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自学能力 促进终生发展

来源 :新科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1116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自学能力是现代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发展基石,是素质教育追求的核心目标之一。本文论述了培养自学能力的基本方法。
  关键词:自学能力;激发兴趣;质疑;氛围;实践活动
  
  
  在推进素质教育的伟大进程中,要求教师的教学活动不仅要注意教学内容的传授,还要注意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学生只有具备了自学能力,才会不断获得新的知识,做到终生学习,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才能站在时代的前列。如钱学森、袁隆平等老一辈科学家为人类发展做出杰出的贡献。自学能力必须从小培养,笔者仅从激发学生兴趣、营造质疑气氛、帮助树立自信心、开展扩大知识面的创造性的课外实践活动等四方面谈谈自己粗浅的认识。
  
  一、激发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有了学习兴趣,才能激发探求知识的欲望。教师在教学中要尽量以学生感兴趣的素材为基础,科学有效地创设生活情景,把丰富多彩的情景展现给学生,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愉快地探究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教师教学过程不仅要注重教学内容的传授,还要注意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学生自己去挖掘知识的深度、广度,从广阔的生活中汲取经验,从实验中亲历获得知识的方法。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使学生的各种感官、大脑处于最活跃的状态,能够最大程度地接受教学信息,能有效地激发学习动机,促使学生自觉地集中注意力,全神贯注地投入学习活动。在教学中,教师设计有趣的情景,介绍科学知识在生活、生产和实践中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动机,有意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去探索、去发现,让学生从中自主体验成功的喜悦和发现问题的快乐,从中产生了科学知识中对问题发现的好奇心,好奇中蕴含着巨大的探索求知的动力。教师要利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强化他们的主体意识,开展以学生为中心、以探究和创新为主体的创造活动,教会学生自主学习,在自主学习中体会获得知识的愉快。
  
  二、营造质疑氛围,给予学生自学的机会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疑是追求新知识的开始,是创新的前提,是创新的关键环节。教师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要求学生对问题不仅要产生质疑,而且还要敢疑、愿疑、解疑,鼓励学生对所学知识多问几个为什么。因为质疑是打开智慧宝库的金钥匙,教师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从学生已有的认知和思维水平出发,采用问题做引子,层层递进发问,让学生循着问题进行探究、发现,使它成为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创造性的学习过程,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全过程。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就愿意亲身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进入主动学习、自主学习的主体角色,成为了知识的主动构建者。
  
  三、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增强学生自学的意志
   自信心是对自己正确认识、正确评价的一种心理状态。自信对每个成才的人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教师在教学中要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要使学生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有成功的机会。教师要设立合理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要使学生懂得只有充满信心努力奋斗,才可以在某种领域中取得成功,获得成就。作为教师,要设法创造各种有利条件,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尽早体验成功的快乐,特别是对学习困难的学生更应该关心、爱护,正确诱导,让他们取得成绩并不失良机的表扬,给予肯定,提高他的探究兴趣,培养他的自信心。要鼓励学生树立从失败中吸取经验教训、从困难中走向成功的坚持意识。如八年级一班某同学,在七年级时,期中期末在同一年级四个班中考试成绩总分为第二,该同学却认为没有拿到第一就是失败者,从而产生了一种消极的心理,自己烦恼、失望、精神萎靡、情绪低落,甚至放弃了奋斗目标。这时教师要求学生客观分析失败的原因,找到症结所在,对症下药。还要求学生正确对待自己的奋斗目标。目标要适当,不要过高,如果目标过高,脱离自身条件,久经拼搏没有实现,就体验不到成功的喜悦,导致压力过重,影响了学习的效率。教师指导学生制定学习目标时,要量力而行,调整目标,使目标成为努力奋斗就能够取得的成绩,从中获得成就感,便于增强自信心,重新找回自己,以利继续前行,不会因一时的失败、挫折而降低将来会取得成功的期望和决心,从而不断地增强学生学习的意志。
  
