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庄子后学对庄子生死观的发挥

来源 :文化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wj123zw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庄子后学对于庄子思想中的悲剧意识有所发挥,它更多地关注人的生死与社会的关系,在人性自身和社会因素中寻找悲剧产生的原因,这在庄子更多的关注自然与人的生死的基础上,显然是有所发挥的。笔者对庄子作品及庄子后学作品的界定以刘笑敢《庄子哲学及其演变》一书为基础,对比分析了庄子后学和庄子生死观的异同。
  关键词:庄子后学;生死观;自然;社会
  一、生死观与庄子后学
  “生死观”作为一个哲学命题,是人对自身生与死的本质、价值和意义的根本观点和根本看法,是世界观、人生观的有机构成部分。不同的人生观,对生与死有不同的价值评价,从而形成不同的生死观。
  先秦诸子对生死观思索最多的首推庄子。从本质上说,庄子所向往的逍遥之游、齐物之论等,都是流着眼泪的笑,在欢笑和调侃的背后却流露着痛苦与无奈。对于生死问题,表面上看来庄子十分达观,傥言以“死生为一条”①《德充符》,在妻死时,“箕踞鼓盆而歌”①《至乐》。尽管如此豁达,但是在他的意识深处,总还是在向往着不朽,向往着能达到“入于不死不生”①《大宗师》的状态。庄子认为:“一受其成形,不亡以待尽。与物相刃相靡,其行尽如驰,而莫之能止,不亦悲乎!终身役役而不见其成功,苶然疲役,而不知其所归,可不哀邪!人谓之不死奚益!其形化,其心与之然,可不谓大哀乎?”①《齐物论》由此可见,在庄子哲学中,逍遥之欢,齐物之喜,皆挡不住他洞察宇宙人生后对于生死问题的悲哀。
  二、庄子生死观及其时代社会背景
  对自由精神的追求与向往是庄子的核心思想,渗透在庄子的《逍遥游》、《齐物论》 等各篇中。《庄子》首篇名曰《逍遥游》就有开宗明义之意图,所谓逍遥,即自由。那个大鹏可以“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自由地往来于天地之间,无所不至, 与万物同游。可以说,“鲲”、“鹏”就是庄子的自由生命的体现。《齐物论》开始便出“吾 丧我”的境界,以示破除我见我执,而以真 实的自我(“吾”,“真宰”、“真君”),神游于 “无封”、“无境”的辽阔境域中。如果从审美的角度来看,庄子的自由是一种审美的生存方式,他的逍遥游是达到审美境界的途径。庄子最看重的是精神自由,精神自由不受任何内外因素的干扰,这种自由是无条件的,绝对的,可以称为绝对自由。
  庄子把人不自由的原因本质上归结为对 心灵的束缚。在他看来,人之所以不自由, 不是源自于外,而是源自于内,源自于个体 心灵的自我束缚,即心存“桎梏”、怀有“心 结”的结果。要想自由,必须超越束缚,亦即在心灵上对现实存在的必然性予以超越,庄子认为这种超越必须做到无己、无功、无名。庄子的“心斋”、“坐 忘”是超越现实、超越自我达到精神的绝对自由境界的过程。庄子试图通过主体自觉的心理调节,以审美的态度对待人生,在消除主客体的对立中使人的精神得到升华,进入到审美体验阶段。庄子使用浪漫主义的笔法,在庄子看来,只有达到至人、神人、圣人的境地,生命才能得到充分的体现,有了生命的无拘无束,才有美的至高境界。
  总之,庄子对于生死的议论有三个要点:(1)生命不是本来就有的,而是逐渐演化形成的;(2)气是生命的物质基础;(3)有生则有死,生死变化是自然而然的,人死即回归于大自然,因此是不应该悲伤的。
  三、庄子后学的生死观及其对庄子生死观的发挥
  庄子及其后学都明确肯定了生命的物质本质,打破了关于生命的神秘主义观念,揭示了生存和死亡仅是物质世界演化过程的一种形式和一定阶段,批判了对于死亡的恐惧和忧虑。这在两千多年前,在近代科学远未揭示生命体本质的时代是非常可贵的,批判了唯心主义,有神论和灵魂不死的观点。在此基础上,庄子后学的生死观也有所发挥和发展。
  尽管庄子后学在外杂篇中出现关于生死观的情境较内七篇要少,但是在所占总字数的比例上,庄子后学弱于庄子,我们姑且推断,庄子较其后学更多的执着于思考生死问题。通过情景分析我们发现,庄子后学关于生死的哲学更多的关注于社会层面,关注人作为社会的一个个体,对于生死的应有看法。
  庄子后学的时代,绝大部分隐士并没有遁入永远走不出的首阳山,而是:隐居市井,在世俗中努力坚守自己的一方净士。西方文艺学中,悲剧意识往往以"荒原"为其精神象征。而中国古代士人的悲剧意识不是去寻求"荒原气而更多地则是将其度藏于心中。于此,也可以说被漆黑冷清所笼罩的"荒原",不是在外界,而是在士人的心间。庄子学派善述寓言,喜好调侃,可是其汪洋忠肆、惆侥潇洒的论说中却时常鸣奏着悲剧意识的旋律。伯夷、叔齐永远走不出的首阳山,越王子搜隐居的丹穴,颜回所在的"阻巷",以及隐士北人无择投潜而自尽的清冷之渊,等等,无不有悲哀的音响在游荡。
  和《庄子》内七篇相比较来说,庄子后学不像庄子那样更多的偏重于个体作为自然的人对于生死消解的看法,庄子后学大概由于时代社会的关系,更多的介入了一些关于社会价值方面的倾向,在一定程度上融汇了儒学理论。
  注释:
  ① 庄子:《诸子集成》,中华书局,1954年
  ② 任继愈:《中国哲学发展史·先秦卷》,386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
  ③ 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新编》第一册,367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
  ④ 陆钦:《庄周思想研究》,1页,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83
  ⑤ 翦伯赞:《中国史纲要》第一册第三章第三节,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刘笑敢:《庄子哲学及其演变》,225页,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参考文献:
  [1]庄子[A].诸子集成[Z].北京:中华书局,1954
  [2]罗根泽.诸子考索[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
  [3]刘笑敢.庄子哲学及其演变[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
  [4]钱芭.先秦诸子系年[M].北京.中华书局.1985.
