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主义对“90后”价值问题研究

来源 :人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weiwei_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价值观是人们以自身的需要为尺度对事物重要性的认识的观念系统,也同时决定着人类行为的取向,对于人类的生活具有根本性的指导作用。受市场经济带来的消费主义影响下的“90后”青年已逐步走向社会建设的庞大队伍当中,那么研究剖析他们受消费主义影响下的价值取向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消费主义;享乐主义价值观;功利主义价值观;对策
  中图分类号:F0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7-0024-02
  一、消费主义及其产生
  新技术革命带来了现代化工业的大发展,使得当时的西方国家告别经济短缺时期,先后进入了商品相对过剩的时代,生产力的高速发展,为人们提供了新的生产资料和生活方式。消费主义随之而来到。
  (一)消费主义在欧洲的产生。
  消费主义,简单说,就是商品在满足消费者基本需要的基础的同时,刺激着人们对商品的消费欲望不断膨胀,在消费时,“合适”和“好与不好”的重要性被“价格、数量、新品、商标等作为主要标准所取代。按照社会学界的定义,人们消费的目的不是商品的使用价值,而是商品所具备的符号象征意义,从而突出消费的自我认同和自我表达作用。法国社会学家鲍德里亚在他的著作《消费社会》中曾提及消费主义就是一种以消费来追求一种不断被制造出来、被刺激起来的欲望的满足。
  消费主义最初盛行在美国,美国由于工业化生产的普及,人民收入迅速提高,社会上出现了一些较为新颖的商品,如福特汽车,老亨利·福特在立志“制造人人都买得起的车”时,已然鼓励着一个国家的消费群体。大规模的经济增长使很多人一跃成为中产阶级,在衣食已足够的情况下,为了追求更广泛的社会认可和公共地位,人们开始用多余的收入来买一些可以显示身份的产品,用以提高自己的身份和社会认同感,以满足自身一种“上流社会”的体验。这样一种大众消费观随之在20世纪的60年代波及到西欧和日本,成为欧洲社会主流的价值追求。
  (二)消费主义的价值取向。
  法兰克福学派多有对消费主义文化批判的声音,马尔库塞曾提出一个深刻的命题,即“现代人把自己交给了商品世界的拜物教”,并用“痛苦中的安乐”和“不幸中的幸福感”来概括这样一个社会。弗洛姆则直接地指出,这个社会使人本身越来越形成一个贪婪的被动的消费者,物品不是用来为人服务,相反的人却变成了物的奴役,成了不是为了真正意义上的需要,而是被广告所操纵的、为消费而消费的“强迫的”、“虚伪的”、“炫耀的消费者”。
  当人们开始被社会大众媒体和华丽的橱窗所刺激时,人的消费慢慢开始具有盲目的、非理性的特征,消费往往与实际需要相背离,需求被欲望所覆盖,消费者按照生产者设计的消费方式和消费对象进行着“提线木偶”式的消费活动。当选择消费的人们开始用符号象征来取代“合适和需要”的标准时,人便会走入一种享乐主义的倾向。而享乐主义贬低精神生活,强调着感官享受和物质享受,消费过程也正是一种观念的固化。在自我欲望不断扩大的同时,人们为此付出经济,甚至能够丢弃道德的使命,也在某种程度上加剧着利己主义。
  (三)消费主义在中国。
  消费主义不仅对西方人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全球来看,它以作为一种意识形态迅速扩散到了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不断深入,生产力得到了巨大的发展,我国经济由短缺型进入丰富型,社会逐步呈现出“生产社会”与“消费社会”并存的局面,为消费主义在我国的传播提供了条件。在这样一个社会结构急速转型的时期,人们思想意识的开放性和自主性逐渐增强,国家整体思想意识形态受到了削弱,我国传统勤俭节约的消费观便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伴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也快速迈入了一个消费的时代。在这个时代下,人们也逐步走进了对生存状态的完整性否定,只要“沉重的肉体”而并非是“沉重的精神”。
  二、消费主义与“90后”青年价值观念
  今天的青年,主要以“90后”为主要群体的一代青年,正在相继逐渐步入社会主义建设的力量中,国家的命运和民族的希望也将维系在这代青年中。在消费主义价值倾向不仅仅影响着他们产生与传统不同的消费观念,同样影响着其自身发展。
  (一)消费主义改变“90后”青年生活态度。
  消费主义文化将物质消费作为人生的目的和终极目标,是对物质无止境占有的文化意识形态。将对财富的拥有、享受看作是人生追求的主要目标和最高价值。而受这样的价值观念影响下的“90后”青年将物质作为体现个性和实现价值的方式,认为劳动和创造只是获取消费资料的一种手段,忽略了人在劳动中取得发展的本质。将商品作为衡量价值存在的标准,逐渐使得消费成了主体,不断沉湎于消费欲望带来的物质享乐和感官刺激,最终在劳动过程中体会不到真正的价值感,迷失于不断增加的物质欲望中,产生“享乐主义”。
  (二)消费主义催生的“90后”功利主义因子。
