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州市中学排球联赛发展现状调查分析

来源 :当代体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w_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胶州市中学排球联赛是由胶州市教体局举办的胶州市体育联赛中的一项比赛。联赛成立以来,如何使联赛得到健康的发展一直是联赛关注的焦点。就目前联赛的发展状况来看,中学生排球联赛依然存在着诸多问题,联赛机制尚不成熟,监督管理体系也有待改进,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了联赛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以2018年胶州市中学排球联赛为对象进行了调查和分析,调查结果表明:
  (1)胶州市各中小学对体育联赛的重视程度有显著提升,对各方面参加比赛的支持不断增加,学生的体育成绩和竞技水平显著提高,参加体育比赛的学生人数不断增加,胶州市排球综合水平不断提高。(2)目前胶州市中小学排球联赛的运行机制还存在一些不足,比赛经费来源单一、学生参与度依旧较低。社会企业、部门、俱乐部等应适当介入,以增加联赛的市场化和商业化,扩大资金来源,满足联赛和运动队的需求。(3)知识理论学习与运动员比赛训练的严重冲突是影响交州中学排球联赛发展的重要原因。运动员学生的升学问题得不到有效改善导致了学校、学生以及家长对联赛的热情较低。
  1 前言
  胶州市中学排球联赛是由胶州市教体局举办的胶州市体育联赛中的一项比赛。联赛成立以来,如何使联赛得到健康的发展一直是联赛关注的焦点。就目前联赛的发展状况来看,中学生排球联赛依然存在着诸多问题,联赛机制尚不成熟,监督管理体系也有待改进,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了联赛的可持续发展。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胶州市中学生排球联赛概况
  胶州市中小学排球比赛是一项由胶州市教体局主办的体育联赛中为推广排球运动、提高胶州市排球发展的赛事,距今已举办了29届。联赛由小学组、初中组、高中组组成,每个组分别由男队和女队构成。排球联赛历经29届的发展,其比赛体制已有了大幅度改善,联赛的各个方面都在不断完善和成熟,在胶州市的影响力和各学校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大力促进了胶州市排球运动的普及和发展。
  2.2 胶州市中学生排球联赛现状分析
  2.2.1 运动员现状分析
  胶州市中学生排球联赛的运动员全部是胶州市各中学的在校学生,运动员作为竞技体育的主体,是运动成绩的创造者,其在运动训练和比赛过程中的作用是无与伦比的。根据运动员的实时状态,我们可以直接分析出某一项目的发展现状。通过对运动员现状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到最真实可靠的情况。
  2.2.2 训练时间、次数分析
  每位初中运动员学生每周的训练次数和时间相对较少,基本都集中在2小时内。只有一少部分学校可以达到3-4小时。这不能满足中学排球联赛的发展需求,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中学排球运动员的面临学业与训练的双倍压力,不仅要保证保证文化课知识的学习,还要努力提高技能水平,绝大多数的中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同时完成这两个任务。
  2.2.3 教练员现状分析
  目前胶州市各中学教练员团队的性别、年龄、教龄比例基本合理,整体来说比较年轻化,45岁以下的教练员占比高达78.1%,有效防止了教练员团队的老龄化问题,同时年轻教练易学习新战术、新思想和新训练方法等,有效防止了训练方法老套、战术缺乏创新的問题,总的来说,它促进了排球联赛的发展。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1)胶州市中学排球联赛规模逐步扩大,参与比赛的中学生数量不断增多,竞技水平也不断提高,这促进了排球联赛的发展,也推动了胶州市整体排球运动的推广普及。
  (2)目前中学生运动员理论学习与运动训练的时间冲突是制约联赛竞技水平以及规模程度的主要原因,同时运动员的升学问题尚未得到良好解决也限制了各中学以及运动员的参与积极性,易影响联赛长期发展。
  (3)联赛经费来源渠道单一,社会参与度低,需要适当提高与社会企业的合作,使广大社会力量参与进来,以满足联赛发展和运动队参赛的经费需要。
  (4)胶州市各排球运动队教练员水平相对较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联赛整体竞技水平的提高。
  3.2 建议
  (1)建立完善的联赛运行机制与监督管理体系是促进联赛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也是推动胶州市排球运动发展的重要保证。
  (2)合理分配知识学习与训练的时间,加强科学系统训练。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参与文化课程的学习,提高学校运动队的整体发展水平。
  (3)提高领导重视程度,加大经费投入力度。在促进胶州市中学生排球联赛的发展上,必须加快改革的步伐,积极建立良好的运行模式,促进胶州市排球运动的推广和普及。
  (4)推行教练员在职培训,提高队伍水平。提高教练员的整体素质,不仅能够提高胶州市各中学运动队的竞技水平,还能促进胶州市整体排球水平的发展,对胶州市排球运动的推广与传播都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作者单位:天津体育学院)
其他文献
中国是一个体育大国在教育方面,中国历来遵循着一切以高考事业为重,所以加强对各科科专业课的培训与锻炼,但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体育课程在教育事业中所得到重视的比例越来越大了,但是目前初中体育教学体系不完整,学生参与度低,教育质量也参差不齐,如何提高学生体育课兴趣?加强体育锻炼,提高综合素质教育是目前迫在眉睫的问题。  初中是青少年身体成长的重要阶段,学生通过体育课以及课外的锻炼,能够增强体质,
