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现状与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研究

来源 :华夏地理中文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n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定位不够准确,崇尚创业但忽略创新的概念,因而创业教育相对来说还是流于表面。目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高职院校必须根据自身特点,要从根本上实现新形势下的“培养创新型人才”转换,构建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创业教育模式,确保创新创业教育真正融入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创新创业教育科学发展。
  关键词:高职高专;创新创业;教育模式
  我国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经过十余年的探索发展,取得了一些成效,但相比国外完善的创业教育体系还有一定的差距。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定位不够准确,崇尚创业但忽略创新的概念,因而创业教育相对来说还是流于表面。目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要从根本上实现新形势下的“培养创新型人才”转换,确保创新创业教育真正融入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创新创业教育科学发展。
  一、我国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发展现状
  (一)创业教育课程设计不合理
  目前,课程教学仍然是高等职业教育最基本的教育形式,高职院校普遍开设有就业创业教育方面的课程。但是,开设的这些课程在数量、形式和内容等方面都存在一定问题。
  一是有关创业的课程数量有限。绝大多数高职院校提供的创业课程数量及其有限,一般仅局限于一到两门课程,如《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而且多侧重于就业指导,只是兼顾了创业教育,更不用说创新教育了,因此很难满足大学生创业理论学习和创业技能训练的需要。
  二是创业教育课程形式单一。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应该结合高职教育的技术性特点和高职院校学生自身的实践优势,打破“封闭式”的传统教学模式,增加创业实训、实战模拟、实践体验等多种形式教育在创业课程中的比重,但目前能真正做到的就河南来说,只有个别的两三所高职院校,很多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创业教育还是以“课堂教学”为基本模式,课程缺乏学生主动参与和创业实践的机会,不能有效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从而严重影响了创业教育实效。
  三是创业课程课程内容不能与社会良好对接。创业活动要求创业者必须具有主动的创新意识、敏锐的机会捕捉能力和大量的实战性知识,这就要求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要更多地对接社会,使自己的办学过程与社会产生更频繁地多维互动。创业教育不能远离社会和市场。高校创业教育就很容易停留在浅表层面,走向同质化。
  (二)创业教育师资力量有限
  创业教育是一门综合性学科,不仅要求教师有较高的职业素质、职业道德、教学技能,更重要的是要拥有创业实践指导能力。在创业教育师资建设方面,我国各高职院校都面临着高素质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力量不足的困难。
  一是教师总体数量有限。作为新兴学科和课程,多数高职院校近年来的创业教育的教学师资培养还不能满足实际教学的需要,尤其是缺乏相关专业背景的教师。
  二是教师教学技能不足。我国高职院校教师大致分为两类,一部分是原来的中专、中职教师,学校由中专、中职升格为高职院校后,教师本身的教学技能并没有提高,实际上已经不能满足高职教育教学的需要。另一类是从高校研究生以上学历毕业后直接到校从事教育工作,在接受相关知识培训后就为学生授课,讲授的内容多为理论讲解,将创业教育课程学术化,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能力。
  三是教师实践指导能力弱。为了加强创业教育的实践性,高职院校花重金聘请了一批企业家或创业人士担任客座教师,但有限的几次讲座缺乏系统性,加之部分创业者或企业家缺乏教学经验,教学效果也不是每次都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三)创业教育模式不成熟
  创业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涉及经济管理、人文科学等诸多领域,高职院校就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完善创业教育模式,但我国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模式尚不成熟,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教育模式缺乏系统性。我国高职院校虽然有越来越多的教师投身创业教育,但由于创业教育尚未对位独立的学科全面地纳入国家学科建设体系,各高职院校往往依托自身的实际和其他学科的师资和教学条件来展开创业教育,所形成的创业教育模式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导致创业教育模式缺乏独立性、针对性和系统性。同时,除提供少量的“创业基础”課程外,缺乏系统完善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高职院校普遍还是将创业教育划入“职业规划”、“就业指导”范畴,没有形成独立的创业课程和系统的创业课程群。
