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思路研究

来源 :现代职业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g_tianh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新时代的爱国主义有着全新的时代价值与丰富内涵。新时代的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也面临着全新的挑战与机遇。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力量源泉,作为践行爱国主义的重要力量,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理念与意识既关系到个人的发展与成长,又关系到民族和国家的发展。在明确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必要性的基础上,提出了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原则与方法,以期能够为当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    键   词]  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思路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36-0170-02
   什么是爱国主义?爱国主义就是人们对祖国最质朴、最深沉的情感,是支撑中华民族不忘初心砥砺奋进的力量源泉,是引领中华儿女团结拼搏的纽带桥梁。大学生朝气蓬勃、活力无限,是民族复兴、国家富强的未来。加强新时代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是继承和弘扬中国精神、推动国家统一和民族复兴、培育时代新人以实现中国梦的必然选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学生心中牢牢扎根。”面对新时代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要把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教育体系的重中之重,全面贯穿大学教育的始终,使爱国主义教育真正扎根于大学生的脑海中、融入大学生的血液与灵魂。
   一、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必要性
   (一)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是继承和发扬中国精神的必然选择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指出,中国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引导大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国精神的不二选择就是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使之真正成长为民族复兴、国家富强的中流砥柱。
   (二)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是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必然选择
   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先后指出:“我们坚持准确把握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基本国情,把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作为各民族最高利益。”民族的团结、国家的统一是每一个中国人的心愿,也是中华民族奋斗的目标。新时代大学生承载着新时代的使命,通过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使大学生认清国际国内环境、认清历史发展趋势,明确自己的职责与使命——为民族团结与国家统一奋斗,坚决维护国家主权、筑牢民族团结根基。
   (三)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是培育时代尖兵的必然选择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大学生是青年中的佼佼者,是青年中的骨干力量,是民族的希望与国家的未来。作为21世纪国家发展的时代尖兵,大学生应当是有理想、有担当、有本领的“三有”新人。爱国主义教育能够激发学生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培养自己的理想信念,真正成为担当新时代国家发展重担的时代尖兵。
   (四)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是实现中国梦伟大理想的必然選择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因为中国梦是中华民族近代最伟大的理想,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我的梦”,包括大学生在内的每一个人都应当与中国梦的实现同频共振。开展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能够激励、引导大学生将自己的成长与国家的发展统一起来,将小我融入民族与国家的大我之中,勇于担当、敢于担当,成为实现中国梦的中坚力量。
   二、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原则
   (一)实现传统方法与创新方法的有效结合
   1.充分运用传统方法。引导大学生学习优秀传统文化,让他们认同、理解并主动继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坚定道路自信及文化自信,形成积极向上的价值观与人生观;要引导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用科学的理论武装自己,认清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性,明确时代进步的主流文化,形成正确的价值体系,而不是一味地崇洋媚外。同时,充分运用座谈、讲座、谈心交流等方式,用好传统文化的力量,夯实大学生的理论基础。
   2.不断创新方法。将现代信息技术引入课堂教学之中,以活泼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创新性及创造性,提高爱国主义教育的质量。要强化教育形式的创新,以更加多元的教学方式提高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的鲜活性,以适应新时代大学生的学习偏好。
   (二)实现分段教育与分类教育的结合
   1.实施分段教育。不同年级、不同年龄的大学生的心理特点与生理特点都有差别,针对他们的认知水平、身心特点等进行精准分析、实施精准分段教育能够提高教育的效果。比如,针对大一学生,他们刚刚摆脱了高中的紧张生活,正处于身心相对放松、转型调整的阶段,他们的心智相对简单、自我认知能力较弱,要引导他们尽快建立健全正确的价值观体系,这就要求对他们重点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筑牢思想根基。
