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校教育走向美学境界

来源 :江苏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yi09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江苏省南菁高级中学通过传统书院教育文化的精心提炼打造人文校园,以学校美育的整体实施进行文化传承与时代转换,全面推进课程教学改革,重构审美的中学生活。南菁中学在百年老校向现代学校转型发展的轨迹中,始终以培养完整的人为价值追求,整体构建大美育课程体系,深刻转变教与学的方式,让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和立德树人的教育追求变为现实,学校教育逐渐走向美学境界。
  【关键词】书院文化;审美;课程;教学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58-0014-03
  【作者简介】杨培明,江苏省南菁高级中学(江苏江阴,214400)校长、党委书记,正高级教师,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江苏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培养对象。
  江苏省南菁高级中学创办于1882年,是一所有着135年历史的百年名校,它的前身是清代江苏学政兼兵部左侍郎黄体芳在左宗棠的支持下而创办的“南菁书院”。清末,她是江苏全省的最高学府和教育中心。从传统书院到现代高中,忠恕勤俭的南菁校训和经世致用的文化追求熏陶着一代代南菁学子,审美已经成为南菁的文化基因。新时期,南菁高中根植厚重的历史文化,恰当地进行文化传承和时代转换,践行让学校教育走向美学境界的文化主张,重构审美的校园生活。
  一、学校教育文化功利主义倾向严重,需要对原有的学校生活进行审美化改造。
  教育的本质在于培养完整的人,促进人的情感完善和精神提升,使其成为全面发展的生命个体。传统书院教育十分重视学生的人格养成和道德培育,培养经世致用之才。近代以来,适应工业化人才的培养要求,教育的工具性价值逐渐彰显,学校教育功利化和庸俗化倾向严重,教育的精神培育和人格塑造功能缺失。在高考语境下,师生被教育的应试功用束缚,将分数作为教育的最高追求,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缺乏,教育因此缺少应有的生机与活力;由于对学生缺少全面的关注,学校课程结构单一,无法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国家高度重视美育,但美育往往被窄化为艺术教育,沦为技能训练,没有面向全体学生,没有深刻影响学生的精神世界,致使学生人文素养不高,审美精神缺乏,想象力缺失,创新能力不强。
  201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了《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转变?》,指出了面对世界新的挑战,教育应负的责任和教育的变革趋势,提出要重新定义知识、学习和教育。该报告认为教育应该以人文主义为基础,以尊重生命和人类尊严、权利平等、社会正义、文化多样性、国际团结和为可持续的未来承担共同责任。这份报告站在人类未来的高度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即教育越来越需要关注人的完整性,超越功利性,培养完美人性和完整人格,对学生终身幸福和人类未来负责。要实现这一根本任务,必须切实开展好学校美育,以美育重构中学生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立德树人的教育使命。
  二、教育的美学境界是充满价值追求的意象世界,创化万物,明朗万物。
  黑格尔说:“审美具有令人解放的性质”,人们对于道德的服从来源于人类自身对于美的向往,使人不断摆脱“小我”,走向“大我”。教育的最终价值在于唤醒人的生命感、价值感和创造感,让受教育者在不断“完整”自我的同时,也“完整”对客观事物的价值判断、转换和提升自身的价值需求,从而引导更多的人从伦理的国度进入审美的国度。南菁教育的美学命题据此提出。
  早在十八世纪,美学家席勒就主张要以感性克服理性的过度张扬、使人和谐发展的主张。席勒认为,充满审美精神的教育“绝非一个技能性或知识性的传递过程,而是一个哲学或精神层面的教化和升华,教育乃是人性的培育,是完美人性的开启。”审视当下教育之弊,其症结正在于背离教育本质,教育价值工具化、庸俗化,教育过程压抑个性,强调控制,学生缺乏主体精神。因此,“创化万物,明朗万物”正是教育美学境界的核心意旨,其以促进人的理性和感性协调发展进而成为完整的人为目标,以自由、解放、崇高为立意。因此,教育的美学境界就是以美学精神优化统领学校课程教学文化,用审美教育抵制过度应试教育,促进校园生活审美化,以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南菁高中确立“办关注师生生命幸福的教育”的教育哲学主张,重视学校传统教育文化的挖掘和呈现,充分发挥传统文化的育人价值,将“以美育重构中学生活”作为新时期学校的发展路径,正是以美学精神立意,推动学校教育走向美学境界。
  三、充分挖掘南菁传统书院文化的美学意涵,精心打造充满教育追求的人文校园。
  南菁书院创建至今已经有135年的历史,跨越三个世纪的办学历程,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学校在新校建设中充分挖掘校史文化资源,将书院文化有机融入校园环境文化的整体设计中。以书院碑廊、南菁课生名录、箭炬老校门、宗棠古井等历史遗存精华的复制、移植、创制,承载文化的沿承,构成了典雅厚重的校园文化景观,被誉为最有中国文化情怀的学校。更为重要的是,南菁厚重的历史积淀孕育了丰富的精神文化,引领着学生走向崇高。
