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的米其林视察员

来源 :读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ngd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米其林指南》是法国知名轮胎制造商米其林公司所出版的美食及旅游指南书籍的总称,其中以评鉴餐厅及旅馆、书皮为红色的“红色指南”最具代表性,所以有时《米其林指南》一词特指“红色指南”。《米其林指南》诞生于1900年的巴黎万国博览会期间。


  最初,《指南》是免费提供给客户的,但在1920年,米其林兄弟做出了3个至关重要的决定:指南应该包括餐馆的信息;放到书店里去卖;不再接受广告。1926年,米其林星级评定方式诞生了。米其林之星无疑是餐饮奥林匹克中的金牌,这颗星的印刷字体在行业里被称为“杏仁蛋白饼”。
  《米其林指南》真正的力量在于它的餐馆评级系统和为这个系统工作的神秘的男男女女——视察员。没有人知道他们的名字,也没有人知道他们长什么样,他们的才能只有少数几个在米其林总部工作的人知道。
  米其林的视察员去饭店时,和任何普通的客人一样。他打电话预订座位的时候,留下的名字根本不会引起厨房的注意。他到了饭店里,没有人能够认出他来。他对桌子没有特别的要求,对当班经理不会有任何提示,也不会要求和主厨谈谈。
  我们的视察员是不是每天醒来的时候就有一个好胃口呢?他是否有对付美食家的职业病——脂肪肝的良方?他不上班的时候吃什么?他是不是很胖?我觉得这些问题的答案一定很有意思。但我不认识任何视察员,唯一可以使我的疑惑得到解答的地方就在味蕾控制总司令部——设在巴黎的《米其林指南》办公室。
  办公室在巴黎七区宽阔的、绿荫密布的布勒特伊大道上。我事先和一位叫阿尔诺的先生预约过。他的人生压力就是不断应付像我这样的“入侵者”。
  阿尔诺在接待处等我,他一头深色头发,举止高雅,带一点外交家气质。他带着我穿过迷宫似的走廊,来到一间小小的、四面都是书的办公室。他给我倒了一杯意大利浓咖啡,问我需要什么帮助。
  “我对你们的视察员很感兴趣。”我说。
  他和善地点了点头。我感觉他肯定不是第一次听人这样说了。
  “我非常想和他们中的一位一块儿吃顿午饭。”
  阿尔诺的眉毛立即扬了起来,嘴也噘了起来。“这我恐怕很难满足你。”
  “那晚饭怎么样?”
  他笑了,摇了摇头。我想,再建议一起吃早饭也是无济于事的。
  “问题是,”他说,“为了做好工作,我们的视察员必须不为人知。”
  然后他开始向我解释为什么会这样。
  对那些懂得吃并且喜欢吃的人来说,为米其林视察饭店可不是解闷消遣,而是一项全职的、长期的、带薪水的工作。视察员在加入米其林之前,通常在饭店或餐饮行业有8到10年的工作经验,也就是阿尔诺所称的“基础教育”。然后,他们在被放出去严肃认真地开吃之前,还要接受为期两年的培训。
  而他们一旦上了路,就得努力工作,一天吃两顿,包括周末在内,还必须是在不同类型的餐厅。在两星餐厅用过午餐后,晚餐就得选择一家小饭店。通常一个星期下来,一个视察员要品尝10到14种不同风味的菜肴。这样的活動持续两星期之后,他们就得回到巴黎写报告。为了确保他们的脸不在某一区域出现得过于频繁,他们工作的地点需要不停地调换。他们每年旅行的距离大约是两万英里(约3.2万千米)。在一年的时间里,每一家带星的饭店要由不同的视察员检验6次。
  一下子得到那么多信息之后,我问了一个我以为不会造成什么伤害的问题:“那你们有多少视察员呢?”
  又是一个神秘的笑容——我又在闯禁区了。“不确定,”阿尔诺回答,“反正足够完成工作的。”
  “那你们需要一个视察员具备怎样的素质?”