  在市场经济取得一定成果的90年代,物质的满足和商品的丰富,在这个时代下成长的年轻人“摆脱了”父母单一化的消费观念,消费主义伴随着他们的成长。消费活动随着消费的内容出现的多样化、多变性,开始向时尚、高档的消费倾斜,例如,在成长过程中吃讲求环境,穿要穿名牌,享用最新款电子科技,甚至跟风购买奢侈品。这是由于成长过程中,他们在父母能力的满足下尽可能的占有比其他人更多更好的产品,将对消费品的占有作为满足优越感的途径,处处体现自己的个性和喜好。鲜明的主体意识在消费主义价值影响下,成为一种攀比心和炫耀消费的行为。从而失去理性的认识和判断,将“得到、”“获得”成为最高行为准则,从而不同程度上产生“功利主义”色彩。
  (三)功利主义价值取向下的道德冷漠。
  大部分“90后”在社会还不能满足物质消费的时候,物质求取主要由家庭给予,社会的给予只能存在于自身对社会的贡献价值之中,当这种求取收获不能得到社会及时的、丰富的满足时,在功利主义色彩影响下,这部分人会逐步丧失准确的自我定位,甚至引发抛弃“道德”行为。例如在不久前的新闻报道中,获悉一名乌鲁木齐“90”后女孩在某公司会计岗位,因职务条件特殊,在一年内私自挪用公款18万元。经过案件审理调查后得知,该女孩日常消费出手阔绰,购买奢侈品也是随性而为,时常约请朋友出入娱乐场所。案发后,据乌鲁木齐法院透露,这样的案件在当地每年都会多次发生,当事人基本都是新入职场的“90后”。   三、加强“90后”价值观的正确导向
  “90后”当下已经是这个时代青年群体的主要构成部分,面对消费主义价值观念的影响,从家庭教育到社会教育,再到自我教育的完善发展方面的研究,成为相应对策的主要方向。
  (一)创建良好家庭教育,注重引导方式。
  家庭教育对个人价值观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家庭在塑造“90后”科学合理的价值取向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家庭”作为社会生活组织形式,是社会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是构成社会的细胞元素,家庭的教育直接影响着孩子个性乃至人格的形成。一方面,家长要转变教育观念,从基本的“智育”培养中提升到注重“德育”,采取科学合理的方式引导正确价值取向,是对孩子的负责,也是对家庭的负责、对社会的负责。另一方面,家长,应注意自身言行及价值取向,发挥家中长者之德行,给予晚辈正确的价值导向,积极鼓励子女正确的价值体验和价值观念。
  (二)加强媒体责任意识,充分发挥社会教育的作用。
  个人的价值观念大多来源于所生活的社会,是个体在长期的社会活动、在一定的文化氛围积淀而成的。大众传媒通过对信息的提供成为传播文化的主要载体,也是消费主义文化在国内取得传播速度之快的主要路径之一。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现代科技的进步,人们进入“互联网+”时代,获取信息的媒介平台变得更为广泛,传播信息的能力也变得越来越强。这就要求各媒介载体在传播信息时加强责任意识,提高监督管理能力。在发挥技术平台传播信息的利益与价值相矛盾时,将主体责任意识放置在宣传能力的主要考量项中来。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创造价值,重构社会中“文化育人”的环境,积极倡导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消费观念。
  (三)树立正确价值观,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在于事物的外部,而是事物的内部。家庭原因和社会因素都是客观条件下的环境,而真正起到主要作用的还是在于自身。在社会生产活动过程中,大多“90后”不应只将物质放大化作为主要的劳动动力,而是该正确认识到人是在劳动中得到自身的解放和发展,肯定自我的价值,坚定自我对社会的责任意识。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应将社会中的先进榜样作为自己不断前进的方向和动力,不断学习他们身上优秀的品质和高贵的品格。孟子曾说“人皆可以为尧舜”,现代青年应不断提升自我的修养,在日常生活中不断鞭挞自己,“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做到一日三省,在社会实践中不断磨练和锻炼自己,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强化和加深对科学价值观的理解和感悟,逐渐矫正和完善自身的价值观,最终形成积极健康进取的价值观念,积极投入到为社会奉献,为人民服务的队伍中来。
  参考文献:
  [1]赫伯特·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刘继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14年版。
  [2]鲍德里亚:《消费社会》,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3]汤敏:《消费主义价值观对“90后”的影响及其应对》,人民论坛2012年29期,84页。
  [4]周笑冰:《哲学视野下的消费主义文化及其特征》,特区实践与理论2013年第一期。
  [5]王赳:《消费主义的现实反思》,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05.
