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站式”:亲情关怀30万流动大军

来源 :开放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kpm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陈埭镇辖25个行政村(社区),常住人口7.4万人,流动人口超过35万人。不可否认,工作生活在陈埭的众多流动人口,对陈埭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这些年来,在经济社会取得长足发展的同时,陈埭镇不忘这些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的流动人口大军,在全市率先推行流动人口“一站式”服务管理模式,并规范建立镇级、村级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所(站)。同时,突出人性化、亲情式“一站式”服务,从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劳动服务、文体生活等切身利益方面扎实推进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
  
  管理模式方面
  
  一是实行“一站式”服务。突出“提高服务流动人口水平”和“管好出租房屋”两个重点,采取“多证合一、多举并重、多位一体”等措施,在全市率先设立镇级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所,并在流动人口较为集中的村(社区)设立服务站。将各相关部门流动人口服务管理职能进行整合,把《就业证》、《计生审验证》、《暂住证》等证合而为一,成为新的《暂住证》,并将其作为服务管理流动人口的统一证件。实行公安、劳动、计生等部门“一证式”办理,“一条龙”服务,办理暂住证的流动人口为其提供包括卫生保健、计划生育、义务教育、生活居住等在内的15项优惠措施。二是配齐配强协管员队伍。全镇按500:1的配备标准,企业按200:1的配备标准。配齐专兼职协管员。目前,全镇已配备1452名专兼职协管人员,其中,镇、村两级专职协管员615名,企业专职协管员240名、兼职协管员597名。经费保障按照市、镇4:6比例分担,每年市镇两级在流动人口工作经费支出方面超过500万元。三是依法征收出租房屋税费。加强对出租私房清查、备案、登记工作,实行“以税管房、以房管人、人户一致”管理,租赁房屋切实做到底数清、情况明、信息及时更新。2007年,陈埭镇基本实现综治“一升一降”目标,群众满意率大为提高。
  
  教育、维权方面
  
  陈埭镇坚持贯彻晋江市委、市政府向来晋务工人员的“三不”承诺,即“决不让一名来晋务工人员的子女上不了学,决不让一名来晋务工人员因恶意欠薪领不到工资,决不让一名来晋务工人员维不了权”,切实维护流动人口合法权益。首先,在流动人口子女教育方面。先后拨款320万元用于7所中小学扩容改造,建成4所外来工子弟学校,这4所学校可接纳学生3000多人,较好地解决了来晋务工人员子女的就学问题。目前,全镇小学生数16120人,其中流动人口子女有12674人,占78.6%;幼儿园生数7101人,其中流动人口子女4570人,占64.4%;初中在校生4712人,其中流动人口子女1874人,占39.8%。其次,在流动人口维权方面。率先设立“晋江市人民法院劳动争议法庭”、“晋江市陈埭镇职工维权中心”,及时、高效地处理好涉及外来农民工的案件,切实维护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在调处劳资纠纷方面,始终把外来务工人口合法权益放在第一位,开辟了流动人口维权绿色通道。2007年,全镇共调处并追回欠薪3257万元。在调处劳资纠纷过程中,2005年至2007年三年间,陈埭镇先后垫资500多万元外来务工人员工资。
  
  医疗和社会保障方面
  
  构建流动人口医疗保障体系,陈埭镇采取免费、减免、参保、互助等形式,2007年5月1日以来,先后为流动人口儿童免费疫苗预防接种68899人次,为流动人口住院费用减免补助125800元,为流动人口孕产妇住院费减免96人,分娩费用减免16581元,手术费减免8290元。构建社会保障体系,先后组织16799名流动人口参加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保险。开展职工医疗互助活动,纳入2008年12件为民办实事项目之一,预计实现1.5万流动人口参加医疗互助。
  
  文体生活方面
  
  陈埭镇关注流动人口的精神文化生活,通过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充实流动人口的业余生活。陈埭在全省首创并成功举办首届外来职工运动会,设篮球、棋类、田径等四个大项18个比赛项目,45家企业组队共有677名运动员参加比赛,大力推进流动人口健身活动,获得上级和社会一致好评。充分利用各种节庆日,先后举办“激情五月、和谐陈埭”主题文化月和“迎市庆、促和谐”等一系列文体活动,吸引广大外来务工人员积极参与,极大丰富广大流动人口的精神文化生活。
  
