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5年4月,我在上《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这节政治课时,采用了“五导”教学。“五导”教学教师活动:导入→导学→导论→导悟→导达;学生活动:闻→讲→议→觉→练;认知过程:激趣→感知→理解→深化→迁移;课堂流程:启迪智慧→生长智慧→生成智慧→碰撞智慧→呵护智慧;教学流程:情景导入→自主导学→合作导学→引领导悟→体验导达。
一、情景导入,启迪智慧
绘声表演,创设情景,为导入课堂增添了兴趣,使学生处于“愤”的状态——心求明而未知。
老师:同学们好!欢迎两个学生上台表演生活情景剧。
儿子:妈,今天我考到全班第一名。你要给我买一双耐克球鞋。我班很多同学的海外购物非常火热,我也要“海淘”。
妈:耐克?买阿迪王嘛,足够了,100块左右,质量好又耐用,穿的也舒服!
儿子:不是名牌咱不穿,没有耐克好心酸! 那你奖励我250块钱。
妈:250块钱?我看你才250呢!不是才给你钱的吗?
儿子:昨天不是我生日吗?请客吃饭不花钱吗?KFC搓一顿,身上的钱连包幸运都买不起!
妈:跟你说了多少次了虚荣攀比不理智, 理智消费最开心。
儿子:我觉得我还是相当理智的,只不过是请了同学吃了一顿饭而已。
妈:你以为赚钱容易吗?现在物价飞涨,工资涨得比蜗牛还慢,这日子没法过了。有钱才任性,我们没钱,那禁得起像土豪那样任性地用钱?……
两个学生在台上尽情表演,台下学生纵情欢笑,表演导入使课堂一下子活起来了。老师导入:如何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这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
二、自主导学,生长智慧
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组织课本内容的学习,在自主导学的过程中,关爱学生比惩罚学生更温柔,让学生在课堂中生长智慧,达到“启”的境地——惠若达而智引。
在自主导学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很活跃,大胆地表达着自己的观点……我频频微笑点头。我在学生间走动,发现后排的一个王同学没有自主导学的讲义,没有参与自主导学,斜着身子坐在那里,歪着头向窗外看,我当时很生气,正想发作,准备把王同学狠狠地批评一顿。
突然,我想到了“南风”效应:北风和南风比威力,看谁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北风首先来一个冷风凛凛、寒冷刺骨,结果行人为了抵御北风的侵袭,便把大衣裹得紧紧的。南风则徐徐吹动,顿时风和日丽,行人觉得春暖上身,始而解开纽扣,继而脱掉大衣,南风获得了胜利。
如果我冲他大声发火,就是对王同学吹北风,使学生裹紧自己的心理世界。于是,我不动声色地把自己的讲义放在王同学的课桌上,不经意地把讲义借给他,无异于南风,吹开了学生的心扉。我发现,他眼睛一亮,眼神变得专注起来,他的坐姿变得挺拔起来,有点受宠若惊的感觉,还不时地在自己的课本书上划着讲义上的内容。
三、合作导学,生成智慧
学生相互讨论存在的问题,由主讲学生提出不理解的问题:贷款消费是适度消费吗?贷款消费是超前消费吗?再由学生代表回答提问,使学生解决“悱”的问题——口欲言而未能。在合作导论过程中,教师学会耐心等待,你的课堂就会生成智慧。
主讲学生刚喊出学生代表张同学的名字,其他同学就开始起哄大笑,怎么了?我很纳闷,只见张同学腼腆地站起来,脸红红的,头低垂着,嘴唇张了又张,始终没说出什么话来,脚在地下蹭来蹭去。其他同学笑得更厉害了,主讲学生不知所措,望着我。
我只好出来解围,示意让他坐下,并朝他笑笑:“张同学,让你太紧张了,对不起呀。我替你回答,好吗?”他吃惊地抬起头,又摇摇头,他站起来羞涩地说:“老师,请多等我一会儿,还是我来回答吧。”
看着他诚恳又渴望的眼神,我点点头,这次没有让他坐下,而是微笑地看着他,耐心地等着,在同学起哄的间隙,张同学从容回答,尽管言语有点磕巴,但还是准确地回答了问题:与未来的偿还能力相适应的贷款消费是适度消费;大大超出未来的偿还能力,超出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的贷款消费是超前消费。适度消费要求在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之内进行消费,我们要量入为出,适度消费;反对过度超前消费。
