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当今社会的不断发展,网络学生们能够接触到的信息纷乱复杂,这对教师的德育教学就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使得教师们的德育教学不仅仅只局限于传统的书本知识教学,更多地要与生活实际相结合,通过生活实践、小组作业和教师引导,让学生可以树立积极正确的价值观,拥有良好的道德品质。本文将在分析德育重要性和现状的基础上,阐述建构小学德育活动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德育活动;小学;学生教师
小学作为学生时代正式开始的初期,对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塑造而言至关重要。而德育活动就是教师帮助学生形成正确三观的重要途径,行之有效的德育活动能够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帮助学生在小学时期更好地认知世界,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然而现阶段的小学德育活动大多仍未引起学校和教师们的注意,存在些许的问题,本文将在分析小学德育活动现状的基础上,简要分析小学德育活动建构的有效策略。
一、小学德育活动现状分析
1、教学方法仍遵循传统,学生兴趣较低
在前些年应试教育大环境的影响下,学校的课程大多围绕着学生的主要课业展开,学校老师大多仅仅只关注学生主科成绩,对于学生思想三观的发展关注度较低,尤其是德育这一层面,许多教师坚信学生成绩好了就一切都会好了的想法,把德育课程移去用来上主科的课程,轻视了德育工作的作用。此外,即使部分教师进行了德育活动,但由于受到传统教育的影响,对于德育大多仍以理论教学为主,大多拘泥于课堂之上,难以表现出德育中的情理性,吸引不到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们很难深刻感受理解德育活动的重要内涵,从而无法发挥德育活动的最大效用。
2、教学活动流于形式,教学实践未联系学生个性
除去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在德育活动展开的过程之中,许多教师并未尊重学生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仅仅只是将德育任务进行理论上的输出,发挥了教师的引导作用,但却忽略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和德育活动本身应具备的情理性,使得这种德育活动大多都流于形式,并未发挥出其本应有的效用。并且这种德育活动的展开,也没有关注到学生个性、思想之间的差别,教师在活动的实践过程之中既没有联系到学生之间多元化的思想发展需求,也忽视了家庭对于学生思想品格的重要影响作用,没有将校内的德育活动与校外的家庭教育相关联,教师在学校的德育活动与家长在家庭中的思想教育缺乏联动,影响了德育活动的功能和效果。
二、小学生德育活动建构的主要策略
1、联系学生生活实践,开展德育活动
德育活动作为一门对学生思想进行教育的课程,其本身与生活的联系就十分密切。教师在开展德育活动的时候,应当联系学生的生活实践,从生活细节切入,脱离理论知识的局限,让活动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引起学生对于实践该活动的兴趣并从中获得一定的感受。与此同时,教师也可以在该活动中观察学生对于相关项目的反应,了解学生的准确需求,为下一次开展德育活动做好基础工作。
例如说在教育学生保护环境这一版块的时候,教师们就可以先给学生分成同等数量的小组,然后让学生先在离开学校后观察生活中有哪些污染环境的事物,以及有什么变废为宝的小妙招,在下一次课堂开始的时候举办一个黑板报比赛,让每个小组都画出属于自己小组生活中所发现的那些污染问题和变废为宝小妙招,最后在评定结果之后,教师可以再向同学们总结分析污染的种类和其恶劣的影响,让学生们意识到污染的严重性,并且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在这此活动中观察和了解到的变废为宝小妙招去用自己的一份力量保护环境,保护地球。通过先让学生从生活感知,在通过班级小组活动实践,深化感知认识,最后由教师去进行总结阐述,让学生能够从这此活动中深刻认识到污染的严重性,进行爱护环境这一品德的培养。
2、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构建小组活动
