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红色资源教育促进大学生素质发展

来源 :党史文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上饶师范学院坚持利用红色资源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将红色资源教育纳入学校党建活动、校园文化建设、大学生专业学习和社会实践活动,有效拓展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径,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吸引力。
  [关键词] 大学德育 红色资源 开发利用
  
  改革开放以来,上饶师范学院始终坚持依托当地红色资源优势,紧密结合时代发展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充分利用红色资源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不断拓展大学德育新途径,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全面发展。
  
  一、赣东北拥有丰富的红色资源
  
  红色资源,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形成的伟大革命精神及其载体。它包含精神和物质两种形态。精神形态的红色资源包括革命战争年代所形成的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和西柏坡精神等,蕴涵着爱国为民、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不怕牺牲、敢于胜利的革命精神,这些革命精神是新民主主义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升华,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渊源。物质形态的红色资源是反映这些革命精神的载体,包括革命遗迹、文物、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烈士陵园等,直观形象,具有较强的观赏性和实践教育性。
  上饶师范学院位于上饶市南郊,与闻名中外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上饶集中营”相邻。上饶地处赣东北革命老区,红色资源丰富,分布密集,拥有上饶集中营革命烈士陵园、方志敏纪念馆、闽浙赣革命根据地旧址群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38个,其中国家级2个,省级7个。
  在赣东北为数众多的红色资源中,有两个著名品牌。一是方志敏和方志敏精神。众所周知,方志敏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杰出的农民运动领袖、饮誉中外的民族英雄,1935年1月在上饶怀玉山区被捕,8月6日在南昌就义,时年36岁。方志敏在艰苦的革命斗争实践中所表现出来忠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怀、不屈不挠的革命斗争精神、事实求是的科学态度、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誓死如归的革命英雄主义气节,形成了不可磨灭的方志敏精神。另一个著名品牌是“上饶集中营”。上饶集中营是皖南事变之后国民党反动派在上饶的周田、茅家岭、李村、七峰岩等地设立的一座规模庞大的法西斯式人间地狱,主要囚禁皖南事变中谈判被扣的新四军军长叶挺、被俘的新四军排以上干部和部分从东南各省抓来的共产党员和其它爱国进步人士。这些新四军将士和爱国志士在狱中同凶残的国民党特务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斗争,成功地举行了著名的茅家岭暴动和赤石暴动,谱写了一曲曲气贯长虹的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正气歌。1955年,党和人民政府在上饶茅家岭建立革命烈士陵园,后来又陆续修建了革命烈士公墓、纪念碑、纪念馆、纪念亭等建筑物。茅家岭革命烈士陵园先后被中央政府及相关部门批准为“全国重点革命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全国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二、充分利用红色资源,深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上饶师范学院坚持利用红色资源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拓展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形成了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鲜明特色。
