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始于2007年3月份的美国次贷危机波及全球金融市场,从全球资本市场的波动及美国实体经济的变化来看,次贷危机在美国乃至全球范围内的影响都不容小视。中国经济是否能“独善其身”?次贷危机将对中国经济产生什么影响?面对次贷危机,中国经济将如何应对这种挑战?
[关键词] 次贷危机 中国经济
一、美国次贷危机产生的背景和原因
(一)美国次贷危机产生的背景
次贷危机又称次级房贷危机,它是指因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破产,投资基金被迫关闭,股市剧烈震荡引起的金融风暴。美国的这次“次贷危机”是从2006年春季开始逐步显现的。由于利息上升,导致还款压力增大,很多本来信用不好的用户感觉还款压力大,从而出现违约的可能,对银行贷款的收回造成影响。
(二)美国次贷危机产生的原因
在2006年之前的5年里,美国房地产市场持续繁荣,相应的房价也快速走高。而在美国,贷款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当地人很少全款买房,通常都是长时间贷款,可就在这期间,失业和再就业是很常见的现象,这些收入不稳定的贷款者无法偿还贷款,则可以利用抵押的房屋来还,拍卖或者出售后收回银行贷款。可就在那时,美联储为了抑制通货膨胀,防止流动性风险,开始逐步上调利率,并进入了持续加息的周期。由于加息对经济的影响存在明显的滞后效应,与此同时,美国的房地产市场便开始大幅降温,房地产价格出现大幅回落,市场交易也日趋骤减,这时银行才发现得到的资金根本无法弥补当时的贷款及利息,大量的无法还款的贷款者,使得银行在贷款上出现亏损。大面积的亏损引发了次贷危机。
二、次贷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一)对我国出口影响日趋明显
美国利率与汇率走势影响我国出口。为了应对次贷危机,美国联邦储备局不断降低利率,为银行注入流动性,从而使人民币利率不断上升,由于人民币利率高于美元利率,导致大量热钱流入中国,加快了美元持续贬值和人民币不断升值的过程,导致中国出口产品的价格优势降低,出口增长下降,从而引起我国经济增长放缓。
(二)对我国的就业形势、实体经济产生双重压力
经济增长是拉动就业的主要因素。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失衡导致就业形势非常严峻。大量的中小型加工企业倒闭,工业面临巨大压力,企业岗位的流失使得基本的就业无法保证,失业率创下新高。中国人口基数庞大,解决就业才是保障民生的基础,才能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保证经济平衡发展。解决就业才能保民生、保稳定、保增长。另一方面,中国的实体经济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由于美元持续贬值,原材料成本不断上升,企业劳动成本和管理费用增加导致钢铁企业产量急剧下降,出口储存度较高的纺织企业出口量萎缩。随之而来的消费需求也明显下降。全球市场的萎缩,直接影响中国经济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三、面对次贷危机,中国经济的对策
(一)稳妥发展金融衍生品市场,完善金融监管体系
金融衍生品产生的初衷是降低传统金融市场中的风险,将风险集中于市场内,利于不同产品,在不同投资者中消除或重新分配风险,由此进行风险的分散和转移,这是金融衍生品最为本源的功能。金融衍生品既为投资者提供回避风险的渠道,也为投机取巧者提供套利的机会。所以,这次次贷危机让我们重新认识了金融衍生品,尤其是信用衍生产品的风险。在稳定市场的前提下,发挥金融衍生产品的积极作用,完善相关金融法律法规,制订适应新形势新要求的交易规则和法律制度,要防止金融创新把实体经济可能存在的固有风险大规模衍生化,在“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下,增强市场透明度,为严格监督和防范风险提供切实有力的保障。
(二)适当从紧货币政策,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
在国际收支失衡,全球物价上涨的压力下,从紧的货币政策不能变,以尽可能对冲掉源源不断的流动性,但要根据经济运行机制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防止过度紧缩。全球金融动荡后,中国政府在2008年9月16日、10月8日、10月29日、11月26日和12月22日先后5次下调利率。“适度从紧”和“利率下调”配合使用有助于经济的适度增长。通过控制货币供应总量和流向,以求达到调节社会的总需求,调整信贷结构、产品结构、企业组织结构以至产业结构的目的。另外,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为减免出口税收。金融动荡后,中国政府2008年8月1日,将纺织品服装出口退税率提至13%。11月1日,3466项劳动密集型和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商品出口退税调高。