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到中秋分外明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8410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设计意图
  
  1.学生通过本次学习,了解中秋节的来历、习俗等,感受中秋节的文化内涵,亲身体验我国传统佳节的独特魅力。
  2.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和团结合作精神。
  3.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和审美情趣,锻炼学生的创造能力、实践能力,充分张扬学生的个性。
  
  过程预设
  
  一、激发探究热情。讨论学习方案
  1.同学们,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又快来临了。古人云“月到中秋分外明”、“月是故乡明”,你知道为什么会有这种说法吗?说起中秋节,你会联想到一些什么呢?(学生交流)
  2.同学们想到了这么多,可见大家的课外知识很丰富。的确,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如果深入探究,你肯定会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中秋文化的博大精深。让我们来开展一次关于中秋、关于月亮的综合性学习好吧?
  3.讨论:
  ①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来感受中秋文化呢?(了解中秋节的来历、习俗,搜集一些与中秋、月亮有关的诗词、散文、歌曲、故事、绘画、民间传说、对联、灯谜等)
  ②怎样获得这些资料呢?(访问身边的长辈、查阅书籍、上网查询)
  ③如何整理这些资料,如何向大家展示你的学习所得呢?(可以小组分工,作好记录;可以将有关资料装订成册;可以办一份关于中秋节的手抄报;可以写一写自己的学习心得;可心举办一次“中秋赏月晚会”,在晚会上讲故事、猜谜语、唱歌跳舞、朗诵诗词……)
  ④自由组合成小组,组内分工,安排时间。(用1—2周时间准备,各小组可各有侧重地搜集)
  
  二、分组搜集资料。开展综合性学习
  1.通过访问、读书、上网搜集资料,作好记录。
  2.分门别类地整理自己搜集到的资料,装订成小册子,给小册子取一个好听的名字,并配上插图。资料较少的则办一张关于中秋节的手抄报。
  3.写一份“中秋赏月晚会”的策划书。
  4.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画一幅中秋图,或学唱一首关于中秋的歌,或表演有关的舞蹈、小品。
  5.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古诗、词,赏析并背诵。
  6.为亲人朋友制作中秋礼物(贺卡等)。
  7.写一篇作文,抒发自己的中秋感悟,或抒写对远方亲人、朋友的思念之情。
  
