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去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要求构建科学的美育课程体系,大力改进美育教育教学,统筹整合学校与社会美育资源,保障学校美育健康发展。其中指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在开设音乐、美术课程的基础上,有条件的要增设舞蹈、戏剧、戏曲等地方课程。普通高中在开设音乐、美术课程的基础上,要创造条件开设舞蹈、戏剧、戏曲、影视等教学模块。
《意见》为学校美育描绘出美好的蓝图,曙光乍现。可以预期学校在美育方面所面临的困境,将在近几年内得到逐步的改善与大力的发展,对于美育工作者而言,这是转机,是契机,更是任重而道远。抓机遇,谋发展,促创新,让美育托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梦,是我们的责任与使命。
美育是审美教育,也是情操教育和心灵教育,不仅能提升人的审美素养,还能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情感、趣味、气质、胸襟,激励人的精神,温润人的心灵。
我们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美学文化源远流长。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就提出了“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教育思想。受儒家文化的深刻影响,我国历代都重视诗教,礼教,乐教。通过文学艺术和生活的行为规范,来对人进行审美教育。其后,有楚汉的浪漫主义,魏晋人文风度,佛陀世界,盛唐之音,唐宋韵外之致,宋元山水意境,也有明清的市民文艺,浪漫洪流和伤感文学。我国的美学巨峰绵亘,伟峦突兀,构成了一个多彩多姿的王国,屹立于世界美学之林。近代的瞎子阿炳,徐悲鸿,张大千,余秋雨,莫言,张艺谋等美学界的精英辈出,正所谓江山代有人才出!
特别是近几十年来的改革开放,经济空前发展,纷繁复杂多元的各种中西文化交流碰撞,没有使多数中国人丧失传统美学文化的自信。中国人今天的诗词热,书画热,孔子热,老子热,诵经热,茶道热,旧宅熱,文物热,中医热,养生热等,无不体现出对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美学文化的继承与向往。同时,中国人本文化衍生出来的餐饮文化,养生文化,休闲文化等无不呈现出繁荣复苏的景象。因此,要实现中华名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美育的繁荣与振兴。
追求人生的美学趣味和教育的审美境界。强调美育对诗意人生的促进功能已成为现代美育的核心。
学校美育的功能概括起来就是:使人得到善于审视和体察美的一双敏锐的眼睛,具有高尚的内心情操和丰富下想象力的创造性的大脑,能掌握和运用艺术规律和语言的创造性劳动的双手。
美存在于我们的生活里,无处不在,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美要我们去发现去认识,美是形象的,感人的,会认识美和创造美的人才是全面的。学校美育活动的开展,就是引导学生去认识,体验,创造美的过程。也是进行美的熏陶和实践,使之感受自然界绚丽多彩的风光,到生活中去观察,体验,描绘美好的事物,提升对自然美和生活美的感受能力,培养热爱生活的审美情趣。审美的眼睛是需要培养的,欣赏是人们从艺术形象上得到的一种特有的精神活动,我们要引导和培养欣赏美,评价美和鉴赏美的能力,接受艺术美的教育,区别美与丑,高尚与庸俗,健康与颓废的能力,理解什么是壮美,优美,雄强,刚健,幽静,柔和的美和质朴自然的美……逐步树立起正确的审美观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养成一种良好的观察习惯,培养一双敏锐的审美慧眼,这样就能激发感受美和创造美的情感和兴趣。
美的形象给人以感染力,促使人产生一个良好健康的心理,养成高尚品质和人格。石有坚韧之力,山有雄奇之魄,松有长寿之寄等以物寓情,陶冶丰富了人的情感和精神。优秀的艺术形象使人肃然起敬,中国的长城,中国的龙,徐悲鸿的奔马,正是国人的气派和民族精神的象征。美育在开发人的智力的同时,促进人的才能的发展,也同时培养了人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和思维力等。这是其他学科所不能代替的。学校既要进行美育的基础知识教育,又要运用艺术的法则,规律和艺术的语言去创造性的劳动,这就需要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创造一个愉悦的教学氛围,使其在快乐中去表现自己,去创新形象。