  “谨慎,无论是行为举止还是在外貌上。我们不要咋咋呼呼的那一类,太惹眼了。我们寻找的是某某先生,一个普通人。”
  阿尔诺继续说道:“当然,视察员还必须身体状况良好。他们需要拥有超乎寻常的辨别味道的能力,通过足够的训练后,能够判断出一个厨子在烹饪的过程中是否偷工减料。或者更糟糕,”阿尔诺变得严肃起来,“是否有欺骗行为。”他停顿了一下,好像是为了让我充分领略那种恐怖。“骗人的菜,”他说,“盖上厚厚的沙司,用鳕鱼假冒另一种鱼,用普通的羊肉冒充小羊羔肉,这样的事时有发生。我们的人必须时刻警惕,在不和大厨接触的情况下戳穿他们的把戏。向大厨提问是绝对不被允许的,因为这违反了谨慎的原则。”
  我们的对话中不断出现的一个关键词就是“谨慎”,而阿尔诺确实就像一只合上了壳的牡蛎那样小心翼翼,只在谈到女性视察员的时候稍稍松了点口。她们经常能够注意到一些被男人忽视的细节,他说。前几天,他和一名女性视察员一起去一家星级餐厅吃午饭。她注意到一名侍者的指甲,怎么说呢,没有像应该的那样光洁无瑕、修剪齐整。这算不上罪大恶极,不足以让餐厅因此而丢掉一颗星。但无论如何是个污点,而且会是下一名视察员来检查时需要查看的一个项目。
  因为有了他们长久、辛苦的劳动,才产生了那部最权威的、指点胃部活动的“圣经”。没有其他任何一本指南像《米其林指南》那样受欢迎。这可不是我的一家之言,有数字为证:这本大红封面的餐饮指南在2000年第一版印了880254本,每一本都编了号。对于一本精装书来说,这可是个了不起的数字。一上市,它立马就成了畅销书。就在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的这本《指南》(编号为304479)就摆在我面前。它喜气的颜色和厚厚的页码使它1990年的祖先看起来颇有些营养不良、食欲不振的样子。这本《指南》共1700多页,列出了5000多家饭店和4000多家餐厅。米其林还用了一个新招——使书变得更厚。100多年来第一次,除了符号语言外,书里还增加了一小段对餐厅的描述——三言两语,点到为止。我们可以想象得出,为了这个决定,那个掌管味蕾活动的总司令部花了多少个月,说不定是多少年,来进行权衡。因为对米其林这样的老字号来说,任何的变动都必须慎之又慎。
其他文献
蔡绦是蔡京的小儿子,他的《铁围山丛谈》是宋代史料笔记中的名著,记载宋初到绍兴年间的朝廷掌故和琐闻轶事,其中关于他父亲的事迹也不少。早年读《铁围山丛谈》,印象很好。他的文字简洁朴素,语气亲切,娓娓道来,自有抓住人的力量。打个不太恰当的比方,若换成白话文,就是孙犁和汪曾祺那一路。读蔡绦,你跟着他走,合卷之前,记不起他是什么人。  在《铁围山丛谈》中,他讲了两件蔡京的事。  元符初年的上巳节,侍宴之后,
期刊
流行文化对青少年精神的腐蚀,可能是每一代家长都忧心的问题。  让我有如此感慨的,是美国上世纪80年代的一场风波。1985年,美国主妇苏珊·贝克7岁的女儿问了她一个问题,她差点没晕过去:“什么叫处女?”另一位美国母亲蒂帕·戈尔——参议员艾伯特·戈尔的妻子——给女儿买了一张流行音乐专辑,却发现里面某一首歌大段歌词描写的,分明是自慰的感受。  这两位均来自华盛顿的精英家庭,她们的丈夫一个属于共和党、另一
期刊
写《刀与星辰》的徐皓峰曾说,有些电影不是技术好,而是意识好,比如李安是以拍吻戏的方法来拍武打戏的。想起《卧虎藏龙》,真是聪明的说法。  意识好,比技术好似乎有味。  曾看过旅法钢琴家朱晓玫的纪录片,只弹《哥德堡变奏曲》,那种陶然和弹法,不管过去多久都记忆犹新。她说,这个曲子她弹了很多年,弹得越来越自由,越来越沉湎于多声部的对话。变奏曲是一种令人陶醉的曲式,巴赫使一个主题变化多端,但万变不离其宗。一