其中,纺织品退税率达到14%。12月1日,进一步提高部分劳动密集型产品,机电产品和其他受影响较大产品的出口退税率调至9%至14%不等。完善出口税收政策,积极拓展退税渠道,抓住政策调整时机,为促进服务贸易平稳发展。出口的下降对国内的投资增长造成拖累,扩大政府投资,以这样的方式来冲击对这方面的影响。2008年11月5日,国务院提出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十项措施。预计到2010年底约需投资4万亿元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等等项目。这些新的建设项目,对国民经济长远发展关系重大,既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又有利于增强经济发展后劲,既有效扩大投资,又有利于拉动消费。此外,增加政府支出与补贴,继续扩大医保和社保覆盖面,重点加大三农、教育、就业、住房等民生领域的投入,利用农业直补的方式鼓励农业生产,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消费水平。同时,根据社会事业发展规律和公共服务的不同特点,探索有效的财政保障方式,建立健全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长效机制。
2008年的次贷危机源于美国金融系统全面系统性的危机。虽然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已经明确表示“中国不会发生美国式的次贷危机”,那是因为按照中国的金融政策,不允许银行向客户提供“零首付”,虽然为调控价格不断飙升的房地产市场,中国已调高了首付款比例,但这些种种措施,只是能够减少次贷危机带来的心理恐慌和负面预期。这种负面预期势必对全球金融体制带来深远影响。次贷危机是一场噩梦,经济发展创新的是一种趋势,我们不能因为有噩梦就不去睡觉,经济发展创新的前提是我们必须筑好一道防范金融风险的防火墙。在风险和收益中做出理性的判断与选择,次贷危机考验中国经济,如何平衡中国经济的资源,创造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确保稳定、非通胀的增长,这才是我们必须意识到的新的挑战。
参 考 文 献
[1] 张明.透视美国次级债危机及其对中国的影响[J]国际经济评论,2007, (9-10)1
[2] 高维涛.刘慧.美国次级债危机及对中国的启示[J]地方财政研究,2007,(11)1
[3] 周小川.中国将密切跟踪美次贷危机对经济的影响2008.3.6来源:中国新闻网■
[关键词] 次贷危机 中国经济
一、美国次贷危机产生的背景和原因
(一)美国次贷危机产生的背景
次贷危机又称次级房贷危机,它是指因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破产,投资基金被迫关闭,股市剧烈震荡引起的金融风暴。美国的这次“次贷危机”是从2006年春季开始逐步显现的。由于利息上升,导致还款压力增大,很多本来信用不好的用户感觉还款压力大,从而出现违约的可能,对银行贷款的收回造成影响。
(二)美国次贷危机产生的原因
在2006年之前的5年里,美国房地产市场持续繁荣,相应的房价也快速走高。而在美国,贷款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当地人很少全款买房,通常都是长时间贷款,可就在这期间,失业和再就业是很常见的现象,这些收入不稳定的贷款者无法偿还贷款,则可以利用抵押的房屋来还,拍卖或者出售后收回银行贷款。可就在那时,美联储为了抑制通货膨胀,防止流动性风险,开始逐步上调利率,并进入了持续加息的周期。由于加息对经济的影响存在明显的滞后效应,与此同时,美国的房地产市场便开始大幅降温,房地产价格出现大幅回落,市场交易也日趋骤减,这时银行才发现得到的资金根本无法弥补当时的贷款及利息,大量的无法还款的贷款者,使得银行在贷款上出现亏损。大面积的亏损引发了次贷危机。
二、次贷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一)对我国出口影响日趋明显
美国利率与汇率走势影响我国出口。为了应对次贷危机,美国联邦储备局不断降低利率,为银行注入流动性,从而使人民币利率不断上升,由于人民币利率高于美元利率,导致大量热钱流入中国,加快了美元持续贬值和人民币不断升值的过程,导致中国出口产品的价格优势降低,出口增长下降,从而引起我国经济增长放缓。
(二)对我国的就业形势、实体经济产生双重压力
经济增长是拉动就业的主要因素。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失衡导致就业形势非常严峻。大量的中小型加工企业倒闭,工业面临巨大压力,企业岗位的流失使得基本的就业无法保证,失业率创下新高。中国人口基数庞大,解决就业才是保障民生的基础,才能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保证经济平衡发展。解决就业才能保民生、保稳定、保增长。另一方面,中国的实体经济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由于美元持续贬值,原材料成本不断上升,企业劳动成本和管理费用增加导致钢铁企业产量急剧下降,出口储存度较高的纺织企业出口量萎缩。随之而来的消费需求也明显下降。全球市场的萎缩,直接影响中国经济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三、面对次贷危机,中国经济的对策
