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生为一大事来,这是教育家陶行知的话。我来到世上,所谓的大事是什么?少年时代,我的梦想是当一名军人。或许是命运的安排,1986年,我走上了教育之路。从此,我的人生大事便与教育连在一起了。做教师时,我的人生大事是做一名好教师;当校长时,我的人生大事是当一名好校长。
我的青春,我的全部心血都献给了我的人生大事。没有成为军人,我不后悔,因为我的许多学生已经献身祖国的国防事业。
从教二十五年,当校长十年,我曾历任小学教师、教导主任、副校长、进修学校教研员、初教科视导员、校长等职。从教体会,五味俱全,但我始终坚信我的教育理念,我始终坚信我是一个基础教育的思考者、行动者、实践者。
一、做一个爱学习的教师
师范学校四年的学习生活,我最大的收获就是让我懂得教师肩负的责任,而养成爱学习的习惯更是教师一生的追求。于是我把自己从教之日,定义为重新学习之时,我立志从教一天,就得学习一天。
记得那时初为人师,太多的不懂,太多的幼稚,于是我开始如饥似渴地向书本学习,下课的闲暇时间、下班后的休息时间,我大多是在学校的阅览室里度过,每一本期刊杂志,每一篇与教学相关的文章我都仔细阅读,时常与自己的教学联系起来,遇到好的教学方法、巧妙的解题方法、精彩的教学片段,我都会赶紧的记录下来,甚至融入自己的备课、及时地实施于自己的课堂教学之中。这样的读书学习让我从中寻到了一些好的办法,让我的教师工作也丰富起来。
向名优教师、老教师请教是我学习的又一重要内容。他们不仅有一种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值得我们学习,往往还有着二、三十年的教学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可以让我们少走很多的弯路。多听他们的课是最直接的学习。记得那时,我要是哪一节没有课,就会坐到名优教师、老教师的课堂上,听他们讲课,他们在教学上能够准确的把握教学重点,巧妙的突破教学难点,使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更容易接受,更有兴趣。年轻教师没有经验,所以在平时备课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疑问,这时决不让放弃、更不能模模糊糊的过去,于是我就一定要请教老教师,和他们一起讨论分析,虚心听取他们的教导。这让我很快的适应并胜任了课堂教学工作。当然向老教师学习的同时,也要从自身的特点出发,不能全盘照搬,而是合理的借鉴,这样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
记得有一次听课,老师在讲《正比例意义》这节课时,有意识地加入了同反比例情况的比较。虽然这种比较痕迹不是很清晰,但我在听课中,头脑里立刻产生了一个大胆的设想:正反比例意义同时开、一块讲,这样可以突出对比,加深理解。我把这种设想同学年组的教师谈了,大家觉得可以一试,于是我们就在课堂上尝试,果然,讲课效果出奇的好。老教师们都夸我年轻人点子好、敢创新、水平高。其实哪里是我的水平高,分明是我在听课中从其他教师身上得到了启发。
十年的一线教师工作经历,让我深深的体会到,教师工作的辛苦,也收获了很多的精彩,一辈子可以享受的是一种学习的习惯,一辈子可以珍惜的是师生之间特有的情谊,一辈子不能忘记的是同事们给予我的帮助与呵护。
二、做一个善研究的教研员
从一名教师走上教研员的岗位,角色的转变,让我对教育有了别样的理解。回想那时候当小学语文教研员,虽说有一些专业知识、有一定的教学经历,更满怀一种敬业精神,但缺乏调查研究的实践经验和专业引领的能力,于是做一个研究型的教研员,便是我努力的方向。
我知道学习可以让我们成为好教师,同样学习可以让我成为合格的教研员,于是学习教育心理学理论、教学设计理论,查阅文献资料,接受先进理念,更新自身观念便是我每天自我学习的大餐。而主动深入课堂,向教师学习,学习优秀的教学方法,发现课堂上精彩的瞬间、领悟成功的教学经验,更成为我每天必修的功课。
