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兴趣与理论的统一

来源 :中华少年·教学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fnpfij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教学是以老师和学生为纽带的组织形式,贯穿整个教与学的过程。教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执行者,在教学过程中占主导地位。怎样使自己教授的知识有效地被学生掌握吸收,怎样使教与学融为一体、和谐一致,我认为除了教师本身要具有过硬的知识本领外,非智力因素在教学中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当今的素质教育大环境下,显得尤为重要。
  数学教学不象文科那样趣味盎然,但在教学过程中知识又环环相扣,这是这门学科的特点。但是,我认为只要激发了学生对这门知识的热爱,提高了他们的兴趣,同学们照样能学得乐
  此不疲。但是要做到这一点,需要老师付出极大的努力,除了使课堂教学生动有趣外,还可以通过对他们进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达到此目的。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学习活动或学习对象的一种力求认识和探索倾向,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时,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就会全神贯注、积极主动、富有创造性地对所学知识加以关注和研究,因此,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就数学而言,在教学过程中,作为课堂的执行者,我们应该对此加以强化,要善于运用幽默的语言、生动的比喻、有趣的例子、别开生面的课堂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数学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以我国在数学领域的卓越成就,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还要挖掘绚丽多姿而又深邃含蓄的数学美,给学生以美好的精神享受,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热爱。总之,我们应通过多种手段、多种方式、多种途径不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大家感受到数学中充满了美,数学也是一门生动活泼的科目,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一,非智力因素对教学的积极作用以及增强作用的方法
  1、激发学习动机
  我2001年9月参加工作,原来在家乡的一所乡镇中学任教,于2009年8月考入县直属中学—盘县第八中学。现在任的班级学生在低年级时比较放松,很多人还没把心思放在学习上,有些是来学校混日子,有些是为父母而学习,这样的学习动机不可能获得好的学习效果。我就从态度上动手,先抓住几个典型的学生。其中有几个男生很聪明但贪玩,我让其中一个当我的科代表,在班上给他树立威信,私下给他鼓劲,尽力拉拢我们的感情。结果这种移情心理发生作用,他的数学科成绩有明显进步,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不能给老师和科代表这个名字丢脸”。这里发生积极影响的是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我给他引导,让他对自己的学习有信心,对我这个老师有感情,人性化的心理教育自然给学科教学带来促进。
  2、增加学习兴趣
  但是,仅仅靠感情是不能长久的,如果学生始终不喜欢数学,他在我的信任和期望下反而会背上心理包袱,害怕辜负我的厚爱,这给学生增加不少负担。所以,根源应该在于培养兴趣,这时也要注意学生非智力因素的作用。自身心理的维持作用和定向作用尤为重要,挖掘数学科的实用性和趣味性,引导学生从身边发现数学。一旦他们对数学有了兴趣,就算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什么困难,他们也能在非智力因素的影响下坚持不放弃,也可以自觉的给自己定立目标,排除来自内外的干扰。我就是利用这点,时常给他们讲数学家的威望,以及他们对国家所作的贡献,慢慢的改变他们对数学的看法,渐渐的喜欢上它。
  3、改善学习习惯
  有了学习的兴趣,接下来就是要改变学生的不良学习习惯,例如不记笔记,爱抄作业答案等。其实,对有兴趣的东西他们是愿意去为它而改变的,特别是当他们发现以前的一些做法根本不能让他们学好数学,不会应用,而且是阻碍,学生都急切想改变,这时是我插手的好时机。于是我就改善他们的学习习惯,从内心关心和帮助他们。
  
  二、有了很好的学习兴趣,再通过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数学学习是再创造、再发现的过程,必须要有主体的积极参与才能实现。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紧紧围绕这一点,从学生的实践出发,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出有利于学生参与的教学环节,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和交流,获得数学知识,发展数学思维,提高创新能力。
  1、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概念、定理、公式的发现与推理过程
  传统的教学中,基本概念、基本定理及公式通常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新教材给我们开拓了新的思路,我们应积极引导学生关注概念、公式的实际背景与形成过程,让学生理解其来龙去脉,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同时,让学生掌握数学证明的思想脉络,体会数学证明的思维和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严谨性和独创性。
  2、以学生为主体,营造严谨活泼的课堂气氛
