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以习近平为领导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在深刻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和新举措。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着重要意义。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在科学把握国内外发展大势,正确认识中国的深刻变化,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和新举措,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科学判断了党所处的历史方位。
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我国当前所处的世情、国情和党情出发,立足长远,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问题。
党的十九大指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党的带领下我国的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生產力水平显著提升,人民生活得到了极大改善,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虽然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显著提高,但是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生产力和科技水平仍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贯穿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整个过程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这就要求我们在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同时提升发展质量和发展效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有效促进社会矛盾的解决。
过去五年,是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科学把握国内外大势带领“我们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了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了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消除了党和国家发展中的巨大隐患,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了历史性变革。”[1]这五年,在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取得了全方位和开创性的成就,夯实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基础,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使命
使命引领目标,习近平在党的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己任,义无反顾的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团结带领人民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胜利。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不断追求的历史夙愿,包含着人民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和期盼。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更是将党的自身建设提高到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高度,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员领导干部队伍不仅和党自身的命运相关,还直接关乎国家的命运,只有加强党的建设,才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保驾护航。随着我国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进入改革深水区,社会矛盾开始凸显,我们党面临着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这就要求我们要以对历史、对人民、对党负责的态度不断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增强党员领导干部的大局意识和忧患意识,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不断提高党的自我完善、自我革新和自我净化的能力,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厘清道路。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生产力的体现者。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党奋斗的目标,始终把实现好、发展好和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我们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民心是最大的政治,近年来“四风”问题突出,是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其不仅破坏了党在人民群众心中的美好形象,更严重影响着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只有以零容忍的态度狠抓党的作风建设,坚决制止和纠正损害人民群众利益的行为,确保党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历史的选择,也是人民的选择,更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指明方向,也为社会主义社会注入新的活力。中华民族久经磨难,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以强大的影响力、感召力和塑造力日益走进世界舞台的中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启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奋发向上的态势,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彰显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同时也给世界上所有马克思主义信仰者以极大的精神支撑。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
作者简介
刘力宁(1994—),性别:女,籍贯:辽宁沈阳,学历:硕士研究生,学校:沈阳理工大学,专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作者单位:沈阳理工大学)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在科学把握国内外发展大势,正确认识中国的深刻变化,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和新举措,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科学判断了党所处的历史方位。
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我国当前所处的世情、国情和党情出发,立足长远,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问题。
党的十九大指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党的带领下我国的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生產力水平显著提升,人民生活得到了极大改善,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虽然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显著提高,但是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生产力和科技水平仍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贯穿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整个过程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这就要求我们在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同时提升发展质量和发展效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有效促进社会矛盾的解决。
过去五年,是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科学把握国内外大势带领“我们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了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了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消除了党和国家发展中的巨大隐患,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了历史性变革。”[1]这五年,在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取得了全方位和开创性的成就,夯实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基础,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使命
使命引领目标,习近平在党的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己任,义无反顾的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团结带领人民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胜利。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不断追求的历史夙愿,包含着人民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和期盼。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更是将党的自身建设提高到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高度,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员领导干部队伍不仅和党自身的命运相关,还直接关乎国家的命运,只有加强党的建设,才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保驾护航。随着我国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进入改革深水区,社会矛盾开始凸显,我们党面临着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这就要求我们要以对历史、对人民、对党负责的态度不断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增强党员领导干部的大局意识和忧患意识,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不断提高党的自我完善、自我革新和自我净化的能力,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厘清道路。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生产力的体现者。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党奋斗的目标,始终把实现好、发展好和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我们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民心是最大的政治,近年来“四风”问题突出,是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其不仅破坏了党在人民群众心中的美好形象,更严重影响着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只有以零容忍的态度狠抓党的作风建设,坚决制止和纠正损害人民群众利益的行为,确保党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历史的选择,也是人民的选择,更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指明方向,也为社会主义社会注入新的活力。中华民族久经磨难,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以强大的影响力、感召力和塑造力日益走进世界舞台的中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启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奋发向上的态势,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彰显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同时也给世界上所有马克思主义信仰者以极大的精神支撑。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
作者简介
刘力宁(1994—),性别:女,籍贯:辽宁沈阳,学历:硕士研究生,学校:沈阳理工大学,专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作者单位:沈阳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