  南菁高中对传统书院文化的传承首先体现在将书院教育文化与校园的建筑、园林、景点等设计有机融合。学校的文化景观建设都蕴含着学校的教育追求,充满着文化内涵和美感,校园每时、每处、每物都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体现出学校的办学追求,让人陶醉其中并受其浸润。学校的标志性建筑之一正学亭上挂着南菁创始人左宗棠的对联:辅世长民莫如德,经天纬地之为文。意为:人最大的德体现在为国家民族和人民服务,最大的才华体现在服务社会的实践中。这副对联定格南菁教育的价值追求,成为师生的精神指引。现代轴线上的正学亭,亭名源于南菁先贤、江苏学政王先谦联语“由正学生正识,以实心行实事”,每天从那经过的学生不止一次地感受着学习和做人的根本,即行正求实。
  南菁高中对传统书院文化的传承更体现在将書院教育文化与新时期课程教学改革理念进行有机融合,转变教学方式。南菁书院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讨论,书院课生往往对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体现出“实事求是,莫作调人”(南菁书院讲堂语)南菁治学精神。近年来,南菁高中十分重视传统书院文化的传承,大力提倡学生自主学习,以“经世致用”的理念设计课程教学活动,创造条件让学生开展研究和实践,重视学科育人,培养学生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感。学校教育只有不断走向美学境界,才能承担起维护人的完整性,引领人的价值追求,培育人的精神世界的使命。   四、整体建构“两轴、三级、五域”的大美育课程体系,营造学生成长的审美空间。
  南菁高中重构的中学生活究竟是要实现一种什么样的“生活”方式呢?什么样的生活才能使学生成长为“完整的人”呢?我们的回答是“审美的生活”。
  南菁高中是江苏省美育课程基地,按照“课程目标的整体性、课程结构的多元性、课程教学的审美性”三个原则,整体构建学校课程体系,以此实现对学生素养的整体关照。南菁高中认为,一个学校的品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特色中的“真善美”的含量,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学校是知识美、智慧美、思想美、行为美等一切美的发祥地。因此,近年来,学校在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和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专家团队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师生在学校课程整体设计中的作用。经过方案征集、讨论,最终形成了“大美育课程体系”—“两轴、三级、五域”的总体结构,课程模型是两轴扇面结构,双轴内扇面纵向划分为三个层次,分别代表基础课程、拓展课程和综合实践课程,横向划分为五个区域,代表学生发展重要的素养或目标。南菁高中的课程体系对核心素养的关照重点体现在五域,即“人文社科、科技创新、生活健康、艺术审美、公民社会”五大领域,在五大领域下的课程设计,充分体现多元性、独特性和拓展性的要求,重视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的结合,关注教学方式的改变,让学生在丰富的课程内容和课程实践中提升核心素养。
  南菁高中以审美精神引领学校课程建构与实施,提升了整个学校课程的文化承载,实现学生校园生活和校外活动课程的审美化开发,为学生成长营造审美空间。
  五、深度开展课程整合、学科渗透和教学审美的育人实践,践行立德树人的教育使命。
  教育要美化人的精神世界,引领人的价值追求。南菁高中以课程整合、学科渗透和教学审美为实施路径,将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课程教学,进一步彰显教育的美学追求。
  1.创生育人为本的教学文化,让课堂成为成就学生生命完整的意义世界。
  南菁教育坚持崇高的价值追求,以课堂教学改革为载体,提出审美课堂的教学主张。总的原则是让教学充满对美的追求,让学生有学习的自由和自主学习的权利,学生学习行为在课堂上真正发生,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也能拥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精神,将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要求有机统一。在这样的理念下,南菁高中的课堂教学开始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情感状态,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尽量满足学生自我实现的需要,让他们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思考。事实证明,当学生以积极的情感、进取态度、昂扬自信的生命状态投入到课堂上的时候,课堂就成了一个充满生机的、成就学生个体生命完整的意义世界。
  2.以美育的学科渗透赋予教学更多的文化承载,以价值追求引领教学方式变革。
  南菁高中确定将学科渗透作为学校课程实施的重要路径,将美育的要求与学科教学相融合,通过充分挖掘学科中蕴含的美的元素,从而真正实现学科育人和课程育人,充分体现教学对核心素养的关照。
  3.以课程整合开发拓展学生的生命视野,让教育担负起立德树人的崇高使命。
  在高中教育国家课程的容量上已经基本没有空间的情况下,课程改革的深化必须借助于对原有三级课程进行重新整合来实现。正如席勒所说,美育的目的不是单纯地促进某一种心理功能的发展,而是通过在内心中达到审美状态使各种心理功能达到和谐,即通过美育使受教育者具有协调和谐的心理状态和人格状态,从而为各种能力的高度发展和充分协调提供基础。在课程整合中,学生有选择学习内容的权力,学校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按照学生核心素养培育需要,构建综合课程体系。在课程开发与实施中,更加注重实践,关注现实,走进生活,不断转变教學方式。
