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核心素养是课程改革不断实施后提出的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核心素养理念,对学生人格魅力和关键能力的培养有积极作用。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有效途径,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文本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语文思维能力,对学生人文素养和语文学习能力的提升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经验,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具体教学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核心素养 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在素质教育不断深入的背景下,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阅读教学,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有很大帮助。教师应摒弃传统的阅读教学方法,根据学生认知特点,积极创新教学方法,提高阅读课堂的趣味性,引导学生主动、有效地开展阅读活动,进而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一、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问题
1.教学方式单一,教学内容不够丰富
在以往教学过程中,多数教师以讲授為主,学生被动听讲,枯燥的教学模式很难让学生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甚至还会引起学生的厌学心理。加上教师在给学生授课时采用同一种教学方式,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阅读效果,不利于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另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内容一般就是教材,很少引入课外阅读材料,这限制了学生视野的拓展,不利于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2.学生的兴趣不高,缺乏主动性
纵观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很多学生进行阅读是为了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缺乏一定的主动性,不利于学生阅读兴趣的提高。这就要求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尽可能让学生以主动的态度参与到阅读活动中,进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忽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小学阶段的学生很容易被外界事物所影响,所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尤为重要,要教会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提高心理免疫力,从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这时,阅读教学就能发挥其有效的德育作用。然而在实际阅读教学中,教师只是停留在理论知识的讲解层面,忽视了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无法真正实现阅读教学的德育目标,难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为此,小学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注重对学生实施德育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1.品味语言文字,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
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是当前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以培养核心素养为目标的阅读教学,应回归语文“本色”,立足文本,引导学生带着情感去品味文字,深化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进而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
例如,在教学《落花生》一文时,课文旨在通过借物喻人的方式,让学生懂得要做一个对社会、对他人默默奉献的人。这篇课文虽然语言浅显,但在平凡的事物中恰到好处地蕴含了耐人寻味的道理,通过父子之间的对话,作者表达了爱他人、爱社会之情。文中有这样一句话:“那天晚上天色不大好,可是父亲来了,实在难得。”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品读,结合课文创作的背景,理解父亲的不易,感悟父亲对孩子深深的爱。通过这样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品读,可以使学生深刻理解文章含义,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2.关注行文结构,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是学生进行有效阅读的重要基础。然而在传统的语文阅读课堂上,教师一般采取口授、板书,学生耳听、笔记的方式进行教学,长此以往,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不利于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也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要革新教学方法,从文章结构着手,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文章结构,思考文章的深层逻辑,从而准确把握文本内容,提升逻辑思维能力。
比如,在《晏子使楚》的教学中,为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首先引导学生阅读文本,从文章整体入手,了解晏子出使楚国有力反击楚王三次侮辱的故事,体会晏子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然后,从这三次交锋的行文构思和特点切入,体会和推敲重要词句在文本中的作用,如“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大伙儿都把袖子举起来,就连成一片云……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就派到这儿了”。另外,让学生关注重点句子,如“楚王仗着自己国势强盛,想趁机侮辱晏子,显现楚国的威风”,“从此以后,楚国不敢不尊重晏子了”,引导学生关照全文,从文章结构出发思考课文首尾呼应的写作方式。
又如,《陶罐和铁罐》的文章相对较多,而且有着较为复杂的逻辑性,在学习这篇课文时,教师可采取问题导学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如“为什么铁壶会消失不见?为什么陶壶要处处忍让铁壶?”在教师积极的引导下,学生就会对课文内容进行主动思考,锻炼思维能力,从而理解课文内容。如此教学,不仅能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理清文章的层次,还能培养学生对文章结构的分析能力,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有效培养。
3.进行文本体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章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有较强的可读性,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有积极作用。而要想通过语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就要求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分析,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从文章的语言特点、思路及情感等方面出发,对文本内容进行赏析,培养学生对文本的审美能力。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文本内容,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分析,如引导学生转换角色,从作者的角度去阅读课文,体会文本所描述的情景,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真正感受课文的中心思想,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在此过程中提升自己的语文综合素养。
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对文本中所用到的修辞手法进行探究,并结合上下文来感受作者运用修辞手法的巧妙之处,引导学生阅读,启发学生的思维,进而使学生对修辞手法的运用有正确的认识,真正提升学生对文本的赏析能力,有效培养学生的阅读审美能力。
4.渗透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小学是培养学生文化素养的重要时期,语文课本中包含了很多优秀的传统文化内容,如果将传统文化与阅读教学相融合,不仅能引导学生积极探索课文中的文化知识,帮助学生对传统文化有正确的认识,还能深化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帮助学生有效提高文化素养。所以,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重传统文化的渗透。
例如,教师在执教《草船借箭》一课时,可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课文的文化背景,并给学生介绍文中的重点人物,感受人物的形象和思想。在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后,可结合相关的电视剧或者影片资料让学生对文本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有更多的认识,从而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总之,在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语文阅读教学中,单一的教学模式不但不符合新课改对语文教学的要求,而且也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为此,在小学阅读教学中,教师必须紧跟课改方向,创新教学方法,本着以提高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目标开展阅读教学,使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良好的阅读环境中提高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 严泽民《语文核心素养视野下小学语文课堂拓展阅读教学模式的建构》,《科教文汇(上旬刊)》2020年第3期。
[2] 李艳《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究》,《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年第3期。
