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挑战和机遇并存、风险与机会同在的新形势下,苏州工业园区打造自贸区建设“苏州样板”,打造最优营商环境,再创开放型经济新优势,这块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又一次孕育出异彩纷呈的发展新“种苗”。
作为苏州改革发展水平的一面“旗帜”,苏州工业园区面对错综复杂的全球贸易格局及疫情后外部环境发生的新变化,在产业、人才、城市、国际化等领域展开不断的探索,将为园区再次领先率先发展奠定基础。
将要素融合,形成最强竞争力
在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部学者张华看来,苏州工业园区要积极对标国家一流高科技产业园区,并与它们实现优势互补,融入国家的发展大策。
张华认为,要实现优势互补的前提是要素的自由流动,他将其比作“煲一锅佛跳墙”,苏州工业园区未来再造新优势,需要将国家级的、甚至世界级的资源要素集聚在一起,这就像是煲汤的过程。
“如果把园区中最好的资源和要素放在一起,这个园区会最有竞争力的。就好比香港金融和服务业发达,深圳在高科技和产业创新方面做得好,珠三角高端制造業发达,过去它们各自发展,目前全球城市群的成功模式是软件、硬件、服务缺一不可,三地刚好可以联合起来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实现金融服务在香港,研发在深圳,制造在珠三角。”
审时度势,让发展更通畅
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专家彭羽认为,要推动苏州工业园区与世界的合作,发挥其独特优势,提升其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中的地位与功能,审时度势是非常关键的一环。在这一方面,园区做得很好。4月28日,自贸片区又“飞”出第二架国际货运包机飞机,机上装着来自苏州自贸片区500强企业货物共计201立方米。
在国际疫情形势日趋严峻,全球物流运输面临严峻考验的当下,园区审时度势迅速启动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企业进出口及国际物流通道协调服务机制,苏州自贸片区多策齐发,积极寻找和探索形式丰富的国际物流方案,通过空运包机、铁路出口等渠道疏通国际物流“大动脉”,为外贸企业提供稳定、快捷、便利的物流通道。
“审时度势,整合优势资源成为了城市发展最大的期待,彭羽表示,“园区是国家改革开放的‘试验田’,现在又有自贸区加持,要进一步发挥自身的竞争优势,提升其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与国际市场接轨。”
高密度,一样可以宜居
在张华眼里,苏州最终会长成大鹏鸟,走向“巨型城市”。若想要再造城市发展新优势,就要摆脱期间的“大城市病”。张华认为,不要把城市当做单体,而是要看成“族群”。“就像苏州,若把它分为5-6个人,给予适当健康的体重,有古城区、园区、新区、吴中区等城市细胞,形成多个中心区域,而苏州工业园区可以借力他区共同发展。”
一座区域可以高密度,也可以宜居。“就像苏州工业园区的老师——新加坡,世界公认,典型的人多地少,但是生活质量亚洲第一,基础设施质量全球第一等。如果有好的城市规划,加上好的政府政策,再加上周边区域的共同配合支持,区域经济发展和引进投资都会比较顺畅。”
最后,张华表示,每个城市都有它的“器官”。城市跟人体很相似,器官放在哪里要有逻辑性,不能肺放到肠胃。把城市做好,政策、资源、人才、教育、环境……因素非常多,唯有都配合起来,城市才会更好。
作为苏州改革发展水平的一面“旗帜”,苏州工业园区面对错综复杂的全球贸易格局及疫情后外部环境发生的新变化,在产业、人才、城市、国际化等领域展开不断的探索,将为园区再次领先率先发展奠定基础。
将要素融合,形成最强竞争力
在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部学者张华看来,苏州工业园区要积极对标国家一流高科技产业园区,并与它们实现优势互补,融入国家的发展大策。
张华认为,要实现优势互补的前提是要素的自由流动,他将其比作“煲一锅佛跳墙”,苏州工业园区未来再造新优势,需要将国家级的、甚至世界级的资源要素集聚在一起,这就像是煲汤的过程。
“如果把园区中最好的资源和要素放在一起,这个园区会最有竞争力的。就好比香港金融和服务业发达,深圳在高科技和产业创新方面做得好,珠三角高端制造業发达,过去它们各自发展,目前全球城市群的成功模式是软件、硬件、服务缺一不可,三地刚好可以联合起来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实现金融服务在香港,研发在深圳,制造在珠三角。”
审时度势,让发展更通畅
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专家彭羽认为,要推动苏州工业园区与世界的合作,发挥其独特优势,提升其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中的地位与功能,审时度势是非常关键的一环。在这一方面,园区做得很好。4月28日,自贸片区又“飞”出第二架国际货运包机飞机,机上装着来自苏州自贸片区500强企业货物共计201立方米。
在国际疫情形势日趋严峻,全球物流运输面临严峻考验的当下,园区审时度势迅速启动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企业进出口及国际物流通道协调服务机制,苏州自贸片区多策齐发,积极寻找和探索形式丰富的国际物流方案,通过空运包机、铁路出口等渠道疏通国际物流“大动脉”,为外贸企业提供稳定、快捷、便利的物流通道。
“审时度势,整合优势资源成为了城市发展最大的期待,彭羽表示,“园区是国家改革开放的‘试验田’,现在又有自贸区加持,要进一步发挥自身的竞争优势,提升其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与国际市场接轨。”
高密度,一样可以宜居
在张华眼里,苏州最终会长成大鹏鸟,走向“巨型城市”。若想要再造城市发展新优势,就要摆脱期间的“大城市病”。张华认为,不要把城市当做单体,而是要看成“族群”。“就像苏州,若把它分为5-6个人,给予适当健康的体重,有古城区、园区、新区、吴中区等城市细胞,形成多个中心区域,而苏州工业园区可以借力他区共同发展。”
一座区域可以高密度,也可以宜居。“就像苏州工业园区的老师——新加坡,世界公认,典型的人多地少,但是生活质量亚洲第一,基础设施质量全球第一等。如果有好的城市规划,加上好的政府政策,再加上周边区域的共同配合支持,区域经济发展和引进投资都会比较顺畅。”
最后,张华表示,每个城市都有它的“器官”。城市跟人体很相似,器官放在哪里要有逻辑性,不能肺放到肠胃。把城市做好,政策、资源、人才、教育、环境……因素非常多,唯有都配合起来,城市才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