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校企合作办学是目前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如何使高职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思想政治教育者探讨的重要课题。本文指出了校企合作模式下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产生的原因,探索教育的有效途径,增强校企合作模式下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关键词]校企合作 高职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校企合作是教学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学校和企业实现优势互补,资源互用,提高育人的针对性和技能型技术人才的培养质量,使学校教育及企业管理更加现代化,实现学校与企业共赢的有效途径,也是解决我国高等教育重理论轻实践、学术型、工程型人才与技术型人才出现断层问题的重要举措。在校企合作模式下,如何培养高职学生具备社会需求的知识与良好的品德修养, 健康的心理素质及敬业精神,在激烈的市场经济竞争环境中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思想政治教育者探讨的重要课题,对于提升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一、校企合作模式下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1.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政治素养、思想品德、职业道德等传统的教育内容主要是以教材为主的课堂教学,并未遵循校企合作的特点充分考虑到企业的实际需求作相应调整;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法上,经常存在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不对接的现象,很多思想政治工作者仍以灌输式教育为主的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方法, 空泛、说教意味浓烈,缺乏吸引力,不能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思想不重视,认识不到位。在当前校企合作模式下的高职院校教学过程中,学校更多关注的是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及教学计划,忽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认为高职院校只需技能的培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有可无,导致思想政治教师队伍基础薄弱。
2.高职学生群体的特殊性
(1)认知方面存在的误区
高职院校的招生对象是普通高中毕业生和具有与高中同等学历的学生,录取批次在本科之后,大部分高职学生中学时成绩不理想,自信心不强,尤其一些学生经过了努力仍然上不了本科学校,就认为自己是高考中的失败者,产生强烈的失落感和自卑心理,变得焦虑无所适从,迷茫彷徨,甚至不服从学校严格的管理,管理越严,逆反心理越严重。
(2)学生价值观与社会经济发展多元化的矛盾
在校企结合实践过程中,学生与外界社会接触增多,接受外部环境的影响也增多,作为心智尚未完全成熟的社会新人,他们大多对社会不良风气和不良诱惑抵御力不够,缺乏判断力,思想、心理方面及道德行为上容易产生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悖的情况,削弱了预期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3.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缺乏企业的指导与评价
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学质量评价的测定主体单一,往往只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师的理论考核,而不重视发挥企业的指导和评价作用。其次,教学质量评价的方法内容不全面,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评价上, 大多集中在考核理论课的教学和其他校内表现,没有跟踪到毕业生到企业后“怎么干、干得怎么样”,缺乏引入企业对就业学生思想政治综合素质的评价反馈机制。
二、校企合作模式下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探析
1.有效整合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内容
(1)注重职业道德的培养
校企结合模式下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有明显的职业特征,因此在教育内容上凸现职业性,突出职业价值导向,重视职业道德教育并以此为着力点贯穿于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把先进的职业理念、职业行为素质、职业心理素质等文化知识融入到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并与学生的专业和岗位紧密联系起来,培养学生高尚的职业道德情操,适应时代的需要。
(2)企业文化的熏陶
企业文化是指在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形成的一系列具有该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和物质形态,是指导人们从事工作的哲学观念。它包括经营观念、企业精神、企业制度、文化环境、企业产品等,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和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企业发展之魂。可以通过企业运作制度展示、企业典型事迹推广以及形成书面化的思想政治教育素材并投入教学,引入企业文化来开展自我教育、自我激励,这对学生思想品德具有积极的熏陶作用。
2.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拓宽教育平台
加强和改进校企合作模式下的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教育方式创新不容忽视。在坚持课堂教学的主渠道地位的同时,开发和应用新的工作方法,开展诸如联谊会、辩论会、专题讲座等,丰富学生文化生活,邀请优秀企业员工进行互动,帮助学生尽快融入企业。此外,随着信息多样化的发展,广播、报纸、杂志、板报、网络等各种媒介宣传逐渐成为当代大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可以根据院校的特点,为学生构筑心理咨询与交流的平台,如党建信息平台、QQ群和飞信群等,解答学生的一些困惑,帮助其渡过思想、学习、就业的难关。
3.创新教育主体,加强校企合作共同培育人才
校企结合模式下的育人过程中多了实习、实训、实践这样一个环节,使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结构变得复杂,既有专职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教师,也有从事学生教育管理的辅导员、班主任,同时,还有校方聘请的企业优秀管理者或技术人员,他们不仅要传授专业技能,还应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因为他们和学生接触的机会较多,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会在教学过程中表露出来,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这就要求优秀管理者或技术人员们不仅要具有渊博的专业知识储备,还要有崇高的思想道德品质,在实训任务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使学生既成才又成人。
