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学生英语口语中的语用失误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yzlw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进行交际。因此,在重视语言知识积累的同时,如何提高语用交际能力,也就成了第二语言习得中的重要环节。本文旨在研究中国学生英语口语中的语用失误现象。首先调查研究口语中会出现哪些语用失误,然后依据错误分析的步骤对失误产生的原因进行深入的探讨、解释,进而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并强调语用能力的培养在二语习得过程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语误 差错 语用失误 语用交际能力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一 引言
  
  对于外语学习,人们普遍认为只要准确熟练地掌握目标语的发音,词汇和语法等相关知识,就能自如地交流思想,沟通情感。殊不知,这些只是掌握一门外语最基本的因素。要想达到真正意义上自如的交流,文化因素是不容忽视的。文化的概念非常广泛,包括一个国家民族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所有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如饮食、服饰、宗教信仰等。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密不可分的一部分。语言深受文化影响,并在一定层面上反映某个民族文化的特征,及其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变化。美国著名语言学家萨丕尔曾指出,“文化可以解释为社会所做的和所想的,而语言则是思想的具体表达方式。”由此可见,学习一门外语,还要涉及到对其所承载的文化背景的了解。“只关注形式,而不注重语言的内涵是学不好外语的”(胡文仲,1999:16)。
  近年来,随着对外文化交往的日益频繁,外语(尤其是英语)的使用也日渐增多。成功的跨文化交际行为不仅要求过硬的语言功底,还会涉及到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与意识。因此对中西方文化差异的了解,在外语学习过程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但是,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大多数学生缺乏这方面的相关知识,导致在与英美人士交流时,由于对目的语文化,社会背景不了解,导致沟通不畅,甚至产生误解。
  
  二 语误(mistake),差错(error)和语用失误(pragmatic failure)的概念界定
  
  在习得外语的过程中出现错误是不可避免的。结构主义和行为主义认为,错误是来自语言教学中错误信息输入的刺激,可以通过操作性条件反射,即有错必纠的方式予以改正。后结构主义理论则认为,语言学习就是学习者不断作出假设的过程。错误则是对目的语作出的错误的假设。错误的产生主要来源于母语的干扰,当母语的规则与目的语冲突时,就会产生负迁移,导致错误的产生。20世纪五六十年代出现的对比分析理论,通过研究母语与目的语之间的差异,来预测语言学习中可能出现的错误。然而研究结果显示,母语的负迁移不是错误的唯一根源。随着认知学习理论的深入发展,人们对于错误的认识也得到进一步深化。
  L. Selinker,S.P.Corder和J. Richard等人采用全新的视角,从非对比分析的角度看待学习过程中出现的语言错误。这是一种建立在创造性结构基础之上,把错误作为二语习得研究对象的一种分析方法。它认为外语学习与母语习得无异,都是根据所接触的信息对目的语作出相应的假设,并在实际应用中检验其正确性,不断地向目的语靠近的过程。这之中,必然会犯各种各样的错误。Corder把它们分为“语误”(mistake)和“差错”(error)两类。语误是指偶尔出现的,因为不能恰当运用语言知识而产生没有规律的不规则的现象,属于运用性质的错误,学习者自己可以改正;差错则是指由于缺乏语言知识而产生的有规律的不规则现象,属于过渡语中语言能力的错误,学习者自己改正不了。错误分析就是对后者的研究。
  总的说来,二者都是在语言形式上偏离了目的语,都属于显性错误(Corder,1971)。相比之下,语用失误(Pragmatic failure)则“是指学生在言语练习中,由于没有正确理解话语情景,没有掌握英文特有的表达习惯和话语方式而犯的言语使用错误”。(何自然,1997:206)属于隐性失误,即语言形式是正确的,但是在目的语中却不是说话者想要表达的意思。
  