  南菁高中以传统书院教育文化奠定学生的精神底色,以书院教育精神涵养师生的道德品格,依托大美育课程重构营造审美的中学生活,较好地实现了南菁文化的百年传承与时代转换。南菁学生在主体参与、情感体验与积极创造中不断成长,南菁教育在逐渐走向美学境界的发展轨迹中绽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
其他文献
【摘 要】回顾新中国成立70年来江苏师范教育发展的光辉历程,历经恢复重建、改革发展与开放创新这三个历史性的发展阶段,累计培养师范生70余万人、60多万在职教师学历大幅提升,為1996年在全国率先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全面扫除青壮年文盲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为全面普及15年基础教育、在全国率先通过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验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师范教育体系;基础教育;创新型教师;教师专业发展 
【关键词】内容和程度;教学的抓与放;方法与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8)17-0064-03  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是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要求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生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教学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他们自主参与课堂中
【摘要】在学校管理实践中,校长为了摆脱校园“稻草人”的命运,可以借助共建良性互动的场域,用爱心走近学生;倡导建立“润泽的校园”,用童心聆听学生。校长和教师对学生的真心鼓舞会激发起学生自我发展的原动力,促使学生赢得自信和快乐。  【关键词】走近;聆听;鼓舞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8)74-0047-02  我们小时候,在播种时节或者谷物成熟的
【关键词】深度学习;绘本教学;思维品质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9)33-0059-04  一、什么是深度学习   早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学者Ference Marton和Roger Saljo便开始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实验研究。1976年,他们联名发表了文章《学习的本质区别:结果和过程》,提出了深度学习(Deep lear
一  学生学习了第一课时,从“一分钟说说这个故事”开始,然后引导学生思考有什么问题,学生提了“我想知道为什么王母娘娘要趁着牛郎不在家时去抓织女呢?”等问题。  生:我知道为什么七月七的时候,牛郎织女相会了却不私奔的原因。(哄堂大笑)因为王母很厉害,再跑,王母娘娘会再划几条银河。(众笑)  师:你的回答有一定的道理。但这里有个问题:“私奔”是什么意思?现在,周围的人都知道,地上的喜鹊,甚至天上的王母
【摘 要】教研水平的提升是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前提,而基于自觉主动的基层研究是提升日常研究力的有效保障。重构教师的教研生活需要让教师产生学习的内动力,从被动走向主动,改变备课组割裂的状态,增强小组间的合作研究意识,实现教研从粗放走向细致。  【关键词】教研生活;教师发展;合作研究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9)82-0060-02  【作者简介】
学生的需求可谓是多种多样的,也许为了同样的一件事或一个目标,不同的学生却有着不同的需要。即便是同一个学生,在不同的学习阶段也可能出现不同的想法。面对这样的局面,我们仅凭迎合是远远不够的。我以为,教学预设必须建立在理解和顺应学生合理需求的基础上,而对学生由此生成的新问题,教师要认真分析、改进行为、超越学生,在学生需求和教学目标之间找准切入点,丰富学生的感性视界、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推动每个生命个体的
【摘 要】在欣赏音乐作品时,通感会带给欣赏者具体画面、声响之外的审美意蕴,其产生的美感将使乐曲意味悠长、情感浓郁。同时,通感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诠释作品的思想感情,并形成一种美的情感、美的心态、美的体验和美的效果,从而使学生的心理和精神在音乐中得到美的享受。  【关键词】审美通感 听觉感官 音乐联想 通感效应  通感,也称联觉。它是指在感知物和意知物形成过程中各种感觉的相互渗透和互化,即包括视觉
主持人语  杜威说:学习,就是要学会思维。换言之,学习就是为了促进儿童思维发展。而现实教学中,发展儿童的思维常常被作“神化”或“窄化”理解,要么谈及思维就要扯上“创新”,要么只认为数学类学科才有发展思维一说。当下,我们应该将“儿童思维发展的研究”接上地气,进行细化研究,比如儿童思维发展存在哪些问题?我们如何促进其思维多样化发展?  基于问题,我们不缺方法和策略,重要的是方法、策略与问题是否契合或相
【摘 要】“尚美教育”是近几年来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吴桥中学在总结反思办学经历的基础上进行的一种教育实践。“尚美”,已开始成为学校文化的核心理念。学校全方位贯彻用激励欣赏教育生活中人的闪光点,用大爱成全学校教育生活中的人的“尚美教育”,并取得了一定成绩。  【关键词】尚美教育;成全;教育生活  【中圖分类号】G52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8)50-003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