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现代教育资源 为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ueWindo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是课程实施的主要途径,教学活动的资源是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开发和利用,不仅能够改变传统的接受性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超越狭隘的教育内容,让师生的生活和经验进入教学过程,让教学鲜活起来,让学生得到更多的收获。因而在教学中,我紧紧扣住教学活动的主题,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把学校、社会当作大课堂,善于捕捉学生身边的教学资源,从而创造出鲜活的课堂。
  一、直观的校内资源增强了育人的功能
  校园其实是一座巨大的宝库,它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游戏、学习场地,同时它还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每一幅画,每一棵树,每一片草地,每一面墙都可以为教学所用。它们与教科书上的资源相比,更直观,更贴近学生,更有利于教学。学生在校园里探究,不仅了解了校园,增强了对校园的热爱,还在探究的过程中学到了方法,增加了与人交往的经验,而这些宝贵的经验不经过学生的亲自体验是无法真正获得的。
  二、生动的校外资源丰富了教学的内涵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自然界的千变万化,日月星辰的交相辉映,人类的智慧杰作无不强烈的吸引着孩子们。他们喜欢在外面活动,喜欢大自然。教师充分的把握了学生的心理,把学生带出校园,让活动的、开放的教学内容展现在学生面前,使教科书的资源得以扩展,得以补充。例如在教学《冬爷爷在哪里》一课时,我针对实际,带领学生走进自然,走进生活,引导他们观察冬天,发现冬天,感受冬天,体验冬天,从而給教材赋予开放的、生动的内涵,给教学注入了生机和活力。学生身处社会生活的大课堂,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比知识更为重要的观察、处理信息等各种实践能力和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三、挖掘丰富的课程资源,开展生动的教学活动,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在《品德与生活》的教学活动中,我认为挖掘丰富的课程资源,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生活开展鲜活生动的教育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逐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在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学生在活动中所得到的情感体验更加直接有效,对于培养学生的良好个性发挥着重要作用。正如前苏联心理学家列昂节夫所说的个性也和人的意识一样,产生于活动。
  1.开展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兴趣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学生都增强好胜,喜欢表现自己。根据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开展一些小组与小组、个人与个人、男孩与女孩之间的竞赛,小小的竞赛往往可以成为愉快教学的点睛之笔,同时可以巩固所学的知识。如教学《平安每一天》时,我让同学们课前搜集安全标志的基础上,现场进行一次小小的“安全常识对对碰”,通过竞赛的形式了解学生对安全常识的掌握情况,并让他们学会一些自护、自救的方法。相信在这样的竞赛活动中,学生的“安全”意识会有所提高。
  2.通过角色表演,进行价值引导
  引进日常生活事件中的角色扮演,旨在让学生阅读文本,加上学生已有的经验,再现生活中的某个行为片断,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更重要的是情境中总是蕴涵着十分丰富的行为思想方面的信息,可供他们观察、体验、探究,从而得出自身的价值判断。如教学《我要向你学习》,在“什么是真正的取长补短”环节,可让学生凭借文本范例和各自的生活经验,进行小组讨论,设计一些场景,再在组内分工合作进行角色扮演,然后全班展示。在展示过程中,教师随机进行价值引导,诸如:谁有过这样的体验?这是真正的取长补短吗?说说理由。学生通过观察、倾听、评价,感悟到真正的取长补短应该是大家一起进步,一起提高的过程。诸如:相互利用、武力征服他人的行为都是不可取的,进一步提高了学生分辨是非的能力。
  3.通过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受到教育
  在教学活动中,我们要善于联结课堂内的生活与课堂外的生活,教学应从课堂生活拓展到儿童的学校、家庭和社会生活,最大限度地、立体地整合各种教育资源,要让学生积极地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并通过活动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生活经验。
  如教学《保护环境》在课前调查中,学生发现学校附近的渎溪江污染特别严重:河两岸四五个村子的村民都把垃圾倒在河沿上;河水中不时可看到死猪、死狗等正在腐烂的动物尸体;河水呈暗黑色,散发着臭味……要改变这些现状,靠我们的孩子是力所不能及的。怎样才能让学生所掌握的观点不是纸上谈兵呢?我联合周边村干部,开展了“碧水”行动。带领学生再次实地考察学校到青山水库这一段江面污染的情況,掌握第一手资料,探寻导致江面污染的各种原因;想想提高水质的方法,并设计出实施方案。后来在交流中,我发现了各种方案:有在村里设置宣传窗的;有一起合作写了倡议书的;有建议两岸村民设立公共垃圾回收站的……正是在这富含生活性的情境引导下,学生才能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四、生成的课程资源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是生成性的。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随时就可能生成新的教学资源。如教学《上学路上》,学生因模拟表演撞倒了受伤的同学,使课堂上出现新的情况。我通过细致的了解发现这个事例蕴含教育价值,便及时调整原来的教学设计,以学生正在经历的现实生活为教学素材,引导学生展开讨论,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真实体验感受到安全的重要。