[3] 郭小兰《优化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浅析》,《名师在线》2020年第6期。
[4] 陆霞《群文阅读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现状与实践探索》,《学周刊》2020年第22期。
[5] 唐宏《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教学的融合》,《学周刊》2020年第22期。
关键词:核心素养 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在素质教育不断深入的背景下,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阅读教学,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有很大帮助。教师应摒弃传统的阅读教学方法,根据学生认知特点,积极创新教学方法,提高阅读课堂的趣味性,引导学生主动、有效地开展阅读活动,进而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一、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问题
1.教学方式单一,教学内容不够丰富
在以往教学过程中,多数教师以讲授為主,学生被动听讲,枯燥的教学模式很难让学生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甚至还会引起学生的厌学心理。加上教师在给学生授课时采用同一种教学方式,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阅读效果,不利于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另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内容一般就是教材,很少引入课外阅读材料,这限制了学生视野的拓展,不利于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2.学生的兴趣不高,缺乏主动性
纵观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很多学生进行阅读是为了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缺乏一定的主动性,不利于学生阅读兴趣的提高。这就要求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尽可能让学生以主动的态度参与到阅读活动中,进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忽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小学阶段的学生很容易被外界事物所影响,所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尤为重要,要教会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提高心理免疫力,从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这时,阅读教学就能发挥其有效的德育作用。然而在实际阅读教学中,教师只是停留在理论知识的讲解层面,忽视了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无法真正实现阅读教学的德育目标,难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为此,小学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注重对学生实施德育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1.品味语言文字,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
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是当前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以培养核心素养为目标的阅读教学,应回归语文“本色”,立足文本,引导学生带着情感去品味文字,深化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进而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
例如,在教学《落花生》一文时,课文旨在通过借物喻人的方式,让学生懂得要做一个对社会、对他人默默奉献的人。这篇课文虽然语言浅显,但在平凡的事物中恰到好处地蕴含了耐人寻味的道理,通过父子之间的对话,作者表达了爱他人、爱社会之情。文中有这样一句话:“那天晚上天色不大好,可是父亲来了,实在难得。”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品读,结合课文创作的背景,理解父亲的不易,感悟父亲对孩子深深的爱。通过这样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品读,可以使学生深刻理解文章含义,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2.关注行文结构,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是学生进行有效阅读的重要基础。然而在传统的语文阅读课堂上,教师一般采取口授、板书,学生耳听、笔记的方式进行教学,长此以往,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不利于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也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要革新教学方法,从文章结构着手,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文章结构,思考文章的深层逻辑,从而准确把握文本内容,提升逻辑思维能力。
比如,在《晏子使楚》的教学中,为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首先引导学生阅读文本,从文章整体入手,了解晏子出使楚国有力反击楚王三次侮辱的故事,体会晏子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然后,从这三次交锋的行文构思和特点切入,体会和推敲重要词句在文本中的作用,如“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大伙儿都把袖子举起来,就连成一片云……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就派到这儿了”。另外,让学生关注重点句子,如“楚王仗着自己国势强盛,想趁机侮辱晏子,显现楚国的威风”,“从此以后,楚国不敢不尊重晏子了”,引导学生关照全文,从文章结构出发思考课文首尾呼应的写作方式。
又如,《陶罐和铁罐》的文章相对较多,而且有着较为复杂的逻辑性,在学习这篇课文时,教师可采取问题导学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如“为什么铁壶会消失不见?为什么陶壶要处处忍让铁壶?”在教师积极的引导下,学生就会对课文内容进行主动思考,锻炼思维能力,从而理解课文内容。如此教学,不仅能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理清文章的层次,还能培养学生对文章结构的分析能力,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有效培养。
3.进行文本体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章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有较强的可读性,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有积极作用。而要想通过语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就要求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分析,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从文章的语言特点、思路及情感等方面出发,对文本内容进行赏析,培养学生对文本的审美能力。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文本内容,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分析,如引导学生转换角色,从作者的角度去阅读课文,体会文本所描述的情景,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真正感受课文的中心思想,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在此过程中提升自己的语文综合素养。
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对文本中所用到的修辞手法进行探究,并结合上下文来感受作者运用修辞手法的巧妙之处,引导学生阅读,启发学生的思维,进而使学生对修辞手法的运用有正确的认识,真正提升学生对文本的赏析能力,有效培养学生的阅读审美能力。
4.渗透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小学是培养学生文化素养的重要时期,语文课本中包含了很多优秀的传统文化内容,如果将传统文化与阅读教学相融合,不仅能引导学生积极探索课文中的文化知识,帮助学生对传统文化有正确的认识,还能深化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帮助学生有效提高文化素养。所以,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重传统文化的渗透。
例如,教师在执教《草船借箭》一课时,可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课文的文化背景,并给学生介绍文中的重点人物,感受人物的形象和思想。在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后,可结合相关的电视剧或者影片资料让学生对文本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有更多的认识,从而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总之,在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语文阅读教学中,单一的教学模式不但不符合新课改对语文教学的要求,而且也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为此,在小学阅读教学中,教师必须紧跟课改方向,创新教学方法,本着以提高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目标开展阅读教学,使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良好的阅读环境中提高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 严泽民《语文核心素养视野下小学语文课堂拓展阅读教学模式的建构》,《科教文汇(上旬刊)》2020年第3期。
[2] 李艳《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究》,《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年第3期。
[3] 郭小兰《优化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浅析》,《名师在线》2020年第6期。
[4] 陆霞《群文阅读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现状与实践探索》,《学周刊》2020年第22期。
[5] 唐宏《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教学的融合》,《学周刊》2020年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