  1、将红色资源教育纳入党建活动。红色资源是党史教育和革命理想信念教育的直接载体。上饶师范学院党委组织部门在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中,把红色资源教育纳入党课教育培训和党组织活动。他们每年都邀请专家学者在党校的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上宣讲赣东北革命斗争史和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组织入党积极分子到革命旧址参观学习;组织学生党员到上饶集中营革命烈士纪念碑前开展入党宣誓和重温入党誓词活动。在这些红色资源教育活动中,大学生们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亲身感受辉煌的革命历史,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提升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将红色资源教育纳入校园文化建设。上饶师范学院坚持将红色资源教育融入校园文化活动之中,既提升了校园文化活动的思想内涵,又让大学生在活动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学院的学生工作部门每年都举办一届校园文化节。文化节内容丰富,既有知识性竞赛活动,又有技能性创作活动。在大学生辩论赛活动中,方志敏的“清贫精神”被作为辩题让辩手去深入思考;在大学生的读书征文活动中,方志敏的《可爱的中国》、《清贫》等遗作被指定为必读书目;在师范生教师基本功“三字一话”比赛中,《可爱的中国》、《清贫》等被指定为书写和朗诵内容;在大学生演讲比赛中,“弘扬方志敏精神,做忠实的爱国者”等题材的参考题也成为参赛选手的选题。上饶师范学院还经常与地方宣传教育部门联系,将反映赣东北革命历史的展览和“方志敏故事”报告团等请进校园。2005年初,由省委宣传部和上饶市委、市政府联合主办的《血染的丰碑——上饶集中营革命斗争事迹展》,在中国革命博物馆首展后在上饶师范学院展出。近年来,在新生入学教育活动中,学院多次邀请人称“故事大王”的陈忠林同志为新入学的大学生作“方志敏故事”专场报告。他以评书、口技等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生动讲述方志敏烈士为革命英勇奋斗的光辉一生,凝练出以“爱国、清贫、创造、奉献”为主要内容的“方志敏精神”,激起了大学生的强烈共鸣。红色资源文化内涵与校园文化活动的结合,实现了红色革命精神在大学校园的广泛传播,使大学生的思想得到了熏陶,理想信念得到了升华。
  3、将红色资源教育纳入大学生专业学习。上饶师范学院深入挖掘和提炼优质红色教育资源,并将其渗透到大学生的专业和课程学习之中。学院与本市革命遗址管理部门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将这些革命遗址作为大学生教育实习和实训的基地。史地系结合专业教学和专业学习,在每年的“五一”、“十一”等节假日,组织旅游专业和历史专业的大学生到基地进行教育实习和实训。大学生在各红色旅游景区担任红色旅游向导和义务讲解员,向游客们宣传红色旅游景区的光荣革命斗争历史和先烈们的革命斗争精神。政法专业、历史专业和中文专业的学生在老师指导下,把赣东北红色革命斗争史、方志敏精神、上饶集中营斗争史等作为学术研究课题;音乐系组织大学生深入赣东北革命老区采风,收集红色歌谣,并创作谱曲,唱响红色革命传统歌曲,多次在全国、全省大学生艺术节获奖。在将红色资源与专业学习结合的过程中,大学生们既为社会提供了知识服务,又深化了对专业知识理解,促进了自身素质的提高。
  4、将红色资源教育纳入大学生社会实践。上饶师范学院与红色资源管理部门建立了稳定的联系,积极开辟红色资源教育第二课堂,建立稳定的社会实践基地,利用红色资源全方位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上饶集中营革命烈士陵园是上饶师范学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基地。每年新生入学后,学院都要组织他们到上饶集中营革命烈士陵园参观学习,了解上饶集中营革命斗争的光辉历史;每年清明节都要组织他们到上饶集中营为革命烈士扫墓,追忆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在暑期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学院团委组织大学生赴革命老区,开展“学习革命传统,服务老区人民”等主题教育活动,丰富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内容和形式;在节假日开展的志愿者活动中,大学生青年志愿者们来到红色旅游景点担任义务讲解员,为游客服务;在寒暑假学院组织的社会调查活动中,赣东北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史也是大学生们学习考察的重要内容。坚持红色资源教育与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结合,使大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接受革命历史和传统教育,增强了红色资源教育的实践性和实效性。
  总之,上饶师范学院坚持利用红色资源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拓宽了思想政治教育渠道,提升了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近年来,学院先后有数百名优秀毕业生自愿选择到赣东北革命老区农村工作,近80%的师范专业毕业生自愿选择到农村从事基础教育工作,为老区脱贫致富和农村教育事业发展奉献青春。2005年12月,教育部《贯彻落实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工作简报》以“进校园进讲坛进展厅进课题江西上饶师范学院德育做足红色资源文章”为题,专题介绍上饶师范学院利用红色资源做好德育工作的做法,充分肯定上饶师范学院利用红色资源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成功经验。
  
