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式狂欢下的生存悲剧

来源 :电影评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nzhi0d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老无所依》这部商业与艺术完美结合的影片中,科恩兄弟一如既往地传达着他们的哲学寓言,即人类普遍的生存悲剧。然而,生存悲剧这一寓言并不以内容表述来承载,而是通过一种“有意味的形式”来传达的,即情节结构的寓言化与黑色氛围的营造。
  [关键词]生存悲剧 “有意味的形式” 科恩电影
  
  从一举成名的《血迷宫》、狂野不羁的《米勒的十字路口》、到残忍冷酷的《法尔戈》以及古怪幽默的《逃狱三王》,科恩兄弟(乔尔·科恩(Joel Coen)、伊桑·科恩(Ethan Coen)当之无愧地成为80年代以来美国独立电影的标志。走过新世纪数年间的低迷,科恩兄弟以《老无所依》(No Country for old Men,2007)及时地完成了对他们所惯熟的艺术技巧的回归,并成功赢得观众的如潮好评,实现了其艺术的复兴。正如《综艺》所评价的那样,这是“科恩兄弟最好的作品之一,同类型电影中一部血淋淋的经典,注定会在口碑和票房上双赢”。
  《老无所依》的故事发生在1980年的德克萨斯州西部,美国与墨西哥交界的格兰德河,前越战老兵莱维雷伦·摩斯(乔什·布鲁林饰)在打猎中偶然发现了数具死尸和200万美元,他企图将巨款据为己有,不料却惹祸上身,冷血杀手安东·奇古尔(贾维尔·巴登饰)、老警长埃德·贝尔(汤米·李·琼斯饰)、墨西哥人都在找寻他的踪迹……于是,故事就在几股不同力量的争斗中展开。
  
