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辩证思维能力作为学生学习能力的有机组成部分,要让学生学会辩证思维。我在高中政治课教学中,指导学生从辩证的理解和处理教材、对教学资源的整合着手,培养和提升辩证思维能力。
关键词:辩证思维;引导;培养
一、 引导学生处理、把握教材,在知识的学习中培养辩证思维能力
首先,指导学生把握教材中知识的内在联系,引导学生多方面、多角度看问题,在联系中认识事物。如对“货币”的认识,在《经济生活》教学中,我指导学生把有关“货币”的系列知识融贯起来:从货币的产生、本质、职能、发展过程等来认识货币;再从货币这一特殊商品与普通商品的比较中认识货币……这样引导学生将教材中一系列“货币”的相关知识联系起来,从整体的关联中、从同类事物的共性与个性的比较中认识事物,进行辩证思维。又如,对“文化”,我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进行分析:从含义看,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从形式、特点看,文化形式多种多样,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不同地域的文化各具特色;从内容看,文化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和自然科学、技术、语言、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从作用看,不同性质的文化对社会和个人起到不同的作用;既要看到优秀文化对社会、个人的积极作用也要看到腐朽、落后文化对社会、个人的消极作用;既要横向看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又要纵向看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通过这样全面、多角度的分析,使学生全面理解文化,从而认识到对一个事物只有从多方面、多角度考察,才能比较真实完整地反映这个事物,进而培养学生辩证思维的意识,学会辩证思维。
其次,是指导学生学会分析教材的知识结构、进行知识整理,把书读“薄”。在教学中我注意引导学生分析教材的知识结构,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从不同的角度或不同的关系去建构知识网络,以便使整框、整课、整单元、整本书知识能以清晰明了的网络结构形式存在于头脑中。指导学生进行知识整理,把书读“薄”目的是把学生思考引向深入,抓住知识的精华和内在联系,使学生学会由此及彼,实现知识的转换与推断,培养辩证思维能力。
再次,是要搞好教学资源、文本资源、生活资源的整合与利用。教学资源是辩证思维的沃土,提升能力的阶梯。如:新教材中的许多“探究活动”栏目,都是为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设置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应用好这些文本资源、充分利用“探究活动”提供的材料,引导学生多思、深思,让学生在比较不同的观点或评价某种行为的过程中增强辨析能力,提升辩证思维品质。对学生感兴趣和有争议的社会热点和他们身边的生活资源,要善于整合与利用,将其设计成有思考性、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探究或集体探究,指导学生在类比、归纳、概括、演绎等思维过程中拓展思维,形成自己的思路和见解,从而形成对事物全面、深刻的认识,养成辩证思维的习惯。
二、 注重立足教材,对学生进行辩证思维方法的指导,培养辩证思维能力
“方法对头,事半功倍”,在教学实践中,我结合教材内容的讲授对学生进行辩证思维方法的指导。如:两分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结合的方法、统筹兼顾等,特别强调辩证思维的两种基本方法:整体性和动态性的辩证思维方法。为使学生学会这些基本方法,在相关知识的教学中,我举了这么个例子:有位工人不小心弄错了配方,致使一批书写纸都不能用。正当那位工人垂头丧气的时候,一位朋友劝慰他:“相对于书写纸来说,那是一堆废纸。但能不能把废纸变成另外一种有用的纸呢?”这位工人发现,这种纸虽然不能用来书写,它的吸水性能却相当的好。于是,他把这批废纸切成小块,取名为“吸水纸巾”,后来这种纸巾竟成为市场上的抢手货。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在这一事例中“有用”和“无用”的转换对我们有何启示?目的在于启发学生进行辩证思维。使学生认识到整体性和动态性的辩证思维能够科学地处理“此”与“彼”之间的关系。事物既相互对立,又相互联系,既是非此即彼的,又是亦此亦彼的,“此”与“彼”之间是相互依存的,一切对立都会经过中间环节相互过渡,在现实生活中不能把问题绝对化。经如此多次多方启发、引导,增强了学生辩证思维的意识和能力。
在教学中训练学生的辩证思维,对其进行思维方法指导,还要让学生能正确认识理论和实践中的一系列关系问题。如:物质与意识的关系、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的关系、量变与质变的关系、公平与效率的关系、生产与消费的关系、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搞好经济建设与弘扬民族精神的关系、思想道德修养与文化修养的关系等;还可以让学生分析一些现实问题,如中学生热衷上网的利弊、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经济发展的原因、如何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如何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如何看待大众传媒的发展、如何看待人民币加入SDR货币篮子等,旨在通过这些问题的分析让学生领会、掌握辩证思维的方法,学会用联系、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用辩证思维的方法分析问题,增强其辩证思维的能力。
三、 注重学科间渗透,培養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同时有效提升辩证思维能力
高考考查学生分析推理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等,这些综合能力实际上是与辩证思维能力交织在一起的。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同时也包含了辩证思维能力,从学科特征看思想政治课的内容显然具有综合性,所关注的现实问题往往是错综复杂、相互关联的。就同一问题而言既可以说它是经济问题,也可以说是政治问题、文化问题、哲学问题。如:有关汇率的问题,汇率的变化影响对外贸易是经济问题,影响经济安全和社会的稳定又是政治问题,影响文化交流传播也是文化生活问题,如果从哲学的方面考虑,又涉及联系、发展、矛盾等学科知识。可见,经济、政治、文化、哲学问题是彼此联系的,学科间的渗透要求我们辩证地看问题。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在复习备考中,要注重指导学生运用辩证的思维方法对一个实际问题从多个学科角度进行分析或从同一学科的多个知识点上进行分析,来训练学生的辩证思维。