而仅有学习是不够的,勤于研究才是我的追求。于是我开始研究课程,研究怎样才可以实现课程的有效整合;研究教师,研究如何将教材上的有限的文本内容内化为内容丰富的教案、再将教案转化成灵动的教学,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研究课堂,在课堂上做到教学与学习活动的有机结合,将传授知识的课堂,变成师生生命成长的摇篮。当教研员更要学会正确的、科学的指导,立足当前教育教学的现实,抓住当前教育的热点、难点,指导教师把理论的解读变成教学的自觉行动,把外地学习的经验和成果提炼成可用的行动方式,也随时提醒自己和教师把自己零散的教学体会形成教学经验记录下来,把积累的经验提升到理论上,这些不仅对自己是个提升的过程,更对对年轻教师有特别的指导作用。
听、评、导课是教研员的常规工作,更是做好教研工作的基础。记得当教研员那会儿,就爱深入课堂听课,而带着问题,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是我最大的着眼点。看学生是否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学习活动中学生经常做出怎样的情绪反应;学生是否乐于参与思考、讨论、争辩、动手操作;学生是否经常积极主动地提出问题等,学生的参与度高,课上有收获,再不好的课堂,也成功了一半。
听课之后,我还会和授课教师做一个沟通,交流我看到的教学流程,发现的亮点,提出我的建议,并和教师说一下如果这堂课我来上,我会怎样设计。这样的听评课,在当时是很受教师欢迎的,也使我们的指导更具有说服力。
在教研员这个岗位上虽然工作的时间仅仅只有三个年头,但却让我深深的懂得了,教研员在教师的专业发展中起着助推的巨大作用,而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个永无止境持续不断的过程,在这个工程中,改变的不仅仅是教师自己,更可能影响孩子的一生,改变孩子的一生。
三、做一个有思想的校长
1.做学校发展的“领跑人”
2001年,当我接任校长时,王兆新村小学已是区域内的一所优秀学校,加之对口中学发展态势良好,许多家长趋之若鹜。我完全可以做一个守成的校长,相对轻松地工作与生活。但是,上任伊始,我就给王兆新村小学提出了全新的发展目标:办成一所“学生成长,教师成功,学校发展”的“生长型”学校。这是一个自加压力的目标,也是一个需要不懈奔跑才能达到的目标。
为切实增强广大教师对办学目标的认同感,我同班子成员一道从教师专业成长入手,努力为教师创设展示自我,发展自我的平台,先后推出“学校发展最佳建议奖”“我的成长轨迹”展示活动、“教师个人发展规划论坛”等推动教师认识自我,展示自我,发展自我的系列活动,引导教师唤起职业热情,实现职业价值。
如果有人问我,能不能用一句话概括对教育的追求?我会毫不犹豫地告诉他:“让每个孩子的美好未来从这里放飞”就是我的教育追求。而要实现这一理想我深知“学校是基础、教师是关 键、学生是根本”。如何着眼根本、抓住关键、打好基础,是我教育实践的一条主线。
经过长期的实践探索,我们秉承传统,开拓创新,逐步清晰并确立了以“人文与发展”为核心的办学理念,提升并浓缩为:让每个孩子的美好未来从这里放飞。这一理念涵盖了面向全体、促进成长的学生观;基于学校、基于实践的学校观和着眼于未来的发展观。依据这一教育理念,我引导全校师生共同确立了“和谐奋进,求实创新”的校风,“育人为本、成才为志”的校训并以此开展了大量而且卓有成效的教育实践。
为使办学理念转化为具体的办学行为,学校以“绿色校园我的家”学校文化建设为切入点,逐渐建构起以学校文化为核心,涵盖并辐射学生培养、学校管理、教育教学等各项工作的一个完整体系。“绿色校园我的家”学校文化建设主题是植根于学校的办学理念而确立的。这里的绿色代表着人文、和谐,预示着勃勃的生机与美好的发展未来,蕴含了每个学生都是成长中的鲜活的生命体,都具有无限美好的发展潜质。“给孩子一个绿色的今天,许孩子一个美好的未来!”是实现我校办学理念的最终目标。
在我的科学谋划和积极倡导下,班子成员带领全校教师积极投身到了落实教育理念、实现教育理想的教育实践热潮中。几年中,学校以落实办学理念为主线,潜心研究依托于学校文化建设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先后开展了“绿色校园环境”“绿色校园人际”“绿色校园空间”“绿色课堂”等系列学校文化建设工作,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和谐发展体统了广阔的舞台。