  改变课堂上传统的老师问学生答的旧模式,更多地采取讨论、辩论等方式,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问题可由学生来提出,结论由学生来探究,方法由学生来摸索,结果由学生来评价,甚至可以让学生上讲台讲解。鼓励学生标新立异、挑战知识权威,使学生解放思想、开阔视野,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3、联系现实生活,提出问题,创设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
  没有对常规的挑战,就没有创造。而对常规挑战的第一步,就是提问。一个好的提问比一个好的回答更有价值。因此,我们可以将学生内容设计成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来引发学生更多的提问,启发学生思考,逐步使学生学会将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学会用数学观点观察分析现实问题,并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初步掌握建立数学模型的思路和方法。如讲到“可能性”这一节时,可让学生对现实生活中的彩票中奖率进行研究,比较各种形式的彩票中奖率的高低。
  4、组织学生研究开放性课题
  在研究过程中,学生可以将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这也是一个极好的实践、思考、探索和交流的过程。如讲“水位的变化”这一节时,在引导学生探讨完例题后,可以让学生从实际生活当中寻找与例题相似的数据处理问题,像股票的涨跌、潜艇的沉浮等。由学生自行设计数据表格、提出问题,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给出评价,做成一个小型的数学报告或数学论文。通过这种开放性课题的研究,学生既提高了数学语言的运用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又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获得了新的知识,增强了合作意识,发展了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三、加强“普实”工作的开展,让学生通过学习兴趣回到现实生活中与实践完美结合,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促进学生的技能发展
  针对这个问题,我们能说会道,但在教学中很少有教师把其落到实处,因为老一套的教学方法成了自然。如:在教初一数学“几何体”部分时,我们可以鼓励学生深入到生活中去寻找或制作教材中的几何体并拿到课堂上来。在寻找的过程中,学生就开始对几何体图像有了感性认识,当让学生寻找制作的东西成为课堂上的教具时,这样培养了他们动手、动脑的能力,同时,也充分发挥了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这样教学效果远比教师拿来现成的教具要好得多。在过去的教学中,教师往往忽略学生的这种能动性和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出来的学生只会理论而不会操作,这样的学生只能被现实社会所淘汰。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和发展,不更新教学理念是行不通的。又如“正方体的表面展开”这一问题,答案有多种可能性,此时,我们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和发挥的空间,让学生自己制作一个正方体纸盒,再用剪刀沿棱剪开,展成平面,并用“冠名权”的方式激励学生去探索更多的可能性,这样,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而且也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同时,在班上让学生进行图形的演示,老师解说,这种动手操作的方法,对理化生学科来说更为重要,但数学也不例外。作为数学教师,在上到图形的拼接与组合时,应多普及实验,让教学从“知识传授的”传统模式转变到“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模式,进行实验思想方法的渗透,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这即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普实”工作的目的所在。在课堂教学的实践中我们应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教学方法上进行深入地探索和研究,并结合近几年教改中涌现的激励式、探究式、发现式、情趣式等优秀的教学法,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结合学科的特点有选择地加以吸收利用,逐步形成符合自身实际的教学法,让理论与实践完美统一,促进学生的技能发展。
  
  四、科学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教育和多媒体教学
  除以上诸方面外,首先,我们还要科学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教育,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发展变化,进一步推广知识的深度、广度和信息度。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多组织学生观看相关的数学碟片,让他们从中了解数学理论与实践的文化背景,以及跟现实生活的联系,这样会让他们感觉知识不但新鲜而且有趣。另外,科学合理地从网络上查阅有关资料,随时掌握信息,让课堂教学信息化、丰富化。其次,利用多媒体开展教学活动。如讲到物体的三视图时,通过自己近几年来的教学经验,总发现学生很难抽象出物体的视图形状,针对此情况,我觉得最好的方法是利用投影仪将物体的视图投影在平面上,让抽象的事物具体化,然后通过观察,让学生画出物体的三视图,再由视图想到原来的体,慢慢地,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逆向思维能力就得到了提高,从而课堂教学多姿多彩而又充满活力。
