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向北

来源 :中国铁路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lianggui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直喜欢的状态,便是在工作的间歇,精神饱满、满面阳光。安静地坐在列车窗沿,听火车的铁轨“哐当、哐当”的声响,看着向北方驶去的窗外飘忽而过的旖旎瞬间,还有那些一晃而过的、美丽的、旷达的场景,透过明净的车窗玻璃,会看到旷野上的风很干净,没有隐藏和衰败。
  这一刻,如果有黄昏、落日和朝霞,感觉就会更好。
  正是这样的感觉,让我有了第一部长篇小说《女真大帝——完颜阿骨打》的生活积累,也积淀了随后编著的《游遍内蒙古》和《吃遍内蒙古》。
  2015年11月,正当我感到自己困在一处“困囧”的境地的时候,“呼和浩特铁路局文学创作培训班”开班了。这个班里,教师名家荟萃,学员局内精英聚集,为全局各基层站段的文学爱好者们创建了一个高端的文学进修平台。
  内蒙古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自治区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李树榕教授,在授课中一再同培训班的学员们进行“追问式”的互动和交流,让我们对一些较为典型的作品进行欣赏和解析的同时,拓展和延伸了对文学作品的解读能力。
  原内蒙古作家协会副主席、著名作家邓九刚先生分享了他个人的写作经历,以及推广“茶叶之路”的“文化苦旅”过程中获得的极为宝贵的创作体验。邓老用极为简洁和朴素的语言,为我们解答了文学创作过程中遇到的一些最为实际的问题,分析了在文学创作的过程中,我们在很多时候都会遇到的思路滞涩的问题,在面临这样的困境时,我们总会以为已经无路可走,看不到希望,最终很可能导致一部优秀作品的遗憾放弃。其实,只要我们再撑一下,自然就能见识到文学作品中奇特的魅力和其中所包容的更为宽广的世界,而最终我们捕捉到的那些所谓“灵感”,却是一直就伴随在我们身边最为平常的——工作和生活。
  “鲁迅文学奖”获得者、著名作家肖亦农先生讲:人生原本就是一个遗憾的过程,正因为有了无数个遗憾,我们的人生才变得如此精彩,如此美丽。他给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旅人在路旁看到许多盛开的鲜花,他一边走一边采。沿途的花一朵比一朵大,一朵比一朵美,一朵比一朵香,到黄昏的时候,将近旅程的终点,他看到一朵巨大的奇异的花,在暮色中散发着沁人心脾的芬芳。他喜出望外,抛掉了手中的花,奔跑过去,但他的脚步却因跋涉的疲劳而显得有些沉重。当他终于赶到了那朵花的面前的时,那朵花已经枯萎了,他绝望地握住花梗,手一摇动,花瓣一片一片地掉了下来。稍不经意的一次回眸,那满眼的往事中,最令人难忘和记忆犹新的,注定是那些曾经有过的些许遗憾。我们在每一部作品完结之后,总会有着或多或少的遗憾,而每一个遗憾,留给我们的,都是一些更为凝重的思索;不过,最为重要的,是不要因为一次次的遗憾,而忘却了我们当初坚定不移的,在文字创作领域中的风雨兼程。
  《中国铁路文艺》的编辑孟令霞老师,详细地介绍了当前铁路文学创作的现状,点评了培训班部分学员的作品,指出了铁路文学爱好者在创作过程中较为常见的一些问题,同时也期待着大家在未来的文学创作道路上,在自己最为熟悉的岗位上激发创作的灵感,弘扬新时代的铁路精神,把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化作热情洋溢的文字,在新时期的铁路建设当中唱响时代的主旋律。
  内蒙古电视艺术家协会副主席、一级作家杜拉尔梅女士,曾历任第十届、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的鄂温克族的女作家,向我们讲述了个人的创作经验,与我们一同分享了她本人对于生命和生活的感知和领悟。杜拉尔梅女士告诉我们:写作赋予我们最大的快乐,不是在于你在这里获得了多少次荣誉,你在那里取得了多少个证书,而是在于向暗黑处寻找光明。我们不是看不到阴影,而是更乐于在每一个晴好的日子里,做一面镜子,为你身边的每一个人,反射着温暖和煦的阳光。
  我局著名的检察官诗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苗同利老师,为我们讲述了诗歌在每一个时代进程中所蕴含的意义,并就诗歌的元素和题材以及创作方法进行了极为详尽的阐释。
  为期一周的培训时间虽然很短,却为我们的文学创作带来了很多启发,在这个信息网络似乎覆盖了世界上每一个角落的时代,我们貌似了解了这个世界的全部,又好像对它一无所知,就像李树榕教授对我们的提问:对于文学,你是作为一种信仰,还是作为一种消遣?