审美教育是个整体,溶各科知识为一体,既是基础,有各自学科的特征,又有紧密的联系。琴棋书画乐本就是人类精神生活的需要,是人的基本素质,也是审美的基因。因此,审美教育是整体的,也是人的素质的全面体现。
审美教育中的理性知识和技术训练是相联系的,不能分离出来的,也是其它学科不能代替的,既有系统性,又有分段性,讲求门类穿插和内在联系,理性指导实践,实践中求得落实,既要审美,又要塑造,审美溶入各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与训练之中,以美育和智力开发为前提,促进智力和创造力的发展和提高。如果把艺术课看成技术课,把艺术教育当成特长培养,那就偏离了素质与整体的培养,成了偏向教育,我们要达到的是学习者掌握艺术的基本规律,法则和艺术语言工具去完善和创造新的环境,新的生活服务,养成正确的劳动观点和意识,用勤劳灵巧的双手去创造出时代的精品。
美育教育要提倡“寓教于乐”,教师在活动中正确引导,多鼓励,善诱导,注重个性的发展与创新精神的培养,使创造性的劳动处于欢乐愉悦之中,,这样才能更好的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教与学的情感交流之中,促进相互理解,相互学习,相互发展,从而达到更加和谐的欣赏美与创造美的效果。
多鼓励才会有兴趣,有爱心,有理想,才会积极勤奋。理想是奋斗的动力,在创造的过程中使之有好思想,好品质,好作风,好习惯,成为社会需要的具备高素质的人才。
别林斯基曾说:“美和道德是亲姐妹”。对学生加强思想教育,“以美启德,以美育德”。坚持“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成人”,开齐上好美育课,让美育回归为基础课程,而不是奢侈品。共同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审美趣味、审美格调、审美理想。实践证明,凡是美育得到重视和发扬的地方,人们就像呼吸新鲜空气一样,把美吸进自己的肺里,渗入自己的血液,从而使自己的心灵得到净化,情感更加纯洁,人格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升华,这样的人生像宝石一样熠熠生辉。
泰戈尔说:“不是锤的敲打,而是水的载歌载舞,使卵石臻于圆满”。美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急躁不得,只要我们耐心细致,言传身教,做出了努力,付出了辛劳,我们的校园就会成为花坛锦簇的美育之园,美育的繁荣与振兴也必将托起我们民族伟大的复兴之梦。
《意见》为学校美育描绘出美好的蓝图,曙光乍现。可以预期学校在美育方面所面临的困境,将在近几年内得到逐步的改善与大力的发展,对于美育工作者而言,这是转机,是契机,更是任重而道远。抓机遇,谋发展,促创新,让美育托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梦,是我们的责任与使命。
美育是审美教育,也是情操教育和心灵教育,不仅能提升人的审美素养,还能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情感、趣味、气质、胸襟,激励人的精神,温润人的心灵。
我们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美学文化源远流长。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就提出了“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教育思想。受儒家文化的深刻影响,我国历代都重视诗教,礼教,乐教。通过文学艺术和生活的行为规范,来对人进行审美教育。其后,有楚汉的浪漫主义,魏晋人文风度,佛陀世界,盛唐之音,唐宋韵外之致,宋元山水意境,也有明清的市民文艺,浪漫洪流和伤感文学。我国的美学巨峰绵亘,伟峦突兀,构成了一个多彩多姿的王国,屹立于世界美学之林。近代的瞎子阿炳,徐悲鸿,张大千,余秋雨,莫言,张艺谋等美学界的精英辈出,正所谓江山代有人才出!