4.加强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积极疏导学生心理困惑
高校的辅导员需要良好的心理素质与平和的心态面对学生,做学生思想的启发者,渗透性地影响和管理学生,帮助大学生认识自我,正确地观察和评价自我,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并及时传达中央和学校对学生就业的政策,引导学生自我开解,缓解压力,较好的适应新环境,提高自信心。
5.加强企业的指导与效果评价
校企合作模式下,学生最终接受的是企业的考核,企业不但对学生的专业技能传授有职责,同时,也对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有责任,毕业生能否符合市场用人标准和需要,关乎到能否对企业发展做出应有贡献,让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因此,应在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体系中引入企业因素进行指导与综合评价。例如,组织校企干部听课、考察实践教学、召开教师及学生座谈会等形式参与思想政治教学工作的检查、监督、指导和评价,及时发现问题、处理问题,以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建立校企之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畅通渠道和信息反馈机制,把学生毕业后到企业工作表现作为评价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的重要补充。
总之,在校企合作模式下的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同于传统的理论教育,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加强针对性和艺术性,不断地探索和创新育人模式,使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始终保持旺盛的生机和活力,顺应时代的发展,为祖国的建设和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基金项目:本文由陕西省普通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特色学科“大学生素质教育系统化研究”项目资助,项目编号:陕教位(2009)6号—1
[参考文献]
[1]刘彤,汪晓萍.利用校企合作开展高职高专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和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导刊,2009(1)
[2]李雪艳.校企合作模式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探讨[J], 科教纵横,2011(6)
[3]孟祥春.“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下的思想政治导师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8(2)
[4]李贞.校企合作下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探析,百科论坛[J],2011(8)
[5]罗德贤,李俐.浅析高职校企联合办学班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6)
(作者单位:陕西科技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理论科研部 陕西西安)
[关键词]校企合作 高职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校企合作是教学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学校和企业实现优势互补,资源互用,提高育人的针对性和技能型技术人才的培养质量,使学校教育及企业管理更加现代化,实现学校与企业共赢的有效途径,也是解决我国高等教育重理论轻实践、学术型、工程型人才与技术型人才出现断层问题的重要举措。在校企合作模式下,如何培养高职学生具备社会需求的知识与良好的品德修养, 健康的心理素质及敬业精神,在激烈的市场经济竞争环境中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思想政治教育者探讨的重要课题,对于提升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一、校企合作模式下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1.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政治素养、思想品德、职业道德等传统的教育内容主要是以教材为主的课堂教学,并未遵循校企合作的特点充分考虑到企业的实际需求作相应调整;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法上,经常存在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不对接的现象,很多思想政治工作者仍以灌输式教育为主的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方法, 空泛、说教意味浓烈,缺乏吸引力,不能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思想不重视,认识不到位。在当前校企合作模式下的高职院校教学过程中,学校更多关注的是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及教学计划,忽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认为高职院校只需技能的培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有可无,导致思想政治教师队伍基础薄弱。
2.高职学生群体的特殊性
(1)认知方面存在的误区
高职院校的招生对象是普通高中毕业生和具有与高中同等学历的学生,录取批次在本科之后,大部分高职学生中学时成绩不理想,自信心不强,尤其一些学生经过了努力仍然上不了本科学校,就认为自己是高考中的失败者,产生强烈的失落感和自卑心理,变得焦虑无所适从,迷茫彷徨,甚至不服从学校严格的管理,管理越严,逆反心理越严重。
(2)学生价值观与社会经济发展多元化的矛盾
在校企结合实践过程中,学生与外界社会接触增多,接受外部环境的影响也增多,作为心智尚未完全成熟的社会新人,他们大多对社会不良风气和不良诱惑抵御力不够,缺乏判断力,思想、心理方面及道德行为上容易产生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悖的情况,削弱了预期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3.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缺乏企业的指导与评价
