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妙·美妙·奇妙

来源 :艺术评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ZHH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江西赣南采茶戏传统音乐曲牌中“茶腔”的《南山担水》曲牌,以巧妙的文字结构,美妙的音乐旋律,揭示了奇妙的传统文化内涵,为传承研究戏曲音乐文化开拓了新的艺术空间。
  关键词:赣南采茶戏;传统音乐;曲牌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7)06-0021-02
  地处江西南部,与广东、福建、湖南毗邻,称为“客家摇篮”的赣州,一个有400多年历史,在当地深受群众喜爱,以载歌载舞,歌舞戏浑然一体艺术风格见长,曾被我国著名文学家、戏剧家田汉誉为“戏曲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2006年列为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地方戏曲剧种——赣南采茶戏。
  赣南采茶戏音乐,在我国戏曲音乐板腔体、曲牌体两种结构形式中,属曲牌体结构形式,其300多首传统曲牌,根据弦法、结构、调式、形式和内容的不同,分为:“灯腔”“茶腔”“路腔”“杂调”,当地俗称“三腔一调”。
  “灯腔”是赣南采茶戏的早期音乐,其中的大部分曲牌来自该剧种的传统剧目《九龙山摘茶》。如《春景天》《双牵手》《朗泡茶》《摘了一季茶》《官礼》《茶童调》等,还有部分曲牌来自赣南民间流行的“马灯”“龙灯”“狮灯”“摆字灯”“茶篮灯”以及“大堂花鼓”“小花鼓”“彩莲船”等灯彩音乐。“灯腔”曲牌的特点是旋律起伏大,音调雄浑热闹、节奏强烈、便于舞蹈,加上锣鼓唢呐的伴奏,更显赣南民间灯彩风味。
  “茶腔”是赣南采茶戏的主要声腔,大部分曲牌来自赣南本地的民歌、山歌与赣南采茶戏中的“杂套戏”(也称“茶戏”)传统剧目中人物的唱段。如:“牡丹调”“三句板”“山歌”“上山调”“下山调”“斑鸠调”“长歌”“绣花”“打鞋底”等。“茶腔”曲牌的特点是高亢明亮、喜悦欢快、甜美抒情,富有浓郁的田园山野风味,易于传唱。
  “路腔”是行走在路途上唱的歌。其中有不少曲牌来自湖南民间。如:“湖南路调”“湖南一韵”“对花”“十打”“折打”等。此类曲牌的特点是欢快、轻松、活泼、幽默,节奏感较强,尤其适合男女双方载歌载舞,与赣南采茶戏歌舞戏浑然一体的艺术风格相一致。
  “杂调”顾名思义是舶来品,这部分曲牌主要来自江南流行的民间小调和曲艺说唱。如:“莲花闹”“白牡丹”“金钱花”“九连环”“茉莉花”“瓜子仁”等。曲牌的特点是小巧玲珑,优美抒情,适用于打花鼓、打彩、敬酒、猜拳等。这类曲牌一般不作为赣南采茶戏的独立的声腔运用,只作为一种补充。
  以上各类曲牌中,“茶腔”中一道冠名为《长歌·送郎歌》的曲牌,曾于上世纪六十年代,被革命历史歌曲《十送红军》改编创作时吸收为音乐素材而唱响全国,家喻户晓。
  《南山担水》也是“茶腔”中的一首曲牌,表现一位农村少女,担水浇菜过程中的肢体形态和隐秘在内心思郎的情感世界。该曲牌用巧妙的文字结构,美妙的音乐旋律和奇妙的内涵表述为特征,揭示了客家少女淳朴的爱情向往与追求,诠释了赣南采茶戲音乐,秉承中国戏曲“虚与实、形与神、意与境”协调统一,高度融合的文化底蕴,彰显了戏曲音乐的艺术魅力。
  《南山担水》曲牌唱词:
  老妹担水荫南山,
  情郎子哥 哎子有哎呦;
  哪个阿哥同捱接一肩,
  同捱接一肩 荷包并香鞋。
  (“捱”地方语言,即“我”)
  这是一首四句式体句结构的曲牌,文字既简短又质朴,结构却非常规整。
  纵观开放型的中国戏曲文学创作,无论是古典传统剧目还是新创作的现代剧目,都要根据观众对戏曲艺术传统审美的需求,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构建故事中的人物、情节、事件、矛盾与矛盾冲突,设置戏剧情境、戏剧高潮,让观众受到思想启迪和得到艺术享受。在完成这些创作基本要素的同时,往往又要认真运用好全剧的“起承转合”的层次规律。《南山担水》曲牌,仅用了四句简短唱词,就把这一普遍规律,高度集中的浓缩为一体,突显了赣南采茶戏曲音乐文化中巧妙的文字结构功能。
  “老妹担水荫南山”,是曲牌的“起”。介绍了人物——“老妹”,交代了事件—“担水”,强调了地点—“荫南山”。
  “情郎子哥哎子又哎哟”,是曲牌的“承”。承接了担水的事件,启动了“老妹”在担水过程中,“思情郎”情感的流露。
  “哪个阿哥同捱接一肩”,是曲牌的“转”。传递了担水过程中,出现劳累反映的肢体动感,延伸了追求爱情,思恋情郎的精神意志。