  二是教育模式缺乏规划性。创业教育水平的提升需要根据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的学生对创业教育模式进行规划和设计。合理的规划体现在对采取何种创业教育模式的教育目标、教育计划、教育实施和教育评估等环节都做系统安排。目前我国大多数高职院校因为整体办学实力不足,师资力量匮乏,教学设施不完善等原因,创业教育师资培养和配套政策不到位,创业教育还不能达标,未能提供满足不同类型学生对创业教育的需求。
  (四)创业教育配套机制不健全
  收到功利性风气影响,高职院校普遍希望通过创业达到短期、快速缓解就业压力的效果,导致了创业教育配套机制跟不上,阻碍了创业教育的发展。
  一是创业实践扶持资金短缺。目前各地市人社局都设有创业扶持基金用于解决学生创业实践的资金问题,但大多数创业扶持基金申请要求高,周期长,名额少并且可运作资金有限。
  二是创业孵化场地配套不到位。孵化场地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高职院校创业实践教学发展的硬性问题。创业孵化的场地是学生走向市场,从事商务活动、科技创新、成果转让及商业化活动,实现自主创办、经营企业的重要场所。但这些都需要学校能够在用房、用地以及硬件配套设施上给予支持,然而由于各方面的限制,很多学校未能提供孵化场地或者场地非常有限,阻碍了学生创业实践的实现。
  三是创业实践政策保障不完善。尽管国家和地方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大学生创业的政策,如提出允许大学生休学保留学籍创业,对大学生创业贷款放宽标准,对大学生创业减免税收等诸多方面的优惠政策,但这些政策对创业教育实效的影响却很有限。一方面,这些政策多数属于鼓励大学生离开校园参与创业的政策,未能给予面向全体学生的创业教育支持;另一方面,大多数高校未能制定具体的保障措施或实施细则给予配套支持,从而影响了实施效果。   二、构建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思考
  我国各高职院校办学条件,专业特色,发展方向和定位都不一样,因此,个高职院校必须根据自身特点,构建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创业教育模式。
  (一)“理论+案例”模式
  该模式将理论与案例结合,在案例讨论中的师生互动环节加强学生对创业理论学习和创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创业教育中,理论教学和案例分析讨论都是创业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创业案例教学分析成功的创业案例,分析失败的创业案例,让学生从经验中学习,通过教师的指导将经验和教训上升到理论。同时,案例编撰要尽可能争取企业的支持与配合,提供详实的企业经营与成长素材,使大学生从中得到真实的体验。这种“理论+案例”的教育模式对授课教师的要求比较高,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我国高校创业师资队伍的案例教学培训工作。
  (二)“仿真+平台”模式
  此模式将虚拟世界的仿真实训与现实商业环境中的实践平台结合起来,利用仿真实训与实践平台的互补性优势提升大学生创业的实际操作技能。一方面,通过提供创业实践的仿真训练环境,从创建新企业和管理新企业等方面切入,让大多数学生有机会在模拟训练中体验创办企业和经营企业的过程,完成创业计划书,办理工商税务登记注册,展开产品加工制造、市场营销、采购供应、财务管理等经营活动,为将来现实市场环境中创立或管理企业做好准备。另一方面,整合校内外资源为学生搭建可供学生创业实践的经营实体,让少数学生或团队有机会成为创业实践的先行者,在市场真实体验创业过程,积累创业经验,并为创业实践教育发挥示范作用。
  (三)“指导+实践”模式
  此模式通过由高校委派专门指导老师或创业导师对大学生的创业活动进行全程指导的方式。参加该模式的学生将被分成多个团队,体验创业的准备、计划、融资、实施等全部过程。各个团队成员通过真实的社会实践体验创业可能面临的各种困难和风险,为以后把握创业机会,投身创业做好准备。同时也可以利用各高校实施的产、学、研合作项目,整合校外企业资源,建立校企联合的创业实践基地,使更多的学生有机会在创业课堂学习之外接受创业实践的训练,提高自身的创业素质和能力。
  (四)“专业+创业”模式
  此模式以专业教育的知识体系为基础,在专业教育中渗透创业理念的培养和创业技能的训练,培养具有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高级专业人才。采取该模式的高校需要专业教育的教学环节和课程内容中融入创业元素,一方面要对固有的专业培养模式进行改革,利用创业教育常用的案例教学、项目教学、模拟教学和角色扮演等教学方式,丰富专业课程的教育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另一方面,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调整创业教育方案,在创业课程设计和开发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增加技术研发管理、新产品开发、技术创业、生产运作管理等相关课程内容,帮助学生将技术性强的专业与创业技能结合起来。
  参考文献
  [1] 杨晓慧.创业教育的价值取向、知识结构与实施策略. 教育研究,2012(09).
  [2] 唐靖,姜彦福.创业能力概念的理论构建及实证检验[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8,29(08).
  [3] 黄兆信等.地方高校融合创业教育的工程人才培养模式[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05).
  [4] 袁志勇.我國大学生创业教育现状堪忧[N].科技日报, 2010-04-02.
