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视野下景德镇陶瓷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研究

来源 :大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ckyliangc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互联网+”的时代浪潮下,如何才能科学有效地保护与传承景德镇陶瓷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现互联网与传统产业融合,切实传承景德镇陶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各种功能和价值从而符合时代与国家的需要是值得我们深思的。文章从构建“互联网+”的技术、教育、产业及人才培养四个方面,探讨了“互联网+”视野下景德镇陶瓷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新思路。
  关键词:“互联网+”;数字化;景德镇陶瓷;非物质文化遗产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7年度江西省文化艺术科学规划项目“基于‘互联网+’背景下景德镇陶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研究”(YG2017194)研究成果。
  当今世界正在经历一场更大范围、更深层次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不断取得突破,数字经济蓬勃发展,为世界经济发展增添新动能。数字经济的发展能够提高地区经济发展效率,有效激活地域文化发展潜能,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让其产生经济效益,实现传统文化产业升级,成为拉动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新契机。各行各业在“互联网+”浪潮下正加速推进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如何才能科学有效地保护景德镇陶瓷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现互联网与传统产业融合,有效传承景德镇陶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各种功能和价值从而符合当今时代与国家的发展需要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一、景德镇陶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发展现状
  景德镇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陶瓷更是这座城市的文化代表。这座“千年瓷都”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沉淀了数量极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景德镇陶瓷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活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文明与心智的产物,它是真实的历史存在,是民族文化与文明的根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现代工业文明的巨大冲击,城市化的进程不断推进,陶瓷传统文化消亡灭绝的速度正在加快。景德镇陶瓷非物质文化遗产赖以生存发展所需要的“生态系统”和“生态环境”被破坏,生态的急剧变迁致使景德镇陶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空间日益被侵蚀和压缩,原生态环境不复存在。许多精细化的传统民间制瓷工艺由于不适应大工业时代的批量生产和消费规模,或者不适应现代社会审美价值观念的变化,逐渐失传。原本附着于陶瓷制造的种种独具风情的民间风俗,也因为失去社会土壤,逐渐为时代所遗弃。传统的制瓷技艺由于缺少创新,古老的形式无法吸引年轻人的参与传承,随着现有传承人年龄的老化和创作精力日渐衰竭,陶瓷非物质文化遗产逐步面临后继乏人传承中断而消亡的境地。多元多样化的陶瓷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社会转型过程当中原生土壤的丧失导致其失去了存在与发展的基础,在缺乏合适保护方式的情况下流失日益严重,景德镇陶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二、“互联网+”背景下景德镇陶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发展途径探索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化传承的“活态灵魂”,是民族传统文化的珍贵记忆,对于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具有独特的意义和价值。随着科学技术的提高和创新,互联网科技的发展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提供了更多可能。“互联网+”是时代潮流的趋势,2015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上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在实现互联网与传统产业融合、传统产业升级中起着重要作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指示。他指出,“要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如何让科技和人文相融合,如何利用互联网科技保护和传承景德镇陶瓷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注入更为鲜活的血液,是新时代里我们不断探索和研究的方向所在。
  (一)运用“互联网+技术”建设景德镇陶瓷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数据库
  以“互联网+数字化技术”为基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利用数字化技术优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采集、展示和推广工作,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的建立提供了技术基础,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数字化保护相比较传统的保护方式而言更具有可塑性与兼容性,更适合作为知识可视化的载体。由于景德镇陶瓷非物质文化在漫长历史中口传心记、言传身教等长期积累的经验具有无形性、复杂性和系统性,而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代代传承中是过程性的,运用传统的保护方法很难保护它的“本真性”。数字化技术的运用能在一定时间单位下保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本真性”,使其成为一种可以在互联网传播的“活态”的文化。利用虚拟现实、多媒体、三维建模等数字化技术,可以将景德镇陶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种种表现形式、传播方式、生产过程等进行再现,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本真性”的纯度,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采集、存储、复原以及传播增添了更多可能性,极大程度地提升了景德镇陶瓷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数据库的建设成果。
