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61例临床观察

来源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ther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观察木丹颗粒辅助治疗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氧化应激和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方法:将12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59例)和观察组(61例),两组均给予常规糖尿病治疗,并口服甲钴胺片;观察组加服木丹颗粒,均连续服药治疗8周。对两组治疗后氧化应激和神经传导速度指标进行比较,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等氧化应激相关指标均有改善,且观察组GSH-Px和SOD高于对照组,MDA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正中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正中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腓总神经SNCV 以及腓总神经MNCV等肌电图检查结果均有改善,并且观察组上述神经传导速度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照组为5.08%,观察组为6.56%)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木丹颗粒辅助治疗可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氧化应激相关指标,提高下肢神经传导速度,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关键词】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木丹颗粒;氧化应激;神经传导速度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导致的一种常见周围神经障碍并发症,以下肢疼痛和感觉异常症状为主,随着病程延长,会进一步加剧周围神经受损,导致肢体活动异常,影响生活质量等,甚至导致截肢、残疾的严重后果[1]。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以控制机体血糖、修复及营养神经、缓解疼痛的西药为主,虽然可以延缓病情进展,但长期治疗的效果有限[2],目前常辅助中药以改善疗效。木丹颗粒是一种主要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成药,具有通络止痛功效[3]。本研究通过观察木丹颗粒辅助治疗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氧化应激和神经传导速度指标的影响,为疾病临床治疗的药物选择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9月在我院治疗的12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59例)和观察组(61例),其中对照组男33例,女26例,年龄39~74岁,平均(49.15±5.65)岁,糖尿病病程1~15年,平均(8.49±1.36)年,周围神经病变病程0.5~10年,平均(4.78±0.76)年;观察组男35例,女26例,年龄38~73岁,平均(48.42±5.60)岁,糖尿病病程1~14年,平均(8.42±1.33)年,周围神经病变病程3个月~10年,平均(4.75±0.74)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本研究通过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1.2 诊断标准 根据《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和《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临床诊疗指南 (2016年版)》制定的诊断标准进行确诊[4-5]:①临床确诊糖尿病或有糖尿病病史;②存在疼痛、麻木、感觉异常以及腱反射减弱消失等症状体征;③肌电图检查存在异常改变。
  1.3 纳入与排除标准 ①纳入标准:所有研究对象均符合诊断标准,基本资料均完整,且知情同意,并签署同意书;②排除標准:排除患有恶性肿瘤、其他疾病或药物导致的周围神经病变、合并糖尿病严重并发症、动静脉血管性疾病以及精神系统疾病者。
  1.4 [JP+1]方法 两组均给予常规糖尿病治疗,并口服甲钴胺片(亚宝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1767),0.5 mg/次,3 次/d;观察组加服木丹颗粒(辽宁奥达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20080033),7 g/次,3 次/d。两组均连续服药治疗8周。[JP]
  1.5 观察指标 ①氧化应激指标。两组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比色法检测法检测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放射免疫法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Elisa法检测丙二醛(MDA)等血清指标水平;②神经传导速度指标。两组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肌电图检测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ensory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SNCV)及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otor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MNCV)等指标;③不良反应。