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历克西娅·辛克莱尔:重现历史的艺术

来源 :摄影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mingxhss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审视摄影史中的人物名单,你会发现男性的名字要远多于女性;从艺术史来看,这份名单也是同样不平衡。为什么会这样?难道男性会是更好的摄影师和艺术家吗?还是由于女性社会地位的问题?抑或仅仅因为历史多是由男性来书写而造成的偏见?
  在新的一年,我将与世界上12位女性摄影师对谈。她们分别来自非洲、亚洲、欧洲、北美洲、大洋洲和南美洲。除了详细讨论她们的作品,我们还会讨论她们作为女性在各自文化中所形成的特殊视角。她们的观点肯定是个人化的,但是我希望将这些访谈整合到一起之后,这个栏目不单单是介绍某几位才华横溢的摄影师的独特作品,同时还能引入一些跨文化、关于女性艺术家身份的思考与洞察。
  这是一场旅行,一场足迹遍布全球的征程。在出发之前,我对于会谈到些什么,对话会被引向什么方向并没有十分明晰的预测。希望你也能加入到我的旅行中,和我一起探索全球12位女性摄影师的作品与观点。
  亚历克西娅·辛克莱尔(Alexia Sinclair)的摄影是真实历史和当代幻想的迷人组合。她的作品多是以古代真实人物为原型,将创作对象的生活细节添加进作品中,并将之视为兼具叙事和象征作用的“原材料”。凭借摄影与后期技巧,以及叙事和艺术表现的经典手法,她用自己充满想象力的拍摄角度来让历史中的杰出人物重新焕发生机。
  彼得·乌斯蒂诺夫(Peter Ustinov,1921~2004,拥有横跨演艺、写作、电影拍摄、舞台设计、歌剧导演等多领域的艺术家)曾开玩笑地说:“如果波提切利活在今天,他肯定会去《VOGUE》工作。”让我们来想象一下,假如一个历史上的大艺术家,掌握了我们这个时代的技术和审美,会创造出什么样的作品呢?对于这样的问题,辛克莱尔的作品也许给了我们一些指引。她用21世纪魔法般的色彩、活力和工艺,来传递出古老年代的特点、细节和质感。
  在英语中,有一种修辞时态,是用现在时来描述过去发生的事情,就好像它们正在发生一样,这为久远的事件赋予了即时性。这种语态被称为“历史现在时”。辛克莱尔的作品正具有这一特质:她创造了一种由历史现在时写就的、鲜活的视觉语言。
  辛克莱尔是一名富于创造力的艺术家,并且屡屡获得各种奖项。她的作品既有纯艺术,又有商业应用。从法国巴黎到中国平遥,她的艺术作品在世界各地都有展出。她的商业客户包括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和澳洲航空公司,同时,她也为一些时尚杂志如《Harper’s Bazaar》和《Marie Claire》创作作品。她现生活和工作在澳大利亚。
  阿拉斯戴尔·福斯特对话亚历克西娅·辛克莱尔
  《十二贵妇》(The Regal Twelve)这组作品为你奠定了在澳大利亚乃至国际上的声誉,为什么要创作这么一个系列的作品?(图01~04)
  2004年我获得了一笔奖学金,得以去欧洲旅行5个月,拍摄那里的风景和建筑。我对法国的城堡很感兴趣,参观过程中不禁在脑海里勾画住在宫殿里的人们的样子,与此同时,我还听到了许多历史人物的有趣故事,他们非凡的人生更是燃起了我的想象。回到澳大利亚后,我开始将之前拍摄的各种素材组合起来,创作了一组“历史上的十二位女性人物”。
  你挑选这些女性的标准是什么?
