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积累起来的航母设计与建造知识,主要还是前苏联体系的,但与此同时,近30年来中国新一代主战舰艇的设计却呈现了较大的欧美风格,这种融合的技术思想使中国的改装航母,很可能具备库兹涅佐夫所没有的重大技术、战术性能。
今年牵动全球军事观察家及国内公众的中国重要军事新闻,就是“改装航母”,该舰即将海试,随后将投入现役。由于该舰奇特的身世,对于其技术和战术性能到底如何,未来中国海军将如何运用该舰,猜测和争议颇多,一种主流的观察方法是,对比该舰的同级舰,即在俄罗斯海军服役的库兹涅佐夫号航母进行描述。这种观察不能说毫无道理,但考虑到中国军事装备发展传统及其他因素,这一观察仍有很大偏颇,值得分辨。
首先,必须考虑时代变迁的因素。前苏联库舰(亦称载机巡洋舰)概念提出于70年代,而中国改装航母的主要思想大约形成于世纪之交,年代差异意义巨大,因为在这大约30年进程中,无论装备技术的研制思路,还是总体科技水准,以及作战观念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信息科技耳朵发展使作战感知、装备整合和战法真正进入到联合化、一体化的水准,这些变化不可能不对中国改装航母的总体设计和思路产生影响。
其实这一点,在俄罗斯为印度改装基辅级航母戈尔什科夫号的过程中,就有很直接的例证。戈舰在设计上比库舰尚早一代,但印度立足21世纪的需求,俄方在改装过程中全面升级了信息科技水准,使该舰未来海上联合作战的能力有了不可同日而语的进步,同时,对舰载机等作战和辅助设备也进行了重新研制和配套。
其次,装备研制和使用思路的不同,也会使改装舰与库舰有很大不同。前苏联在1962年古巴危机之后,开始发奋进行大海军建设,与此同时,在与美国的全球两极对抗中转入全面进攻性的政策,所以,其大海军的建设首先是出于美苏远洋争霸的需求,而在不具备全面海军科技体系支持的条件下,这就要求突出单舰火力突击能力,力求能在远离基地支持的蓝水海域对美国海军构成毁灭性的打击能力。
而中国航母的建造基本是出于防御性国防战略的考量,其未来运用并非用于与美国大型航母特遣舰队的远洋决战,而主要是用于保卫中国海洋领土、领海及权益,比如南海的边远海上领土和权益,因此,可以设想,中国航母的初期技术、战术特点主要会突出局部制空和制海的能力,也会具备相当强的由海向浅近纵深陆地的火力压制能力。同时,由于专业化防空、反潜和其他联合作战舰艇的配套,母舰本身会更注重舰载航空兵联队的建设与运用。
最后,不同的研制和生产传统,即某种技术文化的观念也会带来区别。中国当代主要海空设备一直是走引进、消化和自主研制结合的道路,在这方面积累的经验可谓全球独步。人们最熟悉的例子是国产歼-7战机的技术改造和升级过程。这款本仿制自米格-21的战机,在中苏中断军事科技交流之后,由中国科技人员进行不断升级,最后成为全球米格-21技术改造的典范,不仅满足了大跨度的时代需求,也成为中国战机的出口明星,总共出口600余架,至今仍在许多国家空军中担任防空主力。这个例子对于中国改装航母及其后续舰设计的技术思路应该不无启发。
中国为熟悉航母设计和建造知识,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购买和拆解墨尔本号(原属英国,后经技术改造售予澳大利亚),陆续购进原苏联明斯克、基辅等航母废旧船体,应该说,通过这些有关过程积累起来的航母设计与建造知识,主要还是前苏联体系的,但与此同时,近30年来中国新一代主战舰艇的设计却呈现了较大的欧美风格,这种融合的技术思想使中国的改装航母,很可能具备库兹涅佐夫所没有的重大技术、战术性能。这也反映了中国军备科技发展的一贯风格:即不是单纯仿制,而是根据自身需求和技术基础进行稳健的创新。
总之,如何有效防卫中国边远海区、特别是蓝水海域的领土和主权权益,如何更好地满足日益增长的重大海洋国家利益,而不是与海洋超级大国进行针对性的军备竞赛,这会是我国海权建设相当漫长的历史任务。这一现实的情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中国改装航母的基本技术、战术性能细节,对此人们不妨拭目以待。