   2.实施分类教育。不同高校的人才培养方式、科学研究能力及学术目标不会完全相同,这就要求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也应当结合学校的特点与性质开展。比如,针对理论研究型高校,就应当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学校学术研究的全过程,使理论教学与思想引导紧密结合,牢牢把握他们的意识形态;针对技能型、应用型院校,既要培养他们的政治素质与价值认知,又要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职业素养的养成过程,为培养更多“大国工匠”努力。    (三)实现理论讲授与榜样引领的结合
   1.重视理论讲授。大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期,理论水平与理论认知能力都有待提高。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必须重视理论讲授,要带领学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让他们真正理解思想的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并融入自己的学习生活之中。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必须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结合新时代大学生的特点与社会环境,创新灌输的方法与渠道,提高理论灌输的多样性与有效性。
   2.重视榜样引领。重视理论讲授的同时要强化榜样的示范引领作用。教师是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力量,但朋辈影响对于新时代大学生而言同样重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爱国主义理论体系,要用好他们身边的优秀大学生代表,如学生党员、学生干部等,让他们用自己的成长带动其他大学生提升自我。这就要求学生党员与学生干部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及时发现并帮助思想存在偏差的学生及时扭转、改正错误,培养健康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
   (四)实现思想内化与实践外化的结合
   1.实现思想内化。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应当推动“课程思政”“大思政”,将爱国主义教育与专业课结合起来,在专业知识讲授中融入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通过二次渗透及强化教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加强舆论宣传教育引导,使大学生能够更多元、更深刻地了解爱国主义,树立自己的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
   2.体现实践外化。高校可以举办类型多元的符合大学生特点的实践活动,让他们在实践活动中更深刻地认识、理解爱国主义。比如可以组织公益活动、志愿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感受到爱国主义的价值与意义,调动起他们的爱国热情。高校还可以打造爱国主义的校园环境与氛围,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理念。
   三、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方法
   (一)用好课堂教学主渠道
   1.提升思政课的教育引导作用。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最重要的抓手就是思政课,要用好思政课广泛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国共产党党史、中国发展史、改革开放史等相关教育,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社会观、大局观,提高对党、对国家、对民族、对社会主义的理解与认同。
   2.强化课程思政的效果。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既需要专门的思政课,又需要专业课和通识教育的配合,这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隐性渠道,也是必不可少的辅助渠道。高校可以灵活开展课程思政教育,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大学教育的方方面面,实现全程无缝的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
   (二)用好第二课堂实践平台
   1.明确第二课堂对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性,增强大学生参与第二课堂的自觉性,实现爱国主义教育的知行合一,自觉地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2.丰富第二课堂的形式与内容。一是积极开展各类参观体验型的实践活动,如利用好学校周边的红色教育基地,参观博物馆、展览馆及纪念馆等,如观看教育影片、组织“三下乡”活动等,都是用实践参与的方式让大学生亲身感受到祖国的发展,真心实意地形成爱国情怀。二是组织参与各种公益型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志愿服务、公益服务、助学服务等服務与被服务的实践过程,强化大学生的担当意识、奋斗意识,将“我的梦”融入“中国梦”,实现个人成长与社会发展的统一。
   (三)用好新媒体的宣传效果
   1.制作完善教育素材。结合新时代大学生的特点及现实需求,制作一些让大学生乐于接受的短视频、微电影等,用好微博、微信等网络平台,丰富爱国主义网络资源,占领爱国主义教育的网络阵地。同时,从大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或事件入手,鼓励大学生参与到网络聊天之中,在发表见解、表达意愿的过程中完成爱国主义的教育。
   2.提升高校教师理论水平与职业素质。教师是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力量,只有他们具备应有的理论水平与网络知识,才能充分运用网络工具开展爱国主义的正面教育,适应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需求,提高教育效果。
   3.占领媒体阵地。新媒体的发展对大学生的世界观及价值观的树立影响深刻。高校一定要深入分析研究全媒体、融媒体的发展趋势,并主动占领媒体阵地,用强大的宣传舆论力量培养、激发、引导大学生树立爱国主义思想及爱国情怀。
   在新时代大学生的人生课程中,爱国主义教育是必不可少的重要课程,它能够帮助引导大学生塑造良好的思想与行为,助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高校必须重视爱国主义教育,将之融入“大思政”“课堂思政”之中,针对大学生的特点开展科学的爱国主义教育,使爱国主义精神融入新时代大学生的血液与灵魂之中。因此,高校应当强化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通过创新教学方法及教学途径,取得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最佳效果,这是我们当前及未来都不可忽视的重要课程,值得认真研究与广泛实践。
   参考文献:
   [1]张未利.新时代青年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培育[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1,37(4):27-28.