2.做教育改革的先行者
几年来,我殚精竭虑的思考涉及学校的办学特色以及教育改革的问题,不断地发现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地思考学校发展的新趋势,捕捉新机遇,采取新措施,建立新机制,使学校在教育改革的浪潮中乘风破浪,勇往直前。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为彰显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的育人功能,学校分别在各楼厅设立了主题文化景观,在各楼层的走廊开辟了四个主题文化长廊,新建了校园养殖园,加之近期改造的地下实践活动区中以学生才艺展示为主的墙壁文化,侧楼梯以艺术教育为主题的楼梯文化,学校的校徽等标识文化以及极富特性的班级文化使整个教学楼内到处都充满着个性鲜明的浓浓的文化气息。优美而富有教育意义的校园物质文化格局时刻陶冶与规范着师生讲文明话、办文明事、做文明人。
“不为环境而环境,只为人性而建设;不为文化而文化,只为心灵去营造。”是我校致力于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始终追寻的目标。
在精神文化建设层面我提出:让文明之光普照校园的每一个角落,让“绿色”的种子在师生的心田生根发芽。我带领广大教师围绕着校园精神培植、师生内涵发展和和谐校园构建三个专题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和实践,并通过不断的学习内化、培养树立典型、建立有效激励机制等措施有力地促进了良好校风、师风与学风的形成与发展。学校以教师岗位练兵,学生读书活动为依托,结合教师“专业发展成长档案”“学生成长册”的建立与校本课程的开发利用,引导和培养师生充实文化底蕴,提高了教师的专业能力,丰富了学生的精神世界。
为努力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学校从师德教育人手并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结合“绿色课堂,生命课堂”的创建以及家访,教师博客建立等项工作引导教师努力构建新型的家校关系和师生关系。此外,我们还以“一、三、五”(一条德育特色主线,三个学会,五星少年评选)工程为载体,通过德育实践活动课以及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内外德育实践活动等方式在学生中深入开展人文教育,使师生的精神内涵得以丰厚,使文明与和谐之风充满校园。
为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活动,我校先后成立了各种学生趣小组;一年一度的“科技艺术节”“体育节”“读书节”“趣味运动会”“校园集体舞比赛”、校园交警操等系列教育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此外,为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服务意识,学校还成立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小海豚校园电视台”“文明礼仪示范岗”等学生社团,为校园文化生活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学校根据相关法规和学校实际不断对现有的学校管理制度进行修订和完善。通过成立专门领导小组,广泛征集师生意见,汇聚集体的智慧和力量,不断完善各项校本制度,让各项制度不仅凝聚并凸显学校文化品质,又尽可能体现民主意愿。
做校长十余年,我始终严以律己,以自身为旗帜,树德为魂,以自己的人格所产生的吸引力、凝聚力、亲和力影响师生。学校的重大事宜我充分尊重民主;社会公益事业我带头响应;教育教学改革与管理中我经常是身体力行。在如何治校的问题上,我主张情感是基础,制度上保障。我提出要把王兆新村小学办成师生向往的精神家园,为解决师生的午饭问题我亲自设计规划,审核设备,创办了校园食堂;教师过生日,我带领工会成员将蛋糕送到教师手中;教师家里的大事小情我时刻牵挂,帮助解决;学生生活和学习上遇到困难我总是伸出援助之手。我将用我不断完善的人格影响我的学校、教师和学生,影响我身边的每一个人,我想,这才是做校长要留给社会最有价值的东西。
