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要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作文的自信心,要懂得习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但在教学中,很多学生没有灵感,找不到素材,写出的文章枯燥乏味,久而久之对写作失去信心。我认为这是传统习作教学使学生远离了丰富多彩的习作源泉—生活,禁锢了学生的个性,学生总是被动的按照老师的要求进行“编造”作文,如何改变学生这种苦不堪言的作文状况呢?我联
系自己的教学实践和经验总结出以下几点:
一、亲近生活,积累真素材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歇。”这段话充分说明了生活是学生习作的源泉,只有留心观察生活,才能获取丰富的写作素材,产生写作的欲望和灵感。为了让学生说真话、写真事,我们平时要注意丰富学生的生活,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留心观察、积累生活素材的习惯。这样,学生作文时就有话可说,有材料可写。同时作为教师也要引导学生多留心周围的事物,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好习惯。经常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指导他们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引导他们将自己的所见所闻记录下来。如有一天遇到一场难得的大雾,整个校园白茫茫的一片,十几米以外的东西全都看不清楚。我就领着学生利用各种感官去进行观察、体会。让学生先站在室内观察,然后走进雾中体会。上课了,同学们仍兴奋得手舞足蹈,滔滔不绝地发表演说,争先恐后地叙述他们所看到的、所感到的。这种无拘无束、有滋有味、头头是道的说话训练已在无形中达到了水到渠成的功效,然后我就让同学们把刚才所说的话整理一下写下来,结果一篇篇精彩的作文诞生了。如果没有生活作基础,作文就是一堆文字符号,缺乏真情实感。教师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的条件和广阔的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地表达,鼓励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
二、引导学生体验生活,发现童真
在习作中要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感可发,就需要学生的作文反映他们的真实生活,表达他们的真情实感,体现童真童趣。首先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提炼素材,捕捉生活中的感人情景,积累丰富的生活素材,让学生懂得作文就是用笔描绘生活,要引导学生勇于去体验生活,在生活中去发现,去探究。真实的情感最能打动人心,真实的感受是学生写作的第一手材料,既丰富了学生的内心体验,又提高了学生的认知水平,能使学生把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尽情地释放出来。例如:星期天学生参加了家务劳动,有些学生就把他们的劳动经历和感受写进作文里,有写劳动辛苦的,有写生活不易,感恩父母的,那字里行间流露出的真情实感,着实让人感动。让人觉得孩子们突然长大了,懂事了。如果不是亲身经历了、感受了,写出真情实感是不切实际的。
三、感悟生活,表露真性情
由于大多数老师是站在成人的角度、用成人的思维方式来命题,题目便常常脱离学生生活实际和心理特点,很难触及他们的“兴奋点”。而不能贴近儿童学习、生活实际,符合儿童兴趣爱好、心理特点,学生只能违心的说着苍白无力的话语,真正精彩纷呈的生活却被埋没了。在作文教学中我尝试着不出题目,不定框框,鼓励学生用心诉说,侧重让其“把胆子写大,把兴趣写浓,把句子写通,把思路写顺”,而不过早地对他们进行规范和约束。引导学生从学会观察生活开始,教学生写自己熟悉的生活,写自己观察到的生活,做到我手写我心。我还和孩子们一起精心设计一些生活化的活动,比如带领学生到景观渠旁赏荷花、看金鱼、到操场上放风筝、采访运动会上的运动员等,尤其是一些与学生比较密切的节日,我都不会轻易放过,总要给学生“制造”作文的机会。当这么多的生活感受在心里积淀下来,我及时引导学生学会感悟。悟的过程就是灵感的升华,是精粹的沉淀。当学生经历体验式的作文过程,全身心地投入体验,真诚流露的文字是最打动人心的。一个学生在作文中写道:早晨,太阳从东方升起来,它悄悄地说,世界真美!啊,我听到了阳光的歌唱!如果我们教师总能用一份童真的的心对待我们的学生,对待我们学生的作文,我们会发现学生喜欢作文,我们会发现一篇作文就是一个世界,而且真正具有童真的作文才是最有灵性的作文。