(一)稳妥发展金融衍生品市场,完善金融监管体系
金融衍生品产生的初衷是降低传统金融市场中的风险,将风险集中于市场内,利于不同产品,在不同投资者中消除或重新分配风险,由此进行风险的分散和转移,这是金融衍生品最为本源的功能。金融衍生品既为投资者提供回避风险的渠道,也为投机取巧者提供套利的机会。所以,这次次贷危机让我们重新认识了金融衍生品,尤其是信用衍生产品的风险。在稳定市场的前提下,发挥金融衍生产品的积极作用,完善相关金融法律法规,制订适应新形势新要求的交易规则和法律制度,要防止金融创新把实体经济可能存在的固有风险大规模衍生化,在“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下,增强市场透明度,为严格监督和防范风险提供切实有力的保障。
(二)适当从紧货币政策,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
在国际收支失衡,全球物价上涨的压力下,从紧的货币政策不能变,以尽可能对冲掉源源不断的流动性,但要根据经济运行机制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防止过度紧缩。全球金融动荡后,中国政府在2008年9月16日、10月8日、10月29日、11月26日和12月22日先后5次下调利率。“适度从紧”和“利率下调”配合使用有助于经济的适度增长。通过控制货币供应总量和流向,以求达到调节社会的总需求,调整信贷结构、产品结构、企业组织结构以至产业结构的目的。另外,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为减免出口税收。金融动荡后,中国政府2008年8月1日,将纺织品服装出口退税率提至13%。11月1日,3466项劳动密集型和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商品出口退税调高。其中,纺织品退税率达到14%。12月1日,进一步提高部分劳动密集型产品,机电产品和其他受影响较大产品的出口退税率调至9%至14%不等。完善出口税收政策,积极拓展退税渠道,抓住政策调整时机,为促进服务贸易平稳发展。出口的下降对国内的投资增长造成拖累,扩大政府投资,以这样的方式来冲击对这方面的影响。2008年11月5日,国务院提出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十项措施。预计到2010年底约需投资4万亿元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等等项目。这些新的建设项目,对国民经济长远发展关系重大,既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又有利于增强经济发展后劲,既有效扩大投资,又有利于拉动消费。此外,增加政府支出与补贴,继续扩大医保和社保覆盖面,重点加大三农、教育、就业、住房等民生领域的投入,利用农业直补的方式鼓励农业生产,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消费水平。同时,根据社会事业发展规律和公共服务的不同特点,探索有效的财政保障方式,建立健全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长效机制。
2008年的次贷危机源于美国金融系统全面系统性的危机。虽然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已经明确表示“中国不会发生美国式的次贷危机”,那是因为按照中国的金融政策,不允许银行向客户提供“零首付”,虽然为调控价格不断飙升的房地产市场,中国已调高了首付款比例,但这些种种措施,只是能够减少次贷危机带来的心理恐慌和负面预期。这种负面预期势必对全球金融体制带来深远影响。次贷危机是一场噩梦,经济发展创新的是一种趋势,我们不能因为有噩梦就不去睡觉,经济发展创新的前提是我们必须筑好一道防范金融风险的防火墙。在风险和收益中做出理性的判断与选择,次贷危机考验中国经济,如何平衡中国经济的资源,创造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确保稳定、非通胀的增长,这才是我们必须意识到的新的挑战。
参 考 文 献
[1] 张明.透视美国次级债危机及其对中国的影响[J]国际经济评论,2007, (9-10)1
[2] 高维涛.刘慧.美国次级债危机及对中国的启示[J]地方财政研究,2007,(11)1
[3] 周小川.中国将密切跟踪美次贷危机对经济的影响2008.3.6来源: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