  总之,只要我们善于发掘身边的资源,合理开发利用这些资源,那么教师将不再是教科书的忠实执教者,而成为自己的课程的建构者和创造者,教学将不再是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而是师生共同创造,共同提高的过程。
其他文献
在学校里,经常会听到老师们、尤其是班主任们的抱怨:现在的孩子,规则意识太差!自己想怎样就怎样,一点儿没有集体感!特别自私,我行我素!……  这是班级管理中非常常见的问题,总有些学生因为以上原因,违反学校班级里的各项规章制度,成为令人操心的群体,经常要牵扯老师很大的精力去实施教育工作,然而收效不尽人意,学生往往是一段时间的“懂事”之后就又“涛声依旧”了。然而,每个班级,也总有这么一个群体,他们为人处
期刊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顶岗实习,是加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促进学生就业的重大举措。根据本人多年来从事学生顶岗实习实践工作,总结出做好学校顶岗实习工作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以供参考。  一、认清顶岗实习的必要性、重要性  顶岗实习是中职学校发展的必由之路。《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就已规定“中等职业学校在校学生最后一年要到企业顶岗实习,企业要与学校共同组织好学生的相关
期刊
虽说文言文在高考(全国卷文言文阅读占了19分)跟教材(人教版几乎每本必修课本都有一单元文言文跟选修1《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占了半本的文言文)中所占的比例都有一定,且新课标也明确提出了“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的要求,但是目前的文言文阅读教学并不乐观。由于文言文离现实生活较远,在信息化膨胀的今天,文言文的实用性大打折扣,导致学生对文言文
期刊
老师:  我每天都有一种窒息的感觉,每天都重复着相同且乏味的生活,毫无意义,像生活在囚笼中的鸟儿,不见天日;像生活在黑暗的天空下,没有真正意义的自由。我明白“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也明白“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可这样的生活就像一把利刃,一次次刺穿我脆弱的心灵。有时抬头望望天,天空并不因我们的年轻而绚烂,并不因我们的活泼而精彩。面对父母那沧桑的面孔,内心说不出的一种辛酸,想要埋头苦学,却有种种
期刊
延庆区第八中学是本区唯一一所全员寄宿制学校,学生来自偏远山区和农村, 2006年成立以来,在上级领导的关心、指导下,沿着“全面发展,争创特色”的改革思路和让山区学生享受同城区同等优质教育的思想,创建人民满意的教育。  寄宿制学校的特点就是实行全封闭管理,主要是向学生提供住宿条件,学生在校时间长,大部分时间都在学习,极易产生厌学和其他不良情绪。有的上完课程计划安排的课后,就无所事事,安全隐患防不胜防
期刊
良好的同伴交往有利于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有利于促进幼儿的社会性交往的发展,是幼儿社会化的重要途径。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虽然离不开成人的培养,但是主要还是幼儿平时自身的体验和实践经验积累的结果,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主要通过同伴交往来实现。成功的同伴交往能促进幼儿的正确行为,从而进一步提高幼儿交往的技能。让我们的孩子在同伴交往中多一分勇敢,少一分怯懦;多一分合作,少一分霸道;多一分豁达,少一分孤独
期刊
阅读,是读者自由地与文本打交道的过程,其目的因读者而异,阅读的方式方法也因读者而异。同时,阅读也是搜索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它可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那么,怎样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呢?下面谈谈我的几点浅见。  一、加强基础训练  读课文要理解其中的词语和句子,才能更好地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思想
期刊
古人云“亲其师而信其道”,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在课堂上的认知速度和质量与其认知态度、情绪、情感有着密切的关系。正确而又积极的学习态度、愉快的情绪、高度的注意力、适度的心理紧张,是教学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因素。那么,做一个让学生喜欢的老师,应具备哪些条件呢?20年的经验和教训告诉我,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让学生爱上自己  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力有两种:一种是权力性影响。凡
期刊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取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同时《新课标》也提出要引导学生利用阅览室、图书馆、网络等资源来增强阅读能力。那么,从中年级开始引导学生有效地运用各种信息技术和网络进行阅读教学,为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注入新的活力,也促使我们对阅读教学进行新的思考。下面本人谈几点做法:  一、运用情境陶冶法,培养阅读兴趣 
期刊
小学美术是一门必修的艺术教育课程,是培养美育的重要途径。  当前,微型移动学习是一种新的学习形式,延伸、拓展了学习者的学习时空,学习者将微型学习与移动学习二者相结合,聚焦小的学习单元,使用手持移动设备开展学习。微型移动学习这种方式已经在小学美术教学中逐步被老师们认可和运用,在美术教学中运用微型移动学习,是提高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美学修养的手段之一。  一、小学美术教学中微型移动学习的现状  移动设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