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激情点燃学生的思维

来源 :语文周报·高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rongstrongq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活中有激情,小日子才能过得有滋有味;工作中有激情,事情才能干得又快又好;学习中有激情,读书才会感到轻轻松松。可见,激情对一个人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也需要激情。有人说:语文教师上一篇课文时,要想感动学生,首先得感动自己。这话是很有道理的。如果一个语文老师自己就带着平淡的甚或是抵触的情绪上课,又怎能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
  大凡出名的语文老师,总是在课堂教学中全身心地投入热情。如钱梦龙老师讲课时的眉飞色舞、神采飞扬,对教学内容的精深把握、烂熟于心;于漪老师上课总是激情澎湃,或热切如火,或温婉似水,绘声绘色,鲜活生动。
  李镇西老师也是一个对语文教学充满激情的人。他上的《赞美》一课就是一个很好的明证。
  在上课前上班的路上,李老师一边开车,一边特意播放钢琴协奏曲《黄河大合唱》。乐曲气势磅礴的旋律,让他思绪飞扬,感慨万千。车到学校时,他已泪流满面。
  刚开始上课时,李老师了解到学生们并不太懂穆旦的这首诗,边放音乐边作解释。尔后,介绍与文章相关的背景知识。当教室里开始弥漫着一种凝重的氛围时,李老师翻开教材进行朗读。从容舒缓的钢琴协奏曲又在教室里响起,穆旦的诗句自然地从他的心中流出。
  《黄河大合唱》的音乐在李老师的心中掀起了滔天巨浪,穆旦的诗句把他带回到了阴霾密布、战火纷飞的年代。当他读完最后一句时,所有同学包括后面听课的老师都被深深打动了,每一个人的表情肃穆而沉重。很显然,这是李老师投入的朗读所带来的效果。这时,再让学生们谈对这首诗的理解,就都说得八九不离十了。
  进行内容分析时,李老师时而激昂,时而悲愤,很快就让学生们进入了这首诗所营造的氛围。学生的思维被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了。所以,一首本来难讲的诗,却获得了期待之外的成功。还是在后排听课并做现场记录的魏智渊老师感受到位,他说:“第一次,我感受到了朗读的作用。在这种朗诵中,通过音乐,通过激情的语调,李老师把他对这首诗的理解以声音的形式传递给了学生,而且这种传递是在特定情境当中一种整体的传递,因为这种氛围,这种情境,原来对学生来讲陌生生涩的句子,各自分离毫不相干的句子突然显露出有机的联系,如果不是现场感受到,真不会相信朗诵也有这样的效果。”
  因此,对语文教师来说, 有饱满的教学激情才会有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在老师营造的特定氛围中,对文本的理解才会更迅速、更准确。而要有饱满的教学激情,语文老师就应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当中去,还要有很充沛的教学情感;否则,就难以点燃学生的思维。正如江西师大的熊大冶教授所说:“教学激情有五点要注意:一是要自然流露、真实表现,二是动情处要有铺垫,三是要恰到好处,四是尽量不把不良情绪带进课堂,五是教学激情不是一律慷慨激昂、不是一定要流眼泪。”
  同时还应指出,具有教学热情不仅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需要,更是培养学生健康心态的需要,教师哪怕是一个细微的表达,都将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
其他文献
顾名思义,留白就是在作品中留下相应的空白。国画中常用一些空白来表现画面中需要的水、云雾、风等景象,这种技法比直接用颜色来渲染表达更含蓄内敛。后来此技法渐渐被用到了其它绘画中。留白可以使画面构图协调,减少构图太满给人的压抑感。很自然地引导读者把目光引向主体。在书法艺术中,一纸之上,着墨处为黑,无墨处为白;有墨处为实,无墨处为虚;虚为实所参,实为虚所映;有字处固要,无字处亦要。白黑之间,相辅相成!绘画
期刊
学生只有多读书,会读书,才能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增强语感,从读中产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因而语文教学必须重视朗读。  一、指导学生掌握朗读的方法,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学生不愿意朗读课文,有时一站起来就紧张,回答问题结巴。班会要求同学发言,本来想的挺好,但一说就变了调,想说的话说不出来。我所教的实验班,相对来说基础较差,在七年级入学时,我进行了一次朗
