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鉴赏“五大”误区

来源 :高中生学习·高二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perX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典诗词作为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同学们要学习、汲取古代智慧,加强自身修养。古诗词鉴赏也成为一门必修的能力,它直接或间接培养一个人的思想底蕴。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要提高我们的古诗词鉴赏能力,就要破解以下“五大”误区。
  误区之一 遗漏要点
  例1 阅读王昌龄的《闺怨》一诗,说说诗中如何描写少妇的心理变化?
  闺怨
  闺中少妇不曾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错解 1.从不愁到悔怨。2.通过描绘少妇的神色变化、行为和心理活动来描写少妇心理变化。
  解析 “如何描写少妇的心理变化”是一个隐含性的两问,一问是如何写的,二问感情的变化过程。错解1只回答了情感的变化,错解2只回答了如何描写的,这两种解答都出现了要点的遗漏。
  正解 先写少妇兴致勃勃,梳妆打扮后上楼观景;转而写她看见路边的杨柳,勾起了对丈夫的离愁;心情由高兴变为懊悔。
  误区之二 误解情感
  例2 阅读欧阳修的《踏莎行》一词,指出这首词表现了什么人的什么情感?
  踏莎行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近处是青山,行人更在青山外。
  错解 女子思夫之情。
  解析 常见的诗歌情感有这样几种:故国家园之思、报国无门之悲、儿女情长之切、依依惜别之念、美丽山河之爱。要想把握一首诗歌的情感,要善于从诗歌的意象入手进行分析体悟。这首词上阕起始就点明了一个地点“候馆”(旅社),依此便知与游子有关。上阕还有一个情感词“离愁”,又是极好的补充证明;下阕虚写一笔,想象妇人在家里是如何地思念游子。全词的情感至此便能得到准确的把握。
  正解 词的上阕以景带情。望见春水迢迢,便陡然引起无穷无尽的离愁。下阕由情入景,是忆极而生的想象虚拟之辞。巧妙表达了远行游子对故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误区之三 笼统含糊
  例3 冯延巳的《谒金门》的上阕写女子的寂寞,用了两个动词“引”和“挼”;下阕写她对远方情人的等待,重在写她的装扮,用了“碧玉搔头斜坠”一句,试简析一下这样写的好处。
  谒金门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红杏蕊。
  斗鸭阑干独倚,碧玉搔头斜坠。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
  错解 不直接描写人物的感情,而是通过对动作、装束的描写表达她的心情,使得这首词含蓄而不直白,富有人情味,令人产生无限的遐想。
  解析 这个答案中的“表达她的心情”描述含糊其辞,没有对女子的情感作明确具体的说明。这种回答避实就虚,用力于表面而没有深入。经常出现的类似回答还有“表达了诗人伟大的志向”“曲折反映了诗人的心声”等。
  正解 不直接描写人物的感情,而是通过对动作的描写表达她的百无聊赖,通过对装束的描写表达她的懒散和心绪不宁,使得这首词含蓄而不直白,富有人情味,令人产生无限的遐想。
  误区之四 违背要求
  例4 读韦庄的《菩萨蛮》一词,简要概括词中从哪些方面写出了“江南好”?
  菩萨蛮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①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②似月,皓腕凝霜雪③。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注:①合:应当。②垆边人:酒家女。③霜雪:形容女子手腕白皙。
  错解 春天的水非常清澈比蓝天还要纯净;美丽的画船飘荡的雨中,酒家里的女子皮肤白皙就像那冬天的霜和雪。
  解析 题目要求“简要概括”。何谓简要概括?就是要求在答题的时候,对文本内容进行一个分类提炼,而上述解答只是根据原文进行描述没有概括,解题方法完全违背了要求,失分也就在所难免了。
  正解 “春水碧于天”,描绘了江南水乡的景色美;“画船听雨眠”描绘了江南人的情趣美;“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写出了江南的人美。
  误区之五 不符合规定
  例5 读这首苏轼作于被贬黄州时的词《定风波》,指出“一蓑烟雨任平生”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
  定风波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
  错解 反映了作者积极面对挫折的乐观态度。
  解析 词句的赏析题有它的答题规范:表层含义+深层含义。表层含义即对词句的意思进行一个描述性的说明,深层含义即对词句的丰富内蕴作深入的挖掘,挖掘的角度有:体现了何种哲理、蕴含了何种情感、在全文有何作用。错解的问题在于缺少表层的描述,以致于答案残缺不完整。诗歌鉴赏常见的几种题型答题规范如下:意境题:描述+总结+作用;情感题:表述+情感;技巧题:技巧+描述+作用。
  正解 披着蓑衣在风雨中过一辈子也处之泰然(表层含义)。由眼前风雨推及整个人生,有力地强化了作者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而我行我素、不畏坎坷的超然态度(深层含义)。
  练习
  阅读寇准的《江南春》一词,回答问题。
  江南春
  波渺渺,柳依依。孤村芳草远,斜日杏花飞。江南春尽离肠断,蘋满汀洲人未归。
  注:蘋,一种生在水中的蕨类植物。
  (1)试分析“孤村芳草远”一句中“孤”字的妙用。
  (2)词的后两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参考答案]