3.做务本求实的耕耘者
在我的心目中,事业和工作永远是第一位的。校长工作千头万绪,纷繁复杂,没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作支撑,工作是很难有起色的。近年来我校整体工作一年上一个台阶,教育质量和社会影响力逐年提高,学校办学特色日显鲜明,这是我和全校教师辛勤耕耘、无私奉献的真实写照,学校的一草一木、一处一景、一人一事都留下了我们辛勤的汗水和深深的思考的足迹。
下面是我日常工作日的一个真实写照:
上午:早七点到校,巡视校园同时思考当日必须处理的校务问题;八点会同相关人员深入班级观、评、议课;九点三十分召集校领导班子研究教师团队建设问题;十点接待家长委员会代表,征求家长对学校整体办学情况的意见和建议后会同相关人员将问题梳理并分解到各职能部门限时解决。
下午:一点钟接待市图书馆领导洽谈建立校园图书馆事宜,草签意向性协议,实地考察馆舍布局;两点十分听取校本课程开发建设专题汇报并提出具体指导意见;三点钟参加学科教研;四点半左右处理一起校园伤害事件至五点半写工作日志。
在办公室,我常能听到楼道里一路小跑的声音,班子成员对我说:“校长,你给我们每人买双旱冰鞋吧。”我也常对身边的人说:“你们把我分成两半吧。”在王兆新村小学,恨自己分身无术的人又何止我一个人。
有人说,校长应该抓大事。这话我不反对,但大事是什么?怎么抓?在学校又有什么事算是小事呢?学校的办学方向、发展目标不都是通过一件件小事来贯彻落实的吗?
校长应该是一个忙碌的人,一个为学校、为孩子奔走呼号、身体力行的人,一个务本求实的耕耘者。
回首我的教育之路让我颇感欣慰,因为我用我的心血、汗水和智慧诠释了一名教育者对教育的思考、探索与实践。
我的教育生涯还在进行中,时间无止境,思考也无止境,我将以更大的努力回报我工作的学校,回报与我同甘共苦的同事,回报社会、家长和学生对我的殷切期待,回报教育赋予我的神圣与职责。在回报中,我也收获着。行走在教育之路上.我是幸福的。
我的青春,我的全部心血都献给了我的人生大事。没有成为军人,我不后悔,因为我的许多学生已经献身祖国的国防事业。
从教二十五年,当校长十年,我曾历任小学教师、教导主任、副校长、进修学校教研员、初教科视导员、校长等职。从教体会,五味俱全,但我始终坚信我的教育理念,我始终坚信我是一个基础教育的思考者、行动者、实践者。
一、做一个爱学习的教师
师范学校四年的学习生活,我最大的收获就是让我懂得教师肩负的责任,而养成爱学习的习惯更是教师一生的追求。于是我把自己从教之日,定义为重新学习之时,我立志从教一天,就得学习一天。
记得那时初为人师,太多的不懂,太多的幼稚,于是我开始如饥似渴地向书本学习,下课的闲暇时间、下班后的休息时间,我大多是在学校的阅览室里度过,每一本期刊杂志,每一篇与教学相关的文章我都仔细阅读,时常与自己的教学联系起来,遇到好的教学方法、巧妙的解题方法、精彩的教学片段,我都会赶紧的记录下来,甚至融入自己的备课、及时地实施于自己的课堂教学之中。这样的读书学习让我从中寻到了一些好的办法,让我的教师工作也丰富起来。
向名优教师、老教师请教是我学习的又一重要内容。他们不仅有一种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值得我们学习,往往还有着二、三十年的教学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可以让我们少走很多的弯路。多听他们的课是最直接的学习。记得那时,我要是哪一节没有课,就会坐到名优教师、老教师的课堂上,听他们讲课,他们在教学上能够准确的把握教学重点,巧妙的突破教学难点,使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更容易接受,更有兴趣。年轻教师没有经验,所以在平时备课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疑问,这时决不让放弃、更不能模模糊糊的过去,于是我就一定要请教老教师,和他们一起讨论分析,虚心听取他们的教导。这让我很快的适应并胜任了课堂教学工作。当然向老教师学习的同时,也要从自身的特点出发,不能全盘照搬,而是合理的借鉴,这样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
