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老产品亏损,新产品难发,阳光私募正在为生计发愁。
自上一只套利专户产品因客户抽走资金而清盘后,深圳市挺浩投资管理公司一直在筹备新的私募对冲产品。虽然他们上半年就开始准备,但目前还没有发行。“市场太差了,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发行时机。”该公司董事长康浩平对《投资者报》记者表示。
“最大问题还是整个市场信心不足,所以目前大部分私募基金的新产品都推迟发行,这也是正常现象。现在不是发展第一,而是生存第一,只有坚持、防守吧。”康笑言,“如果这种熊市再持续一年半载,估计很多小私募真的很难扛住”。
烦恼还来自制度方面。记者近期参加的上海某私募论坛上,多位阳光私募老总集中表达了自己当前的生存困境。他们的烦恼主要来自三大方面:一是渠道费用,二是监管政策,三是公司治理。
64%产品收益为负
“目前面临的尴尬是,单个年度做不过定存。放在银行一年也有3.5%的回报,如果再熊下去,你不能保证每年收益高过定存吧?”北京某阳光私募基金经理对记者表示。
随着市场持续下跌,不少私募亏损幅度在加大。据Wind资讯统计显示,截至2011年11月29日,在运行的1267只非结构化证券私募产品中,累计收益为负的有817只,占比为64.48%。805只在统计范围内的非结构化阳光私募基金中仅110只今年取得正回报,占比13%。
成立以来仍然亏损的基金,绝大部分是在2010年或2011年成立,亏损最深的为深国投?鑫鹏1期,亏损幅度高达72.28%,另有9只基金亏损超过50%。2007年成立的老基金仍然还有超过40%处于面值以下。
上述北京私募基金经理表示:“干我们这行,特别怕业绩出现这种伤人的偏差。我觉得,未来阳光私募只有很少的公司能存活下来,留下来的是那些很优秀的公司。”
跌幅较大还受制于产品的雷同性。好买基金总经理杨文斌分析道:“现在的阳光私募相关系数很高,普遍都在0.5以上。在年初发现一只基金,它与其他基金是负相关的,我们就很高兴,因为做组合就是要寻找负相关的或者是弱相关的。但一个月以后,它就变成跟其他基金一样正相关了。”
监管制约对冲创新
赚钱效应没有体现,不少私募开始想办法在产品上创新,尤其是通过发展对冲策略的产品。但他们在创新上仍面临很大瓶颈,如7月11日公布的《信托公司参与股指期货交易业务指引》,对阳光私募参与股指期货有20%的做空仓位限制。
不少私募开始躲避证券账户和股指期货账户的制约,从合伙制企业着手。虽然合伙制企业有账户方面的优势,但税收较高,导致私募做对冲基金没有实质进展。在对冲缺失的背景下,目前阳光私募对下行风险的控制实际上是靠天然的直觉,而不是有效的工具,控制风险比较困难。
上海从容投资管理公司董事长吕俊也表示:“私募现在迫切希望在立法的过程中,能把阳光私募的事情讲清楚。现在我们不断在开发新型产品,包括对冲、量化等,还有流动性稍微低一点的增发型,但现在这些产品通过信托都做不了。”
“在这个行业里面,你做到一定规模后,是做一个伟大的投资家,还是做一个商人?”这是一位知名阳光私募基金经理的反问。
通常,一家私募公司的支出,主要由人员工资、调研、房租、信托账户等费用构成。部分私募光账户费用一年就要支出100多万元。
在广州长金投资管理公司副总裁金鑫看来,阳光私募普遍面临成本问题。“本来阳光私募正常渠道是通过信托来做,但现在证券信托产品被禁止开设新的证券账户,导致存量信托账号资源稀缺,单个账号的价码也迅速提升。”
此外,券商一般都会追求交易率、换手率。“由于我们很坚定地做价值投资,换手率是很低的,所以在这方面不是券商所喜欢的。还有银行也会看重自己的利益,蛋糕还没有做出来就把虚拟蛋糕先切一切。”金鑫表示。