今年牵动全球军事观察家及国内公众的中国重要军事新闻,就是“改装航母”,该舰即将海试,随后将投入现役。由于该舰奇特的身世,对于其技术和战术性能到底如何,未来中国海军将如何运用该舰,猜测和争议颇多,一种主流的观察方法是,对比该舰的同级舰,即在俄罗斯海军服役的库兹涅佐夫号航母进行描述。这种观察不能说毫无道理,但考虑到中国军事装备发展传统及其他因素,这一观察仍有很大偏颇,值得分辨。
首先,必须考虑时代变迁的因素。前苏联库舰(亦称载机巡洋舰)概念提出于70年代,而中国改装航母的主要思想大约形成于世纪之交,年代差异意义巨大,因为在这大约30年进程中,无论装备技术的研制思路,还是总体科技水准,以及作战观念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信息科技耳朵发展使作战感知、装备整合和战法真正进入到联合化、一体化的水准,这些变化不可能不对中国改装航母的总体设计和思路产生影响。
其实这一点,在俄罗斯为印度改装基辅级航母戈尔什科夫号的过程中,就有很直接的例证。戈舰在设计上比库舰尚早一代,但印度立足21世纪的需求,俄方在改装过程中全面升级了信息科技水准,使该舰未来海上联合作战的能力有了不可同日而语的进步,同时,对舰载机等作战和辅助设备也进行了重新研制和配套。
其次,装备研制和使用思路的不同,也会使改装舰与库舰有很大不同。前苏联在1962年古巴危机之后,开始发奋进行大海军建设,与此同时,在与美国的全球两极对抗中转入全面进攻性的政策,所以,其大海军的建设首先是出于美苏远洋争霸的需求,而在不具备全面海军科技体系支持的条件下,这就要求突出单舰火力突击能力,力求能在远离基地支持的蓝水海域对美国海军构成毁灭性的打击能力。
而中国航母的建造基本是出于防御性国防战略的考量,其未来运用并非用于与美国大型航母特遣舰队的远洋决战,而主要是用于保卫中国海洋领土、领海及权益,比如南海的边远海上领土和权益,因此,可以设想,中国航母的初期技术、战术特点主要会突出局部制空和制海的能力,也会具备相当强的由海向浅近纵深陆地的火力压制能力。同时,由于专业化防空、反潜和其他联合作战舰艇的配套,母舰本身会更注重舰载航空兵联队的建设与运用。
最后,不同的研制和生产传统,即某种技术文化的观念也会带来区别。中国当代主要海空设备一直是走引进、消化和自主研制结合的道路,在这方面积累的经验可谓全球独步。人们最熟悉的例子是国产歼-7战机的技术改造和升级过程。这款本仿制自米格-21的战机,在中苏中断军事科技交流之后,由中国科技人员进行不断升级,最后成为全球米格-21技术改造的典范,不仅满足了大跨度的时代需求,也成为中国战机的出口明星,总共出口600余架,至今仍在许多国家空军中担任防空主力。这个例子对于中国改装航母及其后续舰设计的技术思路应该不无启发。
中国为熟悉航母设计和建造知识,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购买和拆解墨尔本号(原属英国,后经技术改造售予澳大利亚),陆续购进原苏联明斯克、基辅等航母废旧船体,应该说,通过这些有关过程积累起来的航母设计与建造知识,主要还是前苏联体系的,但与此同时,近30年来中国新一代主战舰艇的设计却呈现了较大的欧美风格,这种融合的技术思想使中国的改装航母,很可能具备库兹涅佐夫所没有的重大技术、战术性能。这也反映了中国军备科技发展的一贯风格:即不是单纯仿制,而是根据自身需求和技术基础进行稳健的创新。
总之,如何有效防卫中国边远海区、特别是蓝水海域的领土和主权权益,如何更好地满足日益增长的重大海洋国家利益,而不是与海洋超级大国进行针对性的军备竞赛,这会是我国海权建设相当漫长的历史任务。这一现实的情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中国改装航母的基本技术、战术性能细节,对此人们不妨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