记录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加减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进行比较;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氧化应激相关指标的比较 治疗后两组血清GSH-Px、SOD和MDA等氧化应激相关指标均有改善,并且观察组GSH-Px和SOD高于对照组,MDA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神经传导速度指标的比较 治疗后两组正中神经SNCV、正中神经MNCV、腓总神经SNCV 以及腓总神经MNCV等肌电图检查结果均有改善,并且观察组上述神经传导速度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不良反应 对照组发生头晕2例、腹泻1例,观察组发生头晕1例、恶心呕吐1例、腹泻2例,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照组为5.08%,观察组为6.5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机制与糖脂代谢紊乱、神经纤维营养缺乏、血液高凝以及氧化应激等多种因素有关,其中氧化应激机制是近年来关注的热点。研究表明,机体在高血糖状态下,会生成过多的自由基和代谢产物,继发氧化应激反应,引起生物膜脂质过氧化和DNA损害,并活化多种信号传导通路,改变血管内皮功能和微血管病变,造成外周神经细胞死亡、神经组织结构异常等,GSH-Px、SOD和MDA是具有代表性的氧化应激指标,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存在密切关系[6-7]。甲钴胺片是维生素B12前体,是一种常用的调节神经、营养神经的药物,广泛用于各种周围神经疾病的临床治疗中,但是甲钴胺对抑制氧化应激的作用并不明显,故长时间服用的效果十分有限,常辅助中成药物以促进下肢疼痛和感觉异常等症状的缓解,以及神经传导速度相关指标的改善[8]。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医治疗以补气化瘀、通痹止痛为主,木丹颗粒中黄芪可行血补气固表,延胡索和三七可通经和血止痛,辅以赤芍、苏木、川芎、红花、鸡血藤等可活血行气养阴、舒筋通络止痛[9],同时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木丹颗粒能够改善血液微循环和神经代谢过程,并提高血管活动性物质,达到修复受损神经的功效[10]。本研究发现,治疗后两组血清GSH-Px、SOD和MDA等氧化应激相关指标均有改善,并且观察组GSH-Px和SOD显著性高于对照组,MDA显著性低于对照组,这与以往研究结果相符[11],说明木丹颗粒能够提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抗氧化能力,抑制机体的氧化应激反应。同时本研究还发现,治疗后两组正中神经SNCV、正中神经MNCV、腓总神经SNCV 以及腓总神经MNCV等肌电图检查结果均有改善,并且观察组上述神经传导速度指标均显著性高于对照组,这与以往研究结果相符[12],说明木丹颗粒与甲钴胺联合应用,可提高机体神经内膜血液供应和神经营养因子,进一步改善神经传导作用。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对照组为5.08%,观察组为6.5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木丹颗粒辅助治疗可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氧化应激相关指标,提高下肢神经传导速度,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吕仁和, 赵进喜. 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中西医诊治学[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4: 645-646.
  [2]吴小芬, 罗晓红, 侯红斌, 等. 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药物治疗进展[J]. 西北国防医学杂志, 2019, 40(3): 190-194.
  [3]李桃, 杜娟. 木丹颗粒联合西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对比观察[J]. 辽宁中医杂志, 2018, 45(10): 2101-2103.
  [4]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 [J].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18, 38(4): 292-344.
  [5]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分会.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临床诊疗指南(2016年版) [J]. 中医杂志, 2017, 58(7): 625-630.
  [6]初阳, 冷锦红. 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氧化应激与亚硝化应激诱导的神经与血管损伤机制的研究进展[J].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9, 40(10): 88-90.
  [7]武钰翔, 顾洪斌, 朱平, 等. 临床氧化应激指标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相关研究[J].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18, 17(8): 573-577.
  [8]张永进, 丁建强, 李建华. 甲钴胺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应用[J]. 中国医药科学, 2012, 2(14): 19-21.
  [9]赵步长, 赵涛, 赵明中.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病机制及中药木丹颗粒干预研究新进展[J]. 中国医药导报, 2013, 10(12): 33-35.
  [10]吕锐, 李尧军, 田桂芳, 等. 木丹颗粒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的作用机制[J]. 中国新药杂志, 2009, 18(2): 123-126.
  [11]楊丽梅, 贾荣梅, 高倩, 等. 木丹颗粒联合甲钴胺对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气虚络阻证的疗效及对神经电生理和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J].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0, 19(2): 181-184.
  [12]贾荣梅, 高倩, 杨丽梅, 等. 木丹颗粒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的临床研究[J]. 北京医学, 2020, 42(3): 201-204.