  我关注的主要是贵族妇女,在某种程度上都具有传奇性。我力图让所有的拍摄对象相得益彰。有些人物是众所周知的,比如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也有些较为鲜为人知的,比如匈牙利伯爵夫人伊丽莎白·巴托利(Elizabeth Báthory ,1560~1614,据说是历史上穷凶极恶的女杀人狂)(图02)。史实总是跟传说混淆在一起,故事一步步发展为幻想,也就产生了传奇。我着迷于那些傲视睥睨的女性,她们在男性世界中挥动着权杖,她们领军作战,她们倾国倾城。我喜欢那些智力出众或是在两性关系上具有主导地位的女性,还有那些有影响力或是勇敢的女性。
  你的第二个系列《十二贵族》(The Royal Dozen)是《十二
  贵妇》的男性对应版本。拍摄的主题从女性变为男性,为何有这样的转变?(图05~08)
  在第一个系列中,我感兴趣的是美貌是如何变为力量的象征,并且用摄影赞颂了那些即使已经去世几百年、个人魅力仍可以征服大众的历史人物:法国的萨德侯爵(the Marquis de Sade,1740~1814)是凭借他关于性的文学作品(图05),成吉思汗(1162~1227)是凭借他建立帝国的功绩(图06),英国国王查理二世(Charles the Second,1630~1685)则是凭借他众人皆知的风流倜傥(图07)。然而,从前一个系列到这个系列,风格上有所转变,那就是这组作品更具有电影感。
  为什么?
  在《十二贵妇》中,人物处于布景当中,仿佛历史剧里的演员。这是因为最开始时我使用了在欧洲拍摄的背景。这些背景成为了我的“舞台”。《十二贵族》则是以完全不同的方式拍摄的。我在创作之初就设计好了整个系列,在我开始计划拍摄之前,就已经计划好了每个角色并搭建布景。这样一来,每张图片中拍摄对象都会有很多动作,男性历史人物也就显得更为活跃:他们忙碌得多、热闹得多,也吵闹得多……而且由于我的技术也进步了,他们在场景中也显得更为丰富。
  能讲讲创作一张图片的整个过程吗?
  首先我要选择拍摄的人物角色、历史年代、重要事件以及与他们的故事相关的象征物。我对于简单地重新拍摄一幅历史肖像不感兴趣——因为已经有很多这样的照片存在了,再拍会显得毫无意义。太过忠诚地还原时代只会让最后的照片看起来像是一场化妆舞会。我希望能将历史人物作为创作出发点,创作中再添加不同层次的意义。我的品位受到当代艺术风格影响并参考当今的审美和时尚,但是对我来说,忠实地塑造人物同样重要。我将历史事件和传奇故事作为起点,之后再将它们重述、现代化,使它们变成我自己的东西。
  你是从哪里找到作品中所需要的元素的?   有了构思之后,我将图片分解成诸元素。我绘制设计草图、寻找布料、亲手制作戏服。我会四处找寻各种小道具,比如盔甲、首饰、动物。澳大利亚是一个年轻的国家,少有充满历史味道的拍摄地,所以我到世界各地旅行,去寻找欧洲、中国等有历史,或者说历史人物生活过的地方,我去那里拍摄宫殿的内部、外部或者周边风景。当找不到合适的拍摄地时,我会用自己之前拍摄的照片里的风景或建筑元素,拼合出一个能引发对于特定时代想象的布景。现在我更喜欢搭建实体布景来拍摄,而不是做数码蒙太奇。总之每种拍摄方式都有独特的挑战!
  那么照片中的人物呢?
  这些拍摄对象是我从各种地方请来的,通过模特代理公司、我自己的网站……有时候如果我觉得某个人看起来有意思,甚至会在大街上拦住他。我有了模特、服装、道具和拍摄地点,会请模特穿上戏服,做一次内景拍摄,来检验我设计的高度、景深和打光是否正确。
  之后是很长的后期处理过程,我需要把各元素“缝”到一起。每到这时,我会发现为了使作品进一步完整,还需要补上一些其他元素。我就像是一个画家,图像在我手中是一层层地被描绘出来的;但我和画家不同的地方是,每当需要什么东
  西时,我必须去找一个真实物件拍摄,而不是凭借想象力随意添加。不过,有一样东西确实是凭借我的想象力加上去的,那就是头发——是我是用软件绘制出来的。
  你的那些舞台摄影是如何制作出来的?(图11~15)
  我跟许多剧团有合作。这个系列中的作品,有的是我给新西兰歌剧院(图09~10)和昆士兰芭蕾舞团(图11~12)制作的商业宣传图。每次我都按照客户需求,同时用自己的方式诠释他们的产品。
  《冰封传奇》(A Frozen Tale)是在距离澳大利亚很远的瑞典拍摄的。这个系列的创作灵感是什么?(图13~16)
  我被邀请去瑞典斯德哥尔摩皇宫展览我的作品,这对我来说自然是一个不容错过的好机会,于是我立刻跟主办方展开漫长的协商。最后,我获得在Skokloster Slott城堡(位于瑞典东部的M?laren湖畔)拍摄一个新系列作品的机会。这座城堡被视为全欧洲保存最好的巴洛克时期建筑的代表,里面不仅有欧洲大陆最庞大的个人艺术品收藏,还藏有大量的挂毯、兵器和珍贵善本。在我做研究时,我发现巴洛克时期(17世纪中期)的许多著名人物都曾到访过这座城堡,这启发了我的新系列《冰封传奇》的人物构思。
  在这样一座著名的城堡里工作是什么感受?