记得有一次听课,老师在讲《正比例意义》这节课时,有意识地加入了同反比例情况的比较。虽然这种比较痕迹不是很清晰,但我在听课中,头脑里立刻产生了一个大胆的设想:正反比例意义同时开、一块讲,这样可以突出对比,加深理解。我把这种设想同学年组的教师谈了,大家觉得可以一试,于是我们就在课堂上尝试,果然,讲课效果出奇的好。老教师们都夸我年轻人点子好、敢创新、水平高。其实哪里是我的水平高,分明是我在听课中从其他教师身上得到了启发。
十年的一线教师工作经历,让我深深的体会到,教师工作的辛苦,也收获了很多的精彩,一辈子可以享受的是一种学习的习惯,一辈子可以珍惜的是师生之间特有的情谊,一辈子不能忘记的是同事们给予我的帮助与呵护。
二、做一个善研究的教研员
从一名教师走上教研员的岗位,角色的转变,让我对教育有了别样的理解。回想那时候当小学语文教研员,虽说有一些专业知识、有一定的教学经历,更满怀一种敬业精神,但缺乏调查研究的实践经验和专业引领的能力,于是做一个研究型的教研员,便是我努力的方向。
我知道学习可以让我们成为好教师,同样学习可以让我成为合格的教研员,于是学习教育心理学理论、教学设计理论,查阅文献资料,接受先进理念,更新自身观念便是我每天自我学习的大餐。而主动深入课堂,向教师学习,学习优秀的教学方法,发现课堂上精彩的瞬间、领悟成功的教学经验,更成为我每天必修的功课。
而仅有学习是不够的,勤于研究才是我的追求。于是我开始研究课程,研究怎样才可以实现课程的有效整合;研究教师,研究如何将教材上的有限的文本内容内化为内容丰富的教案、再将教案转化成灵动的教学,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研究课堂,在课堂上做到教学与学习活动的有机结合,将传授知识的课堂,变成师生生命成长的摇篮。当教研员更要学会正确的、科学的指导,立足当前教育教学的现实,抓住当前教育的热点、难点,指导教师把理论的解读变成教学的自觉行动,把外地学习的经验和成果提炼成可用的行动方式,也随时提醒自己和教师把自己零散的教学体会形成教学经验记录下来,把积累的经验提升到理论上,这些不仅对自己是个提升的过程,更对对年轻教师有特别的指导作用。
听、评、导课是教研员的常规工作,更是做好教研工作的基础。记得当教研员那会儿,就爱深入课堂听课,而带着问题,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是我最大的着眼点。看学生是否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学习活动中学生经常做出怎样的情绪反应;学生是否乐于参与思考、讨论、争辩、动手操作;学生是否经常积极主动地提出问题等,学生的参与度高,课上有收获,再不好的课堂,也成功了一半。
听课之后,我还会和授课教师做一个沟通,交流我看到的教学流程,发现的亮点,提出我的建议,并和教师说一下如果这堂课我来上,我会怎样设计。这样的听评课,在当时是很受教师欢迎的,也使我们的指导更具有说服力。
在教研员这个岗位上虽然工作的时间仅仅只有三个年头,但却让我深深的懂得了,教研员在教师的专业发展中起着助推的巨大作用,而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个永无止境持续不断的过程,在这个工程中,改变的不仅仅是教师自己,更可能影响孩子的一生,改变孩子的一生。
三、做一个有思想的校长
1.做学校发展的“领跑人”
2001年,当我接任校长时,王兆新村小学已是区域内的一所优秀学校,加之对口中学发展态势良好,许多家长趋之若鹜。我完全可以做一个守成的校长,相对轻松地工作与生活。但是,上任伊始,我就给王兆新村小学提出了全新的发展目标:办成一所“学生成长,教师成功,学校发展”的“生长型”学校。这是一个自加压力的目标,也是一个需要不懈奔跑才能达到的目标。