  我们生存着的这个世界,不啻是一件我们难以窥得全貌的恢宏伟大的艺术品,我们既可以怀着一颗平常的心去旁观,也可以抱着向善的心不断让自己对世界有所增益。我们周围的世界,往往充斥着各种怎样“乐活”的生命体验、生活建议、人生忠告和行为指南,但是我们,只是一路向北,在文学创作的道路上默默前行。生活需要我们努力,偶然邂逅到的运气和机遇,只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侥幸和窃喜,而带给我们激情的,却总是那些让我们难以知道结果的过程。
  “我终于相信,每一条走上来的路,都有它不得不那样跋涉的理由。每一条要走下去的路,都有它不得不那样选择的方向!”非常喜欢席慕容的这句话,人生总是这样经过,因为没有安排,所以每前进一步都是充满了不确定,却也让自己充满了好奇和渴望,也让我们不放弃自己的努力,用心去迎接属于我们的快乐和忧伤,向着自己的目标义无反顾地靠近,只为了实现一个理想中的自己!
  在这篇文字的结尾,很想说些深有感触的话,学习期间,除了不多的几位依旧笔耕不辍、坚持写作的熟悉文友之外,看到了更多年轻的、充满朝气的面孔。在课堂上,和授课老师们的互动中间,他们的勇于表现、无知无畏的精神,很让我为之感慨不已。在文学创作的这条路上,能够打动和温暖你心房的,始终是那些与你一路同行的同伴,始终是你在创作之路的行走过程中,一直伴在你的身侧左右的,那些你喜欢或不喜欢、认同或不认同、快乐和平凡的伙伴们。正是他们各不相同的人性闪烁,在那个与你人生轨迹偶然交错的瞬间,丰富和支撑着你的创作思路,改变和点化着你的创作灵感,饱满和充盈着你的人生经历,激励着你的人生旅程——一路向北!
其他文献
我被缩写在一张纸上  昨夜,我睡得不省人事  雪把冷  往白,说了三分  往厚,说了一寸  我被缩写在一张纸做的梦乡  跟着早晨  一笔一笔苏醒  留白,几乎把我从纸上忽略  夜憋了一肚子的  黑话,吐不出一字  风没穿鞋没戴帽子  往北,一口气把阴山吹冷  遥远的冷啊  刮在我的边疆  像手指像鼻子  也像耳朵  跟酒瓶子坐在一起  我的野性很快就被灌满  大得放不下了  一个核桃,满脑子想的都
期刊
1-01《出乘在黎明》  班 组:这是个美丽晴朗的一天,  黎明的太阳升起在地平线。  一个年轻的动车组一群有故事的人,  我们青春的记忆啊注定不会平凡。  出乘在黎明,车窗像一扇移动的画卷;  飞驰在原野,动车像一道白色的闪电。  啊!动车组,青春的动车组!  有梦有泪有欢乐,一张张的笑脸。  李梦园:多好啊美丽晴朗的一天,  甜蜜的一颗心比朝霞灿烂。  在这漫长的旅途上有一个小小车站,  期待
期刊
眼下的北方,尽管春天的脚步姗姗来迟,但是,强劲的风寒已经没有了昨日那种凛冽的攻势了,冰封的河床已经有汩汩的流水,在冰层下默默地潜行。这让人想到许多能够同形势和生活联系的事物,甚至手里正在捧读的小说,也从心头掠过几缕提示的波澜。  两篇揭露或者可以说是鞭挞社会一些丑陋现象的小说,因为写得很接“地气”,自然就很有几分感染力。在感叹之余不由得想到如今我们强调创造社会的正能量,唱出人间的正气歌,正是需要一
期刊