  一、《老无所依》与生存悲剧
  
  习惯于好莱坞大制作影片的观众乍看科恩影片时,都很难明白影片在讲什么,诡异的故事?边缘人物的生活状态?关于政治历史的隐喻?这种疑问继续在《老无所依》中出现。我认为《老无所依》再一次重复和强调了科恩电影的主题:即人类的生存悲剧。
  在科恩兄弟对热拉尔·德洛姆采访的回答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个潜在的隐性主题:
  伊桑·科恩:就是那些黑白片,片中主要人物总是担惊受怕,他们的脑子被存放在药瓶里,放在不知道哪里……这类影片对威胁的表现很耐人寻味。
  乔尔·科恩50年代的人们由于原子弹的缘故而有着一种存在主义性质的焦灼与恐惧。……作为主要人物,她(安娜)集中体现了恐惧和焦虑的各种形态。
  虽然以上谈论的是《缺席的人》,但存在主义式的恐惧与焦虑却普遍存在于科恩电影之中。科恩电影与其说是商业与艺术的完美结合,不如说是一则意义隽永的哲学寓言,它表现了人类的生存悲剧。众所周知,在现代哲学思潮的影响下,西方悲剧开始关注人的生存意义,如象征主义悲剧、荒诞悲剧、存在主义悲剧等。我们从《老无所依》这部影片的氛围和语镜中更多地感受到的是悲剧作为人与世界的本质的存在,也就是叔本华式的生存悲剧。
  在《老无所依》一片中,我们可以看到科恩兄弟与卡夫卡相似的透彻观察和冷静情绪,他们用带有魔幻色彩和超现实主义的风格一如既往地讲述着小人物与他们的命运之间的故事,而小人物注定要受尽命运的捉弄和折磨。科恩电影是反主角的,影片中的人物是被一系列事件所征服、所超越、所吞没的男人或者女人,他们历尽了种种磨难,为了要实现自我就必须“饮嗜鲜血”,但是最终他们往往是以备受嘲弄而终局。莱维雷伦·摩斯由于对金钱的贪欲而惹祸上身,遭到冷血杀手安东·奇古尔的恐怖追杀,从故事一开始在格兰德河旁的荒原上几个毒品交易人的暴尸荒野,到安东·奇古尔追杀莱维雷伦·摩斯的过程中无数的无辜被杀者,再到最后莱维雷伦·摩斯的被杀,其妻子卡拉·吉恩被杀,整个故事都在讲述暴力、鲜血和死亡。莱维雷伦·摩斯的遭遇极具普遍性,他代表着人类的普遍欲望,以及因欲望而经历不断的痛苦和恐惧,最终走向死亡的生命过程。在科恩电影中,欲望是故事的开端,主人公在欲望中殒命是结局。命运仿佛在用欲望捉弄着人类,在命运面前,生命、性格等好莱坞电影至关重要的元素都失去了原本的意义,在命运的禁锢下,人已经不重要了,人物只是一种符号,其意义只在于普洛普在《民间故事形态学》中所说的“功能”,死者的功能在于展示命运的强大与不可逆转,生者的功能在于见证这种强大与不可逆转。在这个黑色而荒诞的世界中,人变得心有余而力不足,人在生命历程中挣扎,就如同于无边的荒漠中想要找到水源的鱼,荒谬而又充满悲剧性。
  病态的杀人狂安东·奇古尔是一个极具象征意味的角色,他是命运之神的化身。他代表着暴力、血腥和死亡,他如命运一般用猜硬币的方式决定人的生死,未知与偶然令人类时刻处于恐惧与焦虑之中,这正是克尔凯郭尔式的焦虑。在他的暴力攻势下,无坚不摧,无人幸免,但他在每次血腥屠杀之后却都能够悠然脱身,扬长而去,这也许是命运在施难于人类之后还要对人类进行的辛辣嘲讽吧。因此,在影片的结尾,我们看不到正义战胜邪恶,看不到理性战胜黑暗。老警长埃德·贝尔是该影片中社会正义与理性的代表,但他并没有取得这场残酷厮杀的胜利,相反,整部电影都没有埃德·贝尔与安东·奇古尔正面交锋的场景,正义与邪恶总是讽刺性地擦肩而过。这正说明人类在命运之前的无能为力,以及人类向之俯首称臣的那些社会机制在强大的命运之神那里也只能鞭长莫及,或者说是形同虚设。劫后余生的老警长埃德·贝尔在最后也感到那股邪恶的力量无法战胜,因此在困惑与自责中引咎辞职,然而命运之神并没有就此放过他,在片尾,死神最终也在他凄凉的梦境中向他招手引路,印证了“死网恢恢,疏而不漏”的存在主义真理,也印证了人类确实是在“向死而生”,这是人类无法逃避的生存悲剧。
  叔本华在悲剧的结局上提出了“悲剧放弃说”,认为悲剧人物在“漫长的斗争和痛苦之后,永远地放弃了他们前此热烈追求的目的”。叔本华强调人类的悲剧命运,因为在人类生存的世界中,痛苦和不幸无处不在,所以悲剧随时都会发生。人类的悲剧不是由于自身缺陷,而是由于人类的局限造成的。叔本华的这番论断似乎可以成为《老无所依》的最佳注脚。
  
  二、生存悲剧的异样传达:“有意味的形式”
  
  科恩电影(尤其是《老无所依》中)表达的生存悲剧并不是通过盲目而喧嚣的空洞形式(那种哗众取宠、转瞬即逝的常规电影制作)来传达的,而是通过精心打造一种“有意味的形式”来暗示的。英国文艺批评家克莱夫·贝尔(Clive Bell)提出的“艺术是有意味的形式”的著名论断构成了整个形式主义美学的核心,若将此论断置于整个文学史或美学史中,未免失之偏颇,但在科恩兄弟这里却成为其电影获得独特审美意蕴百试不爽的试金石。
  
  三、情节结构的寓言化
  
  科恩兄弟只是把影片所承载的内容当作一种能指,真正使他们着迷的是故事形式,形式才是所指。其实,电影行业中并不乏形式主义者,“中国大陆追求形式主义的艺术家有某种艺术选择和社会定位的两重性。形式主义可 能是躲避虚假现实关系展现和信念宣布的港湾,也可能是对社会现实、人们的生存境遇的漠然、茫然和无知。”然而,科恩电影却将哲学的寓言附着于形式之上,形式即意义所在。科恩在《老无所依》中的真正兴奋点就在于故事的讲述方式,科恩兄弟对各式各样的犯罪故事情有独钟,大有重拾希区柯克衣钵的意思。莱维雷伦·摩斯的金钱欲望是故事的导火索,安东·奇古尔的追杀使莱维雷伦遭受磨难最后丧生,莱维雷伦之妻被杀与凶手逍遥法外是故事结局,这就是科恩式的故事情节:主人公欲望萌生——主人公经历磨难(命运开始报复主人公)主人公死亡或遭受损失(命运继续前行),这种抽象的寓言型情节结构使人的生存悲剧一目了然,这就是形式所体现出来的意味。
  