  [6]吴茜:《大学生消费行为发展趋势及其对策研究》,湖南农业大学,2007.
  [7]乔辉:《浅析消费主义文化对90后消费行为的影响》,科技创业月刊,2013年第3期。
  [8]陈志林,张潇燮,熊李程:《青年人价值观的形成》,天津市经理学院学报,2011年10月,第5期。
  作者简介:张子菁(1990.08-),女,汉族,新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哲学专业,社会发展方向。
其他文献
摘 要:宏观经济的失衡问题很大程度上来说是总供给与总需求失衡的问题,美国次贷危机至今,少数发达国家的经济状况复苏比较明显,而我国在2008年后,却经历了总供给与总需求失衡的问题。究其原因,大致有三个方面,一是经济增长方式不合理,二是利益驱动导致的投资潮涌现象,三是地方政府对微观经济主体的不当干预,导致了企业投资行为的扭曲。  关键词:宏观经济;总供给;总需求;投资  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
这只是一个时间上的巧合。7月1日至国务院思理朱基于去年3月26日签署的田园务院第15天常务会议通过的《娱乐场所管理条例》在立国正式实施的第一天,同在这一天,近在中国更别的
幼儿教育不同于中小学或者更高级别的教育,它用一种寓教于活动中的教学方式,《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新纲要》”)中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及艺术的角度提出引导并逐步培养幼儿的社会性、独立性及创造性等各方面能力的建议。作为幼儿教师在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应以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为根本,以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为基础,以游戏娱乐为载体,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
水资源不仅是生命繁衍生息的必要条件,更是一种具有重大价值的经济资源,所以保护水资源、依法管理水资源具有生态以及经济双重意义。本文基于这种背景,探讨了当前水政水资源保护
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曾指出“教师人格对于年轻的心灵来说,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教育者的人格是教育事业的一切。”“在教育中,一切都应基于教师的人格,因为教育力量只能从人格的活的源泉中产生出来,任何规章制度,任何人为的机关,无论设想得如何巧妙,都不能代替教育事业中教师人格的作用。”这些论述深刻地指出了学生受教育的过程其实是一种人格完善的过程,在教育过程中,教师的治学态度、精神风貌、思想
“全民记者”时代,公民既是信息的传播者又是信息的接受者,很多新闻事件在网络上疯传,引起人们的关注,网络舆论监督催生了新一代的公民记者,公民通过网络平台提供的论坛、博客、播客等来报料、制作新闻、参与信息的传播,使得传统媒体的新闻线人路慢慢变窄,新闻线人要想继续存在,可能只有转为职业新闻线人才能获得一杯美羹,其他大部分将转化为公民记者。    一、传统媒体时代的新闻线人    (一)新闻线人产生的原因
事实表明,新闻媒体不是推进一个社会或一个地区发展的第一要素、决定力量,但由于新闻媒体本身的特殊性,使得它在城乡统筹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经济的发展,土地流转在广大农村地区已是风生水起,本文旨在分析媒体在农村覆盖范围日益扩大的当下,媒体对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发挥的作用。    一、对农传播的现状分析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村地区占我国总面积的57.59%,现阶段居住在乡村的人口80
期刊
摘要:以武汉市青山区的红房子建筑进行调查研究,介绍红钢城的历史,人文背景,分析其存在价值,并结合红钢城的室外绿化,建筑特色,室内结构提出可行的改造设想,为青山区的红房子寻求更好地发展前景。  关键词:武汉红钢城;历史价值;改造  中图分类号:H05 TS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7-0026-01  一、红钢城形成的历史背景  红钢城位于湖北省武汉市青山区,是新
高等院校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下简称国基金)的申请与资助情况往往反映着各大高校在国家基础科学研究和原始创新能力方面的实力与影响力.然而,近年来我校在国基金申请与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