期刊
因为工作关系,我这些年总混迹美食圈。然而,正因为喜欢路边店或者“苍蝇馆子”,于是总有朋友找我理论,一般会从环境、文化、店面卫生一直说到烹饪技艺。如果做这样的单项比拼的话,和那些逐渐形成品牌的名门大店相比,路边店确实没有一项有获胜的把握。后来,为了避免口舌之争,我都会祭出一招撒手锏:小馆子,便宜,吃得起。  比如这些天我常去的一家路边店,叫“张妈妈”,三个人吃到肚歪也不过百十元。价格实惠,再加上位置
期刊
我赞美我自己,歌唱我自己,  我所讲的一切,将对你们也一样适合,  因为属于我的每一个原子,也同样属于你。  我邀了我的灵魂同我一道闲游,  我俯首下视,悠闲地观察一片夏天的草叶。  我的舌,我的血液中的每个原子,都是由这泥土,这空气构成,  我在这里生长,我的父母在这里生长,他们的父母也同样在这里生长,  我现在三十七岁了,身体完全健康,  希望继续不停地唱下去,直到死亡。  教条和学派且暂时搁
期刊
投资圈里有一个名人,叫王冉。有一次,哈佛大学科学院的院长跟他说到一个现象:原来到哈佛大学挖人的,都是其他高校,比如耶鲁、斯坦福,但最近有个变化,来挖人的都是大公司,什么苹果、谷歌、亚马逊之类的。  这个变化背后,其实是一个大趋势。过去,做学术和做企业应用,在知识上是高度分离的两个行当,但是现在要合流了。  这意味着什么?王冉说:  第一,大公司对世界的影响力会越来越大,它们和政府之间的博弈会越来越
期刊
由人工智能创作的绘画首次进入佳士得拍卖行并被拍出高价,引发人们的好奇,还有恐慌。从版权、原创程度到“作品是否有灵魂”,人工智能画家面临质疑,但不会因此止步。《埃德蒙·贝拉米像》  2018年10月25日,世界艺术史上多了一幅“名画”——《埃德蒙·贝拉米像》。许多人相信,这幅新鲜出炉的作品将和毕加索的《亚威农的少女》、蒙德里安的《红、黄、蓝的构成》和安迪·沃霍尔的《玛丽莲·梦露》一起名垂史册。  这
期刊
每种故事类型都有成熟的套路,就像探案小说通常会从一具尸体或者一个即将成为尸体的人写起。而作家的故事,多半是从他失去灵感开始讲起的。《杰出公民》就是这么开的头。1  中年作家丹尼尔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之后的5年里,他成了“空中飞人”,每天忙于出席各种活动,同时笔耕不辍——写了数不清的信件、演讲稿、序言、推荐词,还有讣告,唯独没有写出新作品。丹尼尔外表光鲜,却内心彷徨,陷入了深深的焦虑。  坐在巴
期刊
你新交了个朋友,想知道他的身体状况,有什么好办法呢?  大部分人首先想到的肯定是“气色”,但这个词和很多中医词语一样,太虚了,很难下个准确的定义。也有不少人会根据对方的体重指数(BMI)做出判断,但在实际生活中,大胖墩或者骨瘦如柴的人其实是很少见的,大部分人都是中等身材,体重指数所能传递的信息非常有限,而且也不怎么可靠。  那么,有什么简单的办法可以大致判断出对方的健康状况呢?答案之一是和对方握个
期刊
我认识一个人,他十九岁时深爱过  在三个月里深爱过一个女人,  但那是一种不可能的爱,一种  一日天堂十日地狱的爱。从此  他浪迹天涯,在所到之處待上几个月  没有再爱过别的女人,因为她们  最多也只是可爱、可能爱的;  他不再有痛苦或烦恼,因为没有痛苦或烦恼  及得上他的地狱的十分之一,  他也不再有幸福或欢乐,追求或成就,因为没有什么  及得上他的天堂的十分之一,  唯有一片持续而低沉的悲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