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邓小平的赣南黄陂之行

来源 :党史文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odenm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72年12月11日早上,这是我一生中难忘的日子。时任宁都县黄陂公社党委副书记的我正在公社办公室办公,突然电话机里传来一阵急促的铃声,办公室负责人接了电话,这是县革委会的来电,通知12日有“重要来宾”来黄陂参观。恰逢公社党委书记钟积兰去省城南昌学习了,办公室负责人便向我与曾奇伟(时任黄陂公社党委副书记)汇报了此事。我与曾奇伟得知此事后,马上碰了头,并作了分工,曾奇伟负责情况汇报,我负责接待事宜。
  我将接待地点选在了公社的一个小会议室,把四张乒乓球桌一字排拢,并叫人到供销社剪来白布遮好,上面又罩了一层塑料薄膜,再挑来一些好点的凳子。
  12日早上,天下着濛濛细雨,公社食堂的李师傅早早做好了早饭,我与曾奇伟吃过早饭后便开始准备迎接。曾奇伟坐在办公室等,我与曾训强在大门口等,曾训强当时掌管着展览馆和毛泽东旧居的钥匙。
  7时40分,曾训强说来宾来了。接着便见一辆北京吉普开了过来,县保卫部的凌立桃主任坐在车上,没有在公社大门口停车,直接往山堂方向开去了。相隔50米,是一辆黑色的伏尔加轿车,我一眼便看出坐在副驾驶位置上的是那个曾经熟悉的身影,原来这位“重要来宾”就是邓小平同志。由于司机不熟悉路,将车子开往了油榨下去的小布方向,我马上比手势,司机便把车倒了回来,我又看见后排坐着卓琳和县保卫部的王贞文。又隔了30多米,来了一部苏联产“嘎斯69”型车子(“文革”前卫生部长李德全来宁都时奖给宁都卫生模范县的),这辆车停下来了,县武装部肖修竹副部长从车上下来,他问我:“老廖,你怎么没去?”我说:“前面的车子没停,开门的钥匙都还在我这里。”
  肖修竹叫我上车,告诉我是邓小平来了,我问他应该怎样称呼,他告诉我叫老首长,并说上面有规定,不要去向邓请示汇报,也不要请他作指示报告。
  到观音排毛泽东旧居后下车,我忙走上前说:“老首长,辛苦了。”
  邓小平回答说:“不辛苦。”他戴灰色鸭舌帽,上身穿荔枝色列宁装,下穿灰色西裤,脚上穿着猪肝色皮鞋。卓琳戴北方人的大帽,还扎了裤脚。
  我见邓小平外衣内没有穿毛衣,只穿了件衬衣,又问:“首长,冷不冷?”
  邓小平说:“我不怕冷,我老婆怕冷。”
  打开毛泽东旧居大门,进厅堂右间,便是毛泽东原来的住房。房间很小,放了一张只有一个抽屉的简陋桌子,还有用两张长凳搭了几块棺材板的床铺。
  邓小平仔细看了,先是沉思,然后感慨地说:“毛主席原来住这样的地方呀!”
  讲解员向来宾介绍了毛泽东在这里居住的时间和期间所做的事情。参观完后,讲解员还补充介绍说:“这是毛主席的住地,对面有个祠堂是朱老总的司令部。”
  参观完回到公社,我领着来宾到会议室休息。
  曾奇伟迎来,与邓小平握手,说:“老首长,辛苦了!”
  邓小平说:“不辛苦。”
  在公社会议室,邓小平坐了上席,卓琳与王贞文坐在一起,我与曾奇伟一人坐一边,其他随行人员也各自坐下。
  桌上已摆好了金桔子、蚕皮糕、油炸粉皮糕、油炸红薯丝、花生糖、芝麻糖等。肖修竹便对我说不在这里吃中饭了,就吃点点心。
  大家坐定,肖修竹简单介绍了情况:“这是黄陂,是苏区,这里曾有过个战役,毛主席在这里呆的时间比较长。”
  肖修竹几句简简单单的介绍后,邓小平说:“这个地方我没有来过。这是个好地方,是反‘围剿’中心,很重要,黄陂对中国革命贡献很大,牺牲了很多人。”
  接着,邓小平问:“黄陂有多少人?”
  曾奇伟回答说:“有近三万人。”
  邓小平又问:“机械化如何?”
  我便介绍了黄陂当时推广使用农机具的情况。
  邓小平听后说:“你们公社很不错嘛!”然后又问:“全县有多少公社?”
  我与曾奇伟回答说有26个,接着便逐一算给他听,说到赖村时,邓小平插话问:“赖村不是于都的吗?”
  我与曾奇伟解释说:“1952年与青塘一起划归了宁都。”
  邓小平点了点头,就说:“我在赖村石街蹲过点,住在一个戏台的地方,蹲了三四个月时间。”
  既然不在这吃饭,我就给他加了一杯竹叶青酒。他喝了酒,说这是好酒。邓小平与卓琳还吃了一些蚕皮糕,对这种东西很感兴趣。邓小平拿了一个金桔子品尝,对卓琳说:“这个好,可以治感冒。”一会儿又说:“我们小鬼感冒了,吃这个东西好。”
  坐了有一个多钟头,他们起身要走,我挽留他们在黄陂吃饭,邓小平说:“县里安排好了。”
  我又问:“首长还有什么事没有?”