  [5] 朱小娟.高校创业教育中的误区分析及对策性思考[J].教育探索,2008(10).
  [6] 李伟铭,黎春燕.产学研合作模式下的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研究[J].现代教育管理,2011(05).
  作者简介:李文博,郑州职业技术学院。
其他文献
摘 要:小学班主任作为小学教学的最小的管理者,也是与小学生最为贴近的管理者,在保证小学教学工作有条不紊的开展及促进小学生健康成长方面有着关键性的作用。文章从现阶段小学班主任工作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分析入手,在分析小学班主任工作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针对性的提出了解决现阶段小学班主任工作存在问题的相关对策。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工作;存在问题;对策分析  小学阶段为学生接受义务教育工作的初始阶段,对帮助
期刊
摘 要:改革开放的30多年中,我国民办高校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业已成为国家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国家和社会输出大量的应用型、技术型的人才。但是,由于生源、教育等存在的一些不足,造成了当下我国民办高校在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文章内容将通过对我国民办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进行阐述、分析,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研究。  关键词: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思考;探索  一、
期刊
摘 要:分数乘、除法这部分内容在新旧不同版本教材中,无论是从内容编排,还是从例题的类型、数量上来比较,都有较大调整和删减。在编排顺序上,以往教材有专章学习“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应用题”,稍复杂的分数乘、除法應用题全在这个单元才出现。可新课标教材,将这部分内容分解到相应的分数乘法和除法单元教学中,这种编排使同一知识点的教学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符合教学规律,但不利于分数乘除法解决问
期刊
摘 要:高三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作为教师,要有自己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案,有计划地帮助学生尽快解决遗留问题,高效完成综合复习,巩固地理知识,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为以后的高考做好准备。  关键词:高三;地理;复习  高三是非常重要的阶段,学生开始对学过的知识进行总体的复习,但是如果将每章都复习一遍又太过繁杂,缺乏复习的有效性。所以,地理教师就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制订复习计划,帮助学生学好地理,让
期刊
摘 要:小学阶段为学生成长的关键阶段,对于学生性格与学习习惯的形成有着较大的影响。而小学班主任作为小学班级的关键管理者,其管理工作的优劣直接的关系到小学生的各个方面。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完善途径  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包含的内容较多,例如其需要对班级的集体活动、德育教育、教学资源的充分利用及班级日常的其他管理工作进行全面的负责管理,对于保证小学生全面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全
期刊
摘 要:为了推动高职院校的发展,就必须充分发挥校企合作在高职院院校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构建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因此要对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基本原则、关键点以及河南省高职院校几种主要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讨,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  关键词:校企合作;人才培养  2011年《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深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
期刊
摘 要:当前高校大学生在就业时职业道德意识淡薄,原因虽然有许多种,但其中一个最为根本的原因,就是新自由主义对大学生职业道德方面的负面影响,导致高校学生就业时职业道德水平呈下降趋向。文章分析了新自由主义对大学生职业情感、职业精神、职业操守这三方面冲击的消极影响。并逐步提出对策,从家庭、学校、社会这三个维度来进行探析。这是本文的重点亦是难点,也是使大学生职业道德走出困境的途径。  关键词:新自由主义;
期刊
摘 要:随着手机在大学生群体中的普及,课堂玩手机现象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大学生上课玩手机,对传统课堂教学带来巨大的冲击,不仅影响了正常的课堂教学活动,对于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也产生了重要影响。如何立足现实,思考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课堂玩手机;问题思考  一、问题提出的背景  伴随电子市场越发繁荣的同时,手机等一些电子产品的普及率大大提高,也就造成了学生上课玩手机的情况越发
期刊
摘 要:高校班级的学风建设一直以来是我国学校改革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良好的学风不仅能促进学生的学习成效,还有利于学生日常管理,帮助高校培养出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学风建设的实现不仅需要观念的重视,更需要借助科学有效的管理方式,辅导员在高校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僅要教书,还承担着育人的重要角色,是学生平日的良师益友,要重视高校辅导员在学风建设中的重要性,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做人准则
期刊
摘 要:水文化,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传承至今已有数千年之久。水向来被视为最纯净的物质,尤其对于傣族有着不同于其他民族的作用和意义,因而泼水节被傣族人视为最盛大的节日。然而近年来傣族水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问题越来越引人关注,了解水文化的历史和发展过程,既可以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是对中华文化的保护。  关键词:傣族;水文化;传承;发展  一、傣族水文化的历史渊源  班固《汉书·地理志》云:“自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