  三、展示实践成果,感受中秋文化
  1.将学生制作的“小册子”、“手抄报”、“策划书”“贺卡”等在班内展出、交流,并评出“最佳创意奖”、“内容丰富奖”、“积极参与奖”等。
  2.根据学生的“策划书”以及所搜集的资料举行一次“中秋赏月晚会”。以晚会为载体,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实践成果。
  ①在优美的《春江花月夜》乐曲声中,主持人:凉风习习,丹桂飘香。今天我们迎来了祖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中秋节是怎样来的呢?中秋节有哪些风俗习惯呢?请听——(学生讲述中秋的来历、风俗以及朱元璋与月饼的故事)
  ②原来中秋还有这么多说法不一的来历,还有这么多的不同的风俗。今天我们也学古人欢聚一堂来赏月、话月。瞧,月亮升起来了,看到那桂花树了吗,看到月亮上那缥渺的人影了吗?这,在民间流传着许多动人的神话故事。(学生讲述“吴刚伐桂”、“玉兔捣药”、“月下老人”的故事,表演故事“嫦娥奔月”)
  ③碧空如洗,圆月如盘。在皎洁的月光下,古代的文人墨客把酒临风,落笔成文,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句。请听诗朗诵。(苏轼的《水调歌头》、李白的《月下独酌》、《古朗月行》等)
  ④古往今来,人们常用“月圆”、“月缺”来形容悲欢离合。客居他乡的游子,更是以月来寄托深情。下面这些诗人的名句你知道吗?请续说后半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⑤月朗风清之夜,亲友团坐,邀月话谜,以谜助兴,也是中秋节的传统习俗之一。这次,我们班许多同学也搜集到一些中秋灯谜,让我们一起来猜一猜。(“明天日全食”打一字——月;“二月平”打一字——朋;“月与星相依,日和月共存”打一字——腥;“一对明月毫不残,落在山下左右站”打一字——崩;“残月斜照影成对”打一字——多;“中秋菊盛开”打成语一花好月圆;“月有阴晴圆缺”打经济学名词——自负盈亏。
  ⑥瞧,月亮越升越高了,多美的月夜啊!皓月当空,让我们再来欣赏几首中秋的著名歌曲吧。(听录音《但愿人长久》《霓裳羽衣曲》《月光曲》,学生表演唱《十五的月亮》)
  ⑦小结。晚会结束。
  评析
  上述教学设计。凸现如下特点:
  1.把发展语文能力作为根本目标。语文综合性学习是语文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根本目的在于通过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以及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本次活动,在开展学习、交流成果的过程中,非常注重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如: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组织策划的能力,口语交际的能力,书面表达的能力,积累语言、感悟语言的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等。
  2.突出了学习的自主性与实践性。语文综合性学习重参与,重体验,注重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的乐趣,得到的体验,习得的方法,形成的能力。因此,本设计让学生自己讨论学习的方案,自己搜集,自己整理,自己设计制作集子,自己策划晚会等。
  3.注重学习的交流展示与评价。综合性学习非常重视组与组的交流,交流本身就是一种学习。将自己的学习成果展示出来,并获得别人的赞赏,则是学生的一种需要。为此,设计中既有展览,又有晚会,还从各个不同的角度评出不同的奖项。这样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更高了,并形成良性循环。
其他文献
教学目标  掌握生字,有感情地朗读韵文。    课前准备  词卡、昆虫头饰、CAI课件。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引入  这节课,让我们伴随着动听的音乐,继续到大自然中去观察和采集昆虫。  二、学习第二行词串  (一)“田野”。  1.导入:咱们到了,这是什么地方?(课件出示:田野)  2.观察画面,理解“田野”的意思。  这一块一块的就是稻田,有田有土的地方就叫田野。  3.指导朗读
期刊
设计理念  1.开展探究性学习。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遵循“设疑(发现问题)——探究(研究问题)——归纳(问题解决)——应用(问题迁移)”的流程,提出问题,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共同研究,主动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2.以读为本,读中明理。围绕中心议题,自主探究与发现,个性解读,发展学生语文综合素养。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感悟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的
期刊
一、习作内容    编写动物的童话故事是人教版小学第五册“积累·运用四”中的一次习作训练,这次习作重在想象,要求学生借助小动物去写他们心中的故事,去表达他们要表达的情感。因此,我鼓励学生展开想象,打开他们的思路,让他们自由表达。    二、设计理念    本课的设计我通过创设情境,点拨引路,自选材料等一系列充满童心童趣的教学环节,积极创设生趣盎然的童话氛围,克服以往作文课中写作与生活相脱节的状况,
期刊
词语作为语言结构的基本单位,一直以来在语文教学中占有着重要的地位。词语教学直接关系到学生的阅读能力,关系到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新课程背景下的词语教学与传统词语教学相比,有哪些新的教学理念呢?新课程背景下的词语教学应强调“三重”,即重感悟、重经验、重积累。下面结合《黄鹤楼送别》(苏教版语文第九册)中的几个词语教学片断来谈。    重感悟    教学片断:饯行  师:“饯行”是什么意思?  生:“饯行
期刊
【习作内容】  学习使用修改符号,掌握修改作文的方法。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不仅要注意考查学生修改作文内容的情况,而且要关注学生描写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和方法。”以此为指导思想,上好这次作文修改指导课。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明确要
期刊
最近笔者读了贵刊2005第7~8期《这类句子不是病句》一文。文中认为“全班同学的作业都交了,只有陈华一个人还没交”是舛互修辞手法的运用,不能算是病句。对此说法,笔者不敢苟同,特撰写此文与张老师商榷。  首先我们要弄清楚什么是舛互的修辞手法。所谓舛互,就其实质来说,是指先对事物看似全部、实质并非全部的对象肯定或否定,接着再否定或肯定事物的部分对象;或者先肯定或否定事物的全部,再否定或肯定一个表面看似
期刊
在校本教研中,课例研究是解决教学问题、促进教师发展的重要形式。我们选取了苏教版第九册课文《爷爷的芦笛》作为课例,先由两位教师拿出教学设想,之后分两个备课组进行两轮教学设计——课堂观察——诊断反馈,各形成一个比较成熟的教学方案,接着由两位老师分别在两个不同班级进行教学,最后交流反思、总结经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以下是两个不同的教学设计。    第一组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一、以声促忆,感知
期刊
新课标强调:在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地读,让学生在读中入情入境,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训练语感,在读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在读中受到感情的熏陶,从而实现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在课改的今天,我们提倡“以读为本”,既是传统语文教学的回归,又是把准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和基本理念的体现。《再见了,亲人》是一篇叙事抒情的散文,是一篇体现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教育的和谐统一的好文章。可是,由于文中描述的事件的时代久远
期刊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认识“家、白”等104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培养自主学习、积极表达的能力。  3.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快乐,激发爱家爱国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流程    一、师生交谈,激趣设疑  1.小朋友,你们好!我是邵老师,我的家在××小区××幢×单元×室,欢迎小朋友去老师家作客。你们欢迎老师去你们家作客吗?谁来说说自己的家?咱们今天一起学习
期刊
[习作内容]    一说到秋天的景物,大家马上就会想到蓝天、白云、秋风、落叶。秋天的景物,可不止这些呀!到校园、公园、农村、山野,去走一走、看一看、听一听、闻一闻吧。只要用心观察,你就一定会有新的发现。 请你选择一处景物,仔细观察,开展想象,用手中的笔把秋天的景物写下来,写出这处景物的特点。如果你们班已经组织了秋游活动,可以写秋游活动中看到的景物。    [设计理念]    以观察、想象、体验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