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学质量评价的测定主体单一,往往只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师的理论考核,而不重视发挥企业的指导和评价作用。其次,教学质量评价的方法内容不全面,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评价上, 大多集中在考核理论课的教学和其他校内表现,没有跟踪到毕业生到企业后“怎么干、干得怎么样”,缺乏引入企业对就业学生思想政治综合素质的评价反馈机制。
二、校企合作模式下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探析
1.有效整合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内容
(1)注重职业道德的培养
校企结合模式下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有明显的职业特征,因此在教育内容上凸现职业性,突出职业价值导向,重视职业道德教育并以此为着力点贯穿于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把先进的职业理念、职业行为素质、职业心理素质等文化知识融入到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并与学生的专业和岗位紧密联系起来,培养学生高尚的职业道德情操,适应时代的需要。
(2)企业文化的熏陶
企业文化是指在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形成的一系列具有该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和物质形态,是指导人们从事工作的哲学观念。它包括经营观念、企业精神、企业制度、文化环境、企业产品等,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和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企业发展之魂。可以通过企业运作制度展示、企业典型事迹推广以及形成书面化的思想政治教育素材并投入教学,引入企业文化来开展自我教育、自我激励,这对学生思想品德具有积极的熏陶作用。
2.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拓宽教育平台
加强和改进校企合作模式下的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教育方式创新不容忽视。在坚持课堂教学的主渠道地位的同时,开发和应用新的工作方法,开展诸如联谊会、辩论会、专题讲座等,丰富学生文化生活,邀请优秀企业员工进行互动,帮助学生尽快融入企业。此外,随着信息多样化的发展,广播、报纸、杂志、板报、网络等各种媒介宣传逐渐成为当代大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可以根据院校的特点,为学生构筑心理咨询与交流的平台,如党建信息平台、QQ群和飞信群等,解答学生的一些困惑,帮助其渡过思想、学习、就业的难关。
3.创新教育主体,加强校企合作共同培育人才
校企结合模式下的育人过程中多了实习、实训、实践这样一个环节,使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结构变得复杂,既有专职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教师,也有从事学生教育管理的辅导员、班主任,同时,还有校方聘请的企业优秀管理者或技术人员,他们不仅要传授专业技能,还应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因为他们和学生接触的机会较多,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会在教学过程中表露出来,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这就要求优秀管理者或技术人员们不仅要具有渊博的专业知识储备,还要有崇高的思想道德品质,在实训任务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使学生既成才又成人。
4.加强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积极疏导学生心理困惑
高校的辅导员需要良好的心理素质与平和的心态面对学生,做学生思想的启发者,渗透性地影响和管理学生,帮助大学生认识自我,正确地观察和评价自我,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并及时传达中央和学校对学生就业的政策,引导学生自我开解,缓解压力,较好的适应新环境,提高自信心。
5.加强企业的指导与效果评价
校企合作模式下,学生最终接受的是企业的考核,企业不但对学生的专业技能传授有职责,同时,也对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有责任,毕业生能否符合市场用人标准和需要,关乎到能否对企业发展做出应有贡献,让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因此,应在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体系中引入企业因素进行指导与综合评价。例如,组织校企干部听课、考察实践教学、召开教师及学生座谈会等形式参与思想政治教学工作的检查、监督、指导和评价,及时发现问题、处理问题,以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建立校企之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畅通渠道和信息反馈机制,把学生毕业后到企业工作表现作为评价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的重要补充。
总之,在校企合作模式下的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同于传统的理论教育,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加强针对性和艺术性,不断地探索和创新育人模式,使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始终保持旺盛的生机和活力,顺应时代的发展,为祖国的建设和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基金项目:本文由陕西省普通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特色学科“大学生素质教育系统化研究”项目资助,项目编号:陕教位(2009)6号—1
[参考文献]
[1]刘彤,汪晓萍.利用校企合作开展高职高专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和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导刊,2009(1)
[2]李雪艳.校企合作模式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探讨[J], 科教纵横,2011(6)
[3]孟祥春.“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下的思想政治导师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8(2)
[4]李贞.校企合作下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探析,百科论坛[J],2011(8)
[5]罗德贤,李俐.浅析高职校企联合办学班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6)
(作者单位:陕西科技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理论科研部 陕西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