  四、黑色氛围的营造
  
  这里的黑色,并不是指物体或光线的颜色,而是引申为一种黑暗的、压抑的、暴力的心理体验。科恩通过黑色氛围不断地重复和强调他们的哲学寓言——人类的生存悲剧。
  1、黑色的视觉压力《老无所依》中黑色的视觉压力首先来自于血腥和暴力,这里的血没有马丁·斯科塞斯电影中以血拯救的期盼,也不同于吴宇森、北野武式的暴力美学。科恩影片中的血有几分黑色的幽默,有几分对生命的无把握以及世界的无理性的存在主义式的荒诞感。当安东·奇古尔提着他无坚不摧的武器出现时,银幕上就开始了暴力与血腥的狂欢。其次是具有强烈磁场的环境:故事的主体部分选择的是夜里的汽车旅馆,大量的逆光、低垂的窗帘、昏暗的光线给人一种暴力和紧张感。房间经常被光影切割成尖锐、零碎的块面,人物的面孔也经常被精心地安排在光与黑影的交界处,由此营造出黑色暴力的视觉压力。
  2、黑色幽默。每一部科恩影片中都有着深浅不一的黑色幽默,有时甚至成为定义人物的尺度,比如《大人物拉伯斯基》中的勒·杜德和《血迷宫》中的威瑟尔。在伊桑·科恩撰写的黑色短篇小说集《亚当之门(我杀死了菲·夏毕罗)》中,我们可以看到科恩兄弟对黑色幽默的情有独钟。科恩的幽默伴随着血腥、暴力与死亡,当安东·奇古尔用硬币来决定他人的生死。却将摄人的残忍掩盖于貌似童年的稚气可爱之下时,当他手提那略带魔幻与超现实色彩的杀人武器破门而入时,当无数偶然的生命在他的暴力下“死无其所”时,我们会忍不住怆然一笑,我们叹息命运的偶然性,感慨世事的无常。喟叹生命如蜉蝣般孱弱。
  由此可见,充满“意味”的形式正是科恩电影大放异彩的关键因素,也是获得商业化大众娱乐性与电影美学的艺术性双赢的重镇。这就是科恩兄弟独特的表达方式,寓言化的情节结构传达着生存的悲剧,黑色氛围的营造展示着悲剧性的生存。
其他文献
[摘要]麦尔维尔的小说《白鲸》中的主人公以实玛利通过自己在“佩阔德号”船上的生活经历及对船长亚哈的分析、思考和评判,完成了自己的成长教育。亚哈船长曾是他心目中最初的英雄、老师,在捕杀白鲸的过程中,他逐渐褪去了身上的光环,还原出真实的人的魅力。小说最后悲惨的结局既揭示了麦尔维尔对人物形象的困惑,也给以实玛利和读者留下了艰难的选择,而没有结果的选择也给小说带来了无尽的韵味。  [关键词]以实玛利 成长
期刊
[摘要]灿烂悠久的三秦文化孕育了众多地域特色的音乐,它们是电视剧地域文化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见诸于众多电视剧中的秦腔、信天游等陕西地域文化特色音乐经历了一个从自发到自觉的发展历程,这也表明了电视剧创作者对地域文化的重视和创作理念的渐趋成熟。  关键词]地域文化 秦腔 信天游 电视剧    悠久灿烂的三秦文化孕育了众多鲜明的地域特色音乐,民歌如信天游、唢呐、安康曲子等,舞蹈如陕北秧歌、安塞腰鼓、
期刊
[摘要]电视剧《我的团长我的团》在表现中国远征军题材时严重违反了历史真实。本文作者以亲历者的身份对这段历史提供了若干见证,并建议此剧主创人员认真研究这段尘封已久的史实,使这段在中国抗日战争中既辉煌又悲壮的历史,以真实面目呈现于观众面前。  [关键词]中国远征军 历史真实 建议    胡锦涛主席2005年在中国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大会上,曾就中国八年抗日战争中“正面战场”和“敌
期刊
