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乡村工作室:指向乡村教师专业素养的教研新视角

来源 :中国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ha300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研在乡村学校教师专业发展中具有支撑作用,然而乡村学校的教研大部分停留在低层次的重复上,未发挥应有的作用.主要存在五大问题:一是缺学科带头人.多数乡村学校没有高级职称教师,没有市(县)级以上骨干教师,导致乡村学校的教研缺少高端引领.二是教学能力弱.具体表现为教师教学设计能力弱、缺乏校本课程开发能力、教学过程中把控力差,应对课堂突发事件、教学评价与检测能力不足.三是科研能力差.绝大多数教师从未主持或参与过市(县)级以上的教育教学研究课题,没有发表或撰写过教学论文,不会写教学反思,没有参加过专业机构组织的学术会议.四是发展平台与成长机遇少.相当一部分乡村教师没有听名师公开课或自己上公开课的机会,没有参加教学竞赛的机会,没有参加过系统的专业提升培训,没有制订过个人发展规划.五是对乡村教育信心不足.由于乡村适龄儿童越来越多流向城市读书,乡村学校规模越来越小,乡村教师感觉自身社会地位低、专业成就感低.
其他文献
“抽样与数据分析”是运用统计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一环.文章摘选了2021年全国各地中考部分“抽样与数据分析”中考试题进行试题分析、解法分析,梳理题型,分析试题特点,归纳试题解法,凝练统计素养的基本要求,落实应用意识,提升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目的]在全球范畴下讨论中国化学类科技期刊与学科发展的匹配度,考量中国化学类科技期刊的学科发展环境、取得的成效与存在的不足,助力中国化学期刊高水平发展.[方法]以Web of Science(WoS)化学相关分类遴选SCI收录的21种中国化学科技期刊,以WoS论文为数据基础,从规模、影响力、国际显示度等维度对我国化学学科与化学科技期刊的发展情况进行定量描述.结合问卷调查,了解化学领域科研人员的国内外发文倾向、对国内期刊论文的利用度及对中国化学科技期刊的评价,以及国内化学科技期刊的稿源情况、出版速度、自身评
2021年中考对“事件的概率”领域的考查延续了近几年试题“稳中求变,变中求新”的特点,重视对事件的概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模型的考查,关注能力,注重应用,符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理念和要求.现对2021年全国各地中考试卷中关于“事件的概率”领域的试题的考查特点进行分析,总结命题规律,为2022年的中考复习教学提供参考.
通过对2021年全国各省、市中考试卷的分析研究,结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具体要求,“图形与坐标”部分的中考命题的考查内容、命题思路表现为“强调基础,紧扣课程标准要求;突出联系,凸显工具作用;适度创新,彰显能力素养”三个方面的突出特点.基于上述分析,提出三个方面的中考复习建议,并给出相关模拟题.
[目的]结合论文社会影响力和学术影响力指标,研究Faculty Opinions中不同学科的同行评议指标、评价星级、评价标签之间的差异性和相关性,发掘其中隐含的关联.[方法]以Faculty Opinions指标为基础,分别获取社会影响力和学术影响力的代表性指标,分别运用非参数独立样本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和斯皮尔曼相关性分析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Faculty Opinions临床实践类研究评价星级相对较低,而基础理论类研究更容易获得较高评价.不同学科按照评价标签和评价星级分组,社会影
秦汉碑简文献透露出乡里编户民长期"多姓均势杂居".这是秦汉王朝规划乡里编户齐民族姓的结果.秦汉爵制先后规定五大夫或公乘以下的吏民在乡里比地为伍,在分异令的影响下,庶民多为五口之家,姓氏观念与宗族意识比较淡漠.里的制度性反复拆并和迁民,不断离散自然聚落,剖散族姓,从而抑制基层强宗大姓的形成.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乡里族姓只在户口登记时才以书面形式呈现离散状态.
科学技术是一种古老而常新的文化形态,近代以来经历了从手工业技术到工业技术、工艺学到工程科学的演进,开始扮演驱动经济社会发展引擎的角色.当代科学技术及其实践基础的演化呈现出一系列新特点、新趋势,科技发展规划得以强化,组织方式从R&D中心到国家创新系统演变,出现了技性科学形态、知识生产新模式以及科学实验与技术试验的渗透融合趋势,迫切要求人们与时俱进,改变过时的传统科学技术观念,积极迎接新一轮科技革命及其挑战.
习近平提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命题,是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背景和前提的.这一命题是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中分化派生出来的,并与前者共同形成“两个结合”的新格局.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应有之义,是马克思主义扎根中华大地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现代化的重要条件.二者之所以能够实现相结合,是由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普世性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包容性等所决定的,是由双方视域、内容和方法上的契合性所决定的.在新时代
本文从考察《史记·大宛列传》和《汉书·西域传》对西域描述的最大不同入手,发现《西域传》赞论部分对汉武帝拓边政策的批评和对东汉政府边疆羁縻政策的赞扬所反映的,是东周以来发展起来的理想王朝地理政治空间构想对汉代边疆经营政策的影响.这一构想以九州五服的政治地理观念为核心,强调中心的权威,是一个由内向外逐渐将"威德徧于四海"、由外而内"俫远人,致殊俗"的双向交通模式.根据这一模式,最理想的中央与边疆关系,即是中央的羁縻怀柔与边疆政权的主动归附相结合.《汉书·西域传》赞论部分对汉武帝的批评,是因为汉武帝的边疆政策导
做好数学教学,特别是帮助学生学会思考,十分重要的两个环节是:(1)教师的“言传身教”,用数学思维的分析带动具体数学知识的教学;(2)解题教学,由单纯的“就题论题”上升到“就题论法”和“就题论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