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来源 :教师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11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民族不竭的动力。”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是现代社会对人才素质的基本要求,也是基础教育培养学生的一个重要的目标。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呢?
  一、?创设自由环境
  学生的作文要出成绩,有所创新,离不开一个相对自由的环境。只有在宽松的环境下,学生的思维才会得到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才会得到施展。宽松的环境还表现在学生心理的调节上,如果学生对某次作文具有抗拒性,与其强迫完成,不如干脆让他不写。我们可以通过各种心理调节,如鼓励、谈心交流,成功体验等方式,让学生有强烈的写作欲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尽可能地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让学生在一种自由的状态下完成,做到“我手写我口,我口写我心”,这样一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鼓励学生说真话
  《语文标准》明确提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如果学生连说真话的勇气就没有,我们很难要求他在作文中有所创新,只有敢于说真话,讲实话,才能谈创新。因为只有学生把写作当作是一种需要,把写作当成是自己情感渲泻、真情流露、价值体现、理想放飞、歌颂真善美、鞭笞假恶丑的舞台时,他们的内驱力才能调动起来,潜在智慧才会激发,创造性才能得到发展。
  三、?尊重学生个性
  注重发展个性,培养创新精神,这是《语文课标》对作文教学的一个基本要求。个性和创新从来就不是分离的,它们是一对孪生兄弟,没有个性就没有创新,个性是创新的前提。《课标》认为“写作是运用书面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由于家庭不一样,生活环境有差异,加上各自的经历不同,学生的表述必然会有较大的差别,体现了作文本身的多样性。不说空话大话是作文的起码要求,而写出有个性、有创意的作文才是作文的高标准追求。
  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的作文大都违背了个性和心灵。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作文教学必须充分尊重学生个性,让作文课成为展示学生个性的平台。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把学生引入生活,培养其观察生活和感悟生活的能力。因为生活是文学创作的源泉,也是学生写作的源泉。多肯定多鼓励,促进同学之间的交流,使学生看到自己的优点,体验成功的喜悦。智能是多元化的,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的特长。特长的展示和个性的张扬,必然使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价值,激发写作的兴趣,诱发出潜在的创造力。
  四、?放飞想象的翅膀
  心理学家认为“全部的创造性都离不开想象”,“想象是一种对记忆中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思维方式。”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想象是创新的前提,更是创新的动力。作文教学要改革命题形式,创设想象空间,摆脱定势思维。通过想象,把概念与形象、具体与抽象、现在与未来、科学与幻想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让学生既能感受到今天的生活,也能展望美好的明天;既能看到现实的自我,又能设计出未来的自我。这种想象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学生只要能够动脑子,善于思考,他们的创造思维就能够得到充分展示,在已有的表象基础上创造出新的形象来。想象有利于拓展学生的写作思路,从而看得更远更深,使平凡的事物神采飞扬,使普通的形象富有灵气,使文章富有感染力、表现力。思想一但放飞,就会给学生带来巨大的创造力。爱迪生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可见想象力是构成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如果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多引导学生想象,学生就会对生命有一次全新的体验,创新的萌芽便会破土而出。
  在作文教学实践中,教师通过续写、改写、构建未来等形式,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引导大胆想象。我们会发现学生的作文五彩缤纷,联想丰富,形式多样,语言富有个性,让人耳目一新。在作文教学中我曾运用音乐、绘画、实验、制作、表演等手段,让学生把感受到的和发现到的内容写下来,设计《秋的遐想》、《假如地球没有重力》、《二十年后……》等题目。结果,你不得不佩服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作文教学中还要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因为事物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要求辨证地看待。我们可以借用成语、俗语、名言等引导学生进行逆向思维,引导他们写出一些观点独道、见解新奇的佳作。这不但能够帮助学生摆脱定势思维的局限,插上想象的翅膀,积蓄创新的力量。
  陶行知先生说:“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儿童的创造力,以从事创造之工作。”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努力做到在学生写作陷入困境时,激发他们写作的兴趣,走出困境;当他们走出困境后,则激励他们大胆创新,真正提高写作水平。
  (作者单位:盱眙县马坝小学)
其他文献
与城里的孩子相比,乡下娃儿总给人内向、羞于表达的印象。陶行知先生说过:“活的乡村教育要教人生利”,“解放小孩的嘴”,他主张呈现给孩子充满生机又创新的乡村教育,让学生勇敢地去说,大胆地去表达,流畅地去交流。《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学生应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注重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社会发展
期刊
特级教师贾志敏曾说过:“背课文是我的爱好。每当睡不着觉的时候,不吃安眠药,也不数数,不散步,干什么呢?就是背课文。……备课之前,特别是上公开课,总是先把课文背下来。”就在前些日子,笔者在国家新课程专题培训网的论坛栏目中看到这样一个帖子:“语文老师也要求背课文吗?”关注人数达1?135人,跟帖有465次。其中认为语文老师要背课文的占98%以上。我以为,背课文是一个好语文教师发自真心的练功。  一、?