  总之,我们应灵活使用教学法,设计出新颖的教学过程,通过学生“想一想”“做一做”“试一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同时开展更多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从应用中体会数学的快乐、价值及实用性,从而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真正喜欢数学这门枯燥无味的学科。
其他文献
一、从教师“照抄教案”现象谈起  平时的教学现状调查和听课中发现如下令人忧虑的现象:许多教师照抄教案以应付上级的教学六认真检查;部分教师长期不备课,临上课时拿着教案书走上讲台“即兴施教”;多数教师是先上课,后备课(抄教案)。这三种怪现象所造成的弊端是不言而喻的。由此我想到当前许多农村学校的教师怕承担上公开课的缘由。试想:以往照本宣科式地教学搞惯了,以往“上到哪儿黑就到哪儿歇”的作法操练惯了,突然来
期刊
摘要:通过对图底关系理论发展的初步介绍,结合图底关系理论的基本特征及其在各个领域的发展状况,引出图底关系运用在室内空间中存在的问题。进而从平面布局、地面、墙面、天花、空间等方面阐述并分析其中的图底关系。力图通过图底关系在室内空间中的认识和运用,解决室内空间凌乱、拥挤的局面。  关键词:图形 背景 视知觉 室内空间    1图底关系的由来及在各个领域的运用  图底关系的产生,来自于视觉心理学家的试验
期刊
摘要:在提倡与学生平等的新课程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中出现的课堂问题行为是不容忽视的,这需要广大的教师在教学策略、教学机智、教学素养等各个方面加强努力。  关键词:如何 规范 课堂 纪律    在提倡与学生平等的新课程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经常会遇到,有些学生课上交头接耳、高声喧哗、作滑稽表演、口出怪调等扰乱课堂秩序和故意惹人注意的行为。这样的行为不仅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而且常常引起课堂纪律问题,影响
期刊
摘要:初中英语教学中,初中阶段应打牢基础,课堂上建立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教师要以学生的英语学习为中心,扎实抓好课堂教学,让学习落到实处。  关键词:英语教学 处理 几种关系    我国中小学基础教育英语教学自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广大英语教师对新课程理念深入学习,认真思考,大胆实践,掀起了教学改革的高潮,使中小学英语教育教学发生着一系列深刻的变化:教师观念更新,各种新课堂模式应运而生,教师角色、师生
期刊
在新课程的理念下,要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创新能力。那么要培养学生以上的能力,首要问题是要有提出问题的能力,才会有创新能力,没有问题的提出,做题也好、实验也好,会觉得像个木偶。这当然受到了应试教育的影响,原来传统的教学,都是教师一手包办,教师怎样说,学生怎样做,有点像一个机器人,没有自己的主见、思想,因而就没有问题提,也就没有创意,如死水一潭。那么,在物理教学中如何才能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呢?
期刊
摘要:广东省民办高校学生思想具有独特性、时代性。如何根据学生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德育措施,是增强民办高校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关键所在,也是本文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高职学生;思想状况;对策    党和国家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治国方略,特别是党的十七大突出强调了教育的重要地位,明确提出了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客观上突出和强调了高校德育的地位,同时也为高校德育提出了更高更严的
期刊
摘要:素质教育是全面培养学生能力的教育,是一种创新教育,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创新的教育。发展素质教育,笔者认为,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十分重要、不可或缺的环节。  关键词:重视 阅读 能力 培养    素质教育是全面培养学生能力的教育,是一种创新教育,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创新的教育。发展素质教育,笔者认为,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十分重要、不可或缺的环节。    一、阅读能力是国际上检验学习能力
期刊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写作是用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质的综合表现,创设情境有益于激起学生写作兴趣与激情。  关键词:小学生写作 创设情境 兴趣培养    中学作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难点。课堂上,单纯依靠教师的语言描述,要求学生进行一定的思维创作,他们也感到很困难或无从下笔,特别是中学生,
期刊
《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并且明确强调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改变以往的“满堂灌”的教学作风,变“控制和服从”的关系为“指导和主人”的关系,变“师问生答”为“畅所
期刊
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最重要的动力,兴趣尤其对初学音乐的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呢?现在就我在教学中的体会谈几点看法。    一、适当讲解一些基本乐趣知识,在音乐教学中讲授乐理知识是不可缺少的环节  上音乐课时光学唱歌,时间一长学生就会产生厌烦情绪,有的学生一看到乐理知识就发怵。对此,我的做法是先不要一次性地全面讲授音乐知识,而是化整为零,随需随学,日积月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