  最大的挑战是限制太多:不能有烟雾制造机,不能有动物,不可以触摸任何物品,甚至不允许坐在椅子上。这让我的拍摄工作变得极为艰难。在城堡还作为居住用途的时代,开放的壁炉会让室内烟雾缭绕,动物们则会在城堡里四处逡巡。不过这没有难住我,一回到澳大利亚,我就拍摄了动物、烟雾,甚至是落叶,在后期中将它们一一加入到图像中。
  2014年夏天,《冰封传奇》在Skokloster Slott城堡里展出,同时展出的还有美国艺术家菲利普·哈斯(Philip Haas,1954~)的雕像和著名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画家朱塞佩·阿尔钦博托(Giuseppe Arcimboldo,1526~1593)的作品。
  你是否认为作为女性艺术家的身份给自己的创作带来了特殊的一面?
  我认为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都可能会拥有男性或女性化的才能、态度和情感。但是身为某个性别并不会促使艺术家以男性或女性化的方式来创作作品。我觉得我的作品就是男性和女性化之间的一个平衡。从表面看,我的作品也许比较女性化,但它仍具有很明显的男性特质。它具有阴暗面,也具有性挑战意味,这都是我们一般意义上认为的男性化的特点。
  在艺术史或者摄影史上,很少会有女性的身影出现,你如何看待这一点?
  在过去,女性是不被允许作为艺术家来发表自己的作品的,即使有,也大多是使用笔名。不过有很多妇女都会做手工活,也就是我们所谓的“低端的”艺术。摄影是技术性行业,男性总是被认为更具有“技术性思维”。虽然我对摄影器材十分了解,但我从来都不是个“技术脑袋”,我只是把相机视作我创作中所要用到的许多工具之一,与摄影棚的打光灯、电脑和软件、缝纫机、画笔、锤子和钉子一样。
  在澳大利亚,女性想要成为一名摄影师困难吗?
  我认为对于女性来说,在澳大利亚想成为一名摄影师难度并不会大于男性。但是我觉得所成为的摄影师类型会受到我们性别观念的影响。比如在婚礼摄影和家庭肖像摄影行当中有许多女性从业者。对于男性摄影师来说,他们不雇佣女性助理的原因之一是,她们扛不动沉重的器械。但就自己的经验表明,摄影师助理的圈子是个“大杂烩”。有些女性并不介意在别人袖手旁观的时候,自己卷起袖子干脏活累活。当然,在男性中,就我的经验来看也是类似的!情况不一。
  对于新出道的年轻摄影师,你会有什么建议?
  不要带着“这是一个轻松、光鲜的工作”的念头入行。成为一名摄影师,可能会花费十几年的时间,而想要被人视为一名严肃艺术家,要再花上同样长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你需要第二职业来维持生存,因为艺术创作和摄影花费很多。最重要的是,自我教育,如果你觉得自己什么都弄明白了,就推翻重来,走出你的心理舒适区。
其他文献
如果你是摄影媒体的从业人员,恐怕整个11月都会奔波在路上。  首届北京国际摄影双年展、2013连州国际摄影年展、2013丽水国际摄影文化节……各个国内重头摄影节几乎都集中在这短短几十天中。本文将为读者简单梳理各摄影节的发展历史、侧重点、策展团队的特色,以及它们对业界的关注焦点和摄影爱好者可以前去观赏的内容。  首届北京国际摄影双年展  该展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北京市政府主办的“北京国际摄影周
期刊
国际摄影艺术联合会(Fédération Internationale de l'Art Photographique,简称FIAP)是著名的国际摄影组织之一,1950年由比利时人莫利斯·范德·维尔博(M. Van de Wijer)创办。该组织成立于瑞士,隶属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现有80余个国家协会的成员,约100万名摄影师。FIAP每两年召开一次代表大会,有“摄影世界杯”之称。本次北京国际摄影