北京一位阳光私募总经理对记者分析:“私募像一个自然界里的生态环境,不同物种的捕食方法是不一样的。这个市场一定要有多元化的方法论才是健康繁荣的市场,所以特别希望看到更多差异化的投资者取得很好的业绩。”
阳光私募三大烦恼
上海理成资产管理总经理程义全在上述论坛上表示,综合来看,阳光私募目前主要面临三大烦恼。
一是渠道费用。“刚开始成本就那么高,包括单位成本、渠道成本,而且很多渠道都想要服务管理费,很多渠道商都在逼你。”
二是监管政策。“说白了,证监会几乎把阳光私募能够做的,能够堵住的口全部堵住了,目前也没有一个合理的监管架构。”
在程义全看来,阳光私募发展到今天,其实已反映出整个生产系统出了问题。“国内资本市场股票投资者只有30%左右是机构投资者,60%左右是散户,市场缺乏真正的价值投资者。”
他认为,趋势交易者不可能成为真正的价值管理者,只有绝对收益管理者才有可能成为价值管理者。“站在资本市场的角度,如果阳光私募不发展,整个制度长期是没戏的”。
第三是公司治理。“这是目前为止困扰阳光私募管理者非常大的问题。”
在海外,私募运营成本比较低,但是提供的服务非常全面,从托管到交易再到律师都非常全面,而且非常专业。
“但国内的服务供应商压根就没有发展起来,这使得我们阳光私募的管理人基本上都无法去做外包,所有的事情都只能自己学习、研究,综合来讲有点像‘小米加步枪’的状态。”
是什么造成了这个行业的窘况?“媒体总是看到谁获得了40%~50%的收益。但如果从统计意义上看,这个行业整体收益率并不能够改善社会的平均回报,所以这个行业面临的问题并不仅是我们的烦恼,也是整个资本市场的烦恼。”
上海智德投资管理公司总经理伍军说,自己在2004年就意识到A股市场投资一定会发生很大的变化,思维模式也会发生转变。“这种自我危机感非常强烈,股指期货推出后我们也希望能够参与其中,但到现在为止也没法做到,未来要走的路还很长。”
自上一只套利专户产品因客户抽走资金而清盘后,深圳市挺浩投资管理公司一直在筹备新的私募对冲产品。虽然他们上半年就开始准备,但目前还没有发行。“市场太差了,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发行时机。”该公司董事长康浩平对《投资者报》记者表示。
“最大问题还是整个市场信心不足,所以目前大部分私募基金的新产品都推迟发行,这也是正常现象。现在不是发展第一,而是生存第一,只有坚持、防守吧。”康笑言,“如果这种熊市再持续一年半载,估计很多小私募真的很难扛住”。
烦恼还来自制度方面。记者近期参加的上海某私募论坛上,多位阳光私募老总集中表达了自己当前的生存困境。他们的烦恼主要来自三大方面:一是渠道费用,二是监管政策,三是公司治理。
64%产品收益为负
“目前面临的尴尬是,单个年度做不过定存。放在银行一年也有3.5%的回报,如果再熊下去,你不能保证每年收益高过定存吧?”北京某阳光私募基金经理对记者表示。
随着市场持续下跌,不少私募亏损幅度在加大。据Wind资讯统计显示,截至2011年11月29日,在运行的1267只非结构化证券私募产品中,累计收益为负的有817只,占比为64.48%。805只在统计范围内的非结构化阳光私募基金中仅110只今年取得正回报,占比13%。
成立以来仍然亏损的基金,绝大部分是在2010年或2011年成立,亏损最深的为深国投?鑫鹏1期,亏损幅度高达72.28%,另有9只基金亏损超过50%。2007年成立的老基金仍然还有超过40%处于面值以下。
上述北京私募基金经理表示:“干我们这行,特别怕业绩出现这种伤人的偏差。我觉得,未来阳光私募只有很少的公司能存活下来,留下来的是那些很优秀的公司。”