我很愕然,同学们鸦雀无声,继而,掌声想起来!张同学还是涨红着脸,还是那样腼腆地站着,只是头垂得没刚才那么低了,眸子里闪出些光来。
四、引领导悟,碰撞智慧
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首先对学生存在的疑难问题进行解答,然后对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知识进行概括、总结和补充,使学生完成“发”的学习过程——省且展而明显。在引领导悟的过程中,教师要随机应变,让意外精彩在课堂中碰撞智慧。
教师解答疑难问题:
(1)超前消费的含义和消极作用:超前消费是指脱离自己的收入水平和收入能力的盲目消费行为,它以追求享乐为目的,以消费高品牌、高档次的商品为特点,是一种不顾生产发展的可能和家庭收入的多少而盲目攀比、不计后果的消费方式。它败坏社会风气,在经济上会造成虚假的社会需求,妨碍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2)判断一种消费行为是否是超前消费,关键要看是否超出了家庭收入能力这个动态因素。如果贷款消费是建立在自己的收入能力或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的范围内,那么,这种贷款消费就是适度消费,不是超前消费。
五、体验导达,呵护智慧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形式师生共同解决一个经典问题,智慧课堂没有更经典,只有更智慧,使学生实现“成”的学习目标——立亦达而功就(学成)。
教师要对常态知识有新视角,善于“激疑布惑”,能活化迁移已知知识,提高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使学生能强化技能和规范答题。
材料一:2008-2014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增幅变动情况:
材料二: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收入的增加,国人的海外购物也非常火热。根据不完全统计,2014年末,中国内地“海淘族”突破2000万人,年境外消费已经超过1万亿元人民币,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海淘”消费市场。
综合以上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回答3个问题:通过计算,请你判断出A、B两条虚折线中哪一条是2008-2014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幅变动图,并概述材料一中经济现象的成因。
学生基本能答出“树立正确的消费观,避免盲从,理性消费”。但不能答出“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的消费选择,能更好地满足其消费需求”,对次,教师分析启示类主观题的答题技巧:从材料中悟出道理,强调回答问题要有针对性,一般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角度加以分析,有的可能只有其中的两个,如该题要说明“海淘”的重要性或必要性即“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的消费选择,能更好地满足其消费需求”。
一、情景导入,启迪智慧
绘声表演,创设情景,为导入课堂增添了兴趣,使学生处于“愤”的状态——心求明而未知。
老师:同学们好!欢迎两个学生上台表演生活情景剧。
儿子:妈,今天我考到全班第一名。你要给我买一双耐克球鞋。我班很多同学的海外购物非常火热,我也要“海淘”。
妈:耐克?买阿迪王嘛,足够了,100块左右,质量好又耐用,穿的也舒服!
儿子:不是名牌咱不穿,没有耐克好心酸! 那你奖励我250块钱。
妈:250块钱?我看你才250呢!不是才给你钱的吗?
儿子:昨天不是我生日吗?请客吃饭不花钱吗?KFC搓一顿,身上的钱连包幸运都买不起!