期刊
古代封建社会的有才之士,大都博古通今,对现实有较深的体察,而他们又大多仕途坎坷,怀才不遇,因而感到生不逢时,心中郁积不满,但生活在那个时代,又不可明说,于是借助历史人物或事件曲折委婉的表达自己的心曲,这就是用典。  用典亦称用事,凡诗文中引用过去之有关人、地、事、物之史实,或语言文字,以为比喻,而增加词句之含蓄与典雅者,即称用典。  古人用典,大体上可分为三类:地、事、人。  所谓“地”,即咏怀古
期刊
高考对文言文考点要求“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主要考查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所谓“常见”,是指实词在文章中出现的频率较高,其范围包括文言文中的常用字和次常用字,主要包括考纲上的所举的120个实词,还包括初高中课本及学生尚未接触到的传世名篇中经常出现的实词。古汉语大多为多义词,实词的多义现象也就非常普遍。一个文言实词往往少则有几个意项,多则有十几个意项,这给考生备考带来一定的麻烦。如果
期刊
高考作文几乎占了总分的三分之一,可以说高考语文成绩的好坏直接取决于作文得分的高低,可谓“成也作文,败也作文”,那么,作文如此重要,在考场有限的时间内该如何写好一篇让阅卷老师满意的作文显得尤为重要,根据平常的教学经验,我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来展示作文亮点,吸引老师眼球。  技巧一:拨云见日,准确审题  近年来,新材料作文命题形式受到青睐,这就要求学生根据材料提炼中心,因此审题立意就非常重要。立意,“意
期刊
意境顾名思义即表意之境,诗歌运用一系列的表意之象组合起来构成的某种富于强烈气氛的丰富的主客观世界,是我国审美的重要标准,是我国审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的文学、音乐、绘画等艺术审美中广泛存在。是高中古代诗歌鉴赏教学的重要内容,无论是对高中教学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意境、感受诗歌情感气氛,还是引导学生从诗歌意境中感受审美,发挥古代诗歌的美育功效都是十分有必要的。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在此探讨一下
期刊
创新课堂,贵在用心,在课堂创新中应该树立起什么样的课堂氛围观,什么样的教学模式和生态课堂,什么样的教学任务观,什么样的学生成才观,什么样的教学内涵观,什么样的师生关系观等,如何调节课堂氛围,怎么去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都是值得去学习和探讨的,本人从事高中教学多年,从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深刻地体会到构建创新课堂观迫在眉睫,是当今教育所需,故写成此文,与同行们商榷。  一、良好的课堂氛围是上好一堂语文课的
期刊
当下语文教育陷入一种低效、被遗忘的境地,被多数学生无辜地视为众多学科中的“鸡肋”。众所周知,学生语文整体素质的提高,主要依赖平时积累,厚积薄发,循序渐进。因付出的热情往往得不到及时的回报,再加上社会普遍功利意识负面作用的影响,我们的高中语文教学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尴尬。语文没有了情趣、文学、审美、情感的“追求”,语文学与不学一个样,由于学科特点,高考语文成绩得高分不易,语文在考试中争不了更多考分,不如
期刊
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学生,是教育工作者共同的目标,然而在有些老师的教育观念中,德育和智育是孤立的,他们往往认为自己是文化课教师,只培养学生的智力就够了,至于品德修养,应该交给专门的德育老师去做。这种看法是肤浅的,实际上,很多时候,我们可以利用自己的课堂巧妙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现撷取其中一例,以飨读者。  北风渐起,天气转凉,人们大都穿上了冬装,然而,校园内一些学生衣衫单薄,
期刊
贾宝玉作为贾府嫡派子孙,他出身不凡又聪明灵秀,被认为是贾氏家族寄予厚望的继承人,但他的思想、性格却使他背叛了他的家庭,其实他的叛逆性格的形成不是偶然的。一方面,以男子为中心的贵族社会是那样虚伪、丑恶和腐朽无能,使他因自己身为男子而感到终生遗憾;另一方面,少女们的纯洁美好又使他觉得只有和她们在一起才称心惬意。而且随着生活中他所见到的重大事件给予的刺激和教育,随着他在卷入现实矛盾时精神上所受到的挫折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