  四、开展扩大知识面的创造性的课外实践活动,提高自学能力
   成功的创造离不开创新技能,同时创新技能的发展离不开扩大知识面的创造性的活动。该活动的顺利进行,依赖于提高学生自学兴趣。现代社会是知识突飞猛进的时代,学生单纯地学习书本知识是不够的,满足不了社会发展对新知识的要求,还要有意开展生动活泼的课外实践活动来补充所需知识,扩大知识面,开阔视野,因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态度,锻炼创新技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创造力的培养有利于提高学生自学兴趣,使学生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理想,启迪学生的心灵,规范学习目标,激发学习动机,增强自学能力,奠定未来的发展基础。
其他文献
体验音乐的美感应是音乐课堂的主要内容,感动学生的,应该是音乐本身。大音乐教育的音乐课堂,学生只是音乐的尝试者,并不是专业音乐人,教师想从音乐技法上吸引学生,学生还没有这么专业的鉴赏力,想单从音乐的兴趣上激发学生,我们的课堂音乐在流行音乐面前,完全不能使学生有更特别的兴趣。所以,要想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美感,作为音乐教师必须做到以下三点:  一、创设一个适合学生学习的音乐背景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
期刊
摘 要:所谓“诵读”,就是朗读和背诵。本文论述了朗读与背诵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作用,并谈了指导的方法。  关键词:英语教学;诵读;作用;指导;方法     英语教学,说到底是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掌握运用英语的能力,既能和别人进行口头交流,又能借书面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而诵读是达到此目的的有效方法,本文仅对此谈几点自己的认识。    一、诵读教学的作用  1、诵读法是符合语言学习规律的所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试验稿)已经明确关注这种高层次的阅读需要: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新课标”同时还要求,语文阅读活动要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进而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很显然,新课程改革已经意识到培养阅读精
期刊
摘 要:研究性学习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被我们普遍认同的一种新的教学方式。新课标已对研究性学习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学生要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本文对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方法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语文阅读;研究性;学习;方法;思考     传统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以文章学阅读教学法为主,经常用文章结构分析来置换、代替阅读信息处理;从写作的角度来解读文章,使学生产生过分
期刊
摘 要:新形势下,社会对技校生的要求相应提高,不仅要求他们具有较强的技术水平,而且要求他们具备口语交际的能力、阅读能力、创新观念与团队精神等综合素质。本文论述了在重视口语交际能力、训练写作能力中,如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语文教学; 口语交际; 能力        技校语文作为一门文化基础课和工具课,它具有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功能,技校生只有具备这些基本能力,才能适应职业教育的发展
期刊
摘 要:形象思维是反映和认识世界的重要思维形式,是培养人、教育人的有力工具。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我们既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更要重视形象思维的作用。本文阐述了形象思维在生物学习中的基本作用。  关键词:生物教学;形象;思维;作用     传统的生物教学重视逻辑思维的培养,轻视形象思维的发展,而事实是形象思维对生物的学习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仅就形象思维在生物教学中的作用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
期刊
一、选择力量训练内容要注意多样性,以便更好地发展全面力量  从力量训练内容安排上来看,基本上都是刺激大肌肉群,而那些小肌肉群没受到刺激或者受刺激很少,这样就限制了力量的全面发展。因此,这就要求我们的教练员不断的变换训练内容来达到全面而又专项的力量训练。如:100米和立定跳远项目主要是下肢和髋部的快速力量,我们可以多增加一些发展下肢和髋部练习的内容,比如说:直膝跳、换腿跳、宽深蹲、宽半蹲、蹲跳、负重
期刊
摘 要:吴承恩整理创作的《西游记》是中国人耳熟能详的传统作品之一,自它诞生后,人们对它有过很多的评价,有人说它贯穿了道家思想的洒脱,有人认为它是儒道佛三家精神的集中体现。笔者认为《西游记》中更多体现的是儒家的思想,本文主要论证儒家思想,即儒家的正名思想在文中的具体表现。  关键词:西游记; 儒家 ; 正名思想     孙悟空是《西游记》中的中心人物,他上可入天宫偷丹闹事,下可进地府勾画生死簿
期刊
《计算机网络技术》是计算机专业必修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集基础性、实用性与实践性与一体,理论性和抽象性均比较强,仅依靠课堂讲授远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而学好《计算机网络技术》有利于进一步深入学习和掌握网络应用、网络编程、网络工程和网络管理等具有连贯性和延续性的知识。要学好《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实验是其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它是对理论知识的有效补充,是理解和消化理论知识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学生实
期刊
一、激活文字,创设形象 语文教材出现在学生眼前的仅仅是一行行文字。如果不展开想像,不懂得进行再创造,那么出现在头脑中的可能只是词语所代表的抽象概念,而无表象组成的生动画面。这样,就不可能进入作者所创设的意境之中,不仅无欣赏乐趣可言,而且难以理解作品的意蕴。科林伍德在《艺术原理》中指出:“真正艺术的作品不是看见的,也不是听到的,而是想像中的某种东西”。阅读教学中,教师的任务之一就是引导学生驰骋想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