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残性全硬化性硬斑病六例临床病理特点分析

来源 :中华皮肤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ngy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6例致残性全硬化性硬斑病的临床及病理学特点。

方法

回顾分析2007—2017年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病理科经临床及组织病理学确诊的6例致残性全硬化性硬斑病患者的临床、病理表现及随访情况。

结果

6例患者中男4例,女2例;发病年龄3~10岁,平均6.5岁;发病至确诊时间2~10年,平均6.2年。病变部位均出现皮肤萎缩、变薄、紧绷,肢体变细,合并肌肉萎缩,表面可见深部粗大静脉显露;4例出现临近关节的挛缩、畸形及功能障碍;2例出现下肢明显短缩。外周血检查均未见嗜酸性粒细胞升高及高γ免疫球蛋白血症。影像学检查:骨皮质光整,骨小梁清晰,未见骨质异常。下肢挛缩皮损组织病理:表皮萎缩变薄,基底层色素增加,真皮中下部、皮下脂肪区域及深部组织胶原纤维明显增生、粗大、硬化,部分均质化改变。

结论

致残性全硬化性硬斑病常无内脏受累,但往往出现四肢深在性受累,病理上主要表现为真皮及皮下组织胶原纤维明显增生、硬化。

其他文献
期刊
目的调查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的临床症状、精神心理状态,分析腹泻型IBS合并心理异常的特点及其对肠道症状的影响。方法连续纳入2009年7月至2012年6月在北京协和医院就诊的符合罗马Ⅲ诊断标准的腹泻型IBS患者。采用IBS症状发作规律调查表调查IBS症状,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精神心理状态。比较合并心理异常与无心理异常患者肠道症状的差异,以及H
目的分析功能性胃肠病(FGID)患者中发生睡眠障碍的状况,以及睡眠障碍与症状特点的关系。方法对2014年1月至12月于天津市6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消化内科门诊就诊,符合罗马Ⅲ标准的FGID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评估其症状严重程度、睡眠质量[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心理状态(焦虑和抑郁)。统计学方法采用卡方检验和Mann-Whitney秩和检验。结果931例FGID患者中,睡眠障碍651例(
期刊
目的探讨心理应激、社会支持对UC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收集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167例UC患者的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病程、Mayo评分、蒙特利尔分型等资料,心理应激评估采用压力知觉量表(PSS),社会支持评估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生命质量评估采用炎症性肠病生命质量问卷(IBDQ)。单因素分析采用卡方检验,相关分析采用Pearson或Spea
期刊
期刊
目的通过分析再归因认知心理治疗联合抗抑郁药物干预UC合并的功能症状的疗效,探讨将社会心理变量纳入临床思考和实践的心身消化病模式。方法纳入2016年3月至2017年4月符合入选条件的UC患者60例,简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两组均予口服美沙拉秦治疗,观察组进一步行心理加抗抑郁药物干预。两组在纳入研究时和治疗4周后均进行临床症状和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以判定疗效
期刊
目的探讨膳食中n-3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对紫外线所致SKH-1无毛小鼠皮肤急性光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将50只SKH-1无毛小鼠等分成5组,定制5种特殊饲料[n-3 PUFA占总脂肪酸的比例分别为0(对照组)、12.5%、25%、50%、100%]分别喂养。喂养至第8周当日,采用日光紫外线模拟器照射上述5组小鼠背部,剂量为2个最小红斑量(MED),建立急性光损伤模型。24 h后肉眼及皮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