期刊
幸福的门票并不昂贵,穷人都能负担。幸福的瞬间只能回味,谁也没有票根。  11月1日,在阿富汗坎大哈,一名男子骑摩托带着他的5个孩子购买公园门票。(美联社照片)  点评:幸福的门票并不都很昂贵,背上的重量并不都是负担。
期刊
2013年,朝鲜半岛危机在上半年连续升级,一度引发世人对该地区局势可能失控的担忧;日本安倍政府在钓鱼岛、参拜靖国神社和对待侵略历史、希望以修宪恢复其战争权利等问题上不断显现右倾化趋势;美国总统奥巴马则数度威胁叙利亚对其实施军事打击,且表示不排除对伊朗动武;刚过去不久的伊拉克战争和利比亚战争并没有给当地带来稳定的局面;埃及的流血冲突和混乱局势给中东地区再添不稳定因素……  可以说,这一年,世界范围内
期刊
在很多朋友眼里,沈昭良是一个追舞台车的人。  “那画面现在想起来还蛮动人的。”回忆起在“妈祖生辰”(农历三月二十三)时的那次追逐,沈昭良说。  妈祖生辰,台湾乡间的各村落会各自庆祝。有烟火的地方,就有舞台车,沈昭良开着车,在嘉南平原的高速公路上奔跑,一眼望去,“左右两边都是烟火,啪啪,啪啪,此起彼落。”  他的摄影系列Stage(舞台),就是在台湾的乡野间,在这一次次的追逐中完成的。  马丁·帕尔
期刊
“在美国,战争是私事。” 2009年“荷赛”奖获得者尤金·理查兹(Eugene Richards,1944~)曾在反映美国老兵问题的摄影专题中这样写道。  然而,当摄影师克雷格·F.沃克尔(Craig F. Walker,以下简称沃克尔)的镜头对准美国的伊拉克战争退伍老兵时,这场“私事”再次被公之于众,令看到照片的人们震惊,乃至泪下。人们开始意识到战争对于个人的灾难—在残酷的战争灾难面前,没有胜利
期刊
“可见”的冷战  1983年夏天,马丁·罗伊莫斯(Martin Roemers,下文简称马丁)和他的朋友怀着探险的心态触碰了密林中的一角灰色—东德的柏林墙。他们沿着蜿蜒的水泥墙行进,最终驻足于仅有一名士兵驻守的瞭望塔,并与这个孤独的守望者互相拍照留念。  彼时“冷战遗痕”的创意或许已经在这个荷兰青年心中埋下了种子,尽管后来欧洲的剧变始料未及,甚至在6年之后柏林墙终于倒下,作为安锡尔艺术学院摄影专业
期刊
出阿富汗记  从阿富汗到法国巴黎,徒步穿越亚欧大陆,翻过阿尔卑斯雪山—这不是有闲阶层的极限运动,而是阿富汗难民的血泪逃亡之旅—为了逃避暴力袭击、塔利班招募,以及协助美军可能造成的生命威胁,也有人是为了逃离失去亲人的痛苦与绝望。  没人知道这些战争难民有多少死在途中,但历尽艰辛最终活着抵达的300多人,在巴黎郊区维尔曼(Villemin)广场公园的灌木丛里睡着硬纸板时,进入了美籍摄影师佐瑞阿·米勒(
期刊
李志国的家门口有一个花鸟鱼虫市场。闲来无事去市场溜达溜达,成为他这么多年来的一个生活习惯。  有一天,李志国在市场里随意转转,正好看到一个老板把几只死鸟随便丢在外面。这个市场每天都会有大量的鸟、鱼、昆虫等动物死去,然后被摊主随意扔掉。可市场里这司空见惯的场景深深地触动了李志国。  “活着的时候,我们喜欢这些小生命,但死了你就这么简单地把它处理了,是不是有点过分。”回去的路上李志国的脑海里浮现了更多
期刊
2003年秋,杨延康和著名抗战史学者章东磐、人文学者孙敏等人来到云南高黎贡山。这里曾是二战中海拔最高的战场,他们此行的目的是寻访当年战斗在川滇缅战场上的抗战老兵。覆满山峦的松树下是泥泞的沟壑,当年的战壕似乎依稀可见。  此行后,这支被章东磐戏称为“文职迷你远征军”的团队在滇西大地上又采访调查了两年半时间,最终一部关于中国远征军的民间调查纪实作品《父亲的战场》一书诞生。担任此书摄影师的杨延康,他的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