  三 语用失误的分类及原因
  
  语用失误这个概念是Jenny Thomas(1983:91-102)提出的,主要是指表达不合适或表达方式偏离目的语习惯,导致交际不能取得良好效果的失误。她具体区分了两类性质的语用失误:语用语言失误(pragma-linguistic failure)和社交语用失误(socio-pragmatic failure)。在英语中,前者即指所说的英语不符合讲英语本族人的语言习惯,误用了其它不恰当的表达方式,或由于不懂得英语正确表达方式,而把母语的语言习惯套用到英语中去。社交语用失误则是由于交流中不理解文化差异,导致语言形式选择上的误用。如在英语中,学生称老师为Miss Liu,或Mr. Wu,而不是像很多中国学生那样称呼为Teacher Liu或Teacher Wu。
  1 语用语言失误
  语用语言失误是指不懂得英美人的习惯,在使用目的语时把汉语交际时喜欢用的表达方式套用到英语当中。如汉语中,人们碰面时常会问“干什么去”。可是如果学生碰到外籍教师也套用这句话来寒暄表示关心,就会取得适得其反的效果。英美人士会觉得“It is none of your business. Are you spying on me?”感觉自己受到了监视,导致误会的产生。另外,当购物结束顾客离开时,中国售货员常会礼貌地说一句“谢谢光临,请慢走”。如果我们把这种表达方式直译成英文就会是“Thanks for coming. Please walk slowly”。这无疑会让英美人士摸不着头脑,甚至感到不快,“为什么要慢走?”其实地道的说法应是 “Have a nice day”或者“Good day”。
  有时语用语言失误也会由于忽视英汉语言结构表达方式的差异,不懂得在特定场合应用恰当的表达方式,导致误解甚至是冲突的产生。例如到英美人士家里做客,被问到两部电影要看哪一部时,有的学生觉得哪一部都可以,就套用了汉语“无所谓”的表达方式,说了一句“I don’t care”,结果让人觉得很无理。其实恰当的表达应是“Thanks for asking, but I think either is fine with me”。
  2 社交语用失误
  指在跨文化交际时因为对目的语文化背景,思维方式等不了解或缺乏足够的重视造成的失误。这种错误常常是受语境,交际双方的身份,对话题的熟悉程度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有的学生不能够根据不同的交际对象采用适当的方式进行交流。一般来讲,交际双方关系越紧密,地位越接近,措辞就越随意,越简单。相反,表达方式就越委婉复杂。拿请求为例,如果我们请朋友帮忙关上门,一般会说“Close the door,please”。但如果对陌生人提出请求就会说“Would you mind closing the door?”如果在交际中,忽视了这方面的差异,就会导致沟通效果大打折扣。
  另外,对成语典故和社会文化背景等相关知识的了解,也是跨文化交际是否能够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任何一种语言都存在着大量的成语和典故,与其特定的文化发展有着密切联系,多具有浓厚的宗教、习俗色彩。许多成语的产生还与其语言环境里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习惯、自然环境紧密相连。如果对这些不了解,也会造成沟通不畅,甚至产生误解。如在下面的话语中,“Yet,five days later,my brother called from America,telling us that he had just received our letter and the remittance. Gladly relieved,we burst into shouts of joy,grateful to the good Samaritan who had found the package and mailed it for us,paying for the postage out of his own pocket.”这里面出现了一个“good Samaritan”,影响了学生的理解。我们如果仔细研究一下这个词的来源,就会发现这一典故来自《圣经•路加福音10》(LUKE 10)。有一个人从耶路撒冷去耶利哥时,落到了一个强盗手中。他们剥去了他的衣裳,把他打个半死,就丢下他走了。有一个祭司路过时看见了他,但从他身边过去了。又有一个利末人来到这个地方,看见他,也照样从他的身边过去了。惟有一个撒玛利亚人(Samaritan)经过时动了恻隐之心,上前用油和酒倒在他的伤处,包裹好后,扶他骑上自己的牲口,带到店里照顾。第二天,又拿出钱来替他交给了店主。后来,good Samaritan就用来喻指对苦难者给予同情帮助的好心人,心地善良,乐于助人及见义勇为的人。如果不理解该成语的意义,恐怕很难将交际有效进行下去。许多成语的应用必须有特定的语境,如果应用不当,用错场合,不仅达不到交际目的,有时还可能产生误解,影响交际效果。
  
