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内在趋向性和选择性,是构成学生学习动机的主要心理因素。学生学习兴趣的浓淡是学生学习成绩好坏的关键,也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取得良好的数学素质的重要条件。爱恩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旦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兴趣,他们就会在学习中投入更多的精力,上课专心听讲、积极思考,刻苦钻研,认真完成作业,从而极大地表现出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产生如痴如醉的学习热情。
【关键词】小学数学,兴趣,参与
小学数学虽然是一门抽象的学科,但只要老师善于帮助学生打开思维的通路,帮助揭示知识的规律,则趣味盎然,具有诱人的魅力。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小学数学中尤为重要,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呢?我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在“新”上引趣
小学生年龄小,喜欢新鲜事物,因此注意知识从内容到形式都给学生一种新鲜感。例如在教学“11-20的数”,这时学生已经学会了一个一个地数了,怎样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呢?我抓住“以十作计数单位”这个重点,引导学生探求新数的组成。教学时,教师先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思考:“11根小棒怎样摆才能使别人最容易看出这个数?”学生感到问题很新鲜,便主动拿出小棒摆起来。有的一个一个的并列摆出来,有的分开,10根和1根,不一会儿全摆完了。这时教师问:“哪一种摆法最好?”这就引起了学习11-20各数的兴趣,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在“妙”上唤趣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新课一开始就充满了新、奇、趣,让新、奇、趣“磁铁”般吸引学生的注意,可使学生兴趣盎然,求知欲望油然而生。例如我在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一课时(课前让学生先预习,准备好大小形状各异的三角形三个,并量出各个角的度数记下来),根据儿童的好奇心强,对新奇的事物极容易产生兴趣的特点,采用创设“悬念”的方法吸引学生进入教学情境。一上课教师说:“同学们,我们一起做一个猜角游戏好吗?游戏的规则是:你们随意报出一具三角形中两个角的度数,让老师猜出第三个角的度数,看谁能难倒老师。”于是学生跃跃欲试,都想考考老师,但每次老师都迅速、准确地“猜”出第三个角的度数。如此一来,学生个个感到惊讶:“老师怎么猜得这么快、这么准。是不是有什么诀窍?”这时我趁机指出:“你们想知道老师是怎样猜出来的吗?学习‘三角形的内角和’这节课你们就知道了。”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急于发现其中的奥秘,便带着炽热的追求投入到新知的学习中去。
3.在“奇”上激趣
小学生生活经验少,对新事物极易产生好奇心,最喜欢追根问底。根据小学生好奇这一特点,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的智力因素,提出恰当的问题,吸引学生去主动学习,例如教学“圆锥体的体积”一课,老师出示一圆柱形状的陶瓷茶缸,和一个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给学生看,让学生观察估计茶缸的体积是这个圆锥体积的几倍,一些学生单凭视觉判断为2倍,而且认定正确无疑。这时教师让学生动手实验,结果出乎他们的意料之外,是3倍不是2倍,学生自然感到新奇,从而引起兴趣,调动起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4.在“特”上求趣
小学生喜欢动脑筋、想问题。因此,教师要善于抓住数学的特点,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的规律,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一题多解之所以有助于发挥思维的培养,主要是因为它要求学生的思维活动要“多向”,不局限于单一角度,不受一种思路的束缚。为了寻求问题的解决,它要求寻找多样化的解题方式,谋求多种可能。如:“商店运来8筐苹果,每筐30千克,4天卖完。平均每天卖出多少千克?”学生先用学过的知识,想出了30×8=240(千克),240÷4=60(千克),30×8÷4=60(千克),两种分步综合算式解法。这时我引导学生从倍数关系方面想:“4天卖了8筐,是否可以先算出一天卖多少筐?”同学们在我的启发下,又想出了“8÷4=2(筐),30×2=60(千克)”的解法,这时全班同学都欢呼雀跃起来,对想出不同解法的同学表示祝贺。一题多解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发挥思维的能力,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浓厚的兴趣。
总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学好数学的重要前提条件,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时刻有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意识和思想,并通过形式各异的方法和途径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果。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充实自己,提高教学水平,开拓自己的思维,勇于创新,不能停滞不前。只要我们坚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的教学会更有效的。