妈:跟你说了多少次了虚荣攀比不理智, 理智消费最开心。
儿子:我觉得我还是相当理智的,只不过是请了同学吃了一顿饭而已。
妈:你以为赚钱容易吗?现在物价飞涨,工资涨得比蜗牛还慢,这日子没法过了。有钱才任性,我们没钱,那禁得起像土豪那样任性地用钱?……
两个学生在台上尽情表演,台下学生纵情欢笑,表演导入使课堂一下子活起来了。老师导入:如何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这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
二、自主导学,生长智慧
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组织课本内容的学习,在自主导学的过程中,关爱学生比惩罚学生更温柔,让学生在课堂中生长智慧,达到“启”的境地——惠若达而智引。
在自主导学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很活跃,大胆地表达着自己的观点……我频频微笑点头。我在学生间走动,发现后排的一个王同学没有自主导学的讲义,没有参与自主导学,斜着身子坐在那里,歪着头向窗外看,我当时很生气,正想发作,准备把王同学狠狠地批评一顿。
突然,我想到了“南风”效应:北风和南风比威力,看谁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北风首先来一个冷风凛凛、寒冷刺骨,结果行人为了抵御北风的侵袭,便把大衣裹得紧紧的。南风则徐徐吹动,顿时风和日丽,行人觉得春暖上身,始而解开纽扣,继而脱掉大衣,南风获得了胜利。
如果我冲他大声发火,就是对王同学吹北风,使学生裹紧自己的心理世界。于是,我不动声色地把自己的讲义放在王同学的课桌上,不经意地把讲义借给他,无异于南风,吹开了学生的心扉。我发现,他眼睛一亮,眼神变得专注起来,他的坐姿变得挺拔起来,有点受宠若惊的感觉,还不时地在自己的课本书上划着讲义上的内容。
三、合作导学,生成智慧
学生相互讨论存在的问题,由主讲学生提出不理解的问题:贷款消费是适度消费吗?贷款消费是超前消费吗?再由学生代表回答提问,使学生解决“悱”的问题——口欲言而未能。在合作导论过程中,教师学会耐心等待,你的课堂就会生成智慧。
主讲学生刚喊出学生代表张同学的名字,其他同学就开始起哄大笑,怎么了?我很纳闷,只见张同学腼腆地站起来,脸红红的,头低垂着,嘴唇张了又张,始终没说出什么话来,脚在地下蹭来蹭去。其他同学笑得更厉害了,主讲学生不知所措,望着我。
我只好出来解围,示意让他坐下,并朝他笑笑:“张同学,让你太紧张了,对不起呀。我替你回答,好吗?”他吃惊地抬起头,又摇摇头,他站起来羞涩地说:“老师,请多等我一会儿,还是我来回答吧。”
看着他诚恳又渴望的眼神,我点点头,这次没有让他坐下,而是微笑地看着他,耐心地等着,在同学起哄的间隙,张同学从容回答,尽管言语有点磕巴,但还是准确地回答了问题:与未来的偿还能力相适应的贷款消费是适度消费;大大超出未来的偿还能力,超出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的贷款消费是超前消费。适度消费要求在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之内进行消费,我们要量入为出,适度消费;反对过度超前消费。
我很愕然,同学们鸦雀无声,继而,掌声想起来!张同学还是涨红着脸,还是那样腼腆地站着,只是头垂得没刚才那么低了,眸子里闪出些光来。
四、引领导悟,碰撞智慧
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首先对学生存在的疑难问题进行解答,然后对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知识进行概括、总结和补充,使学生完成“发”的学习过程——省且展而明显。在引领导悟的过程中,教师要随机应变,让意外精彩在课堂中碰撞智慧。
教师解答疑难问题:
(1)超前消费的含义和消极作用:超前消费是指脱离自己的收入水平和收入能力的盲目消费行为,它以追求享乐为目的,以消费高品牌、高档次的商品为特点,是一种不顾生产发展的可能和家庭收入的多少而盲目攀比、不计后果的消费方式。它败坏社会风气,在经济上会造成虚假的社会需求,妨碍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2)判断一种消费行为是否是超前消费,关键要看是否超出了家庭收入能力这个动态因素。如果贷款消费是建立在自己的收入能力或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的范围内,那么,这种贷款消费就是适度消费,不是超前消费。
五、体验导达,呵护智慧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形式师生共同解决一个经典问题,智慧课堂没有更经典,只有更智慧,使学生实现“成”的学习目标——立亦达而功就(学成)。
教师要对常态知识有新视角,善于“激疑布惑”,能活化迁移已知知识,提高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使学生能强化技能和规范答题。
材料一:2008-2014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增幅变动情况:
材料二: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收入的增加,国人的海外购物也非常火热。根据不完全统计,2014年末,中国内地“海淘族”突破2000万人,年境外消费已经超过1万亿元人民币,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海淘”消费市场。
综合以上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回答3个问题:通过计算,请你判断出A、B两条虚折线中哪一条是2008-2014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幅变动图,并概述材料一中经济现象的成因。
学生基本能答出“树立正确的消费观,避免盲从,理性消费”。但不能答出“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的消费选择,能更好地满足其消费需求”,对次,教师分析启示类主观题的答题技巧:从材料中悟出道理,强调回答问题要有针对性,一般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角度加以分析,有的可能只有其中的两个,如该题要说明“海淘”的重要性或必要性即“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的消费选择,能更好地满足其消费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