关键词:辩证思维;引导;培养
一、 引导学生处理、把握教材,在知识的学习中培养辩证思维能力
首先,指导学生把握教材中知识的内在联系,引导学生多方面、多角度看问题,在联系中认识事物。如对“货币”的认识,在《经济生活》教学中,我指导学生把有关“货币”的系列知识融贯起来:从货币的产生、本质、职能、发展过程等来认识货币;再从货币这一特殊商品与普通商品的比较中认识货币……这样引导学生将教材中一系列“货币”的相关知识联系起来,从整体的关联中、从同类事物的共性与个性的比较中认识事物,进行辩证思维。又如,对“文化”,我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进行分析:从含义看,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从形式、特点看,文化形式多种多样,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不同地域的文化各具特色;从内容看,文化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和自然科学、技术、语言、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从作用看,不同性质的文化对社会和个人起到不同的作用;既要看到优秀文化对社会、个人的积极作用也要看到腐朽、落后文化对社会、个人的消极作用;既要横向看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又要纵向看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通过这样全面、多角度的分析,使学生全面理解文化,从而认识到对一个事物只有从多方面、多角度考察,才能比较真实完整地反映这个事物,进而培养学生辩证思维的意识,学会辩证思维。
其次,是指导学生学会分析教材的知识结构、进行知识整理,把书读“薄”。在教学中我注意引导学生分析教材的知识结构,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从不同的角度或不同的关系去建构知识网络,以便使整框、整课、整单元、整本书知识能以清晰明了的网络结构形式存在于头脑中。指导学生进行知识整理,把书读“薄”目的是把学生思考引向深入,抓住知识的精华和内在联系,使学生学会由此及彼,实现知识的转换与推断,培养辩证思维能力。
再次,是要搞好教学资源、文本资源、生活资源的整合与利用。教学资源是辩证思维的沃土,提升能力的阶梯。如:新教材中的许多“探究活动”栏目,都是为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设置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应用好这些文本资源、充分利用“探究活动”提供的材料,引导学生多思、深思,让学生在比较不同的观点或评价某种行为的过程中增强辨析能力,提升辩证思维品质。对学生感兴趣和有争议的社会热点和他们身边的生活资源,要善于整合与利用,将其设计成有思考性、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探究或集体探究,指导学生在类比、归纳、概括、演绎等思维过程中拓展思维,形成自己的思路和见解,从而形成对事物全面、深刻的认识,养成辩证思维的习惯。
二、 注重立足教材,对学生进行辩证思维方法的指导,培养辩证思维能力
“方法对头,事半功倍”,在教学实践中,我结合教材内容的讲授对学生进行辩证思维方法的指导。如:两分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结合的方法、统筹兼顾等,特别强调辩证思维的两种基本方法:整体性和动态性的辩证思维方法。为使学生学会这些基本方法,在相关知识的教学中,我举了这么个例子:有位工人不小心弄错了配方,致使一批书写纸都不能用。正当那位工人垂头丧气的时候,一位朋友劝慰他:“相对于书写纸来说,那是一堆废纸。但能不能把废纸变成另外一种有用的纸呢?”这位工人发现,这种纸虽然不能用来书写,它的吸水性能却相当的好。于是,他把这批废纸切成小块,取名为“吸水纸巾”,后来这种纸巾竟成为市场上的抢手货。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在这一事例中“有用”和“无用”的转换对我们有何启示?目的在于启发学生进行辩证思维。使学生认识到整体性和动态性的辩证思维能够科学地处理“此”与“彼”之间的关系。事物既相互对立,又相互联系,既是非此即彼的,又是亦此亦彼的,“此”与“彼”之间是相互依存的,一切对立都会经过中间环节相互过渡,在现实生活中不能把问题绝对化。经如此多次多方启发、引导,增强了学生辩证思维的意识和能力。
在教学中训练学生的辩证思维,对其进行思维方法指导,还要让学生能正确认识理论和实践中的一系列关系问题。如:物质与意识的关系、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的关系、量变与质变的关系、公平与效率的关系、生产与消费的关系、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搞好经济建设与弘扬民族精神的关系、思想道德修养与文化修养的关系等;还可以让学生分析一些现实问题,如中学生热衷上网的利弊、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经济发展的原因、如何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如何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如何看待大众传媒的发展、如何看待人民币加入SDR货币篮子等,旨在通过这些问题的分析让学生领会、掌握辩证思维的方法,学会用联系、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用辩证思维的方法分析问题,增强其辩证思维的能力。
三、 注重学科间渗透,培養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同时有效提升辩证思维能力
高考考查学生分析推理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等,这些综合能力实际上是与辩证思维能力交织在一起的。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同时也包含了辩证思维能力,从学科特征看思想政治课的内容显然具有综合性,所关注的现实问题往往是错综复杂、相互关联的。就同一问题而言既可以说它是经济问题,也可以说是政治问题、文化问题、哲学问题。如:有关汇率的问题,汇率的变化影响对外贸易是经济问题,影响经济安全和社会的稳定又是政治问题,影响文化交流传播也是文化生活问题,如果从哲学的方面考虑,又涉及联系、发展、矛盾等学科知识。可见,经济、政治、文化、哲学问题是彼此联系的,学科间的渗透要求我们辩证地看问题。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在复习备考中,要注重指导学生运用辩证的思维方法对一个实际问题从多个学科角度进行分析或从同一学科的多个知识点上进行分析,来训练学生的辩证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