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育人”理念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来源 :人文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ri10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高校的育人工作中,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在新课改的背景之下,相关部门对于高校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建设期望,高校心理健康教学者也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在对大学生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研究中,“三全教育”理念逐渐流行,旨在促进学生实现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为实现全面育人的目标,这就要求教师深入了解学生在学习与生活等各方面的心理状况,以学生为根本出发点,将对大学生的心理教育贯穿整个大学阶段来开展教学.
其他文献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的出台实施,把立德树人作为主线,吹响了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号角,为思政课改革发展提供了风向标,也为研究性学习在思政课中的运用创造了良好的教育生态.应以教育评价改革为导向,着重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形式、教学评价等方面,充分发挥研究性学习的优势,助力思政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音乐学学科建设中出现的近三十年的“目光投向”争议,从国际和国内大视野看,反映的是被20世纪末输入中国的西方后现代思潮异化了的后现代人类学对中国文化传统和中国学术的“解构”和“重塑”过程,以及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学者坚持承前启后、与时俱进、放眼世界、发展自己的不懈努力.滥觞于19世纪末的经典人类学及其子学科是20世纪发展得最快、应用得最好的人文科学,值得中国音乐学者认真学习和借鉴,取其科学性方法论精髓为我所用,以便超越传统、填补学术“中空”,形成真正能够引领中国音乐研究走向未来的新观念、新理论和新方法.前事不
在全球化经济、文化、历史背景下,对我国的非遗保护上升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本文概述了非遗保护现状,探寻了基于文旅融合背景下的非遗保护与传承路径,以为非遗保护与传承提供可行性借鉴.
“四史”教育融入高校历史课程教学,是历史课程思政建设的内在需要,有利于丰富历史课程教学资源,密切历史与现实的联系.文章在进一步了解“四史”教育融入历史课程教学开展情况的基础上,从转变教学理念、挖掘红色资源、营造历史教学情境等角度提出合理化建议,阐明“四史”教育融入高校历史课程重要意义.
学生安全是当前的热点话题,高校学生安全问题包括人身安全、财务安全和心理健康,在这些方面时常出现许多问题.在今天人们真正认识到,高校学生的安全问题,仍然存在着严重的问题.面对这种局势题,加强学生安全教育已经迫在眉睫,而辅导员作为高校与学生的第一纽带,如何在学生安全教育工作中履行职责,让工作更好的进行起到重要作用.本文提及了目前高校安全教育现状,以及对辅导员在学生安全教育中的职责履行进行了浅析.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强调要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建设放眼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来看待,要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来看待,强调“新时代中国青年要树立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广大青年学子的价值观和理想信念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和深远持久的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立足社会创新与实践育人,积极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改革,把加强队伍建设
随着云南“桥头堡”及“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我国与南亚东南亚国家的交流日益频繁,对小语种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及本文以昆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阐述了我校开设小语种课程的背景及现状,分析了目前小语种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小语种教学内容模块化改革设计方案,并对应用效果进行分析.
塞罕坝精神表现了在塞罕坝垦区工作的人们艰苦奋斗、坚守使命、无私奉献和科学求实的精神,这种精神对于当代人们的教育意义是非常重大的.而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发展的希望,也需要拥有像塞罕坝建设者们一样的崇高精神和优秀品质,因此,将塞罕坝精神运用到大学生的思想教育过程中是非常有必要的.在校大学生大部分时间生活在校园里,无法获得足够的实践经验,所以通过思想教育给大学生传递塞罕坝精神的内涵精髓,有利于其良好人格的形成,人生目标的确立,和坚强意志的培养.因此,本文介绍了塞罕坝精神具有的时代内涵,以及其对大学生思想教育的价值
我们是谁?——音乐学的抑或人类学的?成了中国民族音乐学的集体焦虑.虽然事涉学科投向,但问题根源则是对“音乐本体”认知上的分歧.音乐观念、行为和声音三位一体的整体思维观将音乐视为“乐本体”而不是“音本体”;这既是拥抱“音乐文化研究”的理由,也是与“声音形态分析”方法不离不弃的内在逻辑.方法 有“出身”但无“性别”.民族音乐学的目光投向哪里,是由个人学术旨趣、研究方向和知识结构所决定而非方法.该反思的,是当下民族音乐学研究中的“泛化”和“内卷化”问题.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探究新形势下高校网络思政教育阵地建设路径具有重要的深远意义.本文深入结合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实际,变革传统网络思政教育模式,提出“转变思想意识,提高专业素养”、“转变内生动力,激发自觉接受”,“转变表现形式、创新育人载体”的网络思政教育阵地建设工作新路径,以实际行动实现大学生在网络环境中的自我思考、自我觉醒和自我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