  四 对语言教学的启示
  
  首先,教师和学生都应该重视语用能力及跨文化交际意识的提高,否则很有可能造成判断失误,影响交际的效果。跨文化交际的实践让我们发现,语用能力与语言能力占有同等重要的地位,任何一方的偏差都会影响沟通的顺利进行。把学习重点放在语言使用,就会重视语用交际能力的培养;相反,就会片面关注语言知识的积累。长久以来,我们都是偏重语言知识的教学,没有足够重视语用能力的培养。结果导致很多即使是语言功底扎实的学生也会频繁出现语用失误,引发交际沟通不畅,挫伤学习的积极性。因此要认识到二者是同样重要的,以此来指导语言教学与学习。
  其次,教师要提高自身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与意识。要学生避免在跨文化交际中出现语用失误,英语教师自身一定要具备相关的语用知识和能力。平时要多阅读反映英美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资料,扩大知识面。这样才有可能通过各种方式把握时机,向学生传授和渗透相关知识,提高学生语用交际能力。
  第三,加强情景练习。一直以来,传统的课堂教学都是教师处于主导和中心地位,学生则处于被动地位。这种本末倒置的角色关系,导致教师在课堂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在英语这样的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中体现得尤为明显。因此,教师应致力于改善课堂教学的环境与模式,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设计好每一堂课。实践证明,在生动鲜活的环境中,更能让学生体会和掌握目的语的相关文化知识。通过模拟真实的场景,组织大量的课堂交际活动,可以给学生留下更为深刻的印象。例如一些成语和俚语的意思,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解释其由来,并提供其应用的场景,以便遇到相应的情况时,学生能够达到脱口而出的境界。课堂时间有限,学生参与不足是外语学习的限制因素之一。英语能力的提高与学生积极参与是分不开的。语用能力的培养也不例外。教师在设计活动时,要让学生明确活动的意义及所涉及的文化知识点,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在模拟语境中学习语用知识,提高语用交际能力。
  
  注: 本文为河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中国学生英语口语中的语用失误分析及对策研究》的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S091214。
  
  参考文献:
  [1] Corder S P.Idiosyncratic dialects and error analysis [J].International Review of Applied Linguistics in Language Teaching,1971.
  [2] Corder,S.P.Error Analysis and Interlanguage [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1.
  [3] Thomas J.Cross.cultural Pragmatic Failure [J].Applied Linguistics,1983.
  [4] 蔡龙权、戴炜栋:《错误分类的整合》,《外语界》,2001年第4期。
  [5] 何自然:《什么是语际语用学》,《国外语言学》,1996年第10期。
  [6] 何自然:《语用学与英语教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7] 何自然、阉庄:《英语语用能力调查及对外语教学的启示》,《外语教学与研究》,1999年第4期。
  [8] 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年版。
  [9] 罗晓杰:《Error,Mistake和Pragmatic Failure的分类及溯源》,《外语教学》,2003年第4期。
  [10] 张新红:《社会用语英译中的语用失误调查与分析》,《外语教学》,2000年第3期。
  