  邓小平说:“没有。”
  临走时,通过他司机用报纸包了几斤金桔子,还包了些蚕皮糕、粉皮糕、花生糖、芝麻糖。
  我们送邓小平一行走出公社大门,邓小平还漫步走向刚竣工的黄陂大桥桥头,凝视古老的黄陂,并不住点头,然后才与我们告别上车,我们跟在车后不断向他们招手。临走时,肖修竹对我说首长很高兴,身体也好,走路上石梯踏两个台阶,很稳健。
  11时左右,邓小平一行离开黄陂。
  这事虽然过去几十年了,但我仍记忆犹新,与伟人邓小平仅短短几个小时的接触,便给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他生活简朴,包括他夫人卓琳,穿着都很朴素;他很坦率,自己的问题自己说出来;他能屈能伸,具有政治家的风度;他记忆力惊人,何时何地做过何事都记得很清楚。
  正是这位伟人,在粉碎“四人帮”后复出,引领全国人民改革开放,走上了致富的道路。○
  
  责任编辑 刘金旭
其他文献
[摘 要] 上饶师范学院坚持利用红色资源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将红色资源教育纳入学校党建活动、校园文化建设、大学生专业学习和社会实践活动,有效拓展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径,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吸引力。  [关键词] 大学德育 红色资源 开发利用    改革开放以来,上饶师范学院始终坚持依托当地红色资源优势,紧密结合时代发展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充分利用红色资源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期刊
[摘 要]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各地在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大胆实践,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取得了明显成绩。但也还存在着诸多问题,文化产业发展中还存在着思想观念陈旧、管理体制落后、人才匮乏等三大制约因素。  [关键词] 文化 产业 问题 对策    文化产业是指从事文化产品生产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行业。进入21世纪以来,文化因素越来越多地渗透进经济活动,使经济获得了新的发展形
期刊
改革开放30年间,反腐倡廉问题始终是全党、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回顾30年来反腐倡廉的历程,总结其基本经验,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使中国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国家。    一、反腐倡廉建设的历程    我党历来重视反对腐败。保持廉洁,这是由党的性质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决定的。在30年改革开放的历程中,我党一直坚持同党内出现的各种腐败现象作斗争,并在反腐倡廉斗争的实践中经受住
期刊
[摘 要] 陈独秀领导了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并取得了胜利。他在准备起义的过程中,对于筹集武器,主张取之于敌;对于制敌策略,主张力量要集中;对于起义时机,主张慎重选择,要把握火候。这些主张体现着战略目标明确、战略决策审慎的军事战略特征。  [关键词] 陈独秀 军事战略 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    长期以来,学界对于陈独秀懂不懂军事,有没有军事思想,莫衷一是。陈独秀作为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的主
期刊
[摘 要] 善于做群众工作是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也是党得以生存、发展、壮大的根本基础。而了解和掌握群众心理则是做好群众工作的基础和前提。  [关键词] 群众 乌合之众 群众工作 群众心理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和创造者,既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也是中国共产党从建党伊始便接受并实践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党逐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领导中国人民获得了
期刊
曾山,乳名洛生,学名宪璞,宇玉成,号如柏,曾用名唐古。1899年12月12日生于江西省吉安县永和镇锦原村。1925年随兄曾延生参加农民运动。1926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1月任吉安县农民协会执行委员,参与组织全县农民运动。大革命失败后去广东寻找哥哥曾延生和南昌起义后到广东的革命队伍。同年冬入叶剑英领导的教导团当了一名通讯下士,参加广州起义。1928年春,先后任泰和边区、宫田永福区委书记
期刊
在江西省弋、德、横三县交界的磨盘山下,有这样一个地方,村庄错落有致。村后山林茂盛、苍松挺拔,中间有一大块畈田,一条小溪蜿蜒而过。这里就是德兴县万村乡大田村——张天松同志的家乡。翻过大田村的后山林,就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全国著名的民族英雄方志敏的故乡。    虔诚的农运“追随者”    张天松。1909年7月出生,从小家境贫寒,家中共有兄妹7人,他排行老五,乳名五崽,父母期望家里有个“出头之日”
期刊
2007年,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的《联共(布)、共产国际与中国苏维埃运动(1931—1937)》第十五卷公布了一封尘封70年的密函,引出了一段鲜为人知的陈年往事。这是一封宋庆龄写给王明的信函,全文如下:  亲爱的同志:  我必须向您报告以下情况,这些情况有可能威胁我的工作和损害我将来在中国可能与之有联系的任何运动。我提出这些情况供您研究,希望您能着眼于业已发生的情况,给我提供关于今后行为方式的建议。
期刊
我们在60周年国庆大阅兵的电视实况转播中看到,当履带步战车方队隆隆驶入天安门广场时,播音员解说道:“第四方队是履带式步兵战车方队。这是广州军区成建制参加国庆阅兵的第一个方队,也是广州军区参加今年首都国庆阅兵的唯一方队。这支部队的主体是诞生于秋收起义烽火中的‘红一团’。”你可知道这支参加过秋收起义的“红一团”是怎样演变而来的吗?  1927年9月,毛泽东亲自领导和指挥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部队——工农革
期刊
胡耀邦,1915年出生于湖南浏阳。1930年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1933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34年参加长征。到达陕北后,任共青团中央宣传部长、组织部长。抗日战争时期,先后担任延安抗日军政大学政治部副主任、大队政委,军委总政治部组织部部长。抗日战争胜利后,历任冀察辽军区代理政治部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晋察冀军区第四纵队、第三纵队政委,后调任第十八兵团政治部主任。  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共川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