其他文献
【摘 要】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益肾灵颗粒(无蔗糖)中特女贞苷、淫羊藿苷、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含量的方法。方法:色谱柱为依利特 C18柱(250mm×4.6mm,5μm),柱温为30℃;流动相为甲醇-乙腈-水,梯度洗脱;流速为1.0mL·min-1; 检测波长为224nm、270nm 、246nm。结果:特女贞苷、、淫羊藿苷补骨脂素、异补骨脂素的进样量分别在0.03401~0.8501
期刊
【摘 要】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分析金叶拜毒颗粒抗新型冠状病毒的有效成分、靶点和通路,探讨其抗新型冠状病毒的机制,为中医药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2019)提供参考。方法:通过TCMSP、PubMed、Swiss Target Prediction等数据库及相关文献中筛选金叶拜毒颗粒方中中药的化学成分和作用靶点;通过Genecards、OMIMS数据库筛选出新型冠状病毒的疾病靶点;使用
期刊
【摘 要】 目的:以内科学教学为例,探讨SPOC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7级中医康复专业72名学生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6名。实验组采用基于SPOC平台的翻转课堂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课堂教学。通过理论考试、实践技能评分和问卷调查方法评价不同教学方法的效果。结果:实验组学生的理论和技能评分及问卷调查结果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SPO
期刊
【摘 要】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肾虚血瘀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不孕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肾虚血瘀型PCOS不孕患者20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102例和对照组102例。对照组采用枸橼酸氯米芬片促排卵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补肾活血中药方口服。治疗后对比两组治疗前后性激素[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雄激素(T)]水平变化情况、肾虚血瘀证积分变化情况,治疗
期刊
【摘 要】 目的:观察腕踝针埋针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50例符合研究标准的肱骨外上髁炎患者,使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口服塞来昔布联合外贴双氯芬酸钠贴;观察组采用腕踝针埋针法;比较两组治疗前及2周后VAS、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差异。结果:两组治疗前VAS、Mayo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VAS评分降低,观察组优于
期刊
【摘 要】 外用膏剂是选用相宜的基质与药物,采用适宜工艺制成专供外用的半固体或近似固体的一类制剂。外用膏剂的种类主要包括膏药、橡皮膏和软膏剂。膏药虽药效强,但存在制作耗时长、工艺复杂、药效不稳定等缺点。橡皮膏虽携带方便但因药效过低只能作為治疗的辅料。随着传统工艺不断改革和新技术的出现,人们迫切期望提升现有外用膏剂。软膏剂因其独特的便利性、多样性和容受性进入人们视野并被多种行业所青睐。制备软膏剂的基
期刊
【摘要】直肠癌术后综合征是低位直肠癌手术后常见的症状,曹波教授运用从脾胃着手、治病求本、利小便实大便的理论治疗本病,临床疗效较好,值得借鉴。  【关键词】直肠癌术后综合征;五苓散;验案举隅  【中图分类号】R249.2/.7【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20)17-0085-02  Abstract:Postoperative syndrome for rectal can
期刊
【摘要】呃逆是恶性肿瘤化疗后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严重者不仅影响休息、饮食等日常生活,降低生活质量,还会造成精神上的负担和痛苦,影响后续化疗效果。随着对中医药研究的逐步推进,发现中医药在治疗恶性肿瘤化疗后所致呃逆方面具有显著的疗效,且其不良反应少。文章介绍李艺主任采用针药结合方法治疗恶性肿瘤化疗后所致呃逆的临床经验。  【关键词】恶性肿瘤;化疗;呃逆  【中图分类号】R249.2/.7【文献标志码】
期刊
【摘要】多囊卵巢综合征属于妇科临床常见疾病、难治性疾病,基于该病的特殊性,文章从病因病机、治疗方法方面对罗福兰主任诊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经验进行总结。归纳为治疗基础以补肾调经为本,注重祛湿化痰;辨证用药时审证求因,专方随症灵活加减化裁;中西合治,调经促排,助孕安胎,全方位,多途径,综合治疗,取得较好临床疗效。  【关键词】多囊卵巢综合征;中西医结合治疗;临床经验  【中图分类号】R249.2/.
期刊
【摘要】手术是乳腺癌主要治疗方法,但是术后皮下积液影响切口愈合,增加了术后复发转移的危险性,推迟放疗、化疗的进行。宋爱莉教授针对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审因论证,提出从脾胃治疗入手,主张益气健脾、养血扶正配合化痰祛瘀、利湿泄浊,临床疗效显著。  【关键词】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益气健脾;名医经验  【中图分类号】R249.2/.7【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20)17-0087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