  “同捱接一肩荷包并香鞋”是曲牌的“合”。“担水”仅是形式、追求爱情、寻找情郎才是思想内涵和根本目的。送“荷包”、“香鞋”是表达和传递爱情的信物。
  整个曲牌中,“老妹”和“担水”是“实”的,“荫南山”“情郎哥”“荷包”“香鞋”都是虚拟的。可以看出,《南山担水》曲牌文字“起承转合”,“虚实结合”的巧妙完美。
  《南山担水》曲牌音乐,根据曲牌的文字内容和“起承转合”的结构特点,运用四个乐句的旋律变化,与“起承转合”的文字结构相适应,把“老妹”担水的“形态”和人物内在的“心态”,美妙的表现了出来,是音乐唱腔创作外化于形,内修于心的艺术典范。
  “老妹担水荫南山”是曲牌层次结构中的“起”。为此,在演唱“起”句时,一要把握住整个乐句中八个小节的流畅性和完整性,,二要处理好乐句中前半段四小节与后半段四小节的对比变化。流畅解决平稳,对比避免平板。
  “情郎子哥哎子又哎呦”是曲牌层次结构中的“承”。该层次旋律中同样四个小节,音高发生了明显变化。为此,在演唱“承”句时,声音的色彩应有明显发生,音量可适当控制,充分运用好旋律中八分音符切分音和下滑音相结合,把人物思情郎的情感美仑美奂的演绎出来。
  唱到“哪个阿哥同捱来接一肩”,为层次结构中的“转”。“转”的点放在“思郎”到表现担水“劳累”上,是从“思”到“形”的转换。因此,乐句先用了两小节的强音和休止符,目的是把“老妹”担水时出现的气喘吁吁和疲惫形体,以便与前句的“情哪郎子哥哎子又哎呦”形成鲜明又强烈的反差,又用“同捱来接一肩”作为转入第四层次的“合”做了必要的铺垫。
  为此,在演唱“转”句时,要充分注意乐句中“哪个阿哥”四个字旋律中连续出现的四个强音和休止符,演唱时必须运用腹部气息的支撑,把每个字强有力的弹出来,形成声断气不断的效果,一起呵成,彰显生活中担水时产生的气喘吁吁,上气不接下气的形体动态的特征效果,做到声形兼备。
  “同捱接一肩荷包并香鞋”是层次结构中的“合”,也是该曲牌要表现的核心内容。“荷包”“香鞋”是赣南客家农村妇女日常劳动的手工制品,寄托着无限的情思。“老妹”在担水过程中累的上气不接下气,如此时有一位青年男子愿为她接上一肩,她就将把自己亲手制作的“荷包”“香鞋”赠送给他,以示对该接肩人的谢意与爱意。因此,该乐句中在表达送“荷包”“香鞋”之前,重复了一句“同捱接一肩”,这并不是单纯的为重复而重复,是为了表现“老妹”追求爱情不是简单轻浮的,而是通过劳动生活来进行鉴别的,愿意“同捱接一肩”的人,便是热爱劳动且乐于助人的意中人,这样的人是可信赖的,值得自己去爱的人。
  为此,在演唱“合”句时,一定要把着力点用在对“荷包并香鞋”的处理上,把“同捱接一肩”处理成“荷包并香鞋”的过度基点上,在演唱旋律时,从音量上加以适当的控制,此为“先仰”,待唱到“荷包并香鞋”结束句时,把全部的音量和力度以及蕴藏在内心的万语千言,一鼓作气的释放出来,此为“后扬”,以彰显“欲扬先仰”的演唱技能。
  赣南客家农村,普遍流传着这样一句话:男人刁灵不刁灵,看作田犁耙,女人聪明不聪明看做鞋绣花。“做鞋”“绣花”在历史上是农村少女闺中待嫁,婚后持家必修的立身之本。扎根民众的赣南采茶传统小戏《补皮鞋》《老少配》《试妻》等剧中,都有表现“打鞋底”“绣花”的表演身段和唱段,被一代代艺人传承下来。80多年前,中央红军离开赣南苏区,妻子将自己精心制作的“荷包”“香鞋”赠给即将奔赴远方的丈夫,寄托着对亲人的无限思念,为人之夫的红军战士,接过亲人相赠的物品,踏上了艰难跋涉的漫漫长征路。这或许是客家人文精神的一种传承。
  《南山担水》,以其巧妙的文字结构,美妙的音乐旋律,奇妙的文字内涵,与“虚与实、形与神、意与境”的相融统一,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共同承载了客家人对发生在那段漫长历史岁月的念想,正是今天保护传承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题中之意。
其他文献
摘要:中高職衔接的关键问题在于课程的建设。目前,我国对如何构建中高职贯通的课程体系还未提出明确的要求。在音乐表演专业,中高职衔接中普遍存在课程设置缺乏连贯性、教学内容重复、学时安排不合理、考核评价较为单一等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音乐表演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制约了音乐职业教育的发展。本文以珠海艺术职业学院音乐舞蹈学院“3+2”五年制大专为例,结合音乐表演专业的特点和中高职不同阶段的人才培养目标,对音
期刊