  抗震救灾方面
  
  2008年四川汶川“5 12”特大地震发生后,陈埭镇根据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迅速开展四川籍外来务工人员全面的调查摸底工作,摸清全镇共有四川籍外来务工人员29000多人,并对其家庭受灾情况进行摸底调查。在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中心设立专线电话,供四川籍流动人口免费使用。同时,充分发扬晋江人乐善好施的作风,发动社会各界人士踊跃捐资,奉献爱心,帮助灾区人民抗震救灾、重建家园。据不完全统计,全镇累计捐款捐物达6400多万元。对急于返乡的灾区员工,市镇两级要求企业立即给予结清工资,并适当资助其返乡路费。对无法返乡的灾区员工,及时给予慰问安抚。
其他文献
教师怕教作文、改作文,学生怕写作文。要解决现状,首先要激发孩子写的兴趣,让他们不怕写、爱写。将写作当谈天,用我口说我心,用我手写我口。在教学实践中,笔者注意从以下三方面着手,培养学生写作兴趣。    一、激发兴趣。促使孩子乐写    兴趣是学生学习习作的最佳动力。教师用有效的手段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让他们不怕写作、乐于表达、爱上动笔。让学生感兴趣的事情很多。笔者在教学中常讲些新奇有趣的故事引
期刊
近日,读到一篇文章,是关于一道平均数试题的质疑。题目是“小军身高1.4米。他在平均水深1.2米的河里游泳是安全的。”让学生判断是正确还是错误,题目设计者做出的结论是游泳是安全的。有人说,这是一道好题,把平均数这个数学问题结合到生活中去。是课改后命题的一个方向。而作者认为这道题不好。读到这篇文章,我欣赏作者敢于质疑的意识及自己独到的见解,但也有一些不同看法。在这里与大家交流。  思考一道题目到底好不
期刊
今天,看到了一份挺有意思的调查。某个人把两份名单给十个人看,问他们对这些人是否熟悉,为什么熟悉。  第一份名单是:傅以渐、王式丹、毕沅、林召堂、王云锦、刘子壮、陈沆、刘福姚、刘春霖。  第二份名单是:李渔、洪升、顾炎武、金圣叹、黄宗羲、吴敬梓、蒲松龄、洪秀全、袁世凯。  十个人对第一份名单一个都不知道的有7人。十个人对第二份名单中的大多数人都知道。可以说。熟悉第二份名单的比熟悉第一份名单的肯定多得
期刊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76-77页,例2~例4。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经历“倍”的概念的初步形成过程。体验“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2 让学生理清数量之间相互转化关系。会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合作交流意识、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 激发学生乐学数学的情感,让学生体验
期刊
一年不是1988就是1989,大约春季刚开学吧,我收到了一封来自福建教育出版社的信。我的心怦怦地跳起来。那时我是个文学爱好者,中师刚毕业,身在山村教书,却经常往各大城市的编辑部投稿。不过那被邮差拿走的信,都如仙人的坐骑——黄鹤,一去就不复返了。这下子中了!你看那信轻轻的,一定是录用通知书!  我躲到一个无人的角落。轻轻地把信封撕开。我要一个人静静地享受这成功的喜悦。信里飘出几张小小的书签,还有一页
期刊
很久以前读到《睡莲花开的声音》一文,里面有一句话一直让我感动到现在:“这个世界上有很多美妙的声音,只要我们有一颗对生活永不绝望的心就一定可以听见。”学会用心去听,就会听到很多美丽的声音!一生活如斯,教育如斯!  然而,“聆听生命的声音”是那样的艰难——我们习惯了说教,忽视了聆听,习惯了高高在上,怨视了蹲下业……  北京清华附属小学窦桂梅老师上完《游园不。值》一课后,在说课时强调:“学生在课堂上要善
期刊
认知心理学认为错误是学习的必然产物,出错是成长中学生的权利。随着新一轮课改的不断深入,人们对学生的学习错误也有了更深的认识。教学中,我们如能正确审视学生的错误,将错误看作一种资源错误,那么数学课堂就会展现出真实、精彩的魅力。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期刊
北师大版小学《英语》每单元有六个课时,第一课都是通过图片故事的形式整体呈现本单元的功能、语法和词汇。如果千篇一律地根据图片的顺序让学生学习、理解、复述故事,会使不同话题的学习活动变得程序化和呆板。因此,教师应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及知识经验,通过巧设课堂问题,创设生动的语言体验情景。使语言知识的学习与语言技能的训练有机联系在一起。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
期刊
因为要油漆凳子,学校通知下午站着上课。  下午连续两节是我的作文课。还没走进教室,就听到教室里的喧闹声,见我进来,虽然安静了许多,但不时还有同学在悄声议论着什么。  师生互相问好之后,我习惯地说:“请坐。”不知是无意还是故意,有几个同学一屁股坐到了地上,惹得全班同学哈哈大笑。一阵哄笑过后,班级又归于平静。只见一个个都直挺挺地站着,一边装着准备认真上课的样子,一边笑眯眯地看着我,一幅开心的样子,那狡
期刊
[名师名片]陈文干中学高级教师,福建省特级教师,福建省优秀教研员。中共仙游县委候补委员,仙游县政协委员,仙游县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室副主任。主持仙游县小学,“掌握学习策略实验”和“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教材实验”。在省级报刊发表文章100多篇,出版《小学作文基础训练》、《读段写段》等多种书籍计百万字。多年来应邀在省内外举办专题讲座300多场次。1997年和2000年两次赴西藏讲学。    1945年6月,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