期刊
新形势下,随着教育教学体制改革,以及高校培养理念的转变,篮球技术课教学势在必行,教师需要根据学生所掌握篮球基础的实际情况,转变教学理念,优化教学方法,并借助多媒体技术,确保学生能够充分掌握课上所教学的篮球技巧。本文就新形势下,高校如何开展篮球技術课教学改革进行讨论。  篮球技术课内容广泛,从战术跑位,再到行进间传控技巧等,对学生的要求较高,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显然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所以教师需要
期刊
篮球是一项古老的团队球类运动,由于其对于场地以及人数的要求较少,并且竞争性较强,从而深受人们的喜爱。篮球作为团队运动特别强调分工协作、精诚团结、坚持到底、永不放弃的体育精神。其中,篮球传球技术更是考验着队员之间的默契,是取得比赛胜利的关键因素。篮球球场上比赛的节奏瞬息万变,传球的时机、方式有时候能够左右一场比赛的形式。因此,近几年来,各大球队训练的重心逐渐转变成传球技巧的训练,传球速度加快,逐渐提
期刊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要求各学科教师要对教学活动的开展方式进行创新,进而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基于此,本文则将对初二体育教学中耐久跑的教学方法进行一定的探讨,希望能够为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以及学生体魄的强健产生积极的影响。  在现如今的初中体育教学内容中,耐久跑是一项内容较为枯燥乏味的教学项目,而且大部分学生在进行耐久跑的练习时对其存在一定的畏惧心理,也就不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其中,长此以往就会对
期刊
现在的孩子普遍缺乏锻炼,生理机能较差,而美好的未来是在身体健康的基础上建立的。所以,加强体育锻炼是当代青少年非常重要的一个课题。我国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我们国家越来越重视对学生的教育工作,特别是对学生体育锻炼的关注越来越高。由于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改革制度,最近几年,高职体育教学工作做出了很大的进步并取得了优秀的成绩。和其他课程的教学工作一样,体育教学同样需要對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应用互联
期刊
虽然我国已经进行了新课程改革,但就当前的实际教育开展情况来看,相比于其他文化学科,体育学科在教育中所占据的地位依旧较差,整体教学水平偏低。不少地区的学校认为体育课程并不重要,使体育课流于形式,忽略了体育课程设立的初衷。若想改善这一现状,我们就要实现对所有教育工作者教学理念的革新,同时更新体育教学的教学方法,增强体育课程的趣味性,提高学生运动兴趣和团队协作能力。本文根据相关内容,立足游戏化教学角度,
期刊
现代高中体育课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体育教师都能明显感觉到高中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热情不足。尤其是在自主练习环节中,很多学生都会在练习时间随意说话或偷懒。这种情况的出现大大影响了高中阶段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效果,课堂教学有效性无法得到保证。为此教师也需要从教学方法入手,转变教学思路,引导学生更好地参与体育锻炼。  1 根据学生不同体质进行分层次练习,提高体育锻炼有效性  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身体
期刊
在我国的56个民族中,蒙古族、藏族、傣族等大部分民族都是能歌善舞的,这些民族舞蹈让我国的艺术文化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而健美操运动因为其本身具有鲜活的生命力,因此很多高校学生都非常热爱这项运动。健美操与民族舞都能够将我们人体语言抒发出来。在当前社会文明的快速发展下,人们的创新精神以及审美能力都在不断提升,因此将民族舞内容融入健美操中,不仅能够让健美操的形式变得更加丰富,还能让健美操这项运动得到多元化的
期刊
初中生的大部分课堂都是在班级当中進行的,而除了体育课程是一项课外活动。体育课程的运动,既能使学生的身体变得健康强健,能让学生的身体很少生病,也对学生的心理发展有着积极作用。随着课程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入,我们不仅要重视教学质量和教学活动,还要重视体育活动的安全风险指数。初中体育教学中,要从体育安全的各个方面着重考虑,进行有效的防范和总结,提高教学效率,保障学生安全。  1 体育老师要提高预见风险的能力
期刊
在致力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今天,我们教师如何通过课堂教学带动学生的转变和优化,如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升核心素养,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本文依托作者多年来在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实践中的“活动式课堂”教学,以作者在教学《从地图上看各具特色的典型区域》为例,对“活动式课堂”教学的操作策略进行了实践说明,对“活动式课堂”教学在提升学生空间感知素养方面产生的意义进行了理论性分析。文章最后,对实践研究进行了策略性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