  [5]论语[A].诸子集成[Z].北京:中华书局.1954.
  作者简介:刘丽艳(1989-)女,山东临沂人,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
其他文献
摘要:语文作为我国母语教学课程,与学生生活和学习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语文学习必须要与学生生活紧密结合,在了解和掌握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的基础上,再与教学内容相结合,将课本内容带入到学生的生活中。本文以初中语文为例,研究探讨了语文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性,并提出一些自己的意见。  关键词:捕捉;初中语文;生活元素  作为我国母语教学项目,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往往只是呆板的讲解书本上的内容,而忽略了与生活
期刊
【摘要】  高校稳定是高校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对高校稳定起着重要作用。如果高校出现腐败问题会引起校内的不稳定,将会直接影响高校的发展。所以,要维护好高校安全稳定的大局就必须更好地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本文从实际出发,给出了做好高校党风廉政建设几点行之有效的途径。  高校作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摇篮,作为传播文化和服务社会的重要机构,是构建社
期刊
摘要:加强和改进对高校负向校园舆论的干预,以最大程度消除负面影响,需要做到进一步提高干预的思想认识、密切关注负向舆论、改进干预艺术、建设强有力的学生信息员队伍。  关键词:高校;舆论;干预  在“人人面前都是麦克风,人人都是新闻发言人”的网络时代,高校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为具有正向效应的校园舆论进行保驾护航,要对负向高校校园舆论进行有效干预,最大限度地消除或减少高校校园舆论的消极影响,为
期刊
【摘要】 新媒体时代使得政府的传播体系发生了重要变化,主流媒体弱化、市场化媒体兴起,政府在传播过程中的角色扮演呈现出新的特点。本文通过对新媒体影响下的政府传播工作的转型态势以及政府应用新媒体的困境的解析,指出新媒体时代对政府传播影响的具体表现。  【关键字】新媒体 政府传播 困境  新媒体时代的来临对政府传统的传播工作体系和应对理念都造成了深刻的影响,政府与媒体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变化。  一、碰撞与
期刊
【摘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点和亮点之一,它的实施不仅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彻底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为此,中学政治教师要转变观念、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必须现实生活,使学生在生活中不断学习、反思、感悟、总结、成长。  【关键词】思想政治 现实生活 感悟 成长  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目标是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过健康向上的生活,因此在思政课的教学中掌握构建生活化课
期刊
摘要: 档案工作是传承历史的一项重要工作,档案工作始终围绕党的中心任务服务。档案工作者始终肩负着“为党管档、为国守史”,为国家积累宝贵财富的重要使命和神圣职责。档案工作常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越来越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档案工作在发掘和利用档案资源,服务于领导决策、民生工程、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的发展中责任重大,因此,必须建立一支有专业知识、有文化素质、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好的档案干部
期刊
摘要:藏汉词汇翻译时,因生存环境、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历史文化等原因出现了词汇空缺的现象,而针对这一特殊的翻译现象,一般可以音译法、直译法、意译法、替换法等策略来达到更好地翻译效果。  关键词:藏汉词汇 空缺 翻译策略  正文  词汇作为语言的三大要素,是语言系统赖以生存的基础,能够直面的反映一种社会文化。翻译中,词汇翻译极为关键,同时也是翻译的一大难点。藏汉翻译中由于语言和文化的差异,出现了词汇
期刊
【摘要】藏汉口译是把藏语口头或书面的讲话用汉语忠实地表达出来。在藏汉口译活动中,无论是藏语还是汉语都存在语音差别问题,而这一问题直接影响着口译听辨、理解、记忆和表达的每个过程,从而影响着口译质量。本文就藏汉口译活动中出现的语音差异现象进行了阐述,并对出现语音差别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藏汉口译;语音差别;原因分析  翻译活动主要分为两种,一为笔译,二为口译。口译是通过口头表达的形式,将一种语
期刊
摘要:藏汉旅游文本作为一个特殊的文体翻译,译者在翻译时不仅要了解它的特点同时还要选择适当的翻译技巧,使旅游文本达到其宣传和交流的作用。  关键词:藏汉旅游文本 翻译技巧  引言  旅游文本包含了广泛的文化内涵,也是游客了解旅游目的地文化的的重要途径, 因此其翻译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旅游业的发展。鉴于此, 本文以大昭寺藏汉简介对照为例,对藏汉旅游文本的翻译进行分析,对藏汉旅游文本翻译提供一些参考。 
期刊
摘 要:杜拉斯借助想象性描述,在殖民主义视野下,赋予印度之那的中国城以特定文化意蕴。在异域地理景观和空间化的情境中,构建出一个体现文化差异的他者化“中国情人”形象。在这个“中国情人”身上,折射出其独特的人生体验及文化自觉意识。  关键词:杜拉斯;中国情人;东方想象  玛格丽特·杜拉斯在《阻挡太平洋的堤坝》、《情人》和《来自中国北方的情人》中塑造了三位国度的情人,他们由粗俗的白人变为温文尔雅的中国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