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作者自1965年以来对几百只正常或免疫缺陷(胸腺摘除后全身照射X线900R)的CBA小鼠在足垫(偶而在耳部、静脉内以及腹膜内)接种人麻风杆菌后于6个月~2年半进行细菌学及组织学检查,本文系报告小鼠实验性感染的鼻部资料。麻风杆菌接种于小鼠足垫后,播散到鼻部的比播散到耳部更为常见。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自1965年以来对几百只正常或免疫缺陷(胸腺摘除后全身照射X线900R)的CBA小鼠在足垫(偶而在耳部、静脉内以及腹膜内)接种人麻风杆菌后于6个月~2年半进行细菌学及组织学检查,本文系报告小鼠实验性感染的鼻部资料。麻风杆菌接种于小鼠足垫后,播散到鼻部的比播散到耳部更为常见。
其他文献
16-α-羟基雌酮和雌三醇是雌二醇碳16-α位羟化的产物。作者发现SLE患者血浆及早期SLE患者尿中,16-α-羟基雌酮均明显升高,且无性别差异。雌三醇则相反,仅在女性和同时患Klinefelter病(一种女性化综合征)的SLE男性中才升高。作者认为检测16-α-羟基雌酮是研究一些疾病如SLE的一个很有用的辅助手段,因此他们建立了特异性放免方法。所选择的血浆来自正常自愿者、SLE患者及其它的结缔组
在SLE的肺部并发症中,危及生命的肺出血较少见,尤其在儿童患者更极少报导。作者报告5例发生肺出血的儿童SLE患者的临床经过。
本文报告1例发生于3岁女孩的鲍温样丘疹病(BP),推测由于性接触所引起,皮损于活检后8个月消退。患儿因肛周发疹逐渐增大偶有瘙痒2个月而就诊。检查:肛周见多发性、灰褐色、光滑、柔软的丘疹,2~3mm大小,向肛管内延伸1cm。他处未见皮损或疣、粘膜损害及淋巴结病等。咽培养奈瑟氏淋菌阳性,梅毒血清试验阴性,全身检查正常。咽部淋球菌感染用普鲁卡因青霉素G等治疗。
Lyme病是由蜱咬所致的螺旋体感染性疾病,典型病例多发生在夏季,具有特征性的皮损――慢性游走性红斑(ECM),并可伴流感样或脑膜炎样症状,以后且可陆续发生神经系统病变、心脏异常、关节炎等.过去,诊断本病主要根据临床,特?e强调ECM是本病唯一的临床标记.早期诊断十分重要,因及时的应用适当的抗生素可预防以后各种病变的发生.
本文报告一例男性泛发性脓疱性银屑病患者,曾经用过氟皮质激素、氨甲喋呤、氯喹、红霉素、制霉素、硫唑嘌呤、去炎松(Triamcinolone)以及β线等治疗无效或仅有暂时疗效。病情一再恶化以致丧失自理能力。经氨苯砜及去炎松合并治疗后病情逐渐好转到恢复工作能力。
本文报导32例麻风患者之正中及尺神经麻痹爪手畸形的屈指浅肌腱移位术。作为动力肌的屈指浅肌腱皆取自近侧指间关节有挛缩者,尽量靠近其止点切断,劈为4股,经蚓状肌管,缝合至各指的伸指肌腱扩张部。患者年龄为28岁至62岁。术后观察2~6年。疗效优者3例,良者16例,尚可9例,无变化4例。
皮肤慢性窦道常被误诊和误治,牙源性疾病所引起的面颈部皮损可距原发疾病部位很远。临床医生必须仔细寻找其可能的牙源性感染。误诊可导致多次手术切除和活检、长期抗生素治疗,甚至应用放射线或电干燥疗法。了解牙源性感染的引流途径,可有助于诊断。
本文报告一例泛发性硬斑病人表现为多发的瘙痒性色素沉着的瘢痕疙疙。患者女性,17岁。近二年来皮肤出现多个瘢痕疙瘩,皮肤变硬,同时有周身乏力,体重减轻,双肘挛缩和多关节痛。发病前有反复发热病史,以往无瘢痕形成倾向。检查:体重38kg,躯干、前臂和颈部有广泛性色素沉着的瘢痕疙瘩,前臂皮肤增厚和紧缩,双肘屈曲畸形。多项实验室检查无明显异常,皮肤病理的报告符合硬皮病。用强的松龙5mg 2次/d治疗,对关节痛
犰狳对麻风杆菌的全身感染敏感,犰狳麻风杆菌已被用于麻风菌的生理、代谢和免疫学研究。世界卫生组织用Draper法回收和提纯麻风菌,Dhople等也建立了一种由人体组织分离麻风菌的方法,使三磷酸腺苷(ATP)的测定能用来评价瘤型麻风病人的化疗效果。但这两种方法需相当长的时间和操作,有可能改变细菌的生理和代谢。
新型隐球菌仅有培养基上菌株超微结构的检查,而直接电镜检查脑背液(CSF)中的新型隐球菌尚未见有报告。本文报告一例SLE患者因每日服80mg强的松龙4个月,结果并发了新型隐球菌脑膜炎,乃对其(CSF)中的隐球菌作了透射电镜检查,并与直接涂片及培养的菌相比较。取患者治疗(以两性霉素B20mg/d及5-氟胞嘧啶800mg/d)前及治疗后的10及20天CSF沉淀物分别作镜检、培养及电镜观察。并以培养基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