为切实增强广大教师对办学目标的认同感,我同班子成员一道从教师专业成长入手,努力为教师创设展示自我,发展自我的平台,先后推出“学校发展最佳建议奖”“我的成长轨迹”展示活动、“教师个人发展规划论坛”等推动教师认识自我,展示自我,发展自我的系列活动,引导教师唤起职业热情,实现职业价值。
如果有人问我,能不能用一句话概括对教育的追求?我会毫不犹豫地告诉他:“让每个孩子的美好未来从这里放飞”就是我的教育追求。而要实现这一理想我深知“学校是基础、教师是关 键、学生是根本”。如何着眼根本、抓住关键、打好基础,是我教育实践的一条主线。
经过长期的实践探索,我们秉承传统,开拓创新,逐步清晰并确立了以“人文与发展”为核心的办学理念,提升并浓缩为:让每个孩子的美好未来从这里放飞。这一理念涵盖了面向全体、促进成长的学生观;基于学校、基于实践的学校观和着眼于未来的发展观。依据这一教育理念,我引导全校师生共同确立了“和谐奋进,求实创新”的校风,“育人为本、成才为志”的校训并以此开展了大量而且卓有成效的教育实践。
为使办学理念转化为具体的办学行为,学校以“绿色校园我的家”学校文化建设为切入点,逐渐建构起以学校文化为核心,涵盖并辐射学生培养、学校管理、教育教学等各项工作的一个完整体系。“绿色校园我的家”学校文化建设主题是植根于学校的办学理念而确立的。这里的绿色代表着人文、和谐,预示着勃勃的生机与美好的发展未来,蕴含了每个学生都是成长中的鲜活的生命体,都具有无限美好的发展潜质。“给孩子一个绿色的今天,许孩子一个美好的未来!”是实现我校办学理念的最终目标。
在我的科学谋划和积极倡导下,班子成员带领全校教师积极投身到了落实教育理念、实现教育理想的教育实践热潮中。几年中,学校以落实办学理念为主线,潜心研究依托于学校文化建设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先后开展了“绿色校园环境”“绿色校园人际”“绿色校园空间”“绿色课堂”等系列学校文化建设工作,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和谐发展体统了广阔的舞台。
2.做教育改革的先行者
几年来,我殚精竭虑的思考涉及学校的办学特色以及教育改革的问题,不断地发现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地思考学校发展的新趋势,捕捉新机遇,采取新措施,建立新机制,使学校在教育改革的浪潮中乘风破浪,勇往直前。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为彰显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的育人功能,学校分别在各楼厅设立了主题文化景观,在各楼层的走廊开辟了四个主题文化长廊,新建了校园养殖园,加之近期改造的地下实践活动区中以学生才艺展示为主的墙壁文化,侧楼梯以艺术教育为主题的楼梯文化,学校的校徽等标识文化以及极富特性的班级文化使整个教学楼内到处都充满着个性鲜明的浓浓的文化气息。优美而富有教育意义的校园物质文化格局时刻陶冶与规范着师生讲文明话、办文明事、做文明人。
“不为环境而环境,只为人性而建设;不为文化而文化,只为心灵去营造。”是我校致力于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始终追寻的目标。
在精神文化建设层面我提出:让文明之光普照校园的每一个角落,让“绿色”的种子在师生的心田生根发芽。我带领广大教师围绕着校园精神培植、师生内涵发展和和谐校园构建三个专题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和实践,并通过不断的学习内化、培养树立典型、建立有效激励机制等措施有力地促进了良好校风、师风与学风的形成与发展。学校以教师岗位练兵,学生读书活动为依托,结合教师“专业发展成长档案”“学生成长册”的建立与校本课程的开发利用,引导和培养师生充实文化底蕴,提高了教师的专业能力,丰富了学生的精神世界。