   [2]吴婷婷.论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现状与建议[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20(2):100-102.
   [3]孟丽.论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新机遇与新举措[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1(5):27-29.
  ◎编辑 郭小琴
其他文献
[摘 要]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改革工作的不断推进,对于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工作提出新要求,工匠精神在培育与发展的过程中,强调学生就业期间的职业态度、职业精神理念,并通过这种要求,增加学生在未来就业和发展过程中的能力。在中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通过渗透工匠精神,能够将思政课德育的主渠道作用发挥出来,还能通过优化思政教育工作内容,增强学生对工匠精神的感悟、理解等,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并且为培养
[摘 要] 用四种不同的方法给出了一道代数题的解法,能够帮助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目的.  [关 键 词] 上三角形矩阵;逆矩阵;一题多解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36-0158-02   本文讨论一道代数题:上三角形矩阵的逆矩阵仍为上三
[摘 要]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但是我国还存在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情况,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情况下,农村职业教育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具有重要的意义,能够使得乡村振兴的基础更加牢固。首先对农村职业教育精准扶贫进行概述,接着分析对职业教育在精准扶贫中的意义,然后对其中仍然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研究如何结合自身农业发展实际情况,进行农村职业教育助推精准扶贫的策略和机制构建,充分
[摘 要] 恋爱心理作为新时期大学生群体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不但对大学生的择偶行为、恋爱动机、婚姻生活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而且在大学生未来发展和幸福等方面也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高校教育工作者必须深入分析新时期大学生恋爱心理问题出现的原因以及特点,给予大学生正确的引导和干预,帮助大学生在学习和成长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才能从根本上降低恋爱心理问题对大学生成长和发展产生的不良影响。  [关
[摘 要] 中职学校是我国教育机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能为社会培养大量的技术型人才,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以及市场需求的不断改变,中职学校的教育培养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传统的教学方法或者就业观念已经不能够满足目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急需采用新的教学培养方式来对教学措施进行改进。产教融合指的是将企业需求和中职教学相结合的一种培养方法,在该种方法的指导下不仅能够有效帮助学
高职农业院校是农业专业人才的主要输出地,对涉农专业学生对本专业满意度的调查是至关重要的,也是学校关心的问题,对此问题的调查是非常有意义的.对内蒙古某农业高职院校进行
[摘 要] 作为诊疗儿童患者的主力军之一,儿科规培医生的岗位责任重大。采取能高质量培养儿科新生力量的办法,提高儿科规培学员的专业知识、职业素养、心理抗压能力、沟通能力、教学与科研能力等,培养出具备岗位胜任力的优秀儿科医生,更好地为广大儿童患者服务。  [关 键 词] 儿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岗位胜任力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摘 要] 当前,影响中职生就业稳定性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学生的人文素养不高,而大多中职学校只将工作的重点放在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上,忽视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结合多年一线教学体验,在对中职生人文素养现状进行具体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如何多角度有效地培养和提升中职生人文素养的方法,以期为广大的中职教育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帮助和借鉴。  [关 键 词] 提升;中职生;人文素养  [中图分类号] G715
[摘 要] 中职教育为我国培养了大批技术技能人才,中职学校招生工作对中职教育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当前“招生难”的现状,直接影响了中职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分析了当前中职学校“招生难”的现状,并提出了新媒体环境下中职学校的招生策略。  [关 键 词] 中职;招生难;招生策略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
[摘 要] 审美意识培养是音乐教育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也是学习二度创作的必要途径。审美意识是人在审美活动中对审美对象的能动反映。从音乐美学角度来说,审美意识的提高,意味着音乐感知能力的提高,同时影响着音乐表达能力的提升。在声乐演唱教学中,关于审美意识的培养尤为重要,传统教学中往往专注于对声乐演唱技术的探究,而审美意识恰恰是声乐教育中容易忽视的一项能力。聆听音乐作品是音乐审美活动的主要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