期刊
新课标倡导“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创设一个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确立学生阅读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由地阅读,发表自己在阅读中的体会,促进他们对阅读材料的多元解读,充分尊重他们在阅读中的独特体验,以培养学生个性化阅读能力。  一、?确立学生个性化阅读的地位  新课标指出:“在课堂教学中,要把学生的自主学习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教师要归还学生阅读的
期刊
故事对于低龄儿童来说是最具魅力的。故事有一定的情节,能充分引发学生想像,提高其有效记忆;故事能刺激学生感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多年的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我将故事引入汉语拼音教学,化抽象为形象,让孩子们在享受故事的同时,快乐有趣地学习汉语拼音。  拼音教学部分常用音节、音节词的拼读,一般都是孤立存在的,虽然课本有情境图画面但是静止的,很难引起学生持久的兴趣。如果把情境图变成生动形象的动画,情况会完
期刊
俗话说,播种一种行为,会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会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会收获一种命运。可见,培养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针对学生的一些不良行为表现,努力寻找适合的方法,引导他们慢慢改变,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师爱感化,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师爱的力量是巨大的,它是推动学生前进的动力。一位好老师首先要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因此,我用爱心去发
期刊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在批阅作文时发现学生作文写不出新意,老调重弹的现象相当普遍。每每碰到这种情况,我总是会想,为什么会这样呢?有没有办法解决?细细一分析,原因无非是如下几个:课外阅读太少,视野不够开阔;不懂得关注身边的细节,不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素材;缺少思考,不会对素材进行整合等等。找到了原因,我采用了如下解决办法。  一、?训练发散性思维,体现选题的广阔性  一篇好的作文,应该有与之相匹配的题
期刊
小学生正处于人生的起步时期,渴望吮吸知识的甘露,除了靠课堂上老师的传授外,还要从课外阅读中获得。语文老师必须重视对学生课外阅读的管理和指导,培养学生读书的兴趣,向学生推荐好书,为他们制定恰当的阅读书目。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实现学生的大阅读量?围绕这问题,我尝试了一些做法。  一、?推荐好书,让学生喜爱阅读  学校各个年级组结合教材和学生年龄特点,制定了《太仓市经贸小学各年级必读书目》,指导学生
期刊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在呈现作为知识与技能的数学结果的同时,重视学生已有的经验,使学生体验从实际背景中抽象出数学问题、构建数学模型、寻求结果、解决问题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在读懂学生的已有经验与思维特点的基础上,让学生经历“建模”过程,实现对概念的真正理解。《5以内的加法》是学生首次接触计算问题,但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或多或少有过进行简单加减的经验,之前学生也已经认识了10以内的数,并掌握了这些
期刊
操作是指人用手活动的一种行为,也是一种技能,含义很广泛。一般是指劳动、劳作,或者按照一定的规范和要领操纵动作。在数学教学中操作可以理解为学生根据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与教师提供的定向指导,通过动手操作学具探究数学问题、获得数学结论、理解数学知识的一种活动。意大利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有一句名言:“我听到的,我忘了;我看到的,我记得;我动手做,我理解了。”我国也有一句古语说:“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这些
期刊
我们平时所说的教学目标并非一个宽泛而空洞的概念,它是国家教育目标的具体表现。完整的教学目标应是预设性目标与生成性目标的和谐统一。生成性目标是在教学情境中随着教学过程的展开而自然生成的课程与教学目标。生成性目标注重的是过程,是教学情境的产物和问题解决的结果。因为生成性目标来源于学生内在的学习需要,来源于学生的创造性学习活动,是学生在积极思维的基础上确定或提出的,所以它往往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