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彩云南:将高科技与传统完美融合

来源 :中国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g668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人们的印象中,普洱茶是一种 “可以喝的古董”。而“古董”则意 味着传统。因而普通人说起普洱茶好 坏的标准时,总是下意识的和传统挂 钩:茶树要取自古茶树、工艺必须是 纯手工、还得出自老作坊。但当我们 来到勐海七彩云南茶厂有限公司后, 这些对普洱茶的“陈见”都被颠覆了。 现代化的七彩云南告诉我们:普洱茶 也是高科技产品。
  进七彩云南的车间采访,要做 全身防护:穿鞋套、戴头套、穿白大 褂,就如同进入制药企业的无尘车间。
  “没错,七彩云南就是按制药的 标准来生产普洱茶的!”勐海七彩云 南茶厂有限公司的总经理蒋红旗说。
  勐海七彩云南茶厂有限公司是昆明七彩云南庆沣祥茶业股份有限公 司在勐海投资建成的独资子公司,成 立于 2007 年,是设计年产能力 3000 吨的集原料种植、生产加工、科研开 发、检测检验、工艺展示为一体的高 标准普洱茶生产企业。换句话说,勐 海七彩云南茶厂是其母公司昆明七彩 云南在勐海的生产、研发机构。而勐 海七彩云南的科技实力,则是整个七 彩云南的核心。
  


  普洱茶生产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过程。而勐海七彩云南的目标,便是要实现原料种植的标准化,生产加工 的现代化,科技研发的专业化。这对整个普洱茶产业来说,都是一个全面的革新。
  原料种植的标准化是整个环节最难啃的骨头。因为,普洱茶千百年来,原 料种植一直都是由分散在各个山头的茶农自行采摘,然后自行初制。各大茶企 一般都只是收取茶农初制好的原料,然后再进行深加工。而茶农自行生产、采 摘、初制,会带很多问题:比如为了提高产量而施化肥,为了减少病虫害打农药。 茶农自己初制的水平也千差万别。这样就会造成收购来的原料质量参差不齐。
  原料是形成普洱茶品质好坏的重要因素,为保证原料品质并为消费者提供 正本正源的普洱茶品,七彩云南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海县布朗山乡的班章村 建成了“七彩云南万亩有机生态茶园”,茶园的种植、施肥均按照国家有机食品、 欧盟 GAP、美国 NOP、日本 JAP 等有机食品认证的要求严格实施、管理,并与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进行了长期合作,运用生态学原理,通过茶园人工生态系统 的构建和有机农业生产模式的应用,将茶园建设成为园林式有机生态茶园。
  同时,七彩云南茶业还与七十余家茶叶初制所建立了长期稳定合作,辐射 10 万亩优质高山生态大叶种茶园,并且坚持卫生、健康第一的理念,由公司专 业的原料品控师队伍深入进行技术提升指导和品控管理,为七彩云南的优质茶 叶提供最优质的原料、做好最坚实、有力的原料保障。仅有高品质的原料是远远不够 的。就像有好的食材,不一定能做出 色香味具全的菜。而现代化的工厂, 就是用优质原料生产高品质普洱茶的 “厨房”。“市场上总是有人在强调 普洱茶是‘可以喝的古董’,因而认 为用原始的方法生产普洱才最地道, 其实这种观念是错误的!”蒋红旗带 我们参观完普洱茶整个工序后,带我 们进入普洱茶包装车间,他捡起普洱 茶包装师傅面前的一块包装材料。
  “这是普洱茶外包装时用到的 笋衣。如果是老普洱茶友,喝普洱茶 时可能会碰到这样的问题:他们在打 开普洱茶包装时,经常会浑身奇痒无 比。而痒正是这些笋衣上的绒毛作怪。 传统的普洱茶生产企业在收购来笋衣 后,只拿清水冲一遍就开始包装了。 清水冲一遍只能冲去笋衣上的灰尘,但却冲不掉绒毛。而七彩云南则要求 笋衣在清洗之前,要用毛巾反复擦洗。 因为,普洱茶首先是一种食品。而食 品,卫生是压倒一切的主题。”
  笋衣是普洱茶的外包装,很多普 洱茶生产厂家认为笋衣绒毛去不去掉 是无伤大雅的问题,但是在七彩云南 却认为,细节问题才是最大的问题!