  (二)创建“互联网+教育”普及景德镇陶瓷非物质文化遗产网络教育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根本目的在于存续“活态传承”,近年来国家从多角度推动并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尤其在“十二五”规划期间,更加注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培养。传统保护缺乏对非物质文化现实意义的开发与传统魅力的发掘,容易与时代相脱节,使青少年缺乏传承非物质文化的文化动因。缺乏跨时代的文化交流也就阻碍了文化创新的产生。文化与人们的伴生关系会受到时间潜移默化的影响。文化产业如果不能刺激消费者的文化归属感,会使传统文化交流在上一代人与下一代人之间产生隔阂与代沟。在网络媒体的大环境下,建立数字化平台能够在大众宣传、遗产传承、知识普及、文化交流等方面起重要作用,“互联网+”能够更加高效地整合景德镇陶瓷非物质文化资源,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转换为多媒体文件,以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方式逼真地模擬场景化再现陶瓷文化,并且通过“互联网+教育”的互动性和开放性,吸引更多年轻人对景德镇陶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注和喜爱,为更多的非遗爱好者提供更加便利的学习途径,让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更加广泛地深入到当代人的生活之中,使得景德镇陶瓷非物质文化遗产获得当今时代新的活力与传承。   (三)构建“互联网+产业”发展景德镇陶瓷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创产业
  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深入和国家创意文化产业的发展,国家大力倡导文化产业回归文化本源,让文化产业牢牢植根于文化传承。通过构建非遗陶瓷文化的文创产业集群,大力推进景德镇陶瓷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文创产业的开发,打造展现非遗陶瓷文化的文创产品,积极转化非遗陶瓷文化的创新成果,力求让非遗文化艺术融入到陶瓷产业当中,推动景德镇陶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通过“互联网+产业”进行景德镇陶瓷非物质文化的产业创新、平台共享、优势互补的深度融合,高效地利用景德镇多元多样的陶瓷非物质文化资源,创新驱动打造景德镇陶瓷文创产业集群,破解景德镇资源枯竭带来的经济社会发展困局,推动景德镇传统陶瓷产业的升级,做到文化带动经济共同发展。
  (四)运用“互联网+人才培养”推广景德镇陶瓷非物质文化遗产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数字化信息的获取与处理技术的发展,为陶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研究与弘扬开辟了新的方法与途径,同时也对相关的人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建设不仅表现在文化、技术方面,还体现在人才、管理及制度等方面,应充分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和知识社会的下一代创新机遇,加大“互联网+”非遗推广的人才培养及管理力度,将陶瓷原料、非遗传承人、陶瓷艺术大师等景德镇非遗人才资源通过“互联网+”的思维整合起来,建立专业数据库,充分发挥互联网在传统产业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提升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因此,“互联网+”时代下加强景德镇陶瓷非遗传播推广相关的技术专业人才、管理人才、行政人才的培养,对促进“互联网+”下的陶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和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三、结语
  作为一个文明古国,我国具有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景德镇千百年来传承下来的陶瓷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种特殊的活态的文化遗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传统文化资源不仅是建设当下中国软实力的根基,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源泉之一。近年来,国家实施了系列传统工艺的振兴计划进一步保护和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傳承历史文脉。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数字化越发成为我国文化建设中的热点话题。作为享誉世界的“千年瓷都”,我们应当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发展和数字化经济建设的创新机遇,让景德镇陶瓷文化深厚的非遗财富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杨利华,刘明权,古莹.景德镇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研究[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16(12).
  [2]王龙.“互联网+”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J].求索,2017(8).
  [3]潘慧娟,余孝平,程亚,邬玲琳.陶瓷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瓷都高校之作用浅析保护与传承[J].江西科技示范学院学报,2011(4).
  [4]孙立新,王曦晨.“非遗”传承在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的模式探究[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6(5).
  [5]谢园.朱荔丽,新媒体语境下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研究[J].兰台世界,2018(10).
  [6]罗思.历史文化遗产的数字保护研究[D].武汉纺织大学,2014.
  [7]操维琦,江嘉丁.“互联网+”模式下景德镇陶瓷文化实践教育研究[J].陶瓷科学与艺术,2016(11).
  [8]黄远明.“互联网+”思维在陶瓷文化教育改革中的应用[J].当代教研论丛,2017(10).
  作者单位:
   景德镇陶瓷大学设计艺术学院
其他文献
摘 要:服装表演专业是随着商业发展而衍生出来的一门学科,它是现代人审美情趣、审美理念的艺术形式,它是一门综合性的表演艺术。服装表演艺术经过长期的发展与演化,逐渐形成了多层次、多功能、多方向的特点。服装表演作为一个艺术与商业的融合产物,引领着当今的时尚潮流,同时作为一种表演艺术,服装表演艺术中戏剧表演元素的可存在性及其可发展性是值得研究和探索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审美观念的变化,服装表演中的戏剧表
目的:分析内科门诊前庭性偏头痛临床特征,为前庭性偏头痛疾病诊治提供依据.方法:2018年1月~2018年9月,医院内科门诊收治的偏瘫患者241例,按照最终诊断是否为前庭性偏头痛(n=47
为研究长江干堤防渗墙施工中堤身产生裂缝的机理 ,采用土工离心模型试验手段 ,成功地再现了堤防产生裂缝的过程。试验结果表明 ,堤身裂缝是由泥浆压力造成槽孔端部土体劈裂而
《春江花月夜》是唐代诗人张若虚的代表作,全诗共计36句,作者用生动丰富的笔墨将江南春夜景色深刻的再现出来,并将游子的相思之苦寄托在了诗歌之中.《春江花月夜》韵律优美、
目的:评估高糖对肾组织干细胞(kidney stem cells,KSC)条件培养液修复缺氧损伤肾小管上皮细胞(renal tubular epithelium cells,RTEC)作用的影响.方法:分离肾乳头处的KSC,分
开掘一片沃土,播种希望的种子;推开一扇窗户,迎来希望的阳光;搭建一方舞台,铺就希望的未来。希望同学们走进文学,净化心灵,提升素养。——陈纪平(常州市武进区前黄实验学校校长)
摘 要:当今社会以微信、微博为代表的网络新媒体媒介成为了大学生业余时间的主要信息来源,新媒体的应用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在新媒体环境下,如何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从新媒体的特点谈起,分析了新媒体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联系,提倡利用新媒体平台扩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面,把核心价值观融入教学,融入高校管理,让新媒体的应用在培育社会主义核
本文主要介绍了目前高校辩论赛现状,常规比赛准备和常见的辩论技巧.通过分析现状,抓住辩论本质.从如何准备一场辩论赛,在辩论中所体现的辩论技巧为切入点.基于辩题的逻辑关系
从小我的父亲在我眼里都是一个非常沉默严肃的人,因为这个缘故,我们之间从来没有交流过.只有一次我喝醉了酒,终于忍不住,在他面前大哭了一场,说了一些后来我也记不清的胡话.
期刊
介绍了二口恶英的化学性质、危害及来源,重点论述了垃圾焚烧厂中二口恶英的生成途径,并对我国垃圾焚烧处理技术中二口恶英的控制问题进行了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