摘要:蓝瑛,出身职业画家,市场导向在其绘画风格形成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在其自我意识形成过程当中,主动吸收和被动接纳了许多外界的艺术主张和各家的表现技法,使其画风在一段时间内出现了极度“飘摇”的现象。但可贵的是,他最终能够坚守本心,脱离诸多束缚,自成一派,寻求出自身的笔墨语言及风格特征。本文通过解读蓝瑛画风的成因,试图探索出一條寻求自身绘画价值的道路。  关键词:蓝瑛 笔墨语言 绘画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要:人声是世界上一种美妙至极的声音,合唱是具有极高意义和价值的艺术活动,更是歌唱艺术表现形式的极致,它散发的感染力是其它表现形式不能比拟的。合唱的核心就在于“和”,必须达到音和、声和、人和、中和、至和这五和,方可达到谐和。  关键词:合唱 音和 声和 人和 中和 至和 声乐艺术  中图分类号:J642.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7)12-0056-03  合唱包含
期刊
摘要:笛曲《琅琊神韵》由俞逊发先生创作,是低音笛曲中的代表作之一,选用大bB调笛子来演奏。本曲在低音笛技巧的运用上有较强的代表性,因此本文主要以本曲来分析低音笛的吹奏技巧。论文主要分三个部分进行论述:低音笛及《琅琊神韵》简介,《琅琊神韵》的吹奏技巧以及该作品在技巧上的发展和创新。  关键词:低音笛 琅琊神韵 吹奏 技巧  中图分类号:J632.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
期刊
摘要:侗族民间音乐种类繁多,表现形式多样,在中国民族民间音乐中占有及其重要的地位,特别是作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侗族大歌,更是中华民族的音乐瑰宝。文章结合侗族音乐剧《嘎老》的音乐创作实践,探索侗族民间音乐的继承与发展,回答了“嘎老是什么”,提出了如何“继承传统,把‘根’留住”、如何“创新发展,探索传统与当代的结合”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侗族民间音乐 传承 发展 创作实践  中图分类号:J6
期刊
摘要:21世纪以来,以客家为题材的音乐创作悄然兴起,其中大型交响诗《土楼回响》,十余年来在海内外12个国家和地区及海峡两岸60多个城市上演了60余场次,100多场次片段,成为客家题材音乐在海内外影响力最大的作品。《土楼回响》的成功创作和巡演表明,客家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强大而又广泛的影响力,也说明了音乐文化的融合、交流和传播在族群认同、文化认同乃至国家认同中起着重要而又特殊的“黏合剂”“催化剂”的作
期刊
摘要:本文以介紹和解读了王爱国副教授《苏州城区社会音乐教育》的论述内容及观点,提出社会音乐教育对高等音乐教育的延伸与衔接作用,具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高等音乐教育 社会音乐教育 延伸 衔接  中图分类号:J6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7)12-0119-02  我校王爱国副教授的专著《苏州城区社会音乐教育》由苏州大学出版社成功发行之际,笔者拜读了他的著作,作
期刊
摘要:本文立足于第三届北京师范大学国际音乐周①,并结合音乐周的个别活动情况,从中小学音乐教育、高校音乐素质教育、高等专业音乐教育及音乐学习者自身四个方面提出了几点看法。学校音乐教育应将不同阶段的教育目标和培养对象的实际情况紧密结合,并制定出合理、有效的培养模式,完善各级学校音乐教育。  关键词:音乐周 学校音乐教育 思考  中图分类号:J6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
期刊
摘要:三维动画创作题材可选取可以民俗艺术的传播与传承进行展开,探索其传播的新形式新方法,总结动画表现形式演绎地方文化内容的制作规律,传统歌舞素材和歌曲片段制作剧情动画,提高动画短片的制作质量和艺术水准,运用影视动画技术让传统民俗艺术重新焕发生机,让更多的年轻人包括青少年儿童更好地接受和喜爱。《花鼓传奇》创作中采取结合学校动画专业教育和国产动画目前的实际情况,吸收地域艺术特色以计算机动画的创作思维和
期刊
字瑾颜,1975年生,自幼喜歡书画,中国书画家协会会员,三宝堂书画艺术研究院院士,中国实力派书画艺术网特约画家,擅长写意花鸟画创作。师从山西著名画家张建成、马沛苏先生,现职于山西省太原市图书馆,从事图书馆里工作。  渠彩平跟随张建成和马沛苏老师多年潜心花鸟画创作,博众家之长,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绘画风格,所绘梅、兰、竹、菊、牡丹等花卉鸟虫都有新的创意,尤其所画牡丹更是融中西技法之长,注重神韵,浓艳欲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