这是一幅展现松花江畔往昔,颇为悲壮而又带有几分传奇色彩的斗争画卷。围绕着三江码头,黑暗和丑恶对于善良和美丽的欺压,凸显着这位颇有良知的主人公江爷嫉恶如仇、惩恶扬善的倔强个性。尽管整篇小说还没有超越以往写这类世俗小说的框子,故事的情节也大多出人预料,但由于小说注重了细节的描述,因此有血有肉的江爷形象还是栩栩如生地矗立在我们的面前,令我们对闯荡江湖的前辈肃然起敬。因此,小说值得一读。  那一天我看酒足
期刊
小弟于去年腊月初九晚上八点半发病,连医生都没来得及请,几分钟后就去世,当时因手机关机,我得到消息已是第二天早上的六点多钟。  设定的是六点开机,六点刚过手机突然响起,爱人接起来,我隐隐约约听手机里传来小弟媳急促的声音,她先叫了声“姐夫”,接着说:“出了大事,玉龙(小弟)不在了……”惊愕像一块儿石头把我砸蒙了,这怎么可能?不是真的,一定不是真的!我浑身发麻起不了身。也许是过了一分钟,也许过了更长的时
期刊
今天五十岁以上人们,只要提起困难时期,都会不由自主想起1960年到1963年那段被称作“三年自然灾害”的艰难岁月。  那时,我才六岁,在武汉读一年级,因为母亲当小学教师的缘故,得以提前上了小学。湖北素称“千湖之省”“鱼米之乡”,武汉又地处扬子江畔,号称“九省通衢”,本来丰衣足食,粮米无忧。可刚从“大跃进”折腾过来的中国,经济凋敝,农业歉收,苏联专家突然撤走,留下一堆停工待料的厂房。国营商店和菜场空
期刊
《人民日报》载文认为,王雄是中国第一位倡导和实践“汉水文化小说”创作的作家。他的汉水文化小说三部曲《阴阳碑》《传世古》《金匮银楼》,备受文学界、影视界高度关注。小说以清末、民国年间的旧襄阳历史文化为背景,依托真实的历史事件,借助妙趣横生的民俗文化风情,塑造了林林总总的人物形象,讲述了一个又一个曲折幽深、扣人心弦的襄阳家族故事,充分展现了汉水文化的无穷魅力。本文试图通过对三部小说多种数据进行分析和研
期刊
“借用马尔克斯《百年孤独》那著名的开头作开场白:多年以后,当你写出优秀纪实文学作品的时候,你会想到2015年那个大雪纷飞的日子,白雪皑皑的泰山,纪实文学创作培训班温暖的教室,老师的精彩讲课还有朝夕相处亲爱的同学们……”  济南铁路局文联副秘书长刘荣哲在“‘讲好济铁故事、弘扬济铁精神’纪实文学创作培训班”开班时的即席讲话,至今刻在参加学习班的每个学员的心中。时间定格在2015年11月24日上午8时3
期刊
2015年11月23日,中国铁路总公司总经理、党组书记盛光祖同志作出批示:请《人民铁道》报宣传陈海波同志的事迹。  2015年11月19日,中共太原铁路局委员会作出《向陈海波同志学习的决定》,并追认他为“优秀共产党员标兵”!  陈海波同志1963年出生,1980年参加工作,历任机车司炉、副司机、司机长、指导司机,运用车间副主任、主任。历任侯马北机务段、湖东电力机务段、太原机务段副段长、段长、党委副
期刊
陈海波,一个健硕的大汉,一位驰骋于钢轨上的英年骁将,在他35年的铁路机务生涯中,就像一台不知疲倦、永不停歇的火车头。近十余年来,他在山西境内的三个铁路机务段里,几出几进,无论是肩负“补机”(副职),还是担当“本务机”(正职),他都以党组织的指令为人生“交路表”,以大多数干部职工的切身利益为“绿色信号灯”。2015年9月27日(农历中秋节)3点30分,陈海波忠诚而无悔地执行完自己第52个春秋的人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