  三、几点启示
  
  红色资源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地处革命老区的高校应不断解放思想,事实求实,开拓创新,推进红色资源教育常态化和规范化,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感染力。
  首先,要树立资源意识。红色资源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质资源,其精神内涵既是对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发展,又是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思想源泉。“把红色资源中的精神特质加以开发、提炼,科学地融入到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中去,使人们知其由来,这对于切实推进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意义是不言而喻的。”[1]P44因此,高校应树立资源意识,充分挖掘和利用红色资源,发挥红色资源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独特作用。
  其次,要完善运用机制。高校在利用红色资源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过程中,要争取地方党政部门及红色资源管理部门的支持,建立稳定协调的联系机制;要将红色资源教育纳入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规划和思想政治工作制度建设,制订红色资源教育计划,建立红色资源运用长效机制,推进红色资源教育的规范化和常态化,保证红色资源教育落到实处。
  再次,要创新方法手段。红色资源教育要体现时代性,遵循大学生思想发展规律,贴近学生实际,综合运用理论教育、实践体验、活动参与等方法,充分利用现代传媒技术手段,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活动,努力提高红色资源教育的实效性和感染力。○
  
  参考文献:
  [1]李康平.红色资源研究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高校理论战线.2007,(6).
  责任编辑 张荣辉
其他文献
[摘 要] 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在中央苏区进行了大量的农村调查研究,它们既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我党调查研究的光辉典范。这些调查对当时粤闽赣边区的社会文化进行了很全面的记录和精辟的分析,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关键词] 毛泽东 农村调查 《寻乌调查》     一、引言    毛泽东认为:“要争取和依靠农民,就要调查农村。”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为解决土地革命中一系列重大问题,做了大量
期刊
在人民共和国60华诞即将到来之际,在华夏儿女企盼建国60年国庆大阅兵之时,笔者有幸再次走访了我们的老首长、老领导——1949年开国大典时我军受阅骑兵部队掌旗手、原新疆军区副司令员李正忠中将。  往事如烟,半个多世纪峥嵘岁月的许多往事在李老记忆中已逐渐淡忘,但一提起永载史册的开国盛典,谈及自己高挚军旗接受毛泽东等开国元勋检阅之事,老人却记忆犹新,以无法抑制的激动情怀将那永生难忘的一幕幕娓娓道来。  
期刊
在全省上下认真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视察江西工作时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不断迈出富民兴赣新步伐之际,江西省井冈山精神研究会第三届理事会隆重召开了,这对于进一步深化井冈山精神研究宣传工作、大力弘扬井冈山精神,努力推动我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此,我代表省委、省政府,向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各位专家学者致以亲切的问候!  井冈山精神研究会是我省从事党的理论和革命精
期刊
[摘 要] 教育生态学为大学文化建设提供了新视野。本文在解读大学文化内涵、教育生态学在大学文化建设中的应用的基础上,对教育生态学视野下学校精气神文化建设、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等作出了一些思考。  [关键词] 大学文化 教育生态学 精气神文化    大学是培养人才的摇篮,是人类文化传承、发展与创新的重要基地。从欧洲中世纪现代大学产生之日起,大学就负有传承文化、研究文化、融合文化和创造文化的功能和使命。
期刊
[摘要]太原沈阳审判是新中国首次针对日本战犯的公开审判。此次审判确立了45名日本战犯,审判机构的设置、审判程序的实施及判决结果的确定,都是依照我国相关的法律和政策,同时也完全符合国际法准则和国际惯例。着眼中日关系的大局和战犯的实际情况。中国政府对战犯予以了宽大处理。审判结果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具有重要的政治和历史意义。  [关键词]太原审判 沈阳审判 军事法庭 日本战犯    沈阳太原审判,是
期刊
[摘 要] 在教学实践中,“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实效性总体上呈现出不足特征,这就需要更有效的教学模式来弥补。宏观历史与微观行动转换模式,充分考虑到历史的宏观性与行动者微观性的契合,具有很强的适应性,是一种提高教学实效性的可行模式。  [关键词]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实效性 宏观历史 微观行动 转换模式    课程教学实效性是对教学要求与目标实现程度的反映。要提高教学实效性,实现教学目的,则需要有效
期刊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先后召开了7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对不同时期的统战工作进行了部署。通过追溯这7次会议,可以看出。统战工作已逐步迈入了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的轨道,并呈现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等特征。这一回顾,对今后统战工作的开展有诸多启示。  [关键词]改革开放 全国统战工作会议 与时俱进 启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召开了7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本文拟对这7次会议进行梳
期刊
[摘 要] 社团文化作为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差异化素质、拓展学生人文素养上作用明显。因此,关注高校社团的和谐就是关注和谐校园建设。通过“四重”领导制、干部管理培训、社团集群、项目培优、规范运营等手段,最终形成一个集体舆论健康、组织文化高尚、社团氛围融洽,社团成员民主平等、相互理解,各个环节协调有序的集体组织。  [关键词] 和谐 学生社团 校园文化    高校学生社
期刊
[摘 要] 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的有机结合,是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中国领导人非常重要的外交策略思想,也是新中国外交的一个显著特色。新中国与法国、加拿大、日本、英国、美国等西方大国的各具特色的建交模式,就是外交的原则性与灵活性结合的生动写照。  [关键词] 建交模式 原则性 灵活性 大国外交 新中国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宣告成立,取代中华民国政府成为全中国的唯一合
期刊
[摘 要] 战争与革命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晋绥边区乡村变革的两大重要变量。革命根基牢固的晋绥抗日根据地,虽受日本侵略破坏,但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性政策是其乡村变革的主要原因,亦是乡村社会结构变动的外在动力。党在乡村实施一系列的革命措施,改造乡村社会,其影响巨大。然乡村之变化并非按党的政策合理演进,出现某些负面效应,引起地主、富农阶层的抵制。  [关键词] 党的政策 晋绥边区 日本侵略 乡村革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