  普洱茶在普通人看来,是一种 简单的农产品,但在七彩云南人眼 里却是有上百道严格工艺流程的产 品。每一道工序,都要有先进的生 产设备与之匹配。而这正是七彩云 南生产的强项。因七彩云南一直把 普洱茶当成一项高科技产品来开发。 与多家科研机构通力合作进行普洱 茶精加工机械的研究。从实现自动 温度到湿度控制的烘房;从机制车 间除尘系统到高速液压压饼等设备每一款设备的成功研制,都是对普 洱茶加工的一次突破。
  “我们正在研发的一款设备, 是茶叶鲜叶清洗机。数千年以来, 茶叶鲜叶采摘之后,都是直接初制, 从来没有人进行过清洗。而实际上, 采摘后的鲜叶,没有经过清洗,是 不符合食品安全卫生标准的。”蒋 红旗说。他对茶叶清洗机有巨大的 期待。在七彩云南之前,很多人其 实也对茶叶采摘后不清洗提出过质 疑,但是最终都不了了之!因此, 这款设备出来了,不仅仅对茶叶生 产来说是一次颠覆,也是对整个饮 茶习惯的挑战。
  对于科研工作者来说,他们工作 本身止于技术上的创新。而七彩云南 所做的,就是用高科技手段不停为普 洱茶行业带来革命性的突破。
其他文献
茂兰,一个遥远而神秘的地方。  从巍峨的峰丛到奇特的喀斯特原始森林,  从蜿蜒的山路到奔腾而泄的瀑布,  从多姿多彩的物种到点缀在山间的古老民居,  这一切,如海市蜃楼般连接着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  以至于难以相信它所迸发出的旺盛的生命力。  茂兰,不是兰花的一种,而是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荔波县一个乡镇的名字,也是对一个以保护喀斯特森林及珍稀动植物为主要对象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命名。集世界自然遗产
期刊
在中国大西南贫瘠的土地上,镶嵌着地球北纬25度上唯一一片绿洲,这个能为全球范围内的石漠化治理提供自然选择模式的生态范本,三十多年来被完好地呵护着。如今,喀斯特森林的巨大科学价值和景观价值正在被不断认识和挖掘,尤其是在使社区群众从保护资源的最大贡献者变为最直接受益者方面,作为保护主体的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这种探索在贵州省乃至全国的保护区中都不失典范意义。  所谓“生态文
期刊
从西双版纳勐海县城出发。我们要寻访的普洱茶乡就是传说中的老班章村。可能,对普通人来说,老班章闻所未闻。但对于茶客来说,不知道勐海县无所谓,如果不知道老班章却是缺乏茶客素养。因为顶着“普洱第 一寨”光环的老班章村,已经成为整个勐海的名片,甚至是整个普洱茶的代名。  群山的禁锢与馈赠      去老班章,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车出勐海县城后,就闯入了一幅水墨山水画中:近处,是平坦的“坝子”。刚收割过的水稻
期刊
普洱茶是原产于我国云南西双版纳、思茅及澜沧江流域的一类历史悠久的特种历史名茶,因具有长期收藏的品饮价值和良好的保健作用而深受国内外许多“饮者”喜爱。然而,市场上普洱茶质量良莠不齐,伪劣产品充斥市场,使消费者难辨优劣,严重影响了云南普洱茶声誉,制约了云南普洱茶效益的发挥。  云南普洱茶在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的销售量都在增长。香港是普洱茶的传统消费地,茶叶消费中70%是普洱茶;台湾形成的普洱品茗文化,推
期刊
随着勐海名山名茶品牌附加值的大幅提升,“勐海普洱茶”己成为云南茶叶的骨干代 表产品,“勐海味”已成为中国普洱茶的标杆和代表。大益、陈升号、七彩云南、雨 林古茶坊等普洱茶著名品牌的市场占有率、知名度和美誉度都有较大提幅;产业基础 和龙头企业实力规模快速增强,茶企品牌效益更为突出。2014 年,实现茶叶工业总 值 39.3 亿元,产值超亿元企业分别有大益、陈升号、雨林古茶坊、七彩云南和合和昌。 产值
期刊
一次普洱问茶之旅,他毅然舍弃了在深圳经营多年的“十大名茶”,天命之年的他带领团队来到中缅边陲的勐海创立“陈升号”,凭“陈升号”一己之力,开创了普洱茶“老班章”的传奇;一夜暴风骤雨,巴达丛林的传奇野生茶王树倒地“仙 逝”,爱茶成痴的他竟然不计成本从深山中拖出古茶王树的“遗体”,斥资千万修建“茶王宫”,只为让茶王传奇不朽;对香扬水柔的老字号“福元昌”普洱念念不忘,他重金买下已经不复生产普洱的福元昌原址
期刊
九月的一个下午,我们在云南省勐海县质监局长贺辉安静的办公室里喝着有些刚烈的普洱茶。  “普洱茶不可能没有保质期限!普洱茶作为一种食物,不可能超越物质转化的自然规律。”贺辉说这句话的时候,无人回应。但在我们听来显得十分清晰又有着些许艰涩和无奈。  窗外阳光灿烂,似乎有一种巨大力量伺服其中。这句清醒且慢条斯理的话语让我们从一位资深执法者的口中感觉到普洱茶产业当下狂热与理性的巨大冲悖。  普洱茶,可称之
期刊
李维俊  LI WEIJUN  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  云南省摄影家协会会员  西双版纳州摄影家协会副主席    《布朗男人》系列作品荣获《大众摄影》2008吉锐杯“秘 境云南”摄影大赛铜奖; 《布朗男人》系列作品参加2009中国平遥国际摄影大展、 参加2009中国丽水国际摄影大展; 《傣乡曼春满佛寺》等十余幅作品参加第八届中国摄影艺 术节暨2009首届大理国际影会《中国·西部·大地》巨幅 风光摄影
期刊
勐海被公认的茶王树有两株:一株是巴达山深山密林中“巴达山野茶王 树”,它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野生茶树;而另一株,则是生长在南糯山古茶山 中的“西保二号”,它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栽培型古茶树。这一野生一驯化的 茶王树,以及茶王树所代表的野生、栽培型古茶树群,“双剑合璧”奠定了 勐海在整个普洱茶界的超然地位。  今天,我们要探访的便是有“古茶第一山”之称,栽培型茶王树所在地南糯山。  车辆从勐海县城出发,一路
期刊
寻访普洱茶是在勐海的雨季。漂浮不定的云雾带来了说来就来的雨水,让赴茶山的旅程充满了不确定性。但雨水也放慢了我们的脚步,让我们能静下心来用眼捕捉茶山之美,用味蕾感受勐海之味。  贺开,便是我们因为躲雨而邂逅的村落。在贺开,虽然只停留了一场雨的光景,但是这里人与自然、人与古茶树和谐相处的场景,让我们永远记住了贺开—这“最美的茶山”。    车辆在布朗山巅的公路中穿行, 勐海县茶叶局钱局长看着慢慢生成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