跌幅较大还受制于产品的雷同性。好买基金总经理杨文斌分析道:“现在的阳光私募相关系数很高,普遍都在0.5以上。在年初发现一只基金,它与其他基金是负相关的,我们就很高兴,因为做组合就是要寻找负相关的或者是弱相关的。但一个月以后,它就变成跟其他基金一样正相关了。”
监管制约对冲创新
赚钱效应没有体现,不少私募开始想办法在产品上创新,尤其是通过发展对冲策略的产品。但他们在创新上仍面临很大瓶颈,如7月11日公布的《信托公司参与股指期货交易业务指引》,对阳光私募参与股指期货有20%的做空仓位限制。
不少私募开始躲避证券账户和股指期货账户的制约,从合伙制企业着手。虽然合伙制企业有账户方面的优势,但税收较高,导致私募做对冲基金没有实质进展。在对冲缺失的背景下,目前阳光私募对下行风险的控制实际上是靠天然的直觉,而不是有效的工具,控制风险比较困难。
上海从容投资管理公司董事长吕俊也表示:“私募现在迫切希望在立法的过程中,能把阳光私募的事情讲清楚。现在我们不断在开发新型产品,包括对冲、量化等,还有流动性稍微低一点的增发型,但现在这些产品通过信托都做不了。”
“在这个行业里面,你做到一定规模后,是做一个伟大的投资家,还是做一个商人?”这是一位知名阳光私募基金经理的反问。
通常,一家私募公司的支出,主要由人员工资、调研、房租、信托账户等费用构成。部分私募光账户费用一年就要支出100多万元。
在广州长金投资管理公司副总裁金鑫看来,阳光私募普遍面临成本问题。“本来阳光私募正常渠道是通过信托来做,但现在证券信托产品被禁止开设新的证券账户,导致存量信托账号资源稀缺,单个账号的价码也迅速提升。”
此外,券商一般都会追求交易率、换手率。“由于我们很坚定地做价值投资,换手率是很低的,所以在这方面不是券商所喜欢的。还有银行也会看重自己的利益,蛋糕还没有做出来就把虚拟蛋糕先切一切。”金鑫表示。
北京一位阳光私募总经理对记者分析:“私募像一个自然界里的生态环境,不同物种的捕食方法是不一样的。这个市场一定要有多元化的方法论才是健康繁荣的市场,所以特别希望看到更多差异化的投资者取得很好的业绩。”
阳光私募三大烦恼
上海理成资产管理总经理程义全在上述论坛上表示,综合来看,阳光私募目前主要面临三大烦恼。
一是渠道费用。“刚开始成本就那么高,包括单位成本、渠道成本,而且很多渠道都想要服务管理费,很多渠道商都在逼你。”
二是监管政策。“说白了,证监会几乎把阳光私募能够做的,能够堵住的口全部堵住了,目前也没有一个合理的监管架构。”
在程义全看来,阳光私募发展到今天,其实已反映出整个生产系统出了问题。“国内资本市场股票投资者只有30%左右是机构投资者,60%左右是散户,市场缺乏真正的价值投资者。”
他认为,趋势交易者不可能成为真正的价值管理者,只有绝对收益管理者才有可能成为价值管理者。“站在资本市场的角度,如果阳光私募不发展,整个制度长期是没戏的”。
第三是公司治理。“这是目前为止困扰阳光私募管理者非常大的问题。”
在海外,私募运营成本比较低,但是提供的服务非常全面,从托管到交易再到律师都非常全面,而且非常专业。
“但国内的服务供应商压根就没有发展起来,这使得我们阳光私募的管理人基本上都无法去做外包,所有的事情都只能自己学习、研究,综合来讲有点像‘小米加步枪’的状态。”
是什么造成了这个行业的窘况?“媒体总是看到谁获得了40%~50%的收益。但如果从统计意义上看,这个行业整体收益率并不能够改善社会的平均回报,所以这个行业面临的问题并不仅是我们的烦恼,也是整个资本市场的烦恼。”
上海智德投资管理公司总经理伍军说,自己在2004年就意识到A股市场投资一定会发生很大的变化,思维模式也会发生转变。“这种自我危机感非常强烈,股指期货推出后我们也希望能够参与其中,但到现在为止也没法做到,未来要走的路还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