为努力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学校从师德教育人手并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结合“绿色课堂,生命课堂”的创建以及家访,教师博客建立等项工作引导教师努力构建新型的家校关系和师生关系。此外,我们还以“一、三、五”(一条德育特色主线,三个学会,五星少年评选)工程为载体,通过德育实践活动课以及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内外德育实践活动等方式在学生中深入开展人文教育,使师生的精神内涵得以丰厚,使文明与和谐之风充满校园。
为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活动,我校先后成立了各种学生趣小组;一年一度的“科技艺术节”“体育节”“读书节”“趣味运动会”“校园集体舞比赛”、校园交警操等系列教育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此外,为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服务意识,学校还成立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小海豚校园电视台”“文明礼仪示范岗”等学生社团,为校园文化生活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学校根据相关法规和学校实际不断对现有的学校管理制度进行修订和完善。通过成立专门领导小组,广泛征集师生意见,汇聚集体的智慧和力量,不断完善各项校本制度,让各项制度不仅凝聚并凸显学校文化品质,又尽可能体现民主意愿。
做校长十余年,我始终严以律己,以自身为旗帜,树德为魂,以自己的人格所产生的吸引力、凝聚力、亲和力影响师生。学校的重大事宜我充分尊重民主;社会公益事业我带头响应;教育教学改革与管理中我经常是身体力行。在如何治校的问题上,我主张情感是基础,制度上保障。我提出要把王兆新村小学办成师生向往的精神家园,为解决师生的午饭问题我亲自设计规划,审核设备,创办了校园食堂;教师过生日,我带领工会成员将蛋糕送到教师手中;教师家里的大事小情我时刻牵挂,帮助解决;学生生活和学习上遇到困难我总是伸出援助之手。我将用我不断完善的人格影响我的学校、教师和学生,影响我身边的每一个人,我想,这才是做校长要留给社会最有价值的东西。
3.做务本求实的耕耘者
在我的心目中,事业和工作永远是第一位的。校长工作千头万绪,纷繁复杂,没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作支撑,工作是很难有起色的。近年来我校整体工作一年上一个台阶,教育质量和社会影响力逐年提高,学校办学特色日显鲜明,这是我和全校教师辛勤耕耘、无私奉献的真实写照,学校的一草一木、一处一景、一人一事都留下了我们辛勤的汗水和深深的思考的足迹。
下面是我日常工作日的一个真实写照:
上午:早七点到校,巡视校园同时思考当日必须处理的校务问题;八点会同相关人员深入班级观、评、议课;九点三十分召集校领导班子研究教师团队建设问题;十点接待家长委员会代表,征求家长对学校整体办学情况的意见和建议后会同相关人员将问题梳理并分解到各职能部门限时解决。
下午:一点钟接待市图书馆领导洽谈建立校园图书馆事宜,草签意向性协议,实地考察馆舍布局;两点十分听取校本课程开发建设专题汇报并提出具体指导意见;三点钟参加学科教研;四点半左右处理一起校园伤害事件至五点半写工作日志。
在办公室,我常能听到楼道里一路小跑的声音,班子成员对我说:“校长,你给我们每人买双旱冰鞋吧。”我也常对身边的人说:“你们把我分成两半吧。”在王兆新村小学,恨自己分身无术的人又何止我一个人。
有人说,校长应该抓大事。这话我不反对,但大事是什么?怎么抓?在学校又有什么事算是小事呢?学校的办学方向、发展目标不都是通过一件件小事来贯彻落实的吗?
校长应该是一个忙碌的人,一个为学校、为孩子奔走呼号、身体力行的人,一个务本求实的耕耘者。
回首我的教育之路让我颇感欣慰,因为我用我的心血、汗水和智慧诠释了一名教育者对教育的思考、探索与实践。
我的教育生涯还在进行中,时间无止境,思考也无止境,我将以更大的努力回报我工作的学校,回报与我同甘共苦的同事,回报社会、家长和学生对我的殷切期待,回报教育赋予我的神圣与职责。在回报中,我也收获着。行走在教育之路上.我是幸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