  (1)“孤”字,“孤独”之意(释含义),在词中一语双关,一则为情人的只身远走,孤孤单单(描景象);一则为自己形单影只而倍感凄凉(点情境)。(2)运用了虚实相生的表现手法(明手法)。“江南春尽”意为春已暮,既是实指自然界的春光,又是虚指女子的青春易老(阐运用),词人以实就虚,写出了怎不叫人离肠断的抒情意旨(析效果)。(表现手法答直抒胸臆亦可,但要具体分析女主人公孤寂落寞的离愁)
其他文献
我家的书桌上摆放着一瓶矿泉水。它很普通,却被我珍留着,因为它是我人生的第一份劳动报酬。  今年秋天,高二年级学生下农村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这是华师一的老传统。老师几个月前就告诫我们充分做好思想准备,父母临行时也千叮咛万嘱咐,闹得我们如临大敌,忐忑不安。  几天下来,我们在风雨中徒步行军,在军队仓库打地铺睡觉,吃农家大锅饭,干农场大田活,并顺利地挺了过来。屈指一算,明天下午就该凯旋回家了。我们小组的小
期刊
我爱你,我的祖国。  我爱你身上盘亘的每一道枝节,我爱你身上蜿蜒的每一道沟壑。我爱你每个清晨在朝霞里的每一缕眼波,我爱你每个夜晚在天籁中的每一声呓语。  因为你养育了我,我的祖国。  因为你是我生命的根脉。  哦,祖国!那翻涌着滚滚浑浊浪花的长江黄河是你的血脉吧!是它们赋予我无尽的对生活的热忱与激情。那挺胸昂首直插入云霄的珠穆朗玛是你高傲的头颅吧!是它赋予我超越自我的梦想与力量。在我的生命的根脉中
期刊
例1 “道,独行也;气化流行,生生不息,是故谓之道。”与此哲学观点相通的是( )  A. 自然从来不飞跃  B. 物理不外于吾心  C. 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  D. 动之端乃天地之心也  解析 题目中有关键词句是“气化流行,生生不息,是故谓之道”,其意思是说:气这种物质是变化的,它的生生不息,就是道。这与”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是一致的。题目中的“道”不能理解成为老子的“道”,不能理解成唯心主义
期刊
文化对经济社会的作用、文化对人的影响这部分内容,成为近几年高考命题的热点,在命题中往往以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作载体,其中在材料的选用上往往从微观的以点投面和宏观的吹沙见金入手,下文例析相关知识点,以掌握、熟悉其解题思路。  例1 M中学T班同学小薇关心集体、乐于助人,多次荣获“道德之星”光荣称号,老师和同学都对她交口称赞。她因此慢慢摆脱了因学习成绩不理想而产生的自卑心理,自信心越来越强。小薇的成长经
期刊
古代中国的科技辉煌灿烂、世界领先,文学艺术独具一格、异彩纷呈。古老的中国是一座文化的富矿,值得我们继承并发扬光大。“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这个专题的知识点多而琐碎,在近几年的高考中多是以选择题的形式来考查。在命题上,直接考查基础知识记忆的题目较少,通常是融合文化史、经济史甚至还有政治史的内容,以材料型选择题的形式考查,而且所用材料多是文言文和图片,试题难度较大。下面结合几道典型试题,学习这
期刊
除了一小块地方,除了那棵银杏,整个花园热气逼人,沐浴在略带红、紫的黄灿灿的阳光里。可是我不知道这红色和紫色的印象是来自我感情的满足,还是因为我眼花的缘故。金黄的沙砾反射的夏天,穿透我的大草帽的夏天,几乎没有黑夜的夏天。  我母亲有感于我对黎明的深情,允许我去迎接它。她按照我的请求,清晨叫醒我;我两臂各挽一只篮子,朝河边狭长的沼地走去,去采摘草莓和长带须髯的醋栗。  此刻万物仍在混沌的、潮润的、隐隐
期刊
新课标背景下的高中历史选择题试题的呈现方式往往是“脱教材考”或者是“(依)托教材考” ,概言之,就是提供材料情境,设问考查。除了文字材料选择题、图表材料选择题外,近年来,许多选择题都引用材料,来考察学者、领导人或者会议的观点、决议,形成对某个历史人物、事件的看法,因而,我们可以大致把它们划分为评价型文字材料选择题。  评价型文字材料选择题的一般格式如下:有学者(领导人)说(指出、认为),……,这(
期刊
罚站、训哭、13小时课时、丑爆了的校服、吐槽的学生和快要“疯了”的老师……一系列纪实的镜头,呈现着“中式教育”在英国学校的“水土不服”。这是BBC发起的一项名为“中国化的英国学校”的研究项目,并将此拍成纪录片《我们的孩子足够坚强吗?中式学校》。英国《卫报》的评论文章断定中国教育擅长制造机器人,继而,中国媒体也在这种断裂与反思中二度质疑:我们的工厂式人才养成模式,还适应这个时代吗?  一方面,从电视
期刊
衔接题是高考语言运用题中的常见题型,以诗歌为素材的衔接题是其中一个小类,各类考试中常有涉及。下面是某重点中学2015年元月月考试题,你能正确选出答案吗?  例题 下列选项中的诗句,填入俞桂的《过湖》一诗中画横线处,恰当的一项是( )  舟移别岸水纹开,日暖风香正落梅。山色蒙蒙横画轴,__________。  A.欲堕还飞絮往来  B.心折舵楼长笛哀  C.白鸥飞处带诗来  D.楼上春容带雨来  解
期刊
误区一 中华民族精神是一成不变的  例1 伟大的事业孕育伟大的精神,几十年来中国人民创造了延安精神、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三峡精神、青藏铁路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这些“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艰苦奋斗、拼搏进取。这说明( )  ①民族精神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丰富和发展,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先进性  ②中华民族精神是促进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精神动力  ③发扬中华民族精神要立足于发展中国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