种子。
3.建立家园联动,营造合作氛围
合作能力的培养,除了教师采用游戏的形式外,还需要幼儿父母的参与。幼儿园和家庭是幼儿身处时间最长的地点,但这两个地点相比,幼儿在家庭环境中的时间还要长。因此,教师应认识到这一事实,利用互联网技术,建立家园联动机制,与幼儿家长共同营造合作氛围,将培养合作能力的教育进行到底。例如,教师可以利用线上即时沟通软件和幼儿父母进行联络,把合作教育的意义和理论知识等传递给家长,让他们认识到合作教育的重要性。然后,教师可以将一些在家进行合作教育的游戏方式教授给家长,让他们在家里做游戏。比如,可以让幼儿在家长刷碗时帮忙擦碗筷,让幼儿在家长扫完地后帮忙倒垃圾等,这些都可以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教师可以给家长分享幼儿白天在幼儿园游戏中的表现,和家长一起感悟幼儿的变化和成长。教师还可以询问幼儿对父母的感觉,然后将之说给幼儿的父母听,让父母更了解自己的孩子,感受孩子的视角,这样也能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
4.完善评价环节,激励幼儿合作
在各种教育环节中,都会有一个评价环节。评价环节是作为游戏活动的补充性措施而存在的,它往往对教师的合作教育能够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教师积极使用它,可以促进幼儿合作意识和行为的发展。例如,完成游戏后,教师可以进行语言式评价,可以开门见山地表扬幼儿,提高幼儿的自尊心,让幼儿更加自信、自强。教师还可以用言语激励幼儿,让他们在下一次的游戏中,能够表现出更符合合作精神的行为。另外,对那些自信的幼儿,教师可以使用目光暗示的辅助性评价手段,对那些害羞、不自信的幼儿,教师则可以使用拍手、竖大拇指等更直接的辅助性手段。教师对评价的使用,更多的是将其融入教学过程中的一点一滴。
5.创建合作小组,强化合作体验
小组合作是幼儿参与游戏活动的常用形式。很多幼儿缺少集体意识,他们难以按照一定的集体习惯遵守规则,这会削弱他们参加游戏活动的体验感,影响到合作能力培养的效果。对此,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游戏,让幼儿产生别样的体验,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例如,教师创建合作小组时,可以让幼儿自由分组,引导幼儿遵从自己的主观意愿,寻找自己的伙伴进行组合,这比教师硬性划分小组的效果好得多。在和自己的朋友相处过程中,幼儿更能自发地为他人着想,也更容易拥有共同的目标意识。如在“越过万重山”的游戏活动中,教师可以让幼儿以4个人为单位进行结组,扮演水手的角色,然后根据教师提出的具体要求,改变自己的身体姿势,开始做游戏。
三、结语
综上所述,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不仅在幼儿的个体发展层面有客观必要性,对于整个社会乃至国家的健康发展都有其积极性。合作能力的培养,能够为幼儿今后步入更高阶段的学校打好社会意识的基础,有助于他们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作为教师,要重视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真正认识到合作对于个体的意义,做到在情感上的深度认同,为幼儿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朱晓红.在蒙古族儿童体育游戏中培养幼儿的合作行为[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09).
[2]唐瑜霞.幼儿园体育活动培养幼儿合作行为的行动研究[D].西南大学,2020.
[3]葛攀文,王丽芳.体育游戏促进大班幼儿合作行为发展的策略[J].江苏幼儿教育,2015(03).
[4]姚丽佳.体育游戏中培养幼儿合作行为的指导策略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