【关键词】小学数学,兴趣,参与
小学数学虽然是一门抽象的学科,但只要老师善于帮助学生打开思维的通路,帮助揭示知识的规律,则趣味盎然,具有诱人的魅力。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小学数学中尤为重要,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呢?我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在“新”上引趣
小学生年龄小,喜欢新鲜事物,因此注意知识从内容到形式都给学生一种新鲜感。例如在教学“11-20的数”,这时学生已经学会了一个一个地数了,怎样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呢?我抓住“以十作计数单位”这个重点,引导学生探求新数的组成。教学时,教师先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思考:“11根小棒怎样摆才能使别人最容易看出这个数?”学生感到问题很新鲜,便主动拿出小棒摆起来。有的一个一个的并列摆出来,有的分开,10根和1根,不一会儿全摆完了。这时教师问:“哪一种摆法最好?”这就引起了学习11-20各数的兴趣,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在“妙”上唤趣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新课一开始就充满了新、奇、趣,让新、奇、趣“磁铁”般吸引学生的注意,可使学生兴趣盎然,求知欲望油然而生。例如我在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一课时(课前让学生先预习,准备好大小形状各异的三角形三个,并量出各个角的度数记下来),根据儿童的好奇心强,对新奇的事物极容易产生兴趣的特点,采用创设“悬念”的方法吸引学生进入教学情境。一上课教师说:“同学们,我们一起做一个猜角游戏好吗?游戏的规则是:你们随意报出一具三角形中两个角的度数,让老师猜出第三个角的度数,看谁能难倒老师。”于是学生跃跃欲试,都想考考老师,但每次老师都迅速、准确地“猜”出第三个角的度数。如此一来,学生个个感到惊讶:“老师怎么猜得这么快、这么准。是不是有什么诀窍?”这时我趁机指出:“你们想知道老师是怎样猜出来的吗?学习‘三角形的内角和’这节课你们就知道了。”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急于发现其中的奥秘,便带着炽热的追求投入到新知的学习中去。
3.在“奇”上激趣
小学生生活经验少,对新事物极易产生好奇心,最喜欢追根问底。根据小学生好奇这一特点,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的智力因素,提出恰当的问题,吸引学生去主动学习,例如教学“圆锥体的体积”一课,老师出示一圆柱形状的陶瓷茶缸,和一个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给学生看,让学生观察估计茶缸的体积是这个圆锥体积的几倍,一些学生单凭视觉判断为2倍,而且认定正确无疑。这时教师让学生动手实验,结果出乎他们的意料之外,是3倍不是2倍,学生自然感到新奇,从而引起兴趣,调动起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4.在“特”上求趣
小学生喜欢动脑筋、想问题。因此,教师要善于抓住数学的特点,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的规律,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一题多解之所以有助于发挥思维的培养,主要是因为它要求学生的思维活动要“多向”,不局限于单一角度,不受一种思路的束缚。为了寻求问题的解决,它要求寻找多样化的解题方式,谋求多种可能。如:“商店运来8筐苹果,每筐30千克,4天卖完。平均每天卖出多少千克?”学生先用学过的知识,想出了30×8=240(千克),240÷4=60(千克),30×8÷4=60(千克),两种分步综合算式解法。这时我引导学生从倍数关系方面想:“4天卖了8筐,是否可以先算出一天卖多少筐?”同学们在我的启发下,又想出了“8÷4=2(筐),30×2=60(千克)”的解法,这时全班同学都欢呼雀跃起来,对想出不同解法的同学表示祝贺。一题多解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发挥思维的能力,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浓厚的兴趣。
总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学好数学的重要前提条件,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时刻有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意识和思想,并通过形式各异的方法和途径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果。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充实自己,提高教学水平,开拓自己的思维,勇于创新,不能停滞不前。只要我们坚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的教学会更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