在《我和我的同伴》这一版块中,教师就可以将不同性格的人分到同一个小组中,让每个人写下自己的缺点和其他同伴的优点,在小组的交流过程中,现有个人说出自己的缺点,再由其他同伴大声说出这个人的优点,大家在说完互相的优缺点之后,可以让学生们在小组中讨论他们认为人应该拥有的最重要的优点是什么,最后在进行小组间的阐述和讨论,由班级内的同学们举手投票选出最重要的三个优点。小组活动结束后,教师进行总结,分析在刚刚的小组活动中大家选出的三个优点重要的地方在哪里,并再例举其他人们应该拥有的优点,并告诉同学们,他们每个人都是宝贵的存在,每个人都有自己不一样的优点,在与人交流相处时,我们也应该拥有一双善于发现别人优点的“眼睛”。
3、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形成优良品格
主观能动性强调意识对于实践活动的指导意义。小学生处于刚刚认识世界的开端,对于事物的好奇心较重,教师在实践德育活动的时候可以利用这一点,充分发挥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通过把握学生对于事物的好奇心给他们布置任务,加强学生对于事物的参与积极性,让学生学会自主探究事物的本质,使学生可以在探索过程中感受世界的本质,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例如说在端午节之前,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课后任务,让学生在端午节观察一下家中有哪些关于端午节的习俗,并且可以通过网络和询问家人等方法探索这些习俗的来源,等到端午节过后,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让学生在展现他们认为最能代表端午节的一样物品,并且从中随机选取几名同学来讲解一下为什么他认为这样东西可以代表端午节,在同学们讲解完的基础上,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讲解进行查漏补缺,完善有关端午的全部知识,在完善过程之中,教师还可以加强与学生们的互动,在说的关键性内容的时候停下,让学生一起回答,最后再向学生强调在每个节日背后都有其特殊之处,让学生在以后的节日中也可以自主进行探索,了解每个节日背后所蕴含的文化,感受这些文化的内涵和美丽。
三、结语
教师作为指导学生培育良好品格的引路人,应当尊重学生在德育活动的主体地位,变革原有的教学方法和观念,结合互聯网与生活实践,通过小组作业与讨论,传授给学生积极正确的价值观念,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霍锦锡.小学主题式德育活动的优化路径探究[J].才智,2020(09):62.
[2]白有宏.提高小学班级德育活动实效性的几点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9(52):89.
关键词:德育活动;小学;学生教师
小学作为学生时代正式开始的初期,对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塑造而言至关重要。而德育活动就是教师帮助学生形成正确三观的重要途径,行之有效的德育活动能够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帮助学生在小学时期更好地认知世界,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然而现阶段的小学德育活动大多仍未引起学校和教师们的注意,存在些许的问题,本文将在分析小学德育活动现状的基础上,简要分析小学德育活动建构的有效策略。
一、小学德育活动现状分析
1、教学方法仍遵循传统,学生兴趣较低
在前些年应试教育大环境的影响下,学校的课程大多围绕着学生的主要课业展开,学校老师大多仅仅只关注学生主科成绩,对于学生思想三观的发展关注度较低,尤其是德育这一层面,许多教师坚信学生成绩好了就一切都会好了的想法,把德育课程移去用来上主科的课程,轻视了德育工作的作用。此外,即使部分教师进行了德育活动,但由于受到传统教育的影响,对于德育大多仍以理论教学为主,大多拘泥于课堂之上,难以表现出德育中的情理性,吸引不到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们很难深刻感受理解德育活动的重要内涵,从而无法发挥德育活动的最大效用。
2、教学活动流于形式,教学实践未联系学生个性
除去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在德育活动展开的过程之中,许多教师并未尊重学生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仅仅只是将德育任务进行理论上的输出,发挥了教师的引导作用,但却忽略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和德育活动本身应具备的情理性,使得这种德育活动大多都流于形式,并未发挥出其本应有的效用。并且这种德育活动的展开,也没有关注到学生个性、思想之间的差别,教师在活动的实践过程之中既没有联系到学生之间多元化的思想发展需求,也忽视了家庭对于学生思想品格的重要影响作用,没有将校内的德育活动与校外的家庭教育相关联,教师在学校的德育活动与家长在家庭中的思想教育缺乏联动,影响了德育活动的功能和效果。