  作者简介:
  崔海英,女,1969—,河北秦皇岛人,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二语习得和语言学研究,工作单位: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
  王静,女,1982—,河北秦皇岛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工作单位: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
  陈继娜,女,1981—,河南郑州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英语教学法,工作单位:南海东软信息技术职业学院。
其他文献
摘要翻译是鲁迅文学生涯的重要组成部分,受文化语境的影响,其翻译策略从任意改写的意译嬗变为逐字译的“硬译”。鲁迅的“硬译”是一种文化价值观的认定,其最终目的是解剖中国传统文化,进而重构适应民族生存与发展的新文化,对中国文化的转型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关键词:鲁迅 翻译策略 “硬译” 文化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翻译学界对鲁迅“硬译”(直译)的论争由来已久,贬多于褒。上世纪3
期刊
摘要近年来,翻译研究成为许多领域关注的对象,许多语言学专家开始从新的角度——语料库语言学的角度进行翻译研究和语言对比研究。本文从意义单位、翻译单位和对应单位三个概念入手,解读语料库语言学专家进行翻译研究的不同角度和方法。  关键词:翻译研究 语料库语言学 意义单位 翻译单位 对应单位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借助计算机和网络进行翻译研究,
期刊
摘要文章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语法隐喻理论出发,以真实的英语演讲语篇为语料,分析其语法隐喻特征,发现无论一致式还是隐喻式,在英语演讲语篇中都广泛存在。一致式和隐喻式是获取不同演讲效果的有力手段。  关键词:英语演讲语篇 语法隐喻 隐喻式 一致式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一 引言    在英语语言应用中,演讲语篇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语篇形式。演讲又叫演说、讲演,最早见于古希腊的《荷马史
期刊
摘要儿童文学翻译是文学翻译中一个独特分支,除了文学翻译的一般标准,它还需要译者根据儿童心理及认知的发展规律来修正翻译标准。本文试图以儿童文学名著《柳林风声》的两个中文译本为例,分析儿童文学翻译在语言文字上的特色,为儿童文学翻译者们提高翻译质量提供范本。  关键词:儿童文学 文学翻译 儿童心理 儿童认知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柳林风声》又译作《柳树间的风》、《杨柳风》等,作
期刊
摘要奥古斯特·孔德所创立的实证主义哲学,在19世纪中后期不仅在欧洲哲学领域和社会学领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且也辐射到了艺术界,特别是对自然主义文学流派作家们的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自然主义文学家埃米尔·左拉笃信科学,是科学决定论者,一生致力于创作科学实证小说。本文试图分析左拉在文学领域的准科学实践,进而探求19世纪中后期,欧洲自然主义文学流派所受到的实证主义思潮的影响。  关键词:左拉 自然主义 准
期刊
摘要文化内涵词是语言中的特殊词汇,是翻译的难点,处理不当,会成为信息传递的障碍,因而翻译时应充分考虑原语与目的语的文化背景,使译文最大程度地传递原语言词汇的文化内涵。本文比较了英汉词语文化意义的差异,并探讨了文化内涵词的翻译策略。  关键词:词汇 文化内涵 比较 翻译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一 引言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土壤,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特定的语言就
期刊
摘要《翻译学归结论》在翻译研究中获得新的突破。在介绍翻译学归结论的基础上,作者将关联原则融合于旅游资料汉英翻译,探讨了旅游资料汉英翻译中的可译性和对等性问题,建议采用不同的翻译方法以实现旅游资料汉英翻译的趋同。  关键词:归结论 旅游资料 关联原则 可译性 对等性 趋同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和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我国对外旅游事业蓬勃发展。很多外国游客主
期刊
摘要互文性强调特定文本与其它文本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联系。互文性理论指导公示语汉英翻译,非但可能而且必要。本文作者将互文性理论运用于公示语汉英翻译的实践,分析讨论了在此过程中存在的语境互文,体裁互文和表达方式的互文。从而得出互文性理论对于公示语的汉英翻译,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互文性 公示语 翻译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一 中文公示语翻译现状    公
期刊
摘要网络是把双刃剑,它为人类服务的同时,也出现了负面影响,而网络对大学生网民的情感表达,也同样具有双面作用。大学生的情感正处于过渡期,网络对其情感的影响,需要各方面做积极的引导。鉴于此,本文在分析网络对大学生情感表达影响的基础上,着重探讨网络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及应对措施。  关键词:网络 大学生情感 措施  中图分类号:B82-054 文献    网络的即时性、交互性以及信息丰富性等特点,促进了人
期刊
摘要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而且是人类的一种基本的认知方式和思维工具。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解读英语诗歌,指出诗歌中的隐喻,其实是来源于人们日常生活中对世界的基本体验,是诗人对基本概念隐喻的拓展。  关键词:认知语言学 隐喻 英语诗歌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一 引言    传统修辞学认为,隐喻是一种语言现象,是一种用来修饰话语的特殊的修辞手段。由此出发,隐喻
期刊