特别是近几十年来的改革开放,经济空前发展,纷繁复杂多元的各种中西文化交流碰撞,没有使多数中国人丧失传统美学文化的自信。中国人今天的诗词热,书画热,孔子热,老子热,诵经热,茶道热,旧宅熱,文物热,中医热,养生热等,无不体现出对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美学文化的继承与向往。同时,中国人本文化衍生出来的餐饮文化,养生文化,休闲文化等无不呈现出繁荣复苏的景象。因此,要实现中华名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美育的繁荣与振兴。
追求人生的美学趣味和教育的审美境界。强调美育对诗意人生的促进功能已成为现代美育的核心。
学校美育的功能概括起来就是:使人得到善于审视和体察美的一双敏锐的眼睛,具有高尚的内心情操和丰富下想象力的创造性的大脑,能掌握和运用艺术规律和语言的创造性劳动的双手。
美存在于我们的生活里,无处不在,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美要我们去发现去认识,美是形象的,感人的,会认识美和创造美的人才是全面的。学校美育活动的开展,就是引导学生去认识,体验,创造美的过程。也是进行美的熏陶和实践,使之感受自然界绚丽多彩的风光,到生活中去观察,体验,描绘美好的事物,提升对自然美和生活美的感受能力,培养热爱生活的审美情趣。审美的眼睛是需要培养的,欣赏是人们从艺术形象上得到的一种特有的精神活动,我们要引导和培养欣赏美,评价美和鉴赏美的能力,接受艺术美的教育,区别美与丑,高尚与庸俗,健康与颓废的能力,理解什么是壮美,优美,雄强,刚健,幽静,柔和的美和质朴自然的美……逐步树立起正确的审美观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养成一种良好的观察习惯,培养一双敏锐的审美慧眼,这样就能激发感受美和创造美的情感和兴趣。
美的形象给人以感染力,促使人产生一个良好健康的心理,养成高尚品质和人格。石有坚韧之力,山有雄奇之魄,松有长寿之寄等以物寓情,陶冶丰富了人的情感和精神。优秀的艺术形象使人肃然起敬,中国的长城,中国的龙,徐悲鸿的奔马,正是国人的气派和民族精神的象征。美育在开发人的智力的同时,促进人的才能的发展,也同时培养了人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和思维力等。这是其他学科所不能代替的。学校既要进行美育的基础知识教育,又要运用艺术的法则,规律和艺术的语言去创造性的劳动,这就需要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创造一个愉悦的教学氛围,使其在快乐中去表现自己,去创新形象。
审美教育是个整体,溶各科知识为一体,既是基础,有各自学科的特征,又有紧密的联系。琴棋书画乐本就是人类精神生活的需要,是人的基本素质,也是审美的基因。因此,审美教育是整体的,也是人的素质的全面体现。
审美教育中的理性知识和技术训练是相联系的,不能分离出来的,也是其它学科不能代替的,既有系统性,又有分段性,讲求门类穿插和内在联系,理性指导实践,实践中求得落实,既要审美,又要塑造,审美溶入各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与训练之中,以美育和智力开发为前提,促进智力和创造力的发展和提高。如果把艺术课看成技术课,把艺术教育当成特长培养,那就偏离了素质与整体的培养,成了偏向教育,我们要达到的是学习者掌握艺术的基本规律,法则和艺术语言工具去完善和创造新的环境,新的生活服务,养成正确的劳动观点和意识,用勤劳灵巧的双手去创造出时代的精品。
美育教育要提倡“寓教于乐”,教师在活动中正确引导,多鼓励,善诱导,注重个性的发展与创新精神的培养,使创造性的劳动处于欢乐愉悦之中,,这样才能更好的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教与学的情感交流之中,促进相互理解,相互学习,相互发展,从而达到更加和谐的欣赏美与创造美的效果。
多鼓励才会有兴趣,有爱心,有理想,才会积极勤奋。理想是奋斗的动力,在创造的过程中使之有好思想,好品质,好作风,好习惯,成为社会需要的具备高素质的人才。
别林斯基曾说:“美和道德是亲姐妹”。对学生加强思想教育,“以美启德,以美育德”。坚持“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成人”,开齐上好美育课,让美育回归为基础课程,而不是奢侈品。共同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审美趣味、审美格调、审美理想。实践证明,凡是美育得到重视和发扬的地方,人们就像呼吸新鲜空气一样,把美吸进自己的肺里,渗入自己的血液,从而使自己的心灵得到净化,情感更加纯洁,人格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升华,这样的人生像宝石一样熠熠生辉。
泰戈尔说:“不是锤的敲打,而是水的载歌载舞,使卵石臻于圆满”。美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急躁不得,只要我们耐心细致,言传身教,做出了努力,付出了辛劳,我们的校园就会成为花坛锦簇的美育之园,美育的繁荣与振兴也必将托起我们民族伟大的复兴之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