[摘要]美国迪斯尼公司作为世界著名的动画影片公司,历史悠久,而且具有影响,当代迪斯尼公司的艺术创作、经营策略、思维方式……等对我们来说都具有参考和借鉴的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迪斯尼动画 迪斯尼公司 沃尔特·迪斯尼 全球化情境    1966年,老沃尔特·迪斯尼去世,美国迪斯尼公司一下子就陷入了困境,在20世纪60年代中,可以说迪斯尼公司没有什么值得吹嘘的杰出作品出现,《101忠狗》(OneHu
期刊
[摘要]人人都没有安全感,人人都缺乏对自己命运的控制力,在这样一个人人自危的社会,暴力完全失控,杀戮毫无预期,为所欲为的杀人狂魔齐格造就了自己的神话,他仿佛是无所不能的英雄,甚至化身为冥冥中主宰芸芸众生命运的上帝。  [关键词]杀手 神话 恶之花    2007年,影片《老无所依》一举获得第80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改编剧本和最佳男配角四项大奖。这部由科恩兄弟执导的惊悚影片,改编自美国文
期刊
[摘要]电影Bridge to Terabithia(《通往特雷比西亚的桥》)讲述了一个关于成长与信念的故事。我们从信仰的视角分析了影片中的人物形象并发现:理性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更无法取代信仰所能给人带来的心灵的归宿和慰藉。在信仰真空的现代社会,这种对信仰和内心的回归仍能带给人们些许启示。  [关键词]Bridge to Terabithia 精神家园 解读 信仰    Bridqe to Te
期刊
[摘要]《花火》是北野武一部典型的代表作之一,影片讲述了一个警察由于种种人生困境,在爱情、亲情和友情与现实生活产生强烈撕裂后,因绝望而奔走,在为人生的挣扎与寻找中为爱而走向毁灭的故事。这部影片依然秉承了北野武的风格:暴力。死亡却又不失温情,可以说《花火》是将这三者结合的最为完美的一部作品。欣赏花火的泫然与短暂,体味生命的超然与厚重,在生与死的抉择中彰显人性的真善美,所以《花火》是一次有意义的构思与
期刊
[摘要] 雍正从“民间记忆”中的“残暴君主”一下子成了“视觉效应”上的“改革皇帝”,这不能不说是电视连续剧《雍正王朝》的功劳。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编导们对雍正形象的塑造选择的是其“正面”而非“反面”,这与中国新时期的改革大潮是分不开的,因为改革是新时期中华民族的精神触角。  [关键词]《雍正王朝》“民间记忆”“视觉效应”精神触觉    1999年新年伊始隆重推出的44集电视连续剧《雍正王朝》,是
期刊
[摘要]尽管我们对李少红的这版《红楼梦》有着许多不满,但我们还是期望向好的方向发展,我们看到的李少红剧组是一个竭诚团结的集体,新版《红楼梦》至少不是一部粗制滥造的剧作。谁都知道,《红楼梦》是中国文学的瑰宝,每个人都对它心怀虔诚没有谁会去亵渎它。我们每一次翻拍都相隔数十年,它代表一个时期影视创作的最高水准,甚至体现红学研究的最新进展。但愿李少红导演充分认识自身承担的神圣使命,拍出的《红楼梦》能够真正
期刊
[摘要]电影《紫颜色》以二十世纪初期美国南部为背景,反映了当时美国黑人的生存状态,强调人的发展成长,尤其是黑人妇女在种族与性别双重压力下自我意识的觉醒,从“奴隶”走向独立的过程,彰显了妇女间的团结在个体成长中的作用,探索男人成长产生变化的可能性。  [关键词]种族歧视 父权思想 黑人女性 抗争    电影《紫颜色》根据黑人女作家艾丽丝·沃克的同名小说拍摄,斯皮尔·伯格执导。由于电影体裁形式与小说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