二、小学生德育活动建构的主要策略
1、联系学生生活实践,开展德育活动
德育活动作为一门对学生思想进行教育的课程,其本身与生活的联系就十分密切。教师在开展德育活动的时候,应当联系学生的生活实践,从生活细节切入,脱离理论知识的局限,让活动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引起学生对于实践该活动的兴趣并从中获得一定的感受。与此同时,教师也可以在该活动中观察学生对于相关项目的反应,了解学生的准确需求,为下一次开展德育活动做好基础工作。
例如说在教育学生保护环境这一版块的时候,教师们就可以先给学生分成同等数量的小组,然后让学生先在离开学校后观察生活中有哪些污染环境的事物,以及有什么变废为宝的小妙招,在下一次课堂开始的时候举办一个黑板报比赛,让每个小组都画出属于自己小组生活中所发现的那些污染问题和变废为宝小妙招,最后在评定结果之后,教师可以再向同学们总结分析污染的种类和其恶劣的影响,让学生们意识到污染的严重性,并且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在这此活动中观察和了解到的变废为宝小妙招去用自己的一份力量保护环境,保护地球。通过先让学生从生活感知,在通过班级小组活动实践,深化感知认识,最后由教师去进行总结阐述,让学生能够从这此活动中深刻认识到污染的严重性,进行爱护环境这一品德的培养。
2、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构建小组活动
在《我和我的同伴》这一版块中,教师就可以将不同性格的人分到同一个小组中,让每个人写下自己的缺点和其他同伴的优点,在小组的交流过程中,现有个人说出自己的缺点,再由其他同伴大声说出这个人的优点,大家在说完互相的优缺点之后,可以让学生们在小组中讨论他们认为人应该拥有的最重要的优点是什么,最后在进行小组间的阐述和讨论,由班级内的同学们举手投票选出最重要的三个优点。小组活动结束后,教师进行总结,分析在刚刚的小组活动中大家选出的三个优点重要的地方在哪里,并再例举其他人们应该拥有的优点,并告诉同学们,他们每个人都是宝贵的存在,每个人都有自己不一样的优点,在与人交流相处时,我们也应该拥有一双善于发现别人优点的“眼睛”。
3、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形成优良品格
主观能动性强调意识对于实践活动的指导意义。小学生处于刚刚认识世界的开端,对于事物的好奇心较重,教师在实践德育活动的时候可以利用这一点,充分发挥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通过把握学生对于事物的好奇心给他们布置任务,加强学生对于事物的参与积极性,让学生学会自主探究事物的本质,使学生可以在探索过程中感受世界的本质,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例如说在端午节之前,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课后任务,让学生在端午节观察一下家中有哪些关于端午节的习俗,并且可以通过网络和询问家人等方法探索这些习俗的来源,等到端午节过后,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让学生在展现他们认为最能代表端午节的一样物品,并且从中随机选取几名同学来讲解一下为什么他认为这样东西可以代表端午节,在同学们讲解完的基础上,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讲解进行查漏补缺,完善有关端午的全部知识,在完善过程之中,教师还可以加强与学生们的互动,在说的关键性内容的时候停下,让学生一起回答,最后再向学生强调在每个节日背后都有其特殊之处,让学生在以后的节日中也可以自主进行探索,了解每个节日背后所蕴含的文化,感受这些文化的内涵和美丽。
三、结语
教师作为指导学生培育良好品格的引路人,应当尊重学生在德育活动的主体地位,变革原有的教学方法和观念,结合互聯网与生活实践,通过小组作业与讨论,传授给学生积极正确的价值观念,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霍锦锡.小学主题式德育活动的优化路径探究[J].才智,2020(09):62.
[2]白有宏.提高小学班级德育活动实效性的几点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9(5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