总之,通过这样的实践,让学生找到了作文的源泉,再也不为作文而犯愁。我相信孩子们在这种潜移默化的教育中一定会放飞自己心中的梦想,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写出更加充满灵气的文章。
系自己的教学实践和经验总结出以下几点:
一、亲近生活,积累真素材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歇。”这段话充分说明了生活是学生习作的源泉,只有留心观察生活,才能获取丰富的写作素材,产生写作的欲望和灵感。为了让学生说真话、写真事,我们平时要注意丰富学生的生活,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留心观察、积累生活素材的习惯。这样,学生作文时就有话可说,有材料可写。同时作为教师也要引导学生多留心周围的事物,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好习惯。经常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指导他们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引导他们将自己的所见所闻记录下来。如有一天遇到一场难得的大雾,整个校园白茫茫的一片,十几米以外的东西全都看不清楚。我就领着学生利用各种感官去进行观察、体会。让学生先站在室内观察,然后走进雾中体会。上课了,同学们仍兴奋得手舞足蹈,滔滔不绝地发表演说,争先恐后地叙述他们所看到的、所感到的。这种无拘无束、有滋有味、头头是道的说话训练已在无形中达到了水到渠成的功效,然后我就让同学们把刚才所说的话整理一下写下来,结果一篇篇精彩的作文诞生了。如果没有生活作基础,作文就是一堆文字符号,缺乏真情实感。教师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的条件和广阔的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地表达,鼓励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
二、引导学生体验生活,发现童真
在习作中要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感可发,就需要学生的作文反映他们的真实生活,表达他们的真情实感,体现童真童趣。首先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提炼素材,捕捉生活中的感人情景,积累丰富的生活素材,让学生懂得作文就是用笔描绘生活,要引导学生勇于去体验生活,在生活中去发现,去探究。真实的情感最能打动人心,真实的感受是学生写作的第一手材料,既丰富了学生的内心体验,又提高了学生的认知水平,能使学生把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尽情地释放出来。例如:星期天学生参加了家务劳动,有些学生就把他们的劳动经历和感受写进作文里,有写劳动辛苦的,有写生活不易,感恩父母的,那字里行间流露出的真情实感,着实让人感动。让人觉得孩子们突然长大了,懂事了。如果不是亲身经历了、感受了,写出真情实感是不切实际的。
三、感悟生活,表露真性情
由于大多数老师是站在成人的角度、用成人的思维方式来命题,题目便常常脱离学生生活实际和心理特点,很难触及他们的“兴奋点”。而不能贴近儿童学习、生活实际,符合儿童兴趣爱好、心理特点,学生只能违心的说着苍白无力的话语,真正精彩纷呈的生活却被埋没了。在作文教学中我尝试着不出题目,不定框框,鼓励学生用心诉说,侧重让其“把胆子写大,把兴趣写浓,把句子写通,把思路写顺”,而不过早地对他们进行规范和约束。引导学生从学会观察生活开始,教学生写自己熟悉的生活,写自己观察到的生活,做到我手写我心。我还和孩子们一起精心设计一些生活化的活动,比如带领学生到景观渠旁赏荷花、看金鱼、到操场上放风筝、采访运动会上的运动员等,尤其是一些与学生比较密切的节日,我都不会轻易放过,总要给学生“制造”作文的机会。当这么多的生活感受在心里积淀下来,我及时引导学生学会感悟。悟的过程就是灵感的升华,是精粹的沉淀。当学生经历体验式的作文过程,全身心地投入体验,真诚流露的文字是最打动人心的。一个学生在作文中写道:早晨,太阳从东方升起来,它悄悄地说,世界真美!啊,我听到了阳光的歌唱!如果我们教师总能用一份童真的的心对待我们的学生,对待我们学生的作文,我们会发现学生喜欢作文,我们会发现一篇作文就是一个世界,而且真正具有童真的作文才是最有灵性的作文。
总之,通过这样的实践,让学生找到了作文的源泉,再也不为作文而犯愁。我相信孩子们在这种潜移默化的教育中一定会放飞自己心中的梦想,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写出更加充满灵气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